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著名籃球明星應邀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活動

當記者問您為什麼這麼關心教育事業?多傑旦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庭貧困,缺乏文化的教育,13歲便出家於久治縣門堂寺,後來的佛學知識還是靠自學而來的。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當看到牧區貧困的孩子因沒有學上只能放牧,當看到很多孤兒沒有學上只能到處流浪。因此,他深知民族地區沒有文化的重要性。

談及門堂鄉當初的環境,多傑旦告訴記者,這裡除了最原始的畜牧業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開發和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周圍的牧民極度貧困,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更談不上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當我到眼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很多孩子風餐露宿的在草原上流浪放牧,學校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天堂一樣遙遠!此時我的心裡非常焦急。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著名籃球明星應邀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活動

當記者問您為什麼這麼關心教育事業?多傑旦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庭貧困,缺乏文化的教育,13歲便出家於久治縣門堂寺,後來的佛學知識還是靠自學而來的。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當看到牧區貧困的孩子因沒有學上只能放牧,當看到很多孤兒沒有學上只能到處流浪。因此,他深知民族地區沒有文化的重要性。

談及門堂鄉當初的環境,多傑旦告訴記者,這裡除了最原始的畜牧業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開發和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周圍的牧民極度貧困,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更談不上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當我到眼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很多孩子風餐露宿的在草原上流浪放牧,學校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天堂一樣遙遠!此時我的心裡非常焦急。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所畫《黃財神》拍賣後全部用於慈善教育事業

一九九六年,多傑旦仁波切偶然受到“SOS”國際兒童村"的啟發,決定為這些貧苦的牧民孩子創辦一所學校。但他深知對於一個草原的牧民家庭來說,供養一個上學的孩子有多麼的艱難,更何況寺廟裡還有許多活佛收留的孤兒和流浪兒童,所以,按照多傑旦的計劃,這所學校除了解決他們九年義務制教育,也要為這些孩子解決他們九年之中最起碼的衣食住行。

嘔心瀝血:玉則希望小學終於圓夢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多傑旦仁波切毅然決定推遲自己閉關修行的計劃,克服一切困難,一級一級向上申請;為了讓門堂鄉的牧民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與落後,提高牧民子女文化素養,振興教育事業。1997年時任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協委員、久治縣人大代表、門堂寺民管會主任多傑旦仁波切,在久治縣政府的支持下,有他倡導,自籌資金創建了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終於於1997年8月23日正式創辦。

據多傑旦講,年保玉則希望小學建成後,所有入學的貧困學生全是免費,包括就餐和住宿。但教學的教師在三年的教學中都是志願者,是沒有工資的,就連自己吃飯都要自己做,因為學校有規定,教師是決對不能吃學生的飯菜。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著名籃球明星應邀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活動

當記者問您為什麼這麼關心教育事業?多傑旦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庭貧困,缺乏文化的教育,13歲便出家於久治縣門堂寺,後來的佛學知識還是靠自學而來的。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當看到牧區貧困的孩子因沒有學上只能放牧,當看到很多孤兒沒有學上只能到處流浪。因此,他深知民族地區沒有文化的重要性。

談及門堂鄉當初的環境,多傑旦告訴記者,這裡除了最原始的畜牧業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開發和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周圍的牧民極度貧困,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更談不上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當我到眼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很多孩子風餐露宿的在草原上流浪放牧,學校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天堂一樣遙遠!此時我的心裡非常焦急。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所畫《黃財神》拍賣後全部用於慈善教育事業

一九九六年,多傑旦仁波切偶然受到“SOS”國際兒童村"的啟發,決定為這些貧苦的牧民孩子創辦一所學校。但他深知對於一個草原的牧民家庭來說,供養一個上學的孩子有多麼的艱難,更何況寺廟裡還有許多活佛收留的孤兒和流浪兒童,所以,按照多傑旦的計劃,這所學校除了解決他們九年義務制教育,也要為這些孩子解決他們九年之中最起碼的衣食住行。

