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這次有點像‘完美風暴’,外圍因素、本地因素一起爆發,但這次的浪會不會比以前更大,不好說。”

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這段話,流傳甚廣。

從九龍倉2019上半年財報,可看到,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微增了4.2%、6%,但股東應占盈利卻同比跌了31%。

單看投資物業,今年上半年,九龍倉置業的收入及營業盈利均上升4%,分別為74.33億港元及65.91億港元。其中,海港城商場和寫字樓的租金總收入上升,分別帶來73%收入和76%營業盈利。

但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盈利同比出現下跌,公司解釋是受到零售市道競爭激烈及消費意願疲弱影響。

"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這次有點像‘完美風暴’,外圍因素、本地因素一起爆發,但這次的浪會不會比以前更大,不好說。”

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這段話,流傳甚廣。

從九龍倉2019上半年財報,可看到,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微增了4.2%、6%,但股東應占盈利卻同比跌了31%。

單看投資物業,今年上半年,九龍倉置業的收入及營業盈利均上升4%,分別為74.33億港元及65.91億港元。其中,海港城商場和寫字樓的租金總收入上升,分別帶來73%收入和76%營業盈利。

但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盈利同比出現下跌,公司解釋是受到零售市道競爭激烈及消費意願疲弱影響。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01.從貨倉碼頭,到亞洲最霸氣MALL

海港城,地處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

1886年,遮打與怡和洋行合作,創辦了九龍倉。在今日海港城誕生地,九龍倉的最初開發計劃,並不是要建一間商場,而是一個貨倉碼頭。

“當時,該地段尚未發展,有充足的土地興建貨倉碼頭,且臨深海,可停泊大船,是建設貨倉碼頭的理想地段。”學者馮邦彥曾在書中如是記載。

這個貨倉碼頭,一直留存至上世紀60年代後期。此時,香港市區商住地日益稀缺,商廈重建,成為潮流。另一方面,香港的貨運方式亦發生了變革,進入貨櫃化時代,傳統貨倉式微。

瞅著眼前變化,九龍倉終於意識到,手握一塊黃金地,拿來做貨倉,大材小用了。於是,1962年,九龍倉將原一號碼頭重建為4層海運大廈。1966年3月3日,海運大廈正式落成。同期建成的,還有香港酒店和海洋中心。


"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這次有點像‘完美風暴’,外圍因素、本地因素一起爆發,但這次的浪會不會比以前更大,不好說。”

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這段話,流傳甚廣。

從九龍倉2019上半年財報,可看到,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微增了4.2%、6%,但股東應占盈利卻同比跌了31%。

單看投資物業,今年上半年,九龍倉置業的收入及營業盈利均上升4%,分別為74.33億港元及65.91億港元。其中,海港城商場和寫字樓的租金總收入上升,分別帶來73%收入和76%營業盈利。

但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盈利同比出現下跌,公司解釋是受到零售市道競爭激烈及消費意願疲弱影響。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01.從貨倉碼頭,到亞洲最霸氣MALL

海港城,地處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

1886年,遮打與怡和洋行合作,創辦了九龍倉。在今日海港城誕生地,九龍倉的最初開發計劃,並不是要建一間商場,而是一個貨倉碼頭。

“當時,該地段尚未發展,有充足的土地興建貨倉碼頭,且臨深海,可停泊大船,是建設貨倉碼頭的理想地段。”學者馮邦彥曾在書中如是記載。

這個貨倉碼頭,一直留存至上世紀60年代後期。此時,香港市區商住地日益稀缺,商廈重建,成為潮流。另一方面,香港的貨運方式亦發生了變革,進入貨櫃化時代,傳統貨倉式微。

瞅著眼前變化,九龍倉終於意識到,手握一塊黃金地,拿來做貨倉,大材小用了。於是,1962年,九龍倉將原一號碼頭重建為4層海運大廈。1966年3月3日,海運大廈正式落成。同期建成的,還有香港酒店和海洋中心。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運大廈,連同周邊座座高聳的大樓,終是串起了香港中環繁華的CBD風景線。可這裡只有寫字樓的人來人往,卻沒有讓人停下匆匆腳步的商場。

九龍倉,看到了又一時代機會。70年代初,“海港城計劃”出爐。歷時十年有餘,大體完工,“亞洲最龐大及成功的綜合商業中心”就此問世。

資料顯示,“海港城地盤面積廣達43萬方呎,計劃興建5幢豪華住宅、3幢高級寫字樓、2座豪華酒店、3層龐大的購物商場和完善的康樂設施……所有樓宇均樓高17層……連成一體。”


