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顏相機更“聰明”、城市交通更智能,疾病防治更精準……科技創新的成果正在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先後實地探訪中關村、亦莊經濟開發區等地多家科創企業,一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改變城市生活的奧祕。在北京打造高精尖產業格局的大背景下,科創企業發展迅猛。這背後與北京近年來一系列產業引導政策息息相關。多位企業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北京的研發平臺、人才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擊碎次元壁:北京科技獨角獸的力量

一個有經驗的交警可以很快使路口暢通,那麼一個虛擬的“智能交警”指揮交通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

“我們通過攝像頭模擬了一個交警。”3月25日,在海淀區曠視科技公司演示展廳,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一枚攝像頭實時抓取並共享各個方向的車流信息,將視覺圖像充分數字化,以靈活調控紅綠燈的時常和轉向,企業副總裁謝憶楠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類似攝像頭已開始在中關村附近路口試點。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高精尖產業成長記

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介紹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

不僅僅是城市交通,小到一部手機的美顏功能、一家零售店的“智能管家”,大到一座城市的安防系統,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嵌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謝憶楠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依託技術研發和衍生產品,公司營收已經持續四年實現三倍以上增長。

科技創新企業,正在成為打破科幻與現實之間次元壁的“破壁人”。從一套人臉識別算法到一家估值超百億的獨角獸企業,作為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曠視科技的成長頗具典型性。而這樣的企業僅在中關村示範區就有25家。整個北京的獨角獸企業目前已有80家,居全國首位。

科技企業的成長為北京經濟提供了強勁動力。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新經濟實現增加值突破萬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33.2%;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增長25%,平均每天新設創新型企業199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5%。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67%。

在3月25日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表示,北京正在深入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制定5G、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雙動能。

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毛東軍介紹,高精尖產業政策發佈以來,北京市市領導對全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明確了各區主導產業定位。同時,北京還發布了《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登記指導目錄(2018年)》,以正面清單形式便利高精尖企業登記註冊。目前,門頭溝區、石景山區、大興區等均已配套出臺了“高精尖19條”、“石創10條”、“興十條人才政策”。

首都經貿大學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葉堂林指出:“以前的發展追求效率,現在更加強調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質取勝。”在他看來,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題中之意。科技發展能夠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收益率,以促進產業升級。

重塑產業鏈:產學研一體的創新走廊

展開北京的經濟地圖,一副高精尖產業格局的大框架已初具模型。在北京北部,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首尾相連,有機銜接。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楊仁全介紹,中關村科學城正在加快建設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推進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騰盛博藥等重大項目落地;在懷柔科學城,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建設順利推進,5個首批開工的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全部封頂;未來科學城聚焦盤活存量資源,吸引了小米智慧產業基地等入駐,支持央企與高校院所組建5個協同創新平臺,引進形成多元主體創新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高精尖產業成長記

北京亦莊京東方總部一層展廳展示的8K顯示屏

再把目光移向北京的東南角,亦莊小鎮成為高精尖產業的集中孵化器。3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進入液晶面板巨頭京東方的8.5代線無塵車間,這是北京最大的單體廠房建築的一部分,偌大的生產車間空無一人,機械臂自動抓取玻璃面板,24小時不停歇生產,工程師們則在車間外的房間通過顯示屏實時監控。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京東方在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顯示屏等五大應用領域出貨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配套企業美國康寧、住友化學等數十家國際知名上下游企業已陸續進駐開發區。

窺斑見豹。這片30年前還是麥地農田的土地,如今已蛻變為產值超千億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

葉堂林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產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需要引進和發展的是整個產業鏈,包括上下游企業,而不能僅僅是某一個環節。在“三城一區”,從原始創新、試驗開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落地,各個環節是比較完整的,這對北京高質量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對此,謝憶楠體會頗深。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之所以將北京作為公司總部,在於北京的人才和產業集中度。“北京是人才資源豐富,各類技術人才是比較集中的,作為一家技術性企業,不論未來往哪個方面發展,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人才和企業。同時,作為科技中心,硬核技術的前景是很清晰的,這為企業未來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根據《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2018年工作方案》,毛東軍介紹,北京在持續推動工業大數據、工業技術軟件化等現有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通過引導創新方向,整合創新資源,打通創新鏈條,建設了一批新型產業創新載體,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

據瞭解,目前,北京在動力電池、輕量化材料領域已創建2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石墨烯、智能車聯等領域成立了11家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創建了27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7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79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推動成立了北京市企業技術創新服務聯盟,為深入推進高精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衝破區域牆:科創中心的溢出效應

科技創新,不囿於一地。高質量發展,不止於北京。

在葉堂林看來,首都發展要與國家發展同步,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北京要體現國際大都市的格局,這要求北京產業發展必須面向高質量發展。同時,北京的科技創新發展不僅僅是為了支撐北京的高質量發展,很大程度上也是要為全國的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合適路徑來。

這也意味著,未來,北京科技創新發展還應當發揮北京優勢的溢出效應,避免虹吸效應的負面影響。而北京市科委方面介紹,依託創新資源,目前北京已經與全國20餘省市建立科技合作關係,輻射帶動全國創新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高精尖產業成長記

實際上,津冀兩地正在成為溢出效應的獲益者。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227.4億元,同比增長11.8%。根據《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碧水源、金山軟件等12家中關村節能環保及智慧城市服務企業已進駐雄安中關村科技創新產業基地。

在北京東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渤海灣畔,京津兩地共建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為探索京津冀協同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嘗試。

2014年成立於中關村的卡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去年3月搬到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CEO尹利介紹,落戶天津後,卡雷爾累計獲得了上千萬元的資金支持,彌補了產業化階段的資金缺口。目前公司營業額已跨上千萬元臺階。

科技園成立兩年多時間裡,累計註冊企業達940餘家,其中來自北京的企業超過240家,註冊資金約104億元。

築巢引鳳,河北省也不遑多讓。“原定規模不到100人,實際參會人數近200人。我跟很多找不到座位的參會者站著參會還是第一次。”北京中發飛詢網絡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濤對去年9月在淶水舉辦的京津冀深電子信息產業對接會的火爆場面印象深刻。

據北京市科委介紹,北京還在推動科技創新券在京津冀統籌使用,三地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可跨區域共享科技資源,滿足創新創業需求。截至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累計達7300多家。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肖湧剛/文並攝 白楊/製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