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引言:《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歷來不乏討論者,欣賞者覺得它能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批評者又覺得這簡直是金庸小說的敗筆,連《越女劍》都不如。本文筆者將從金庸為何選擇寫完《鹿鼎記》後封筆以及《鹿鼎記》與另一部解構小說《堂吉訶德》的對比兩個方面加以探討(即日起至 4 月 30 日,今日頭條海量小說全場免費)。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一、金庸為何選擇寫完《鹿鼎記》後封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鹿鼎記》之前金庸的作品都是都具有較為明顯的風格,或氣勢恢弘或俊秀清奇。《射鵰英雄傳》像氣勢雄偉的泰山, 《天龍八部》像波瀾壯闊的大海, 《笑傲江湖》 像俊秀奇美的華山,《神鵰俠侶》像煙雨迷濛的桃花島。但《鹿鼎記》像什麼呢?這實在有點令人說不上。因為它既寫市井之中,也寫朝堂之上,又寫江湖之近,可謂是包羅萬象,起起伏伏,讓人有面對崇山峻嶺和深淵低谷的複雜之感。從這點上來說,《鹿鼎記》已經脫離了武俠小說的範疇,可以理解為歷史小說或是世情小說。所以《鹿鼎記》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也是理所當然的,金庸要繼續寫,只有朝歷史小說和世情小說方面進軍了。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倪匡作為金庸的好朋友,也不怕得罪金庸,對於為什麼《鹿鼎記》是封筆之作,他直說“因為他寫不出來了”。當然不是說金庸寫不出小說小說來了,而是說金庸再難有突破,再也寫不出這樣好或是同樣好的小說。金庸本人的說法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他說:自己的小說主要是寫人性寫性格,在以往的作品中,幾乎沒有一個人物的性格有重合,但是《鹿鼎記》之後呢,再寫的話難免會有重合。在這點上說明金庸對自己的作品要求還是很高的,當今的這些網絡小說創作者也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呢。如今那些網文大神名利雙收的情形之下還一直重複自己的老套路、老原型,著實該反省一下了。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倪匡先生

前面提到金庸本人和倪匡的說法,金庸的解釋側重於人物方面,倪匡的解釋著眼於整體的成就。但我認為真實原因是《鹿鼎記》解構了金庸以往小說對武俠兩個字的定義。所謂武俠,一是武,二是俠。《鹿鼎記》中韋小寶沒學會高深的武功,當然那麼多機遇隨便一個都能讓他成為絕世高手,但金庸硬是沒有讓他學成,這說明金庸對“武”這個字的認識發生了巨大改變。說到“俠”,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郭靖對楊過的教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是《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呢,跟《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郭靖形象可謂是雲泥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同時也因為韋小寶在地下,也就更接地氣,使得《鹿鼎記》脫離武俠小說這個類型的範疇,有成為經典的可能。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張敏神龍教主

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這個屌絲走向人生巔峰,又給人一種開YY文濫觴之感。在這部小說中金庸基本拋棄了道義的負擔, 全心全意敘寫市井小人韋小寶的發家史,讓他“ 腳踏兩家文化,一 心做十足小人” 在廟堂之上呼風喚雨,江湖世界 如魚得水, 最後妻妾成群飛黃騰達富貴齊天。從這點看跟《金瓶梅》中的西門慶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所以有些人對《鹿鼎記》的批判,覺得它媚俗也是有些道理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鹿鼎記》繼承了明清世情小說的部分傳統。事實上,金庸寫韋小寶的發家史並未停留在表面,而是諷刺了許多社會現象,包括韋小寶本人的流氓本質、阿諛奉承等小人行徑。現在的許多網絡作品,只學得了表面而未得精髓,這鍋給金庸先生背有點過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鹿鼎記》成為金庸先生封筆之作的原因在於,這部小說解構了“武”和“俠”,往後創作必然進入歷史小說的範疇。這是金庸先生在創作和思想雙方面都成熟的一部作品,可以視為他本人的巔峰之作。遺憾的是,金庸先生在那樣一個黃金歲月選擇了封筆。