"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這次有點像‘完美風暴’,外圍因素、本地因素一起爆發,但這次的浪會不會比以前更大,不好說。”

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這段話,流傳甚廣。

從九龍倉2019上半年財報,可看到,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微增了4.2%、6%,但股東應占盈利卻同比跌了31%。

單看投資物業,今年上半年,九龍倉置業的收入及營業盈利均上升4%,分別為74.33億港元及65.91億港元。其中,海港城商場和寫字樓的租金總收入上升,分別帶來73%收入和76%營業盈利。

但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盈利同比出現下跌,公司解釋是受到零售市道競爭激烈及消費意願疲弱影響。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01.從貨倉碼頭,到亞洲最霸氣MALL

海港城,地處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

1886年,遮打與怡和洋行合作,創辦了九龍倉。在今日海港城誕生地,九龍倉的最初開發計劃,並不是要建一間商場,而是一個貨倉碼頭。

“當時,該地段尚未發展,有充足的土地興建貨倉碼頭,且臨深海,可停泊大船,是建設貨倉碼頭的理想地段。”學者馮邦彥曾在書中如是記載。

這個貨倉碼頭,一直留存至上世紀60年代後期。此時,香港市區商住地日益稀缺,商廈重建,成為潮流。另一方面,香港的貨運方式亦發生了變革,進入貨櫃化時代,傳統貨倉式微。

瞅著眼前變化,九龍倉終於意識到,手握一塊黃金地,拿來做貨倉,大材小用了。於是,1962年,九龍倉將原一號碼頭重建為4層海運大廈。1966年3月3日,海運大廈正式落成。同期建成的,還有香港酒店和海洋中心。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運大廈,連同周邊座座高聳的大樓,終是串起了香港中環繁華的CBD風景線。可這裡只有寫字樓的人來人往,卻沒有讓人停下匆匆腳步的商場。

九龍倉,看到了又一時代機會。70年代初,“海港城計劃”出爐。歷時十年有餘,大體完工,“亞洲最龐大及成功的綜合商業中心”就此問世。

資料顯示,“海港城地盤面積廣達43萬方呎,計劃興建5幢豪華住宅、3幢高級寫字樓、2座豪華酒店、3層龐大的購物商場和完善的康樂設施……所有樓宇均樓高17層……連成一體。”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資料來源:九龍倉集團2000年年報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至此,往前回溯海港城這近百年的誕生史,除了背靠大金主怡和洋行外,時代運氣同樣不可或缺,直接受益於香港的兩次地產熱潮:

  • 熱錢流入、股市急升和新市鎮開發等利好因素刺激,1968年起,香港地產業再現繁榮。九龍倉更換了主營業務方向,地產成為主導。
  • 人口持續增長、經濟繁榮和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1975年開始,香港出現第二次地產高潮,並於1980年初達到頂峰。此時,九龍倉易主“華人船王”包玉剛家族,有了專注地產發展的資本。

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緊扣香港經濟及地產市場的週期性循環盛衰、策略穩定外,善用金融手段,以少控多,亦是一大特徵。

商業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僅靠自身有限的資金,實在難有大作為。善用別人的錢,最常用的方式是銀行信貸,船王包玉剛正是因為取得匯豐銀行的全力支持,其船隊才得以幾何級膨脹,並再下一城收購九龍倉和會德豐。

02.英資退華資入,海港城稱霸

海港城開門納客時,中國內地改革開放進行正盛。而彼時的香港,卻因世界經濟衰退而陷入不景氣,前途問題浮出水面,歷史再次將香港推到分岔路口,資本面臨選擇。

隨著中英談判深入,英資逐漸萌生退意,而霍英東、“船王”包玉剛、李嘉誠等華資們則堅定看好香港未來。


"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這次有點像‘完美風暴’,外圍因素、本地因素一起爆發,但這次的浪會不會比以前更大,不好說。”

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這段話,流傳甚廣。

從九龍倉2019上半年財報,可看到,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微增了4.2%、6%,但股東應占盈利卻同比跌了31%。

單看投資物業,今年上半年,九龍倉置業的收入及營業盈利均上升4%,分別為74.33億港元及65.91億港元。其中,海港城商場和寫字樓的租金總收入上升,分別帶來73%收入和76%營業盈利。

但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盈利同比出現下跌,公司解釋是受到零售市道競爭激烈及消費意願疲弱影響。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01.從貨倉碼頭,到亞洲最霸氣MALL