嘔心瀝血:玉則希望小學終於圓夢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多傑旦仁波切毅然決定推遲自己閉關修行的計劃,克服一切困難,一級一級向上申請;為了讓門堂鄉的牧民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與落後,提高牧民子女文化素養,振興教育事業。1997年時任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協委員、久治縣人大代表、門堂寺民管會主任多傑旦仁波切,在久治縣政府的支持下,有他倡導,自籌資金創建了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終於於1997年8月23日正式創辦。

據多傑旦講,年保玉則希望小學建成後,所有入學的貧困學生全是免費,包括就餐和住宿。但教學的教師在三年的教學中都是志願者,是沒有工資的,就連自己吃飯都要自己做,因為學校有規定,教師是決對不能吃學生的飯菜。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即便是這樣,當初也只有13名老師,9個學生,很多孩子還是不願意到學校接受教育,為了讓這些牧民的孩子能夠儘早學到知識,他經常親自走訪貧困牧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遊說,爭取讓貧困孩子接受教育。

多傑旦經過十年的艱苦與努力,現如今的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校園環境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時代變遷:多傑旦再創辦職業學校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傑旦發現,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和周邊地區初、高中畢業的孩子,經常因為貧窮或其他原因而輟學,除了放牧,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對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培育一名初中或高中生異常艱難,他們的失學,意味著國家及學生家庭多年的培養教育和傾心付出即將付諸東流,他們都是西部的人才,如果他們掌握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培養為一技之長,就是極大的浪費。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著名籃球明星應邀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活動

當記者問您為什麼這麼關心教育事業?多傑旦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庭貧困,缺乏文化的教育,13歲便出家於久治縣門堂寺,後來的佛學知識還是靠自學而來的。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當看到牧區貧困的孩子因沒有學上只能放牧,當看到很多孤兒沒有學上只能到處流浪。因此,他深知民族地區沒有文化的重要性。

談及門堂鄉當初的環境,多傑旦告訴記者,這裡除了最原始的畜牧業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開發和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周圍的牧民極度貧困,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更談不上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當我到眼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很多孩子風餐露宿的在草原上流浪放牧,學校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天堂一樣遙遠!此時我的心裡非常焦急。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所畫《黃財神》拍賣後全部用於慈善教育事業

一九九六年,多傑旦仁波切偶然受到“SOS”國際兒童村"的啟發,決定為這些貧苦的牧民孩子創辦一所學校。但他深知對於一個草原的牧民家庭來說,供養一個上學的孩子有多麼的艱難,更何況寺廟裡還有許多活佛收留的孤兒和流浪兒童,所以,按照多傑旦的計劃,這所學校除了解決他們九年義務制教育,也要為這些孩子解決他們九年之中最起碼的衣食住行。

嘔心瀝血:玉則希望小學終於圓夢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多傑旦仁波切毅然決定推遲自己閉關修行的計劃,克服一切困難,一級一級向上申請;為了讓門堂鄉的牧民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與落後,提高牧民子女文化素養,振興教育事業。1997年時任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協委員、久治縣人大代表、門堂寺民管會主任多傑旦仁波切,在久治縣政府的支持下,有他倡導,自籌資金創建了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終於於1997年8月23日正式創辦。

據多傑旦講,年保玉則希望小學建成後,所有入學的貧困學生全是免費,包括就餐和住宿。但教學的教師在三年的教學中都是志願者,是沒有工資的,就連自己吃飯都要自己做,因為學校有規定,教師是決對不能吃學生的飯菜。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即便是這樣,當初也只有13名老師,9個學生,很多孩子還是不願意到學校接受教育,為了讓這些牧民的孩子能夠儘早學到知識,他經常親自走訪貧困牧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遊說,爭取讓貧困孩子接受教育。

多傑旦經過十年的艱苦與努力,現如今的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校園環境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時代變遷:多傑旦再創辦職業學校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傑旦發現,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和周邊地區初、高中畢業的孩子,經常因為貧窮或其他原因而輟學,除了放牧,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對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培育一名初中或高中生異常艱難,他們的失學,意味著國家及學生家庭多年的培養教育和傾心付出即將付諸東流,他們都是西部的人才,如果他們掌握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培養為一技之長,就是極大的浪費。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正在為學生授課

