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用氫標準與工業用氫標準迥異 專家:氫氣質檢謹防標準錯配'

技術 能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2019-08-04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導語

mybattery

相比廣受關注的加氫站應用等環節,氫氣檢測這樣的細節卻往往被人忽略。然而,對於產業的發展和完善來說,對細節的關注不可或缺。

"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導語

mybattery

相比廣受關注的加氫站應用等環節,氫氣檢測這樣的細節卻往往被人忽略。然而,對於產業的發展和完善來說,對細節的關注不可或缺。

燃料電池用氫標準與工業用氫標準迥異 專家:氫氣質檢謹防標準錯配

目前,氫氣標準有GB3634《氫氣》第1部分工業氫氣、第2部分純氫、高純氫、超純氫,以及GB/T 37244-2018《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氫氣》。而氫燃料電池用氫應該符合GB/T37244-2018標準,但不少企業並不瞭解兩類標準之間的差別。搞錯標準,很可能對氫燃料電池壽命造成致命影響。

“各家氫氣檢測機構檢測結果不一致,直接影響接下來的生產製造”“可能是不同檢測機構設備不一樣,導致結果有區別”……日前在一個氫能發展論壇間隙,幾位燃料電池設備企業人士的“吐槽”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相比廣受關注的加氫站應用等環節,氫氣檢測這樣的細節卻往往被人忽略。然而,對於產業的發展和完善來說,對細節的關注不可或缺。

是否真的存在氫氣檢測結果不一致的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檢測機構魚龍混雜,還是檢測標準不統一?

依據標準不同可致檢測結果大不同

日前,記者分別聯繫了兩家氣體檢測機構,諮詢求證此事。

“從實驗的角度來講,氫氣採集的環境和方法,包括採集單位具體的資質和手法不一樣,都會對結果有影響。”復達檢測集團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就算是同一臺製氫設備也不會製造出完全一樣的氫氣。檢測機器材質的不同及設備差異也會影響結果,但基本會保持在誤差範圍內。檢測是一種科學的實驗,所謂科學就是檢測的結果不可能一模一樣,有細微差別屬正常,但這不表明檢測結果不一致。”

北京清析技術研究院相關人員則對記者說:“氫氣目前分為工業用氫和燃料電池用氫,分別已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出臺,依據標準進行檢測,不會出現檢測結果迥異的情況。”

據瞭解,2017年氫標委聯合多家單位發起成立中國氫能產業聯盟,並組織起草發佈了三項團體標準,其中《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氫氣》目前已轉化成國家標準,並於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一位檢測機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氫氣的用途各異,標準也不同,有工業用氫標準、燃料電池用氫標準等,所謂的檢測結果不一致,很可能因為依據的是不同的檢測標準。”

燃料電池用氫指標有特定要求

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祕書長洑春幹向記者進一步揭示了癥結所在,“目前,氫氣標準有GB3634《氫氣》第1部分工業氫氣、第2部分純氫、高純氫、超純氫,以及GB/T 37244-2018《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氫氣》。而氫燃料電池用氫應該符合GB/T37244標準,但不少氫氣供應商及加氫站不瞭解兩類標準之間的差別,而簡單地認為只要是高純氫即可。其實兩者差別很大,搞錯標準,對氫燃料電池壽命將有致命影響。”

“如果不滿足燃料電池使用標準,會對燃料電池的功率和使用壽命產生影響。”北京億華通副總經理於民向記者表示,“億華通要求其燃料電池必須使用水電解制取的氫氣,因為水電解制取的氫氣不含硫成分。”

“由於GB/T37244-2018《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 氫氣》對氫氣中硫含量要求很嚴,因此對其檢測分析技術要求很高,大部分檢測機構做不了。”洑春幹進一步表示,在調研中也發現,有些加氫站的氫氣供應商不按要求全樣檢測其氫氣質量,認為滿足高純氫的指標即可,於是出現哪裡的氫氣價格便宜就去哪拉氫氣,然後送給加氫站。

“燃料電池催化劑比較容易受一氧化碳等雜質氣體毒化,而工業上產生氫氣主要通過水蒸氣重整方式,會有很多一氧化碳。”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制氫和儲氫的業內人士指出,“氫的來源不同,含的雜質不一樣。根據氫氣的使用場景,對其壓力、純度等指標的要求也不同。”

復達檢測集團相關人員在採訪中也對記者表示,若氫能行業發展快,也可能出現國家標準落後於產業發展的現象。對於企業來說,必須符合要求和規定,在充分了解自身產品和項目的基礎上按照指定的方法來做系列檢測。

以企業行業標準推動國家標準建設

一方面,氫氣供應商不按要求全樣檢測,從而導致用氫環節對檢測結果產生疑惑;另一方面,現有標準為行業提供科學可靠的參照卻並未收穫全效。問題出在哪裡?

據瞭解,目前我國從事氫能國家標準化工作的機構主要有4家:分別是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氣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車用高壓燃料氣瓶分技術委員會。各機構所推的標準難以避免交叉重疊的現象。

除了個別環節標準交叉重疊外,同樣也存在某些環節標準缺失的問題。

“我國現有與氫相關標準91項,其中最多的是燃料電池標準,有37項,而制氫環節標準和加氫站相關的標準比較欠缺。” 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研究員楊燕梅在“2019新型制氫技術與加氫站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氫能產業目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技術及產品的升級更新快,所以氫能標準化面臨很大的挑戰。”

楊燕梅進一步表示,要建立標準、檢測、認證一體化的國家質量基礎體系,從而加強氫能標準的實施和應用,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推動氫能產業高速發展。

同時,“通過企業和行業自身力量,推進整個標準的制定和細節實施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洑春幹認為。

當下,氫能正受資本熱捧,而著眼未來,氫能產業的堅實發展,終將受到數據拷問,靠理性堅持,以嚴謹制勝。“目前國家對氫能的肯定與支持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以施展和發力的空間,同時,就氫能行業自身來講,且行且思,邊做邊改,企業標準可以先行先試,繼而推動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建設,從而帶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電池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 010-56002763,郵箱 [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