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課堂和實踐教學“任督二脈”

機器人 大學 材料科學 建築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05-17

“在機器人科技創新實驗室實戰操練的收穫實在太大了。”河北工程大學UPRE(團結追求責任分享)機器人團隊隊長、大三學生李磊深有感觸地說。該團隊先後8次參加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一等獎2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2次。

近年來,河北工程大學打破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界限,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將課程教學整合成理論教學、案例模擬、實踐培養等環環相扣的教學實踐系統,師生協力構建校園實踐教學基地。如此,學生不僅“樂思”而且“會做”,有效解決了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的專業應用性強與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的矛盾。

“校園實踐教學基地”就是將實踐現場“搬進”校園,仿真虛擬工程建設,發展擴建實踐教學平臺,以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學會做事”為目標,讓學生在校內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該校構建的“校園實踐教學基地”,以精品課“工程經濟學”為理論基礎,融合沙盤實踐教學,配備開放性實驗室,並在教學與實踐中加入就業動向分析等內容。

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學生可根據興趣調整時間,進行科技創新。沙盤模擬實驗將課本案例生動模擬在施工現場,學生為學習主體,實現理論與實踐對接。BIM(建築信息模型)與沙盤模擬實驗相結合,利用技術優勢建立完美的校園實踐環境。

“仿真軟件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地將施工工藝以動畫形式展現,我們在練習中身臨其境,提高了學習效率。”該校大四學生葛詩雪感觸良多。

土木學院交通工程大四(2)班改革道路勘測課程設計,選取10名同學分成2個小組,每組佈置一個設計任務,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過程中,兩組同學通過在實驗室真刀實槍地演練和碰撞,提出需要解決的任務問題,並分別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該校機器人科技創新實驗室共有來自機械與裝備工程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信學院等多個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60人。在參賽機器人研發中,團隊的大量時間在實驗室度過。2011年、2012年,團隊連續兩年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獲一等獎。2016年,團隊成員李俊的“基於創新型智能製造的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校”項目和康英樸的“全自動椰子採摘機器人”項目,雙雙獲得教育部資助。

據瞭解,2016年,河北工程大學共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項,並在省內高校中率先通過河北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認定。

“學校打通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任督二脈’,讓工科學生在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上得到有效提升,並逐漸成長為基礎理論紮實、實踐能力過硬的應用型人才。”該校副校長呂海濤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5日第3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