為了幫助政府大力推動教育事業,繼續培養提高這些學生的文化水平,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解決他們未來的就業問題,使這些孩子未來成為建設家鄉的中堅力量,多傑旦仁波切又向州政府提出了創辦職業學校的申請。

鑑於創辦職業學校在久治縣乃至果洛藏族自治州都屬於空白,2007年州政府根據《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國務院《關於大力推動民族教育工作的決定》和《關於加強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發展的決定》,按照《果洛藏族自治州職業教育工作方案》,批准成立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多傑旦民族職業學校”。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著名籃球明星應邀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活動

當記者問您為什麼這麼關心教育事業?多傑旦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庭貧困,缺乏文化的教育,13歲便出家於久治縣門堂寺,後來的佛學知識還是靠自學而來的。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當看到牧區貧困的孩子因沒有學上只能放牧,當看到很多孤兒沒有學上只能到處流浪。因此,他深知民族地區沒有文化的重要性。

談及門堂鄉當初的環境,多傑旦告訴記者,這裡除了最原始的畜牧業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開發和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周圍的牧民極度貧困,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更談不上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當我到眼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很多孩子風餐露宿的在草原上流浪放牧,學校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天堂一樣遙遠!此時我的心裡非常焦急。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所畫《黃財神》拍賣後全部用於慈善教育事業

一九九六年,多傑旦仁波切偶然受到“SOS”國際兒童村"的啟發,決定為這些貧苦的牧民孩子創辦一所學校。但他深知對於一個草原的牧民家庭來說,供養一個上學的孩子有多麼的艱難,更何況寺廟裡還有許多活佛收留的孤兒和流浪兒童,所以,按照多傑旦的計劃,這所學校除了解決他們九年義務制教育,也要為這些孩子解決他們九年之中最起碼的衣食住行。

嘔心瀝血:玉則希望小學終於圓夢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多傑旦仁波切毅然決定推遲自己閉關修行的計劃,克服一切困難,一級一級向上申請;為了讓門堂鄉的牧民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與落後,提高牧民子女文化素養,振興教育事業。1997年時任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協委員、久治縣人大代表、門堂寺民管會主任多傑旦仁波切,在久治縣政府的支持下,有他倡導,自籌資金創建了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終於於1997年8月23日正式創辦。

據多傑旦講,年保玉則希望小學建成後,所有入學的貧困學生全是免費,包括就餐和住宿。但教學的教師在三年的教學中都是志願者,是沒有工資的,就連自己吃飯都要自己做,因為學校有規定,教師是決對不能吃學生的飯菜。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即便是這樣,當初也只有13名老師,9個學生,很多孩子還是不願意到學校接受教育,為了讓這些牧民的孩子能夠儘早學到知識,他經常親自走訪貧困牧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遊說,爭取讓貧困孩子接受教育。

多傑旦經過十年的艱苦與努力,現如今的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校園環境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時代變遷:多傑旦再創辦職業學校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傑旦發現,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和周邊地區初、高中畢業的孩子,經常因為貧窮或其他原因而輟學,除了放牧,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對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培育一名初中或高中生異常艱難,他們的失學,意味著國家及學生家庭多年的培養教育和傾心付出即將付諸東流,他們都是西部的人才,如果他們掌握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培養為一技之長,就是極大的浪費。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正在為學生授課

為了幫助政府大力推動教育事業,繼續培養提高這些學生的文化水平,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解決他們未來的就業問題,使這些孩子未來成為建設家鄉的中堅力量,多傑旦仁波切又向州政府提出了創辦職業學校的申請。

鑑於創辦職業學校在久治縣乃至果洛藏族自治州都屬於空白,2007年州政府根據《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國務院《關於大力推動民族教育工作的決定》和《關於加強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發展的決定》,按照《果洛藏族自治州職業教育工作方案》,批准成立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多傑旦民族職業學校”。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正在學習唐卡製作

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於2008年開始籌建,2010年8月18日,經過近3年的報批籌備,在果洛州和久治縣州縣領導、教育局領導以及其他相關上級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多傑旦仁波切的倡導和不懈努力下,在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助和幫助下,融匯著無數人愛和希望的多傑旦民族職業學校終於迎來了開學典禮的一天。