海港城,地處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

1886年,遮打與怡和洋行合作,創辦了九龍倉。在今日海港城誕生地,九龍倉的最初開發計劃,並不是要建一間商場,而是一個貨倉碼頭。

“當時,該地段尚未發展,有充足的土地興建貨倉碼頭,且臨深海,可停泊大船,是建設貨倉碼頭的理想地段。”學者馮邦彥曾在書中如是記載。

這個貨倉碼頭,一直留存至上世紀60年代後期。此時,香港市區商住地日益稀缺,商廈重建,成為潮流。另一方面,香港的貨運方式亦發生了變革,進入貨櫃化時代,傳統貨倉式微。

瞅著眼前變化,九龍倉終於意識到,手握一塊黃金地,拿來做貨倉,大材小用了。於是,1962年,九龍倉將原一號碼頭重建為4層海運大廈。1966年3月3日,海運大廈正式落成。同期建成的,還有香港酒店和海洋中心。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運大廈,連同周邊座座高聳的大樓,終是串起了香港中環繁華的CBD風景線。可這裡只有寫字樓的人來人往,卻沒有讓人停下匆匆腳步的商場。

九龍倉,看到了又一時代機會。70年代初,“海港城計劃”出爐。歷時十年有餘,大體完工,“亞洲最龐大及成功的綜合商業中心”就此問世。

資料顯示,“海港城地盤面積廣達43萬方呎,計劃興建5幢豪華住宅、3幢高級寫字樓、2座豪華酒店、3層龐大的購物商場和完善的康樂設施……所有樓宇均樓高17層……連成一體。”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資料來源:九龍倉集團2000年年報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至此,往前回溯海港城這近百年的誕生史,除了背靠大金主怡和洋行外,時代運氣同樣不可或缺,直接受益於香港的兩次地產熱潮:

  • 熱錢流入、股市急升和新市鎮開發等利好因素刺激,1968年起,香港地產業再現繁榮。九龍倉更換了主營業務方向,地產成為主導。
  • 人口持續增長、經濟繁榮和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1975年開始,香港出現第二次地產高潮,並於1980年初達到頂峰。此時,九龍倉易主“華人船王”包玉剛家族,有了專注地產發展的資本。

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緊扣香港經濟及地產市場的週期性循環盛衰、策略穩定外,善用金融手段,以少控多,亦是一大特徵。

商業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僅靠自身有限的資金,實在難有大作為。善用別人的錢,最常用的方式是銀行信貸,船王包玉剛正是因為取得匯豐銀行的全力支持,其船隊才得以幾何級膨脹,並再下一城收購九龍倉和會德豐。

02.英資退華資入,海港城稱霸

海港城開門納客時,中國內地改革開放進行正盛。而彼時的香港,卻因世界經濟衰退而陷入不景氣,前途問題浮出水面,歷史再次將香港推到分岔路口,資本面臨選擇。

隨著中英談判深入,英資逐漸萌生退意,而霍英東、“船王”包玉剛、李嘉誠等華資們則堅定看好香港未來。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包玉剛、李嘉誠同時看上了怡和洋行手中的九龍倉,前者想著從船業轉型登陸,後者尋求規模擴張。多方博弈後,1980年,九龍倉終落入了包玉剛手中,而李嘉誠則獲得“四大洋行”之一和記黃埔。

該動作意味著,華資正逐漸取代英資成為香港地產新的掌控者。自此,海港城進入“船王”時代。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其中明確了香港土地契約安排。無疑,這給香港地產商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持續兩年地產低迷期結束,轉而復甦。

這一時期,香港樓市活躍,樓價、租金回升,開發商積極囤地。資料顯示,1988年高峰期,香港各類房地產買賣地契達到35.6萬宗,其中樓宇買賣契約6.7萬宗,分別比1984年增加101%和124%。

地價亦隨之水漲船高。1988年,香港市區新樓平均每方呎升至1500元,較1984年上升138%。地產發展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經營房地產所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龐大。

大批中小型地產發展商逐漸被淘汰,而10個規模宏大、實力雄厚的地產上市公司,不斷收購、兼併,成為左右市場的主導力量,九龍倉赫然在列。

據香港政府的統計,以樓面總面積計算,從事地產發展的最大規模10家集團在1994-1996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是52%、56%、63%。並且自1981年以來,沒有新的大型地產商能夠打入這個陣營。

手握重金,九龍倉建起了時代廣場,同時開始了對海港城的“重建計劃”:

  • 一期,將兩棟住宅物業重建為兩棟樓高36層港威大廈,並於1994年完成;
  • 二期,將原址3棟住宅物業拆卸重建為3棟甲級寫字樓,1999年完成。

兩次重建,分別為九龍倉增加了113萬方呎寫字樓物業,及270萬方尺寫字樓和商場面積。據統計,1998年九龍倉旗下的投資物業組合已高達950.7萬方呎,可與太古地產相媲美。

