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左傳》

一代霸主晉文公就這麼給活埋進墳墓了。不過這也怪不了古人,畢竟沒有心電腦電,對於生死的判斷並不是那麼準確。甚至到了今天,怎樣才算死亡依然是個問題,畢竟有的時候,生和死的界限並不是那樣清楚,比如躺在床上只有一些基本反射的植物人,比如心死亡和腦死亡的標準之爭。

今日Nature封面推薦的一項研究[1],讓生與死之間的灰色地帶又大了一些。耶魯大學的Zvonimir Vrselja和Nenad Sestan等,利用他們開發的BrainEx系統,讓本已“死去”4小時的離體的豬腦,維持了大腦的正常結構,恢復了代謝能力,對一些外界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甚至出現了一些自發的電生理活動

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他們在試驗中並沒有觀察到任何能代表意識、知覺或其它大腦高級功能的腦電活動,但這也足以在倫理和法律界引起巨大的動盪了。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Nature封面推薦

(來自Nature)

大腦是我們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了。所謂“我思故我在”,而思想恰恰是由大腦產生的。發達的大腦使得人類擁有遠超其它動物的智力,並憑此征服了地球,發展出如今的文明。

但同時,大腦也是人體最為脆弱的器官之一。且不說它嬌嫩易碎的組織結構,單就它對缺血缺氧的敏感性來說,幾乎就是大腦自稱第二,沒器官敢稱第一

動物研究顯示,心臟驟停後僅僅幾秒,大腦的氧氣就會耗盡,意識就會消失。到了5分鐘時,ATP和葡萄糖儲備也消耗殆盡,腦功能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2]。

由於大腦的脆弱性和重要性,特別是現在有了呼吸機、ECMO等生命支持設備,死亡過程中往往是大腦先出現不可逆的功能喪失,而身體其它器官還有正常功能,可以用於器官移植,這也讓腦死亡逐漸成為新的死亡標準[3]。無錫人民醫院的肺移植專家陳靜瑜,就曾經在人民代表大會上,三次提議腦死亡立法。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Image by Viraj Tamakuwala from Pixabay )

然而,一些研究似乎表明,我們的大腦可能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樣脆弱。死後數小時的人類腦組織,依然可以在培養基中存活數週[4]。死後10小時的人類大腦皮層中的線粒體也仍具有功能[5]。因低溫而心臟停搏數小時的人,甚至可以完全恢復神經功能,沒有留下後遺症[6]。

這一切,使得Zvonimir Vrselja和Nenad Sestan等猜測,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讓哺乳動物死亡一定時間後,部分的恢復它們大腦中某些分子和細胞的功能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BrainEx裝置

(來自參考文獻1)

為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整套恢復離體哺乳動物大腦微循環的裝置(BrainEx,BEx),包括含有血紅蛋白和一些抗凋亡藥物等成分的BEx灌注液,可以模擬正常心跳血壓和體溫的灌注設備,以及將離體大腦連接在設備上的手術方案。

利用這一套BEx系統,研究人員對從屠宰場獲得的已“死亡”4個小時的豬頭進行了試驗。動脈造影、血紅素熒光成像等試驗顯示,這些豬腦在BEx系統上灌注良好,微循環流量充足,使用增加腦血流量的藥物尼莫地平也同樣增加了這些“死亡”大腦中的“血”流量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CTA同樣顯示大腦灌注良好

(來自參考文獻1)

在灌注了6個小時後,也就是這些豬死亡10小時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大腦進行了MRI檢測,T1相下,接受BEx灌注的豬腦結構完整,腦室大小、灰白質對比以及解剖標誌輪廓均保持正常,而未灌注的豬腦側腦室塌陷,還有部分分解的跡象,接受對照灌注液(CP,主要為等滲PBS)灌注的豬腦也出現了廣泛的組織水腫。

即使大腦中特別易受缺血缺氧損傷的海馬CA1區,在接受BEx灌注後,其中的神經元也保持了正常的椎體神經元結構,而神經元間傳遞信息的突觸的完整結構,包括突觸前的裝著神經遞質的囊泡結構,也被保留了下來。但未接受灌注或CP灌注的大腦中,其海馬CA1神經元都出現了萎縮甚至解體的現象。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只有BEx灌注保持了正常的腦室結構

