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前言

在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構建了以乾隆、和珅、紀曉嵐君臣之間相互詼諧幽默的人物關係,紀曉嵐與和珅二人在朝上相互拆臺又被乾隆同時寵愛的情節也讓觀眾津津樂道。可史上的紀曉嵐卻與影視中的卻有著過大的出入。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紀曉嵐——名紀昀字曉嵐,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富饒之鄉獻縣(今河北滄州市)生於雍正年間於嘉慶十年病逝享年八十二歲。早年的紀曉嵐天資聰慧七歲時就有神童之稱後於乾隆十九年正科會試考了二甲第四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後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為官生涯。因其文學方面的才華於乾隆三十八年任命為《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後來所任之職位多為修書為主因為表現出色被逐漸提拔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在歷史中紀曉嵐並非想影視劇中那樣能與和珅同朝奏事,相反當時的和珅無論官級和能力都遠在紀曉嵐之上,據傳有一次內閣學士尹壯圖因為直言快語得罪了乾隆,依軍機大臣只言乾隆欲將死處斬,但尹壯圖的父親與紀曉嵐為同科的好友,所以紀曉嵐出於私心便為其說了幾句好話。這不說不要緊乾隆聽後勃然大怒,痛罵紀曉嵐道:“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四庫全書的編輯官做,你怎敢隨便議論國家大事?”有此也可見紀曉嵐因其文學才華才被乾隆賞識所任官職也多是文官為主,對於國家大事紀曉嵐還真插不上邊。

人物趣事

說到紀曉嵐的才華幽默倒是有不少記載,據說他曾私下稱呼乾隆為“老頭子”事發後他硬是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辯解為“老”乃長壽之意,萬歲長壽為老也。“頭”為萬物之首,天下的元首為頭也“子”乃為聖人也,孔子、孟子、老子、均稱子。所以萬歲、元首、聖人連在一起念就是老頭子也。看完之後也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的才華,雖有強詞奪理之嫌但也感嘆他的急中生智臨危不亂。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都說史上紀曉嵐妻妾成群,其實這也並非空穴來風。紀曉嵐一生娶了一妻六妾,原配姓馬是他在十七歲的時候娶的。為其操辦婚事的是其同父異母的哥哥紀晴湖,紀晴湖一生只娶一任妻子但卻對弟弟納妾一事很寬容。他說納妾合乎法禮如果強行禁止一定會鬧出不合乎法禮的事情來。原配馬伕人同紀曉嵐一直不離不棄白頭偕老,到紀曉嵐七十二歲時才去世,對於其它小妾紀曉嵐也惜愛有加曾於其作《閱微草堂筆記》及其他作品中都有多次提起對其小妾的愛慕之情。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據傳聞稱紀曉嵐頗為好色,一日要臨幸女子數人,一日至少要行房五次為,清晨、上午、中午、黃昏、睡前各要一次。紀曉嵐如一日五女色則會“膚欲裂,筋欲抽”曾在編輯四庫全書時連續數日單身任職,後竟然兩眼暴赤,歡紅如火。乾隆見後大驚失色不禁詢問,紀曉嵐實話實說後乾隆哈哈大笑遂賜其兩位宮女“伴宿”。後來也有學者認為其紀曉嵐肉慾旺盛其實是藉此消磨煩躁轉移自己的壓抑和痛苦。由於在修書期間紀昀在乾隆時期文化專制最殘酷的一片風聲鶴唳中入主“四庫館”,有清以來的文字獄,到乾隆朝達到了最盛,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懲治的範圍之內,乾隆朝是為發軔。其文字獄的株連,也遠遠超過了“大清律”的規定。《四庫全書》開館期間,發生了50多起文字獄案,大多是從修書得到眼線。和紀昀一起擔任總纂、總校的大員,或被嚇死、或被罰光了家產,除紀昀以外,無一人得到善終。紀昀本人也曾幾次被牽連進相關的文字獄中,頗有幾番險象叢生。他也被多次記過,出資賠寫訛錯書籍。所以,在這樣的政治高壓下,知識分子被異化、被扭曲是難免的。

紀曉嵐喜歡吃肉類,不愛吃五穀雜糧可謂是無肉不歡。“以肉為單,五粒米入口”,生平不穀食,面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但雖喜食肉食但絕不食鴨肉,總覺鴨腥穢難以下嚥,一次不慎誤食立刻大吐。也有人說肉主要補充肉蛋白,如此愛吃肉也與其性慾旺盛有關。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紀昀喜抽旱菸,文臣武將暗地裡叫他“紀大煙袋”,有次,乾隆急詔,紀昀來不及將煙熄滅,只好把菸袋藏在靴子裡去朝見聖上。煙在靴子裡燃燒起來,紀昀忍著痛,希望皇上快點結束,直到褲腳冒出煙來,皇上問他怎麼回事,紀昀答:“失火了!”皇上趕快讓他出去救火,紀昀才顛著一隻腳出去了。以後有好長時間,紀昀不得不拄著柺棍。

紀昀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在十八世紀中後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紀昀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多部重要典籍編修。因此,紀昀是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一生悉付《四庫全書》,其所著《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也流傳至今。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雖才華出眾但與和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紀曉嵐一生詼諧幽默,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後世留下很多趣聞,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他是清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學家和小說家,總之他的一生與民間傳說中的形象和熒屏上的存在很大不同。在民間傳說和影視劇中紀曉嵐與乾隆的君臣關係是非常融洽的,除了相互信任倜儻幽默。這也是藝術需求經過了美化和加工的。實際的歷史上卻並不如此實際上紀曉嵐不過是乾隆看中其文學才華而為自己編書的文學詞臣而已。總體而言雖說不能與和珅相提並論,但在其文學領域和政治功績還是有一定的建樹的如上奏賑災濟民,在政治上,紀昀關注民間疾苦。乾隆五十七年(1792)夏,北京附近遭受水災,饑民擁入京師就食,紀昀急忙向皇帝上疏陳情,奏請截留南漕官糧萬石,到災區設粥放賑,京師饑民不驅自退,社會秩序安定下來。雖然其主觀上是為了維護朝廷統治,但在客觀上幫助災民度過了饑荒,不能不說是一宗善政。

維護婦女權益

在政治上提倡“酌乎事勢”,因勢利導,在理論上就不能不起來批判宋儒之苛察。紀昀對道學家的迂腐和虛偽十分痛恨,其冷嘲熱諷,措詞也相當尖刻。在《閱微草堂筆記》的一則故事中,就烈女範疇問題向程朱理學展開了一場挑戰。有司規定,婦女守節被殺的是烈女,我用表彰;而對“捆綁受汙染,不屈被殺”的人,不以烈女子看他,例不表彰。紀昀不這樣認為,因為是純屬於道學家不情的評論。他公然鄭重上表稱:捍刀捐棄生命,他的志向與節操被殺的人沒有區別。像忠臣烈士,發誓不從賊,雖然捆綁使跪拜,可以說他屈膝賊朝廷呢?”經他慷慨陳詞,皇帝“下令有關部門,大致表示區別,予以表彰”。雖然真實的紀曉嵐並不如民間傳說和影視劇中的一樣,到時觀其一生雖無太大功勞但也算比較正正派最後也得以善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