九龍倉“尖沙咀地王”屬性再次得以強化。這無疑為海港城後來稱霸香港乃至亞洲零售圈,埋下了關鍵伏筆。

美國房地產專家霍伊特調查103年地產行業的波動變動過程發現,從繁榮到衰落的週期一共經歷了5-6次。亦即大約20年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輪迴。

每一個週期,都會導致更多的企業退出市場,產業集中度波動式提升,只有很少的企業能夠多次戰勝並且利用這種行業波動的規律。

而只有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才有機會降低行業的競爭強度,進而收穫更高的毛利率、更強的盈利能力。

香港地產在經歷了70年代的證券化浪潮後,迅速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經營的高度集中、市場的低度競爭威脅、頭部集團的互相聯合,形成了海港城的“舒適區”,長達20多年。

海港城之後,香港商業地產再無驚豔可言,也不知道是一種幸運,還是遺憾。

進入21世紀,海港城的翻新工作間或進行,業績一路飄紅。2012年,吳光正執掌九龍倉30週年之際,其對外宣稱:

“海港城和時代廣場於過去十年的零售銷售額錄得20%的複合年增長率,較香港零售業高出九個百分點。”

至2017年,九龍倉集團將海港城、時代廣場等項目分拆上市,海港城的霸主地位從未被動搖。

"

K&G導讀:

海港城,位於香港尖沙咀,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如今已成為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如今的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這次有點像‘完美風暴’,外圍因素、本地因素一起爆發,但這次的浪會不會比以前更大,不好說。”

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這段話,流傳甚廣。

從九龍倉2019上半年財報,可看到,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同比微增了4.2%、6%,但股東應占盈利卻同比跌了31%。

單看投資物業,今年上半年,九龍倉置業的收入及營業盈利均上升4%,分別為74.33億港元及65.91億港元。其中,海港城商場和寫字樓的租金總收入上升,分別帶來73%收入和76%營業盈利。

但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盈利同比出現下跌,公司解釋是受到零售市道競爭激烈及消費意願疲弱影響。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港城,依舊是九龍倉“最賺錢”的資產。但處在“完美風暴”中的它,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01.從貨倉碼頭,到亞洲最霸氣MALL

海港城,地處香港九龍半島尖沙咀。

1886年,遮打與怡和洋行合作,創辦了九龍倉。在今日海港城誕生地,九龍倉的最初開發計劃,並不是要建一間商場,而是一個貨倉碼頭。

“當時,該地段尚未發展,有充足的土地興建貨倉碼頭,且臨深海,可停泊大船,是建設貨倉碼頭的理想地段。”學者馮邦彥曾在書中如是記載。

這個貨倉碼頭,一直留存至上世紀60年代後期。此時,香港市區商住地日益稀缺,商廈重建,成為潮流。另一方面,香港的貨運方式亦發生了變革,進入貨櫃化時代,傳統貨倉式微。

瞅著眼前變化,九龍倉終於意識到,手握一塊黃金地,拿來做貨倉,大材小用了。於是,1962年,九龍倉將原一號碼頭重建為4層海運大廈。1966年3月3日,海運大廈正式落成。同期建成的,還有香港酒店和海洋中心。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海運大廈,連同周邊座座高聳的大樓,終是串起了香港中環繁華的CBD風景線。可這裡只有寫字樓的人來人往,卻沒有讓人停下匆匆腳步的商場。

九龍倉,看到了又一時代機會。70年代初,“海港城計劃”出爐。歷時十年有餘,大體完工,“亞洲最龐大及成功的綜合商業中心”就此問世。

資料顯示,“海港城地盤面積廣達43萬方呎,計劃興建5幢豪華住宅、3幢高級寫字樓、2座豪華酒店、3層龐大的購物商場和完善的康樂設施……所有樓宇均樓高17層……連成一體。”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資料來源:九龍倉集團2000年年報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至此,往前回溯海港城這近百年的誕生史,除了背靠大金主怡和洋行外,時代運氣同樣不可或缺,直接受益於香港的兩次地產熱潮:

  • 熱錢流入、股市急升和新市鎮開發等利好因素刺激,1968年起,香港地產業再現繁榮。九龍倉更換了主營業務方向,地產成為主導。
  • 人口持續增長、經濟繁榮和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1975年開始,香港出現第二次地產高潮,並於1980年初達到頂峰。此時,九龍倉易主“華人船王”包玉剛家族,有了專注地產發展的資本。

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緊扣香港經濟及地產市場的週期性循環盛衰、策略穩定外,善用金融手段,以少控多,亦是一大特徵。

