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上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看到,晉文公有六個兒子,不算多,但絕對也不算少。晉襄公死後,朝堂圍繞著立誰當國君,掙得不可開交,趙盾(趙衰之子)想立賢明的公子雍,賈季(狐偃之子,晉文公表弟)則支持在陳國為仕的公子樂,但是誰都沒成,夷皋的母親天天抱著他去趙盾門前哭鬧,最終立了夷皋為晉靈公。

從晉靈公即位過程來看,晉國沒有經過大的血洗,算是和平過渡,一個母親的眼淚就換來了自己孩子上位,從側面也說明了即便公族力量缺失,對晉君並無多大影響。

二、六卿勢力崛起?

晉國置三軍,分別為中上下,與之相對應的將領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號為六卿,其中以中軍將官銜最高,在晉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上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看到,晉文公有六個兒子,不算多,但絕對也不算少。晉襄公死後,朝堂圍繞著立誰當國君,掙得不可開交,趙盾(趙衰之子)想立賢明的公子雍,賈季(狐偃之子,晉文公表弟)則支持在陳國為仕的公子樂,但是誰都沒成,夷皋的母親天天抱著他去趙盾門前哭鬧,最終立了夷皋為晉靈公。

從晉靈公即位過程來看,晉國沒有經過大的血洗,算是和平過渡,一個母親的眼淚就換來了自己孩子上位,從側面也說明了即便公族力量缺失,對晉君並無多大影響。

二、六卿勢力崛起?

晉國置三軍,分別為中上下,與之相對應的將領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號為六卿,其中以中軍將官銜最高,在晉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君發現這六卿勢力似乎有些尾大不掉了,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一案即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這期間,歷代晉君對六卿勢力雖有調整,但整體趨勢是諸卿勢力逐漸做大。

當然,這些氏族之間也不斷髮生傾軋,只不過是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罷了。比如在晉平公時期,欒盈一族,就是被其外公範宣子所殺。

經過多年的鬥爭,晉國氏族由十一家濃縮到了六家,後來範氏、中行氏被滅族,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最後,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智,開啟了瓜分晉國的歷程。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上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看到,晉文公有六個兒子,不算多,但絕對也不算少。晉襄公死後,朝堂圍繞著立誰當國君,掙得不可開交,趙盾(趙衰之子)想立賢明的公子雍,賈季(狐偃之子,晉文公表弟)則支持在陳國為仕的公子樂,但是誰都沒成,夷皋的母親天天抱著他去趙盾門前哭鬧,最終立了夷皋為晉靈公。

從晉靈公即位過程來看,晉國沒有經過大的血洗,算是和平過渡,一個母親的眼淚就換來了自己孩子上位,從側面也說明了即便公族力量缺失,對晉君並無多大影響。

二、六卿勢力崛起?

晉國置三軍,分別為中上下,與之相對應的將領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號為六卿,其中以中軍將官銜最高,在晉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君發現這六卿勢力似乎有些尾大不掉了,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一案即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這期間,歷代晉君對六卿勢力雖有調整,但整體趨勢是諸卿勢力逐漸做大。

當然,這些氏族之間也不斷髮生傾軋,只不過是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罷了。比如在晉平公時期,欒盈一族,就是被其外公範宣子所殺。

經過多年的鬥爭,晉國氏族由十一家濃縮到了六家,後來範氏、中行氏被滅族,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最後,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智,開啟了瓜分晉國的歷程。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這麼看來,晉國被瓜分,真的是因為六卿的緣故?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天下非公族掌兵權的,絕非晉國一家,秦國、楚國都是,為何他們就沒有分家?所以六卿制也絕非晉國敗亡的根本原因。

根本在哪裡?晉國的頂層組織架構出問題了!

春秋時代,天子式微,下面各個諸侯國征伐不斷,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如果我們把晉國放大一點,它是不是就像那個東周?而他下面的諸卿,不就是天子下的各個諸侯嗎?這充分說明了,晉國的這種架構已經不合時宜了,結局必然是分崩離析。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上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看到,晉文公有六個兒子,不算多,但絕對也不算少。晉襄公死後,朝堂圍繞著立誰當國君,掙得不可開交,趙盾(趙衰之子)想立賢明的公子雍,賈季(狐偃之子,晉文公表弟)則支持在陳國為仕的公子樂,但是誰都沒成,夷皋的母親天天抱著他去趙盾門前哭鬧,最終立了夷皋為晉靈公。

從晉靈公即位過程來看,晉國沒有經過大的血洗,算是和平過渡,一個母親的眼淚就換來了自己孩子上位,從側面也說明了即便公族力量缺失,對晉君並無多大影響。

二、六卿勢力崛起?