二、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鹿鼎記》和《堂吉訶德》都是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小說,一部是當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一部是被列為中小學生必讀名著的西方經典經典。上一節已談到《鹿鼎記》對“武俠”這個概念進行了解構,是反武俠反英雄反傳統的。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也正是一部解構“騎士”概念,反騎士小說的作品。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堂吉訶德

西方的騎士小說跟中國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是不同土壤上生長出來的相似之物,《堂吉訶德》和《鹿鼎記》都對自己文化中的類型小說進行了解構,然而兩本小說產生的影響卻相差很大。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金庸先生寫了幾十年的武俠小說,終歸狠不下心去傷害自己深愛的武俠小說,所以《鹿鼎記》中的諷刺和批判都是溫和的曖昧的。很多讀者甚至讀不出其中的解構,《鹿鼎記》反而加深了很多讀者對武俠小說的喜愛。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邱淑貞建寧公主

《鹿鼎記》寫的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小混混, 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但也有自己的信條, 即決不出賣朋友。在這裡可以看出金庸是基於現實主義創作理念而進行的理性創作, 金庸熱愛武俠, 並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的批判是出於一種既痛且愛的維護。正如上文所述,正因為金庸這種曖昧的態度,使得很多讀者反而因此更喜愛武俠小說。很多人把《鹿鼎記》當成金庸巔峰鉅作的原因也不是因為這部作品的反武俠,而是在武俠小說的範疇內做出的判斷。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周星馳和林青霞

塞萬提斯親身體會了中世紀的封建制度給西班牙帶來的痛苦與災難, 因為他痛恨騎士制度和美化這一制度的騎士小說。他要喚醒人們不再吸食這種麻醉人們的鴉片, 從脫離現實的夢幻中解脫出來, 並在《堂吉訶德》自序裡斬釘截鐵地宣稱, 這部書的創作意圖就是“ 要把騎士文學的萬惡地盤完全搗毀”。基於這種理念, 塞萬提斯所創作的堂吉訶德是一個十足的瘋子, 他沉湎於錯覺中, 完全喪失了對現實世界的理性認識, 對著臆想出來的敵人如風車亂劈亂刺, 成為一個極其滑稽可笑的人物。但是人們卻喜愛他那行俠仗義的熱情, 這就是騎士精神的魅力, 所以塞萬提斯想解構的是騎士小說, 而非騎士精神。

《堂吉訶德》的出版使世俗化套路化的騎士小說逐漸被人唾棄, 並最終走向滅亡。 不過騎士精神沒有滅亡, 騎士精神的傳承使一些新的經典著作得以誕生,比如大仲馬的《達達尼昂三部曲》等。尤其是《三個火槍手》中騎士精神已經演變成當代的紳士風度, 被人所推崇 。但是很遺憾的是,金庸的《鹿鼎記》之後國內的新武俠或是新新武俠在武俠精神這個核心上面都沒能有突破。反倒是越來越多的YY小說學了《鹿鼎記》的皮毛,不負責任的天馬行空甚囂塵上。

金庸太愛武俠,所以《鹿鼎記》成不了《堂吉訶德》這樣的經典

塞萬提斯

解構武俠小說當然不是說武俠小說不應該存在,而是說應該有新的面貌、新的敘事模式,不然說了幾十年都是一個套路談何文學創作?我想這也是金庸先生寫《鹿鼎記》的初衷。中國自先秦時期就有和儒生並列的俠士,所以武俠精神是傳統文化寶貴的一部分。希望新的武俠小說創作者們能夠寫出更有生機更貼合時代的武俠小說。或者,俠義精神能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文學之後總,正如《堂吉訶德》之後的西方文學。

參考文獻

金庸 《鹿鼎記》

塞萬提斯 《堂吉訶德》

騰威 《堂吉訶德》的元小說性

謝謝閱讀,歡迎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