2010年8月,這所佔地面積9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2513.06平方米,宿舍5355.43平方米的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正式建成為一所三年學制、全日制民辦中等技術職業技術學校(寄宿制)。學校除了開設國家規定的漢語、英語、數學、計算機等課程外,還設有藏醫醫療與藏藥、傳統唐卡製作、民族服裝設計與裁縫、民族傳統音樂與舞蹈、旅遊服務與管理、藏漢文祕等多種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等技能課程。它和全國其它職業學校不同之處,就是該校是一所非營利性質公益學校,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使得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了免費教育和增長知識的機會。

公益教育:以修行之心永遠在路上

現如今,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已經從當初容納100多麼名貧困學生增長到現在的1300多名學生,可以說在不斷減少著當貧困地區教育的縮影,而多傑旦也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壓力。但他告訴記者,在公益教育的這條路上,他不會退縮,願意為教育事業的拼搏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現年53歲,從1997年始在海拔近4000米青藏高原開始建校,從只有3個老師,24個學生的小學開始,直到建起了可以容納1300多名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最大的民族中職示範學校,又創歷史性的把幾所大學的試驗教學點搬進了鄉村職校校園。他目前雖然患有糖尿病,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讓貧困孩子“知識改變命運”。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中華志願者雜誌訊(記者 許順喜 攝影 李希生)他是一名縣政協副主席,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錘鍊自己,證明自己,為國家和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而努力拼搏;他是一名真正修行者,以大慈大悲的佛教思想普渡著眾生,用供養的錢財來資助少數民族的學生;他是一名校長,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譽為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久治縣門堂寺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多傑旦。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政協副主席多傑旦在北京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獨家專訪。

談起多傑旦,在公益辦學的教育領域裡,很多人都知道他22年堅持公益辦學的事蹟,記者也多次想親臨現場去採訪他,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如願!這次在北京能夠採訪到多傑旦,還要感謝資深媒體人李希生,正是因為他的推薦和牽線,多傑旦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接受了中華志願者雜誌的獨家專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走進多傑旦,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他身著一身紫紅喇嘛服,講著一口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看起來與普通的僧人沒啥區別。但一談起他所關心的公益教育事業,便侃侃而談。

文化是根:做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

“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有民族使命感的教育。文化是根,是凝聚國家民族的根本力量。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既能傳授看得見的技能,更要傳承看不見的文化。既然要做教育,即使我再苦再累,都要做對民族對下一代真正負責的好教育。”多傑旦接受中華志願者雜誌採訪時說。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著名籃球明星應邀參加2018“姚基金慈善”活動

當記者問您為什麼這麼關心教育事業?多傑旦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庭貧困,缺乏文化的教育,13歲便出家於久治縣門堂寺,後來的佛學知識還是靠自學而來的。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當看到牧區貧困的孩子因沒有學上只能放牧,當看到很多孤兒沒有學上只能到處流浪。因此,他深知民族地區沒有文化的重要性。

談及門堂鄉當初的環境,多傑旦告訴記者,這裡除了最原始的畜牧業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可以開發和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周圍的牧民極度貧困,連看病的錢都沒有,更談不上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當我到眼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很多孩子風餐露宿的在草原上流浪放牧,學校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天堂一樣遙遠!此時我的心裡非常焦急。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所畫《黃財神》拍賣後全部用於慈善教育事業

一九九六年,多傑旦仁波切偶然受到“SOS”國際兒童村"的啟發,決定為這些貧苦的牧民孩子創辦一所學校。但他深知對於一個草原的牧民家庭來說,供養一個上學的孩子有多麼的艱難,更何況寺廟裡還有許多活佛收留的孤兒和流浪兒童,所以,按照多傑旦的計劃,這所學校除了解決他們九年義務制教育,也要為這些孩子解決他們九年之中最起碼的衣食住行。

嘔心瀝血:玉則希望小學終於圓夢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多傑旦仁波切毅然決定推遲自己閉關修行的計劃,克服一切困難,一級一級向上申請;為了讓門堂鄉的牧民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與落後,提高牧民子女文化素養,振興教育事業。1997年時任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協委員、久治縣人大代表、門堂寺民管會主任多傑旦仁波切,在久治縣政府的支持下,有他倡導,自籌資金創建了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終於於1997年8月23日正式創辦。