晉國置三軍,分別為中上下,與之相對應的將領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號為六卿,其中以中軍將官銜最高,在晉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君發現這六卿勢力似乎有些尾大不掉了,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一案即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這期間,歷代晉君對六卿勢力雖有調整,但整體趨勢是諸卿勢力逐漸做大。

當然,這些氏族之間也不斷髮生傾軋,只不過是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罷了。比如在晉平公時期,欒盈一族,就是被其外公範宣子所殺。

經過多年的鬥爭,晉國氏族由十一家濃縮到了六家,後來範氏、中行氏被滅族,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最後,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智,開啟了瓜分晉國的歷程。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這麼看來,晉國被瓜分,真的是因為六卿的緣故?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天下非公族掌兵權的,絕非晉國一家,秦國、楚國都是,為何他們就沒有分家?所以六卿制也絕非晉國敗亡的根本原因。

根本在哪裡?晉國的頂層組織架構出問題了!

春秋時代,天子式微,下面各個諸侯國征伐不斷,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如果我們把晉國放大一點,它是不是就像那個東周?而他下面的諸卿,不就是天子下的各個諸侯嗎?這充分說明了,晉國的這種架構已經不合時宜了,結局必然是分崩離析。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楚國。在一定程度上,晉國所以為霸主,原因就是抵擋了楚國北上,所以從實力上講,楚國是強於晉國的,國土面積更是超過。但楚國卻沒出現晉國這樣的權臣,原因就是它的架構與晉國截然不同。

1、楚國諸卿設置

《說苑•至公》:(令尹)執一國之柄

楚國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直接受命於楚王,全面參與經濟、軍事、外交等事務,看起來權利很大,但是楚國很少發生令尹專權的事情,比如楚文王死後,他的弟弟子元為楚國令尹,時常夜宿宮中,與文王夫人息媯私通,可謂隻手遮天,最後被楚成王殺死。

在楚國,令尹其實就是楚王的影子,完全聽命於楚王。

令尹之下,在軍職方面,還有莫敖、司馬、左司馬、右司馬、柱國等。所以從領導班子上看,楚王對官員有著絕對的掌控力。

2、楚國大夫無封地

春秋時期楚國最早設縣,從楚武王開始,對滅國後新佔領地區不再實行分封制,而是置縣管理。

也就是說,楚國的封地只佔國土面積的很小比例,那些設縣的地方長官,全部由中央任命,這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的管制力度,應該說,這是後代中央集權制的雛形。這就意味著,楚國大夫沒有做大做強的根據地。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上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看到,晉文公有六個兒子,不算多,但絕對也不算少。晉襄公死後,朝堂圍繞著立誰當國君,掙得不可開交,趙盾(趙衰之子)想立賢明的公子雍,賈季(狐偃之子,晉文公表弟)則支持在陳國為仕的公子樂,但是誰都沒成,夷皋的母親天天抱著他去趙盾門前哭鬧,最終立了夷皋為晉靈公。

從晉靈公即位過程來看,晉國沒有經過大的血洗,算是和平過渡,一個母親的眼淚就換來了自己孩子上位,從側面也說明了即便公族力量缺失,對晉君並無多大影響。

二、六卿勢力崛起?

晉國置三軍,分別為中上下,與之相對應的將領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號為六卿,其中以中軍將官銜最高,在晉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君發現這六卿勢力似乎有些尾大不掉了,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一案即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這期間,歷代晉君對六卿勢力雖有調整,但整體趨勢是諸卿勢力逐漸做大。

當然,這些氏族之間也不斷髮生傾軋,只不過是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罷了。比如在晉平公時期,欒盈一族,就是被其外公範宣子所殺。

經過多年的鬥爭,晉國氏族由十一家濃縮到了六家,後來範氏、中行氏被滅族,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最後,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智,開啟了瓜分晉國的歷程。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這麼看來,晉國被瓜分,真的是因為六卿的緣故?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天下非公族掌兵權的,絕非晉國一家,秦國、楚國都是,為何他們就沒有分家?所以六卿制也絕非晉國敗亡的根本原因。

根本在哪裡?晉國的頂層組織架構出問題了!

春秋時代,天子式微,下面各個諸侯國征伐不斷,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如果我們把晉國放大一點,它是不是就像那個東周?而他下面的諸卿,不就是天子下的各個諸侯嗎?這充分說明了,晉國的這種架構已經不合時宜了,結局必然是分崩離析。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楚國。在一定程度上,晉國所以為霸主,原因就是抵擋了楚國北上,所以從實力上講,楚國是強於晉國的,國土面積更是超過。但楚國卻沒出現晉國這樣的權臣,原因就是它的架構與晉國截然不同。

1、楚國諸卿設置

《說苑•至公》:(令尹)執一國之柄

楚國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直接受命於楚王,全面參與經濟、軍事、外交等事務,看起來權利很大,但是楚國很少發生令尹專權的事情,比如楚文王死後,他的弟弟子元為楚國令尹,時常夜宿宮中,與文王夫人息媯私通,可謂隻手遮天,最後被楚成王殺死。

