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智庫觀點韓建飛 秦海林

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國內發展看,製造業與服務業綜合實力均顯著提升。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製造業總體規模、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高鐵、航空航天、核電裝備等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出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性企業。與此同時,服務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在三次產業中居於領跑位置。

從國際經驗看,製造業或服務業“單點開花”都不可取。一些發達國家(地區)將製造業大規模轉移至發展中國家,重點發展服務業,從而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現象,動搖了實體經濟基礎,大量人員失業,國際競爭力受到較大影響。部分發展中國家過度依賴其成本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從而淪為全球化產業體系中的廉價代工廠和資源供應地。兩方面的教訓都應引起重視,我國既要鞏固良好的製造業基礎,也要繼續支持現代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多維度發力,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

從兩者關係看,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並非簡單的分工關係,而是互相融合、協同發展的。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趨勢更加明顯。目前,全球製造業發展的趨勢是由單一生產型逐步向“生產+服務”型轉變,而作為製造業流程服務外包發展起來的生產性服務業,則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即便是服務業主導下的產業結構轉型,也大多表現為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共生共融、協同發展。因此,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目前,我國傳統制造企業大力推進上下游產業整合,延伸拓展進入到技術研發以及市場拓展等環節,現代服務企業也依託數據等方面優勢不斷向製造領域滲透,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不斷加快。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大多製造企業主要承接大型跨國企業的生產製造業務,處於全球產業體系中的加工製造環節,研發設計、品牌管理、營銷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仍有待突破。二是先進製造業總體空間佈局較為分散,難以發揮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優勢,服務業發展受限。三是服務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不適應國際規則等問題,服務功能單一且同質化嚴重,許多製造企業選擇國外服務提供商。如在製造業智能化過程中,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大多數從國外進口,工業軟件更是以跨國公司為主導。

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五大路徑

推動製造業協同創新,擴大對高端服務的市場需求,提升融合高度。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創新組織模式,通過建立政府公共服務平臺、製造企業、服務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政產學研”創新體系和協同創新機制,大力發展實驗室經濟,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使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人工智能、品牌管理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服務業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的精準對接,打造形成集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敏捷製造、公共服務於一體的製造業創新生態圈,重點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發展智能服務,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融合速度。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製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附加值,全面提升製造業全產業鏈的競爭能力。大力發展智能融合型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據這一現代生產要素對製造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努力構築數字化時代的製造業新生態。以工業互聯網發展為突破口打造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網絡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

實施集群化戰略,加強全產業鏈佈局,拓展融合廣度。加強對產業集群的規劃引導,通過在先進製造業集群內配套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商貿物流、金融、信息服務等,重點打造區域現代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資源共享、共融共生的協同發展格局,重點打造集成先進製造與現代服務功能的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全產業價值鏈競爭力。強化產業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產業鏈不同環節之間各類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整合再造,推動基於數據服務的產業迭代創新。

倡導循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服務,增強融合寬度。開展全生命週期管理,鼓勵製造企業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推動製造業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發展。加大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度,重點發展水汙染防治、碳捕捉、煙氣除塵和脫硫脫硝、垃圾處理處置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集節能設計、設備成套、施工安裝、運營維護等於一體的社會化節能服務。培育發展節能專業機構,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製造企業主輔分離,推廣服務流程外包,挖掘融合深度。引導大型製造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務創新,逐步由單一生產製造企業向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運作、數據管理等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加強資源整合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與企業競爭力。鼓勵一般製造企業剝離非核心服務部門,推進服務業市場化、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發展。鼓勵國內服務企業藉助製造業“走出去”發展趨勢,提升國際化、信息化、現代化服

務水平,積極承接國際業務,搭建國際服務渠道。

對策建議

突破體制性障礙,擴大產業開放水平。通過引進民營資本、境外投資以及兼併重組等方式,積極推動金融、電信、教育、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改革,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增加服務業市場主體,為製造業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打造“雙創”升級版,集聚各類創新資源,提供開放共享服務,吸引更多人蔘與創新創造,拓展服務新空間。引資與引技、引智並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向外資企業開放,鼓勵外資企業在國內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中心,支持外資企業加大研發投資、申報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構建開放的製造業創新體系。

強化政策引導,搭建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出臺鼓勵和引導製造企業向高端化和服務化發展的產業政策,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各級主管部門將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調度管理範圍,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搭建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平臺,重點對製造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的產業升級、業務需求、人力資源等方面信息進行整合、歸類及動態管理,及時發佈製造業對服務業需求信息,推動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資源。

提高要素配給效率,營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引導技術、人才、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髮揮疊加效應,協同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打造面向政務、大型企業、互聯網、金融、交通、電信、零售等行業對海量運營數據的安全存儲和商業智能分析需求的服務平臺,推動數據資源由較窄領域向全方位方向發展。鼓勵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完善產業生態和配套保障健全人才吸引機制。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減稅降費的系列舉措,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生存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

(作者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