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核工業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轉型:核工業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化轉型:核工業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官思發 李言瑞 韓紹陽

核工業是核能開發、利用的綜合性高科技戰略產業。一個國家的核工業發展水平,也集中地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個工業基礎和科學技術水平。

當今世界正處於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過渡的大變革時代,商界首當其衝。那些原生代數字科技企業,和率先用數字科技武裝自己的傳統企業,展現出了數倍乃至數十倍於傳統企業的營收、利潤和市值增長。可以預見,未來10~20年,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將席捲各行各業,傳統企業要麼涅槃重生,要麼跌至價值鏈末端。

什麼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對企業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活動進行升級改造,形成企業所處的產業鏈業務與數字化平臺孿生互補的狀態,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充分利用工業4.0、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核工業產業鏈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勾勒出符合核工業發展戰略和支撐我國核強國建設的數字化轉型願景,從市場引領、資源整合、生態重塑、產品創新、運營優化等角度確立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和發展目標,形成覆蓋核工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運營平臺。對於核工業企業而言,其數字化轉型並非簡單地對現有業務進行數字化,而是要通過數字業務轉型追求新的收入流、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新的商業模式

◆◆

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數字經濟項目的首席研究科學家George Westerman說,從高層次來看,數字化轉型代表了企業對如何利用技術從根本上改變績效的徹底反思。當前,對於核工業企業而言,不管是從國家監管政策還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看,都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提升核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是國家政策要求。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2018年中國共產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成立,習近平擔任委員會主任,在同年4月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強調了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關係,為我國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指明瞭前進方向。在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下,相關部委陸續發佈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系列國家標準,以及智能製造、大數據、雲計算、新一代人工智能、“互聯網+先進製造業”、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以及指導意見。

數字化轉型:核工業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核工業企業發展的需要。上世紀50年代,為了發展我國國防事業,我國核工業應運而生。經過兩個30年的發展,核工業為我國國防力量建設與和平利用核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正朝著新的30年發展目標前進,迫切需要加大信息化投入,在對我國核工業進行數字化升級的基礎上,將最先進的數字仿真、反應堆設計、超級計算、智能製造、高性能材料等引入核工業的數字化平臺中,打造新的核工業產業生態圈,探索核工業服務國防與民用核能開發的新空間。通過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數字化進程,提升信息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水平,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將數字核工業推向更高水平。

三是核工業產業鏈協同的重要保障。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核工業由少數幾家中央企業為主體進行發展,產業鏈的主要環節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型央企中,客觀上為我國核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創造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和條件保障。不管是在央企內部還是央企與其他企業之間,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核工業產業鏈自主配套體系,但是在某些關鍵環節與核心零部件方面還受制於人。在我國核工業的主體企業紛紛梳理了各自在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分析其中的“卡脖子”問題基礎上,當前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打通產業鏈各環節原有的壁壘,加強核工業主體央企和央企之間、央企內部、央企和民企之間的協同創新與產業互補,早日攻克核工業產業鏈上的“卡脖子”問題。

◆◆

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問題分析

◆◆

核工業一直在探索如何將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到核工業企業的發展之中,但是隨著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核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滯後,核工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核工業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深度與重視程度不夠。核工業企業發展過程中要求技術穩定,使得核工業體系對信息化、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認識、瞭解和運用不足。另外,核工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專業技術的研發創新中,對數字化技術賦能核工業產業發展重視不夠。

二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缺乏重大項目支撐。核工業的產業鏈較長,涉及鈾礦勘查與採冶,核燃料元件製造,核電研發、設計、建設、運營,核電裝備製造,乏燃料運輸與後處理等,產業鏈各環節上單位對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視與投入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集團下屬企業信息化設施老舊,不適應數字化轉型需要,集團沒有建設統一的數據中心,缺乏集團整體的數據存儲管理平臺。

