本文摘自筆者在《電影藝術》2019年第2期發表的論文《2018年北美電影產業發展報告》,部分內容有改動。

據ComScore的數據,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了417億美元,較2017年的406億美元增長了2.7%。好萊塢創造的收入為290.75億美元左右,佔全球市場的70%。其中北美本土市場全年取得約119億美元的票房,較2017年增長7.2%,觀影人次達到12.99億,較2017年增長了5.2%。而北美之外的市場創造的票房為298億美元,增長1%。這些票房中,有171.75億美元是由好萊塢六大公司加上獅門影業創造的,遠超過北美本土市場的票房收入。

如下表所示,迪士尼是好萊塢2018年海外市場表現最為突出的公司,且在近3年都牢牢佔據著第一的位置。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總的來說,海外電影票房對於好萊塢電影業來說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意義。據筆者統計,在2018年北美本土票房排行前50位的電影中,有29部的電影海外票房超過了北美票房。更有一些在北美本土票房不佳的電影,依靠海外市場的出色表現而挽回局面。例如《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的北美票房為5800萬美元,而海外票房為2.3億美元,《古墓麗影:源起之戰》的北美票房5900萬美元,海外票房2.16億。《憨豆特工3》的北美票房更僅有430萬美元,但全球票房達到了1.58億。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為了增強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在利潤最大化的企圖主導下,好萊塢電影創作上越來越秉持一種國際化的視野,希望超越具體的文化和地域限制,使其成為“世界電影”。這種“世界性”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在演員和導演等主創人員的選擇上,好萊塢電影陣容的國際化程度日漸提高,統計顯示,1996-2004年間,54%的好萊塢電影中至少有一位外籍主演,而34.6%的好萊塢電影由外籍導演執導。 在為面向國際市場的大片選擇演員時,好萊塢電影公司會首先選擇在全球範圍內更有知名度和票房號召力的明星。例如1990年代最知名的湯姆•克魯斯,梅爾•吉布森,哈里森•福特,湯姆•漢克斯和朱莉婭•羅伯茨等。有一部分明星儘管在美國本土並不太受歡迎,但因為在海外市場受到追捧,如布魯斯•威利斯,莎朗•斯通等,仍能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寵兒。此外,好萊塢也會使用一些來自主要電影市場的外籍電影明星,以提高對當地電影觀眾的吸引力。例如在中國電影市場崛起之後,中國的一線明星范冰冰、李冰冰、景甜等已經成為了好萊塢大片中的常客。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范冰冰在好萊塢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中扮演變種人閃爍

“世界化”取向的第二大表現是好萊塢電影更多地在美國之外的地方取景。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外很多地方政府為電影取景拍攝提供稅收優惠。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添加這種“異國情調”可以更好地吸引全球各地的觀眾。史蒂芬·費勒斯通過對2000-2014年間上映的2088部真人劇情電影統計發現,只有48%的電影完全在美國取景,有28%的電影完全在海外拍攝,有24%的電影同時在美國和海外取景。 很多好萊塢系列大片會在海外多地取景,而且每一部還會變換取景地點。例如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系列第三部在美國、德國、意大利和中國四地取景,第四部在加拿大、阿聯酋、捷克、俄羅斯、印度等地取景,2018年上映的第六部則在法國、英國、挪威、德國、新西蘭、阿聯酋等地取景。這種做法給取景國的觀眾帶來親切感的同時也給其它國家的觀眾製造新鮮感,可謂一箭雙鵰。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碟中諜》在中國上海及西塘取景

在類型上,為了跨越各種文化障礙對國際市場造成的分割局面,好萊塢大製片廠愈來愈把影片類型集中在以營造大場面、追求視覺奇觀而又最少文化接受障礙的動作片、科幻片、災難片等少數片種。學者們稱其為“高概念”電影(High Concept Movie)。特效和壯觀的畫面甚至超越了對白的重要性,觀眾不需要去理解電影而是感受電影,隨著電影越來越倚重於特效,後期製作在好萊塢日顯重要。1994年時,好萊塢電影的後期工作人員佔15%。如今已經達到了41%。 與此同時,好萊塢電影的預算也水漲船高,目前一部好萊塢大製片廠出品的電影其製作和營銷成本平均已超過1.5億美元。而面向全球觀眾創作 “世界電影”的定位以及超高預算支撐下的高品質製作,使得好萊塢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的產品供應層面確立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好萊塢除了邀請國外演員出演、去往海外取景地拍攝等傳統策略外,更著力加強了在資本、發行和營銷機制等方面的佈局。例如2018年,沙特阿拉伯時隔35年後解禁電影院。美國資本迅速地進入了當地市場。如AMC院線在利雅得迅速開辦了一家電影院,並計劃到2030年要在沙特全國開設100家電影院。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而為了和高速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有更深入的互動,好萊塢大製片廠紛紛加強與中國資本、中國電影公司的合作。其中華納兄弟與華人文化在2015年成立了合資公司旗艦影業,2018年,旗艦影業推出的中美合拍電影《巨齒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北美票房1.4億美元,中國票房1.5億美元,而全球總票房達到了5.3億美元,成為了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中美合拍片。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另一方面,好萊塢主流發行商近年來也開始調整發行部門的組織架構,以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市場趨勢。2018年暑期,索尼對電影發行和營銷部門進行了重組。將國內和國際團隊進行合併,形成一支統一負責全球市場的團隊。這一團隊被命名為全球數字中心(Global Digital Centers),以反映日益全球化和數字化時代的行業變化。傳統的好萊塢發行和營銷團隊往往是按照市場研究和戰略、公關、媒介、運營、消費者服務、發行的組織架構進行分工。而改組後的組織被分成兩大板塊,客戶服務全球數字中心和消費者激活與戰略全球數字中心。前者下轄預告片物料、電視物料、印刷廣告、法律和放映商關係等不同職能部門。後者則包括負責進行媒體廣告採購的全球媒體計劃和購買部門(其中專門設立了一個數字化媒體購買部門)、負責為電影營銷活動提供策略支持的商業智囊部門,以及基於數據決定如何針對觀眾採取行動的觀眾和數據戰略部門。從這些重構中可以看出消費者的需求、大數據的運用以及全球化的經營被擺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正如索尼影業的全球營銷和發行總裁喬什·格林斯坦(Josh Greenstein)所說,“這種重組可以幫助我們的部門更好地反映如今電影發行的現狀,可以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之間建立起聯繫,變得更加高效”。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迪士尼和華納兄弟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整。迪士尼將整個集團的業務重新架構為四個部分:新成立的直接面對消費者及國際部(Direct-to-Consumer and International);主題公園、體驗和消費者產品部;媒體網絡部;以及製片廠娛樂部門,以更好地“適應當下快速變遷中的媒體環境,更好地滿足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包括創造高品質的內容、技術創新、全球擴張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發行”。而2018年1月,華納兄弟也將其影院和家庭娛樂的營銷及發行部門進行合併,華納兄弟新任的CEO凱文·特蘇哈拉對此的解釋是“我們所有的業務,包括電影和家庭娛樂,都在基於消費者的品味和技術快速演化,我們需要持續地調整運營策略來未雨綢繆,將電影和家庭娛樂的營銷和發行部門合併,可以讓我們從電影的整個生命週期去更好地籌劃。我們也可以更好地迴應消費者的需求”。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18年北美票房前50的電影,你都看了多少?

可以看出,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在資本、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等方面都在順應全球化的進程,而這無疑也將有益於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繼續保持全球電影業的霸主地位。

— THE END —

作者 | 彭侃

編輯 | 都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