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期的孩子突然變溫柔,全因爸媽做了這6件事

倔強 早期教育 心理 男孩家長幫 男孩家長幫 2017-09-29

家教智慧

小剛的媽媽最近比較煩,孩子13歲,上了初中,逆反得很厲害,說啥都反對,簡直不能和他講什麼,一說話就點炮仗,他爸爸有時忍不住要動手,我都是勸住的,真不懂怎麼弄?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倔強期”:第一個是從3歲至5歲;第二個則是12歲至15歲。

第一個階段是因為孩子的生存空間拓展了,從嬰幼兒時代的被人拘束,要過渡到自由行走的空間裡面,是一次身體掙脫的過程;第二階段是因為孩子的心裡邊界拓展了,想要更多的心理自由,因此倔強便是他們對抗世界的武器。

逆反期的孩子突然變溫柔,全因爸媽做了這6件事

可見,孩子的倔強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實現“自我尋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孩子遇到挫折、感到失望時的正常表現。那麼,父母在孩子的“倔強期”應該如何做呢?這裡針對第二階段的孩子的叛逆期聊一些原則和方法。

幫控情緒

父母應該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努力控制住不良情緒,對孩子的無理行為不可視而不見,但要等孩子平靜之後再進行批評,因為在感情衝動時,一切理智的論證都是無效的。例如小剛正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應該暫時冷處理,不能講長篇大論的道理,父母先放下這個場景,專心做一件手頭的事,告訴孩子:“咱們先不聊這件事,我現在正在做一件重要的工作。過一會我們再聊,好麼?”等孩子過了這段情緒激動的爆發期,冷靜下來之後,再曉之以理,情況會很不一樣。

逆反期的孩子突然變溫柔,全因爸媽做了這6件事

消滅萌芽

父母應注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要讓孩子形成與父母爭吵的惡習。有許多問題是累積起來的,不是一下子到最高點,因此父母要理性判斷孩子目前的狀態,把一些萌芽狀態的問題解決到好,就不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避免暴力 

不要讓孩子學會欺負別人,當然也不要被人欺負。要教會孩子正確與人相處的方式,那些極端案例裡的人,日常都是平常人,但在控制暴力和判斷暴力危害上,許多人都是茫然無知的,對於這種暴力威脅的教育缺失,也是導致許多案例發生的原因。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在特定條件下的暴力威脅判斷:例如陌生人進入你的安全距離,你應該有效遠離和避讓。

逆反期的孩子突然變溫柔,全因爸媽做了這6件事

留有餘地 

父母對孩子不要在每一件瑣事上都發命令,要明確主要目的。提出要求時,要留有時間餘地。給孩子充分自由的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而不要家長事事幹預,每一步都要指點一番,孩子很容易感覺到父母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加劇他的逆反。

用語肯定 

在生活中多使用肯定語,少用否定語,這一點過去有過賞識教育,後來變成不能批評就顯得太過了 ,在賞識教育裡有一個東西還是有價值的:那就是積極心理學的介入,在日常相處中,父母對孩子的語言表述是積極的樂觀的,那麼孩子會更為理智一些而不會過分倔強。比如說“你的房間這裡乾淨,那裡再弄一下更好了”要比說“不許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好得多。

逆反期的孩子突然變溫柔,全因爸媽做了這6件事

嚴守規則 

家庭應建立固定的習慣和秩序。一般不必多,就一些常規的日常行為建立符合價值觀的規則,父母必須嚴格遵守規定,為孩子樹立榜樣,例如固定時間打開電子物品,閱讀時間等等。同時,還要選擇一個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感情交流。在與孩子交談時,父母要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並注意孩子的情緒。

每一個生命都有一些特定的倔強階段,只要父母願意傾聽,願意理解孩子,並做出自己的改變,孩子的身心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和愉悅,才會獲得更多更豐富的體驗,會變得理智開朗,度過那段倔強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