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講了個段子,說太谷的白城村有座“糊塗廟”,神不知何人,廟不知誰建,但裡面供奉的那尊“糊塗神”倒一點不糊塗,要是平素伺奉略顯不周,就呼啦砸場冰雹給你好看。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講了個段子,說太谷的白城村有座“糊塗廟”,神不知何人,廟不知誰建,但裡面供奉的那尊“糊塗神”倒一點不糊塗,要是平素伺奉略顯不周,就呼啦砸場冰雹給你好看。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後來查閱了志書才弄明白,原來這“糊塗廟”是建於元中統三年的“利應狐突神廟”。村人不讀書,“狐突”訛為“糊塗”,就像《諧鐸》那則笑話,某地把“杜拾遺廟”誤傳為“杜十姨廟”,於是把鬍子拉碴的杜甫像抬走,換成一尊粉面娘娘像。

紀曉嵐歷來對山西人不怎麼感冒,他這個略顯輕佻的揶揄,讓晉人臉上有點掛不住。

但我們不僅不應對他的譏誚感到不爽,還要感謝《閱微草堂筆記》無意中披露了一個必須恭敬面對的史實:

在比元代更早的歷史階段,太谷就出現了狐突神廟,這表明太原府域內形成了一個狐突信仰圈,而對狐突的神化和崇拜,是太原獨有的區域歷史文化現象。

紀曉嵐還應該補補課,那時可不只是太谷,太原府治下的陽曲、文水、平晉、祁縣、榆次、清源、壽陽、交城、徐溝、汾州、孝義、平遙、盂州、樂平、定州、忻州、定襄等州縣普遍建有狐突神廟,按清光緒《山西通志》的說法,業已達到“太、汾二郡,無縣不祀”,“雁門以北,祠宇相望”的程度。

紀大才子更不知道,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的清源(今山西清徐)狐突廟,由於宋徽宗曾於大觀二年(1108年)賜額“忠惠義”,是比太谷狐突神廟名氣大得多、香火也盛得多的狐突廟。

那時太原一域廣建狐突神廟,與狐突長期居於清徐、古交、交城三地交錯的山林,死後也安葬於此地有關。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講了個段子,說太谷的白城村有座“糊塗廟”,神不知何人,廟不知誰建,但裡面供奉的那尊“糊塗神”倒一點不糊塗,要是平素伺奉略顯不周,就呼啦砸場冰雹給你好看。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後來查閱了志書才弄明白,原來這“糊塗廟”是建於元中統三年的“利應狐突神廟”。村人不讀書,“狐突”訛為“糊塗”,就像《諧鐸》那則笑話,某地把“杜拾遺廟”誤傳為“杜十姨廟”,於是把鬍子拉碴的杜甫像抬走,換成一尊粉面娘娘像。

紀曉嵐歷來對山西人不怎麼感冒,他這個略顯輕佻的揶揄,讓晉人臉上有點掛不住。

但我們不僅不應對他的譏誚感到不爽,還要感謝《閱微草堂筆記》無意中披露了一個必須恭敬面對的史實:

在比元代更早的歷史階段,太谷就出現了狐突神廟,這表明太原府域內形成了一個狐突信仰圈,而對狐突的神化和崇拜,是太原獨有的區域歷史文化現象。

紀曉嵐還應該補補課,那時可不只是太谷,太原府治下的陽曲、文水、平晉、祁縣、榆次、清源、壽陽、交城、徐溝、汾州、孝義、平遙、盂州、樂平、定州、忻州、定襄等州縣普遍建有狐突神廟,按清光緒《山西通志》的說法,業已達到“太、汾二郡,無縣不祀”,“雁門以北,祠宇相望”的程度。

紀大才子更不知道,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的清源(今山西清徐)狐突廟,由於宋徽宗曾於大觀二年(1108年)賜額“忠惠義”,是比太谷狐突神廟名氣大得多、香火也盛得多的狐突廟。

那時太原一域廣建狐突神廟,與狐突長期居於清徐、古交、交城三地交錯的山林,死後也安葬於此地有關。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清徐狐突廟

狐突是誰?