三是數據基礎薄弱,數據標準體系尚未建立。核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科研數據和產業運行數據,但由於信息化建設滯後,很多數據並非數字化形式存儲,受數據採集技術限制,一些有用的數據沒有被實時有效地採集。在有的央企集團內部尚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業務數據標準,行業統一的數據標準更加缺乏。集團內部和集團之間的數據標準體系有待統一和加強互聯互通。

四是“兩化融合”水平良莠不齊,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兩化融合”水平是核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評價指標,根據“兩化融合”服務平臺數據顯示,在三大核電央企集團中,獲得“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的情況分別是中廣核集團10家,中核集團4家,國家電投1家(和中廣核共同投資的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眾多未認證的子企業的部分關鍵能力依然不足,標準化、流程化基礎薄弱,“兩化融合”總體處於單項覆蓋向集成提升過渡階段,科研、設計、生產等核心業務領域的信息化單項應用尚未完整覆蓋,整體信息化水平待進一步提高。

五是數字化轉型人才不足。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既懂得核工業專業知識,同時又有信息素養和IT開發應用能力的人才,組成核工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體系。在首席信息官(CIO)基礎上,設置首席數字官,履行聯繫各相關職能與業務部門的職責,並做好信息化轉型規劃與頂層設計。需要一批軟件工程師、雲計算專家和產品經理、數字培訓師、品牌策略師以及數字和工作場所技術經理等。多數企業缺乏由這一系列人才共同構成的數字化轉型隊伍。

◆◆

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方向

◆◆

一是加強核工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研究,做好核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在對核工業企業數字化發展程度進行充分摸底的基礎上,對相關領域的未來趨勢進行洞察分析,提出核工業企業自身的數字化願景與戰略目標,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團隊建設、場景應用及系統原型進行初步設計,探討相關數字化業務的價值模型及成熟度,並對管理架構和具體項目進行路線圖設計,從戰略高度對核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做好頂層設計與謀劃。

二是加強核工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重大項目策劃,做好數字化轉型的“硬”支撐。不管是核工業領域要打造的數字化鈾礦山、智能採冶、智能製造、智慧院所、數字反應堆、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工程,還是機器人輔助乏燃料運輸與後處理等都需要最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持,並以策劃央企集團級和國家級的重大項目為依託,讓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的信息基礎設施與技術手段與核工業業務和重大項目融合發展,賦能核工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強核工業數據採集與業務數據標準體系建設。2018年3月,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佈的《大數據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提出了大數據標準體系由七個類別的標準組成,分別為:基礎標準、數據標準、技術標準、平臺和工具標準、管理標準、安全和隱私標準、行業應用標準。核工業領域應在已有數據標準工作成績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國內的數據標準體系特點和核工業實際,建立符合我國核工業特點的數據採集與業務數據標準體系,為核工業數據自由流通提供標準支撐,為數據驅動核工業的發展奠定核心根基。

數字化轉型:核工業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是以“兩化融合”與“工業互聯網”為抓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核工業融合發展。核工業企業應以我國2011年4月推出《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和《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為依據,促進工業能力與IT能力的集成、融合和創新,製造能力的平臺化。當前迫切需要以“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範建設為抓手,推動平臺建設,促進平臺間初具開放與共享,實現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核工業的融合發展。

五是以數字化文化驅動核工業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在推動核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通過建立對應的數字化文化土壤,幫助相關企業制定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政策環境與配套措施,構建核工業企業的數字化驅動的生產力,激發核工業人的創造力。通過數字化優先思維,充分發掘數字化過程的機會與機遇;鼓勵創新與合作,在核工業企業內部與外部建立探索新思想的團隊氛圍,促進產業鏈不同環節、不同領域的關聯;以數據驅動決策,以開放發展增加與外部網絡的鏈接與合作意識。在核工業企業中努力形成將人員、數據和流程彙集到一起,為社會創造價值,並以數字化優先作為競爭優勢的數字化文化,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隊伍體系。

作者單位: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

策劃:楊金鳳 王晨香

編輯:李春平

設計:李志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聯繫電話 010-56002763,郵箱 [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