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強制分類助力互聯網回收平臺煥發第二春?這一模式將被探索

技術 O2O 上海 人生第一份工作 創業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7-07

分類垃圾桶賣斷貨,網約代收垃圾平臺悄然出現……最近,從上海率先刮出的垃圾分類“新風尚”席捲網絡,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目前,北京等46個城市成為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垃圾分類很快會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日常。記者調查發現,作為最有價值的“垃圾”,再生資源回收依舊困難重重,一邊是拾荒大軍數量不斷減少,一邊是規範化的互聯網回收平臺難以為繼。強制分類如果推行,再生資源回收能否迎來轉機?

垃圾強制分類助力互聯網回收平臺煥發第二春?這一模式將被探索

資料圖 和冠欣攝

效率低 智能回收機成擺設

家住常營的謝女士最近收拾出了一大堆舊衣服和舊書刊,按以往的習慣,她會直接丟進小區裡的垃圾桶,但看到全民熱議垃圾分類,她決定通過一種規範的回收方式處理。想起家附近有一排智能回收機,謝女士前去體驗,沒想到機器卻無法正常使用。

記者在薈萬鴻社區找到了這排名為“小黃狗”的智能回收機,現場並排設有7個箱體,分別投放金屬、塑料、紡織物、飲料瓶等不同品類。但塑料、紡織物、紙類均顯示“已滿”,飲料瓶類別顯示“故障”,只有玻璃和金屬的箱體可以用。選擇玻璃品類,再用微信掃一掃二維碼,投遞口就自動打開了,但裡面除了少量的玻璃瓶,還有塑料瓶和易拉罐,並未達到分類投放的目的。

記者在小黃狗APP上隨機查詢不同地點的機器狀態,多數機器都無法正常使用。例如,位於芳星園二區的機器只有玻璃品類可以投放,位於官書院小區的機器只有金屬和玻璃品類可以投放。APP顯示,除了線下掃碼投遞,還可以預約上門回收,但卻無法下單。客服表示,目前上門回收正在升級中。

其實,今年春節後,多個城市的“小黃狗”就出現了停擺現象。5月,小黃狗公司在微博上表示,經歷短暫的停運風波後,部分城市陸續恢復運營。但從目前情況看,恢復運營後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小黃狗進入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省市,成為再生資源回收領域的明星企業,到今年年初已經鋪設超10000臺設備。但快速擴張也對運營成本提出了考驗。據瞭解,受資金影響,“小黃狗”目前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的流程。

成本高 互聯網回收難持續

小黃狗的衰落並非個案。近幾年,不少公司都瞄準再生資源回收生意,紛紛嘗試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提供回收服務,但多數平臺都屬於賠本賺吆喝,能持續經營的寥寥無幾。

家住慧時欣園社區的居民劉女士近日收到了來自“幫到家”的業務調整通知,信息顯示,她所在的社區暫停上門回收業務。起步於2014年的幫到家是盈創回收旗下的上門回收O2O平臺,個體回收員入駐平臺後,通過接單的方式提供上門回收服務。記者從幫到家瞭解到,早在兩年前,幫到家就不再對平臺進行推廣,但服務器沒有停止運行,廢品回收員依舊可以在平臺上接單,但如果廢品回收員退出平臺,對應小區的居民就無法再享受服務。

“2014年O2O的模式非常流行,我們也想嘗試通過這種模式提供上門回收服務,但運行兩年後發現找不到贏利點。”幫到家負責人常濤介紹,目前,幫到家已經實現轉型,主要為地方政府提供資源回收技術平臺。

一些創業公司還曾嘗試自建回收隊伍。2014年在京起家的再生活,是國內第一家擁有互聯網回收資質的企業,並招募了一批年輕的“回收小哥”,他們開著統一的電動三輪車在小區中收廢品,最多的時候覆蓋了北京的1000多個小區。但2017年,再生活因資金鍊斷裂宣告倒閉。再生活創始人曾表示,社區跑腿服務平均每次的上門成本為6元到7元,但如果回收廢品還收上門費用,用戶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

強制分類 大市場待激活

既然互聯網平臺無法與再生資源實現完美“聯姻”,那麼能否迴歸原始,依靠靈活的個體回收員進行回收?記者走訪發現,曾經走街串巷的廢品回收員已經十分罕見。

在朝陽區駐紮多年的回收員宋師傅說,目前多數是小區的保潔員或是習慣揀垃圾的老年人前來送貨,他們從垃圾箱裡揀出有價值的廢品,再打包送到回收站。在北京再生資源回收領域工作了十年的陳先生介紹,相比多年前,北京已有至少一半的廢品回收員退出了這個行業,一些再生資源會被其他回收員分擔,但整體來看,回收量依舊減少了30%到40%。這些拾荒大軍更青睞於高價值的廢品,像外賣餐盒、牛奶的利樂包裝盒等低價值回收物難以進入回收渠道。

垃圾強制分類有望改變這一尷尬局面。根據住建部的規劃,到2020年底,先行試點的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這也要求各試點城市加大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投入力度,讓更多有價值的“垃圾”得到環保化的處置,而不是簡單焚燒。

隨著垃圾強制分類落地,曾經艱難生存的互聯網回收平臺或許將迎來第二春。據瞭解,考慮到垃圾分類大環境的變化,盈創正在籌劃幫到家恢復服務的計劃,並繼續探索推進垃圾源頭減量的模式。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馬婧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