狐突最早是春秋時期太原西南邊山狐氏大戎的部族首領,生年無載,死於公元前637年。

大約在公元前700年前後,晉獻公在與諸戎的爭戰中,採取疏緩矛盾的和親之策,納狐突兩個女兒為妻,同時也納狐氏活動區域為晉國之地,然後附帶送個順水人情,把狐突的土地再封給狐突,但條件是狐突必須從此離開太原邊山戎地,帶著女兒、馱著嫁妝,去晉國絳都做封地世襲的大夫。

狐突揮手從茲去,最後竟被晉獻公的孫子晉懷公殺死。他的死,是因為他不可避免地陷於一場晉國的血腥宮鬥。

起因是狐突的兒子狐毛、狐偃,跟著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跑了。

晉獻公一下娶了狐突兩個女兒,長女狐季姬生重耳,次女小戎子生夷吾。重耳和夷吾雖都不是太子,但起先也是獻公的掌上明珠。這一切,在獻公新納驪姬和少姬姐妹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驪戎出身的驪姬可不是個善茬子。她生下兒子奚齊不久,就想方設法逼死太子申生,接著派人追殺重耳和夷吾,以確保奚齊能夠繼承大位。

重耳只得在兩個舅舅狐毛、狐偃等人的護伺下,開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

獻公死後,可以順利接班的奚齊被早就不滿驪姬的大夫裡克殺死,接著又殺掉少姬的兒子卓子,裡克去翟國接重耳回國繼位,但被重耳以自己不忠不孝不夠格拒絕。於是裡克只好把流亡在樑國的夷吾請了回來。

夷吾就是晉惠公。

只會窩裡橫的惠公主政14年後病死了,太子姬圉繼為晉懷公。小家子爛氣的姬圉忌憚政治資源雄厚的伯父重耳謀國,於是下令跟隨重耳出亡者一律回國。

他先把狐突關起來,嚴令立即把兒子狐毛、狐偃叫回來,“不從必死”。

狐突說:“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貳,何以事君?”

意思我兒入仕為官,我教育他們唯有盡忠報國,決不能心懷二志。

懷公於是殺掉狐突,以儆效尤。但只過了1年,重耳就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返回晉國,懷公倉皇出逃,在高梁(今山西臨汾東北)伏劍而死。

晉文公重葬外公狐突於太原少陽山中,使其魂歸故土,又改少陽山為狐突山,以彰狐突忠貞不二之高操。後來狐毛、狐偃死後也歸葬狐突塋旁,狐突山因此又稱狐偃山、狐爺山。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講了個段子,說太谷的白城村有座“糊塗廟”,神不知何人,廟不知誰建,但裡面供奉的那尊“糊塗神”倒一點不糊塗,要是平素伺奉略顯不周,就呼啦砸場冰雹給你好看。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後來查閱了志書才弄明白,原來這“糊塗廟”是建於元中統三年的“利應狐突神廟”。村人不讀書,“狐突”訛為“糊塗”,就像《諧鐸》那則笑話,某地把“杜拾遺廟”誤傳為“杜十姨廟”,於是把鬍子拉碴的杜甫像抬走,換成一尊粉面娘娘像。

紀曉嵐歷來對山西人不怎麼感冒,他這個略顯輕佻的揶揄,讓晉人臉上有點掛不住。

但我們不僅不應對他的譏誚感到不爽,還要感謝《閱微草堂筆記》無意中披露了一個必須恭敬面對的史實:

在比元代更早的歷史階段,太谷就出現了狐突神廟,這表明太原府域內形成了一個狐突信仰圈,而對狐突的神化和崇拜,是太原獨有的區域歷史文化現象。

紀曉嵐還應該補補課,那時可不只是太谷,太原府治下的陽曲、文水、平晉、祁縣、榆次、清源、壽陽、交城、徐溝、汾州、孝義、平遙、盂州、樂平、定州、忻州、定襄等州縣普遍建有狐突神廟,按清光緒《山西通志》的說法,業已達到“太、汾二郡,無縣不祀”,“雁門以北,祠宇相望”的程度。

紀大才子更不知道,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的清源(今山西清徐)狐突廟,由於宋徽宗曾於大觀二年(1108年)賜額“忠惠義”,是比太谷狐突神廟名氣大得多、香火也盛得多的狐突廟。

那時太原一域廣建狐突神廟,與狐突長期居於清徐、古交、交城三地交錯的山林,死後也安葬於此地有關。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清徐狐突廟

狐突是誰?