商業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僅靠自身有限的資金,實在難有大作為。善用別人的錢,最常用的方式是銀行信貸,船王包玉剛正是因為取得匯豐銀行的全力支持,其船隊才得以幾何級膨脹,並再下一城收購九龍倉和會德豐。

02.英資退華資入,海港城稱霸

海港城開門納客時,中國內地改革開放進行正盛。而彼時的香港,卻因世界經濟衰退而陷入不景氣,前途問題浮出水面,歷史再次將香港推到分岔路口,資本面臨選擇。

隨著中英談判深入,英資逐漸萌生退意,而霍英東、“船王”包玉剛、李嘉誠等華資們則堅定看好香港未來。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包玉剛、李嘉誠同時看上了怡和洋行手中的九龍倉,前者想著從船業轉型登陸,後者尋求規模擴張。多方博弈後,1980年,九龍倉終落入了包玉剛手中,而李嘉誠則獲得“四大洋行”之一和記黃埔。

該動作意味著,華資正逐漸取代英資成為香港地產新的掌控者。自此,海港城進入“船王”時代。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其中明確了香港土地契約安排。無疑,這給香港地產商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持續兩年地產低迷期結束,轉而復甦。

這一時期,香港樓市活躍,樓價、租金回升,開發商積極囤地。資料顯示,1988年高峰期,香港各類房地產買賣地契達到35.6萬宗,其中樓宇買賣契約6.7萬宗,分別比1984年增加101%和124%。

地價亦隨之水漲船高。1988年,香港市區新樓平均每方呎升至1500元,較1984年上升138%。地產發展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經營房地產所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龐大。

大批中小型地產發展商逐漸被淘汰,而10個規模宏大、實力雄厚的地產上市公司,不斷收購、兼併,成為左右市場的主導力量,九龍倉赫然在列。

據香港政府的統計,以樓面總面積計算,從事地產發展的最大規模10家集團在1994-1996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是52%、56%、63%。並且自1981年以來,沒有新的大型地產商能夠打入這個陣營。

手握重金,九龍倉建起了時代廣場,同時開始了對海港城的“重建計劃”:

  • 一期,將兩棟住宅物業重建為兩棟樓高36層港威大廈,並於1994年完成;
  • 二期,將原址3棟住宅物業拆卸重建為3棟甲級寫字樓,1999年完成。

兩次重建,分別為九龍倉增加了113萬方呎寫字樓物業,及270萬方尺寫字樓和商場面積。據統計,1998年九龍倉旗下的投資物業組合已高達950.7萬方呎,可與太古地產相媲美。

九龍倉“尖沙咀地王”屬性再次得以強化。這無疑為海港城後來稱霸香港乃至亞洲零售圈,埋下了關鍵伏筆。

美國房地產專家霍伊特調查103年地產行業的波動變動過程發現,從繁榮到衰落的週期一共經歷了5-6次。亦即大約20年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輪迴。

每一個週期,都會導致更多的企業退出市場,產業集中度波動式提升,只有很少的企業能夠多次戰勝並且利用這種行業波動的規律。

而只有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才有機會降低行業的競爭強度,進而收穫更高的毛利率、更強的盈利能力。

香港地產在經歷了70年代的證券化浪潮後,迅速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經營的高度集中、市場的低度競爭威脅、頭部集團的互相聯合,形成了海港城的“舒適區”,長達20多年。

海港城之後,香港商業地產再無驚豔可言,也不知道是一種幸運,還是遺憾。

進入21世紀,海港城的翻新工作間或進行,業績一路飄紅。2012年,吳光正執掌九龍倉30週年之際,其對外宣稱:

“海港城和時代廣場於過去十年的零售銷售額錄得20%的複合年增長率,較香港零售業高出九個百分點。”

至2017年,九龍倉集團將海港城、時代廣場等項目分拆上市,海港城的霸主地位從未被動搖。

海港城,能一直“霸氣”下去嗎?

2018年,海港城的零售銷售額大幅上升24%,遠高於香港市場平均9%的增長率,實質數字更創下歷來新高,逾港幣370億元,相當於平均每日超過港幣1億元。

的確,海港城成長所具備的“天時地利人和”,當下的地產圈難以複製。但守著舊業的海港城,能一直稱霸下去嗎?

2019年4月,瑞銀髮表研究報告表示,預計2018至2021年間海港城租金年均複合增長僅3%至4%。

“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向後看很容易,往前看永遠很難。”吳天海說。


撰文/ 張文景、 蘇珊(行業分析師)

編輯/ 付慶榮、Jane

微信排版 / Ashley

免責聲明

本文轉載自:商業地產頭條(微信ID:Dtoutiao),僅供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