據多傑旦講,年保玉則希望小學建成後,所有入學的貧困學生全是免費,包括就餐和住宿。但教學的教師在三年的教學中都是志願者,是沒有工資的,就連自己吃飯都要自己做,因為學校有規定,教師是決對不能吃學生的飯菜。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與他學生在一起親切交流

即便是這樣,當初也只有13名老師,9個學生,很多孩子還是不願意到學校接受教育,為了讓這些牧民的孩子能夠儘早學到知識,他經常親自走訪貧困牧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遊說,爭取讓貧困孩子接受教育。

多傑旦經過十年的艱苦與努力,現如今的門堂鄉年保玉則希望小學,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校園環境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時代變遷:多傑旦再創辦職業學校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傑旦發現,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和周邊地區初、高中畢業的孩子,經常因為貧窮或其他原因而輟學,除了放牧,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對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培育一名初中或高中生異常艱難,他們的失學,意味著國家及學生家庭多年的培養教育和傾心付出即將付諸東流,他們都是西部的人才,如果他們掌握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培養為一技之長,就是極大的浪費。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正在為學生授課

為了幫助政府大力推動教育事業,繼續培養提高這些學生的文化水平,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解決他們未來的就業問題,使這些孩子未來成為建設家鄉的中堅力量,多傑旦仁波切又向州政府提出了創辦職業學校的申請。

鑑於創辦職業學校在久治縣乃至果洛藏族自治州都屬於空白,2007年州政府根據《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國務院《關於大力推動民族教育工作的決定》和《關於加強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發展的決定》,按照《果洛藏族自治州職業教育工作方案》,批准成立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多傑旦民族職業學校”。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正在學習唐卡製作

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於2008年開始籌建,2010年8月18日,經過近3年的報批籌備,在果洛州和久治縣州縣領導、教育局領導以及其他相關上級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多傑旦仁波切的倡導和不懈努力下,在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助和幫助下,融匯著無數人愛和希望的多傑旦民族職業學校終於迎來了開學典禮的一天。

2010年8月,這所佔地面積9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2513.06平方米,宿舍5355.43平方米的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正式建成為一所三年學制、全日制民辦中等技術職業技術學校(寄宿制)。學校除了開設國家規定的漢語、英語、數學、計算機等課程外,還設有藏醫醫療與藏藥、傳統唐卡製作、民族服裝設計與裁縫、民族傳統音樂與舞蹈、旅遊服務與管理、藏漢文祕等多種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等技能課程。它和全國其它職業學校不同之處,就是該校是一所非營利性質公益學校,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使得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了免費教育和增長知識的機會。

公益教育:以修行之心永遠在路上

現如今,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已經從當初容納100多麼名貧困學生增長到現在的1300多名學生,可以說在不斷減少著當貧困地區教育的縮影,而多傑旦也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壓力。但他告訴記者,在公益教育的這條路上,他不會退縮,願意為教育事業的拼搏永遠在路上。

多傑旦,現年53歲,從1997年始在海拔近4000米青藏高原開始建校,從只有3個老師,24個學生的小學開始,直到建起了可以容納1300多名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最大的民族中職示範學校,又創歷史性的把幾所大學的試驗教學點搬進了鄉村職校校園。他目前雖然患有糖尿病,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讓貧困孩子“知識改變命運”。

多傑旦:公益辦教育 永遠在路上

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全貌

如果我們把多傑旦的生命比作是一條河,那麼20餘載的付出就像一條條細微的溪流奔淌在高原上,滋潤著鄉村的荒蕪。他把22年的生命時光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那片雪域聖地的鄉村教育,在村民們眼中,他就是高原雪山深處的“掌燈人”,他22年燃燒不息,以修行之心,公益之心永遠行走在路上,譜寫著貧困孩子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篇章。

多傑旦,1967年10月25日出生於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門堂鄉。現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政協副主席、果洛州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果洛州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門堂寺光明妙乘院住持、久治縣多傑旦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青海省年保玉則慈善基金會創始人。責編:德智法師

來源:中華志願者雜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