狐突最早是春秋時期太原西南邊山狐氏大戎的部族首領,生年無載,死於公元前637年。

大約在公元前700年前後,晉獻公在與諸戎的爭戰中,採取疏緩矛盾的和親之策,納狐突兩個女兒為妻,同時也納狐氏活動區域為晉國之地,然後附帶送個順水人情,把狐突的土地再封給狐突,但條件是狐突必須從此離開太原邊山戎地,帶著女兒、馱著嫁妝,去晉國絳都做封地世襲的大夫。

狐突揮手從茲去,最後竟被晉獻公的孫子晉懷公殺死。他的死,是因為他不可避免地陷於一場晉國的血腥宮鬥。

起因是狐突的兒子狐毛、狐偃,跟著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跑了。

晉獻公一下娶了狐突兩個女兒,長女狐季姬生重耳,次女小戎子生夷吾。重耳和夷吾雖都不是太子,但起先也是獻公的掌上明珠。這一切,在獻公新納驪姬和少姬姐妹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驪戎出身的驪姬可不是個善茬子。她生下兒子奚齊不久,就想方設法逼死太子申生,接著派人追殺重耳和夷吾,以確保奚齊能夠繼承大位。

重耳只得在兩個舅舅狐毛、狐偃等人的護伺下,開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

獻公死後,可以順利接班的奚齊被早就不滿驪姬的大夫裡克殺死,接著又殺掉少姬的兒子卓子,裡克去翟國接重耳回國繼位,但被重耳以自己不忠不孝不夠格拒絕。於是裡克只好把流亡在樑國的夷吾請了回來。

夷吾就是晉惠公。

只會窩裡橫的惠公主政14年後病死了,太子姬圉繼為晉懷公。小家子爛氣的姬圉忌憚政治資源雄厚的伯父重耳謀國,於是下令跟隨重耳出亡者一律回國。

他先把狐突關起來,嚴令立即把兒子狐毛、狐偃叫回來,“不從必死”。

狐突說:“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貳,何以事君?”

意思我兒入仕為官,我教育他們唯有盡忠報國,決不能心懷二志。

懷公於是殺掉狐突,以儆效尤。但只過了1年,重耳就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返回晉國,懷公倉皇出逃,在高梁(今山西臨汾東北)伏劍而死。

晉文公重葬外公狐突於太原少陽山中,使其魂歸故土,又改少陽山為狐突山,以彰狐突忠貞不二之高操。後來狐毛、狐偃死後也歸葬狐突塋旁,狐突山因此又稱狐偃山、狐爺山。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狐爺山

關於狐突之忠,《左傳》還講了另一個故事。

狐突擔任太子申生輔臣時,受命獻公,勸誡申生放棄王儲地位,應對人生變故,以求自保和政治穩定。

雖然申生不聽,最終投繩自盡,但是狐突把該說的說了,把該做的做了,盡竭僚屬之忠。

《史記》還記狐突駕車途中邂逅申生亡魂,仍然苦口婆心曉以大義,規勸申生不要借天帝之力滅國復仇,端的是一片忠心,天地可鑑。

史籍這些或真或幻的記敘,讓後世看到在春秋亂世逆臣弒君、至親相戮、書生失節、俠士忘義的繚亂圖畫中,還站立著一個來自太原遠僻山林的鯁介之士。

尤為關鍵的是,幾乎可以斷定,狐突是最早把“忠”字寫進先秦典籍的那個人

狐突葬於太原山中,起初享受的只是民間對前賢的緬懷。此後,歷史在演進中逐漸由淳樸民俗中靠向神異,狐突廟開始承擔功利性明顯的祈雨求安職責。

光緒《清源鄉志》稱,狐突墓“坐下有泉,遇旱禱雨輒應”。

清源米陽都(今山西清徐西谷鄉)有天旱時民眾前往狐突廟、狐爺山祈雨習俗,相傳每次祭典都會有蝴蝶翩翩飛落,“蝴蝶”之“蝴”,與“狐突”之“狐”音同,鄉人稱是狐爺借蝴蝶顯靈。