(來自參考文獻1)

BEx對神經膠質細胞的保護同樣明顯。未灌注和CP灌注的大腦中的都出現了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大量破壞,而BEx灌注的大腦中這些神經膠質細胞不但沒有被破壞,還具有正常的功能,向其中注入誘導炎症的LPS依然能引起IL-6等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

此外,在神經元的細胞結構、室管膜纖毛上的細胞膜完整性、線粒體超微結構上,接受BEx灌注的豬腦也基本保持正常,而未灌注或灌注CP的豬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只有BEx灌注保持了正常的膠質細胞,最左邊死後1小時的豬腦用來代表正常情況

(來自參考文獻1)

接下來,研究人員檢測了“動靜脈”中BEx灌注液的成分差異,發現在BEx灌注下,大腦對葡萄糖和氧氣的消耗也與生理條件相似。而灌注一小時後,“靜脈”中的鈉鉀離子濃度也恢復到了正常的生理水平,這反映了大腦中鈉鉀泵功能的恢復!

鈉鉀泵對於神經可是十分重要,它維持了胞內高鉀低鈉,胞外高鈉低鉀的離子濃度差異,是產生對神經電活動,行使大腦功能的基礎。

確實,對於腦功能最為重要的電生理特性,也在BEx灌注下也得以保留。神經元的膜電容、膜電阻、靜息電位等,都與正常神經元相近,也能引出正常的動作電位。甚至在試驗中,研究人員還觀察到了自發的興奮性突觸後電流!

不過,試驗中觀察到的生物電活動都是單個神經元的,整體上並沒有出現全腦的腦電活動,還不能說讓這些大腦“活”了過來。

《自然》封面:起死回生!耶魯科學家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恢復了代謝和細胞功能丨科學大發現

並沒有出現整體 腦電活動

(來自參考文獻1)

愛丁堡大學的Tara Spires-Jones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為研究大腦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大腦功能對於理解人類的本質是很重要的,這也將幫助我們治療像阿爾茨海默氏病這樣的腦部疾病。然而,這項研究距離保存人類死後的大腦功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反,它只是暫時保存了豬大腦中一些更基本的細胞功能,而沒有保存思想和個性。”

論文合著者,耶魯大學的生物倫理學跨學科中心主任Stephen Latham也強調:“恢復意識從來都不是這項研究的目標,研究人員事前就準備使用麻醉劑和降溫來阻止有組織的全腦電活動。所有人都同意,如果沒有明確的道德標準和制度監督機制,就不會進行涉及復甦全腦活動的實驗。”

編輯神叨叨

如果想及時獲取第一手科研資訊,那你絕對不能錯過瞬息~而瞬息又推出了全新版塊——瞬間。瞬間可以給大家提供更多:

比如全球新藥研發的動態;

比如最新學術研究的熱辣點評;

比如一線臨床醫生的所做所思;

還比如,比如你醫學工作中的某一個瞬間。。。

只要有那麼一瞬間,有一百萬種可能。點擊瞬間圖片,分享你此刻的醫學時光吧,朋友們!

對,就這個圖,點就行!

參考文獻:

1. VRSELJA Z, DANIELE S G, SILBEREIS J, et al. Restoration of brain circulation and cellular functions hours post-mortem[J]. Nature, 2019, 568(7752): 336-343.

2. Greer D M. Mechanisms of injury i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mplications to therapy[C]//Seminars in neurology. Copyright© 2006 by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Inc., 333 Seven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01, USA., 2006, 26(04): 373-379.

3. Wijdicks E F M. The diagnosis of brain death[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1, 344(16): 1215-1221.

4. Verwer R W H, HERMENS W I M T, DIJKHUIZEN P A, et al. Cells in human postmortem brain tissue slices remain alive for several weeks in culture[J]. The FASEB journal, 2002, 16(1): 54-60.

5. Barksdale K A, Perez-Costas E, Gandy J C, et al. Mitochondrial viability in mouse and human postmortem brain[J]. The FASEB Journal, 2010, 24(9): 3590-3599.

6. Hughes A, Riou P, Day C. Full neurological recovery from profound (18.0 C) acute accidental hypothermia: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using active invasive rewarming techniques[J].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2007, 24(7): 511-512.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或許缸中腦真能成為現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