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升級下的組織調整和優化'

技術 投資 人生第一份工作 歷史 享學就學 2019-08-12
"

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多數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發展和內部運營,結構都是“科層級”的。可是,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互聯網思維或工具的在各領域廣範圍應用,商業模式和競爭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企業要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獲得發展,就要快速滿足客戶需求,還要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

"

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多數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發展和內部運營,結構都是“科層級”的。可是,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互聯網思維或工具的在各領域廣範圍應用,商業模式和競爭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企業要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獲得發展,就要快速滿足客戶需求,還要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

企業轉型升級下的組織調整和優化

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9月,公司成立初期,由某化工有限公司控股,主要從事精細化學品的生產經營以及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與諮詢;2007年10月,公司改制,與化工有限公司分離,股權轉讓,法人變更,公司名稱不變。

目前,公司的組織結構模式是典型的直線職能制模式,在核心人才培養的機制建立方面有待完善。公司缺乏配套的人才、流程、結構與責任安排,領導關注的項目效率高、反之則很低。

精細化工公司在組織結構、運營模式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

組織績效低。組織結構對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需求、業務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企業決策速度慢,決策不能高效落實,存在很多衝突,部門間因組織程序的相應標準不明朗,各部門目標未能有效服從於企業整體戰略。

組織對外界感受力差。組織結構不能創造性地對外界環境變化作出適度反應,各部門主動性不足,部門間橫向協調不夠,工作熱情經常被泯失在部門的消耗中。

組織資源配置不合理。企業內部資源利不足,設備及人員階段性閒置,工作度不飽和。而相對時間內的局部設備及人員的使用緊張。

公司管理層進行了深入的訪談、調研,並認真分析公司的問題本質後,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案:

1、完善組織結構

合理完善的組織機構可以幫助企業適應所處的環境變化,實現戰略目標,增加對外競爭力,同時有助於企業內部的技術開發,人員素質的提升和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為了完善組織結構,企業做的工作有:建立儘量簡單化、再簡約化的組織結構,在組織層級中儘量不超過四級;明確各部門及崗位的工作職責、將各項職責落實到崗位,責任到人;圍繞以流程服務為導向的職能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分層分類的績效考核制度,將各項目職能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提高各級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安排合格的管理者到位。

2、貿-技-工運營模式的戰略轉型

貿-技-工運營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貼近市場與發展需要,重點關於客戶需要實現資源整合;以客戶需要實現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更新,整體投資風險小;可以在資金不斷積累中實現的發展路徑。

貿-技-工運營模式引入的關鍵在於:前期需求資金不高,但需要掌握客戶需要;以貿易為龍頭,可以實現技術與產業化與世界一流企業看齊和學習;為了避免被競爭對手模仿,著重提高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

時代的變化要求企業必須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和響應市場的變化等。尤其是對於強調效率和成本管控的企業來說,組織設置過於複雜,管理層級太多,必然會影響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控制,只有不斷調整和優化組織結構,才能減少矛盾和衝突,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變動。

●組織機構調整的方向性

要想實現企業組織的優化,首選就要確定調整的方向性。明確了方向,也就有了目標。

1、確定企業戰略和經營目標時,必須由外而內,從消費者需求、市場變化、股東價值和同行情況出發。比如,基於核心的業務價值鏈,需要用什麼樣高效而簡潔的組織和團隊來落地公司戰略,支撐公司經營目標的達成。

2、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組織設置已經無法滿足快速響應和決策,如果是“糖葫蘆”式的組織結構,更需要向扁平化、去中心化和交叉管理的組織轉變。

3、未來的組織要實現橫向整合化和縱向扁平化。

4、組織的調整,不僅要滿足實現小經營單位的需要,還要能實現整體業務的平行化和系統化。

●組織機構優化的原則性

組織結構優化的原則性,主要體現在:

1、明確定位。進行組織的優化和調整市,要基於公司的戰略規劃,明確定位和目標,圍繞關鍵業務流程和關鍵領域,將注意力集中在關鍵職責和核心問題上。

2、以終為始。要通過結果來檢查組織優化是否實現了效率的提升、快速響應和協同化等的促進作用。

3、因事設崗。要依據組織的定位和重點職責,對工作進行分解,並設置合理的崗位,明確工作目標、關鍵職責和衡量指標,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不要因人設崗。

4、扁平化。減少管理層級,減少決策流程,實現組織的扁平化。

5、平臺化。職能組織的調整,要實現資源的整合化、服務的平臺化和專業化。

6、管理幅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規模、發展階段和業務性質等設置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比如:高層管理者設置3-5個;中層管理者安排5-7個;職能主管設置4-6個;一線主管安排15-20個。

7、制衡性。結構的設置要能夠相互監督,同時職責上也不能合併。

8、平穩性。因組織優化而導致管理崗位減少的,要對相關人員保留級別和薪酬,讓他們依然享受對應級別的福利待遇。

●組織機構調整和優化的風險性

組織機構調整帶來的風險主要有:

1、組織機構的調整可能會帶來暫時的業績下滑或利潤下降,所以調整組織結構的時候,要堅定方向,找準時機,逐步優化。

2、慣性思維會阻礙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組織優化,可以先做做思想教育,然後試點,最後再造勢,最終實現企業的穩步轉型。

3、組織機構的調整可能導致原有PK機制或考核系統的失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設置新的PK機制,同時優化績效改進機制,樹立符合公司升級的價值導向,有效支撐和推動公司的管理升級。

4、企業管理成熟度、管理團隊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信息化程度等都會影響組織扁平化的成功實施。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組織機構或整合相關資源,形成合力。

5、組織扁平化的優化或調整會打破現有的利益機制,要設定一定的保障機制或補償機制。

(本文節選自《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組織績效改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