降雨後,米陽都人還會舉村皆出,鳴鑼鼓而擎幡幟,赴山入廟隆重謝恩。走在人群最前面的壯漢,一定要赤裸上身,平伸兩臂,亮出刺掛在胳膊肌膚上的彩色布條。

鄉民們認為只有用這樣自戕身體的方式,才能較好地表達對狐突神的崇敬。

狐突迴歸他體現的忠義形象,要等到清源狐突廟獲得宋徽宗賜額時才得以實現。

因為皇帝御賜額名,等於祠廟和供奉的神靈領取了至高無上的聖頒符照。宣和五年(1124年),徽宗再封狐突為“護國利應侯”,使狐突端坐神壇的資格變得更加確信無疑。

儘管有人議論宋徽宗在國家危亡之際賜額敕封太過急功近利,但狐突大夫應該欣慰自己被殺1700多年後,朝野又開始談論全社會急需的忠義精神。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講了個段子,說太谷的白城村有座“糊塗廟”,神不知何人,廟不知誰建,但裡面供奉的那尊“糊塗神”倒一點不糊塗,要是平素伺奉略顯不周,就呼啦砸場冰雹給你好看。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後來查閱了志書才弄明白,原來這“糊塗廟”是建於元中統三年的“利應狐突神廟”。村人不讀書,“狐突”訛為“糊塗”,就像《諧鐸》那則笑話,某地把“杜拾遺廟”誤傳為“杜十姨廟”,於是把鬍子拉碴的杜甫像抬走,換成一尊粉面娘娘像。

紀曉嵐歷來對山西人不怎麼感冒,他這個略顯輕佻的揶揄,讓晉人臉上有點掛不住。

但我們不僅不應對他的譏誚感到不爽,還要感謝《閱微草堂筆記》無意中披露了一個必須恭敬面對的史實:

在比元代更早的歷史階段,太谷就出現了狐突神廟,這表明太原府域內形成了一個狐突信仰圈,而對狐突的神化和崇拜,是太原獨有的區域歷史文化現象。

紀曉嵐還應該補補課,那時可不只是太谷,太原府治下的陽曲、文水、平晉、祁縣、榆次、清源、壽陽、交城、徐溝、汾州、孝義、平遙、盂州、樂平、定州、忻州、定襄等州縣普遍建有狐突神廟,按清光緒《山西通志》的說法,業已達到“太、汾二郡,無縣不祀”,“雁門以北,祠宇相望”的程度。

紀大才子更不知道,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的清源(今山西清徐)狐突廟,由於宋徽宗曾於大觀二年(1108年)賜額“忠惠義”,是比太谷狐突神廟名氣大得多、香火也盛得多的狐突廟。

那時太原一域廣建狐突神廟,與狐突長期居於清徐、古交、交城三地交錯的山林,死後也安葬於此地有關。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清徐狐突廟

狐突是誰?

狐突最早是春秋時期太原西南邊山狐氏大戎的部族首領,生年無載,死於公元前637年。

大約在公元前700年前後,晉獻公在與諸戎的爭戰中,採取疏緩矛盾的和親之策,納狐突兩個女兒為妻,同時也納狐氏活動區域為晉國之地,然後附帶送個順水人情,把狐突的土地再封給狐突,但條件是狐突必須從此離開太原邊山戎地,帶著女兒、馱著嫁妝,去晉國絳都做封地世襲的大夫。

狐突揮手從茲去,最後竟被晉獻公的孫子晉懷公殺死。他的死,是因為他不可避免地陷於一場晉國的血腥宮鬥。

起因是狐突的兒子狐毛、狐偃,跟著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跑了。

晉獻公一下娶了狐突兩個女兒,長女狐季姬生重耳,次女小戎子生夷吾。重耳和夷吾雖都不是太子,但起先也是獻公的掌上明珠。這一切,在獻公新納驪姬和少姬姐妹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驪戎出身的驪姬可不是個善茬子。她生下兒子奚齊不久,就想方設法逼死太子申生,接著派人追殺重耳和夷吾,以確保奚齊能夠繼承大位。

重耳只得在兩個舅舅狐毛、狐偃等人的護伺下,開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

獻公死後,可以順利接班的奚齊被早就不滿驪姬的大夫裡克殺死,接著又殺掉少姬的兒子卓子,裡克去翟國接重耳回國繼位,但被重耳以自己不忠不孝不夠格拒絕。於是裡克只好把流亡在樑國的夷吾請了回來。

夷吾就是晉惠公。

只會窩裡橫的惠公主政14年後病死了,太子姬圉繼為晉懷公。小家子爛氣的姬圉忌憚政治資源雄厚的伯父重耳謀國,於是下令跟隨重耳出亡者一律回國。

他先把狐突關起來,嚴令立即把兒子狐毛、狐偃叫回來,“不從必死”。

狐突說:“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貳,何以事君?”

意思我兒入仕為官,我教育他們唯有盡忠報國,決不能心懷二志。

懷公於是殺掉狐突,以儆效尤。但只過了1年,重耳就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返回晉國,懷公倉皇出逃,在高梁(今山西臨汾東北)伏劍而死。

晉文公重葬外公狐突於太原少陽山中,使其魂歸故土,又改少陽山為狐突山,以彰狐突忠貞不二之高操。後來狐毛、狐偃死後也歸葬狐突塋旁,狐突山因此又稱狐偃山、狐爺山。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狐爺山

關於狐突之忠,《左傳》還講了另一個故事。

狐突擔任太子申生輔臣時,受命獻公,勸誡申生放棄王儲地位,應對人生變故,以求自保和政治穩定。

雖然申生不聽,最終投繩自盡,但是狐突把該說的說了,把該做的做了,盡竭僚屬之忠。

《史記》還記狐突駕車途中邂逅申生亡魂,仍然苦口婆心曉以大義,規勸申生不要借天帝之力滅國復仇,端的是一片忠心,天地可鑑。

史籍這些或真或幻的記敘,讓後世看到在春秋亂世逆臣弒君、至親相戮、書生失節、俠士忘義的繚亂圖畫中,還站立著一個來自太原遠僻山林的鯁介之士。

尤為關鍵的是,幾乎可以斷定,狐突是最早把“忠”字寫進先秦典籍的那個人

狐突葬於太原山中,起初享受的只是民間對前賢的緬懷。此後,歷史在演進中逐漸由淳樸民俗中靠向神異,狐突廟開始承擔功利性明顯的祈雨求安職責。

光緒《清源鄉志》稱,狐突墓“坐下有泉,遇旱禱雨輒應”。

清源米陽都(今山西清徐西谷鄉)有天旱時民眾前往狐突廟、狐爺山祈雨習俗,相傳每次祭典都會有蝴蝶翩翩飛落,“蝴蝶”之“蝴”,與“狐突”之“狐”音同,鄉人稱是狐爺借蝴蝶顯靈。

降雨後,米陽都人還會舉村皆出,鳴鑼鼓而擎幡幟,赴山入廟隆重謝恩。走在人群最前面的壯漢,一定要赤裸上身,平伸兩臂,亮出刺掛在胳膊肌膚上的彩色布條。

鄉民們認為只有用這樣自戕身體的方式,才能較好地表達對狐突神的崇敬。

狐突迴歸他體現的忠義形象,要等到清源狐突廟獲得宋徽宗賜額時才得以實現。

因為皇帝御賜額名,等於祠廟和供奉的神靈領取了至高無上的聖頒符照。宣和五年(1124年),徽宗再封狐突為“護國利應侯”,使狐突端坐神壇的資格變得更加確信無疑。

儘管有人議論宋徽宗在國家危亡之際賜額敕封太過急功近利,但狐突大夫應該欣慰自己被殺1700多年後,朝野又開始談論全社會急需的忠義精神。

謝謝紀曉嵐嘲諷太谷的“糊塗廟”

清徐狐突廟

而對千年古都龍城來說,這個與關羽並肩出現的大忠大義形象,這次由太原榮耀奉獻。

尤為可貴的是,有了狐突大夫,太原傳統文化圖譜中有了源遠流長、真實可信的忠義基因。

加上狐突身後忠貞志竭的豫讓、忠勇死戰的劉琨、忠誠匡國的狄仁傑、忠良滿門的楊家將、忠烈碎身的王稟、忠鯁不易的傅山等仁人志士續寫忠字篇章,使春秋狐突開創的忠義精神更加豐盈生動,也更加凸顯出太原文化高貴的品質和撼動人心的氣象。

作者:馬紹民

編輯:蟲子

投稿郵箱:laojiashanxi@qq.co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