在楚國,令尹其實就是楚王的影子,完全聽命於楚王。

令尹之下,在軍職方面,還有莫敖、司馬、左司馬、右司馬、柱國等。所以從領導班子上看,楚王對官員有著絕對的掌控力。

2、楚國大夫無封地

春秋時期楚國最早設縣,從楚武王開始,對滅國後新佔領地區不再實行分封制,而是置縣管理。

也就是說,楚國的封地只佔國土面積的很小比例,那些設縣的地方長官,全部由中央任命,這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的管制力度,應該說,這是後代中央集權制的雛形。這就意味著,楚國大夫沒有做大做強的根據地。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而其他諸侯國,比如晉、齊等,氏族大夫是有一定封地的,本質上就是國中國,與周天子分封天下並沒有多大區別。假以時日,隨著國內大夫勢力的做大,國君就缺少必要的制衡,往往就會發生臣代君事件。比如齊國的田氏,依靠大斗出、小鬥進的策略收買人心,歷經兩代,成功代齊。

楚國的這種組織架構在當時,是優於北方諸侯的,這就決定了它的社會效率非常高,所以有實力屢犯中原,其勢力範圍一度越過黃河流域。

"

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終於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幫助下得國,是為晉文公,之後在城濮大敗楚軍,打破了楚國北上的戰略意圖,晉級霸主地位,填補了齊桓公之後北方諸侯權利的真空。

晉文公之後的百餘年,晉國一直維持霸主地位,在清代全祖望編撰的《鮚崎亭集外編》中,他將春秋五霸定義為: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一家就佔據四席,可見晉國實力之強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整個春秋時期,晉國吊打秦、楚、齊等強國,強盛如斯,最終卻被家臣拆分,似乎印證了那句話:強大的堡壘往往容易從內部攻破。

問題來了,晉國為何會被肢解呢?

一、公族力量缺失?

晉國,公元前1033年立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唐叔虞,傳位至晉昭侯時,因懼怕其叔叔桓叔的勢力,將曲沃分給了他。從此,晉國陷入分裂時期,公族內訌不斷,這一切,隨著晉獻公的上位而發生了改變。

晉獻公,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侯。對外,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對內,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曲沃實力,打擊桓莊等公族勢力。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晚年晉獻公寵幸驪姬,並最終發生了驪姬之亂,結果是太子申生被殺,重耳、夷吾外逃。所以晉國公族在朝堂上基本就沒有多少力量了。

重耳當年流亡時,在翟國與屬下趙衰娶了一對姐妹花,兩人是連襟關係,等到重耳即位,卻把之前與逼姞所生女兒嫁給了趙衰,這樣兩個人又成了翁婿,我想,這個裡面不單單是論功行賞這麼簡單,背後應該是出於壯大自身實力的考量。

那麼,晉國公族力量真的缺失嗎?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上面這個圖表,我們可以看到,晉文公有六個兒子,不算多,但絕對也不算少。晉襄公死後,朝堂圍繞著立誰當國君,掙得不可開交,趙盾(趙衰之子)想立賢明的公子雍,賈季(狐偃之子,晉文公表弟)則支持在陳國為仕的公子樂,但是誰都沒成,夷皋的母親天天抱著他去趙盾門前哭鬧,最終立了夷皋為晉靈公。

從晉靈公即位過程來看,晉國沒有經過大的血洗,算是和平過渡,一個母親的眼淚就換來了自己孩子上位,從側面也說明了即便公族力量缺失,對晉君並無多大影響。

二、六卿勢力崛起?

晉國置三軍,分別為中上下,與之相對應的將領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號為六卿,其中以中軍將官銜最高,在晉國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君發現這六卿勢力似乎有些尾大不掉了,大名鼎鼎的“趙氏孤兒”一案即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這期間,歷代晉君對六卿勢力雖有調整,但整體趨勢是諸卿勢力逐漸做大。

當然,這些氏族之間也不斷髮生傾軋,只不過是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罷了。比如在晉平公時期,欒盈一族,就是被其外公範宣子所殺。

經過多年的鬥爭,晉國氏族由十一家濃縮到了六家,後來範氏、中行氏被滅族,只剩下韓、趙、魏、智四家。最後,韓趙魏三家聯合滅智,開啟了瓜分晉國的歷程。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這麼看來,晉國被瓜分,真的是因為六卿的緣故?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天下非公族掌兵權的,絕非晉國一家,秦國、楚國都是,為何他們就沒有分家?所以六卿制也絕非晉國敗亡的根本原因。

根本在哪裡?晉國的頂層組織架構出問題了!

春秋時代,天子式微,下面各個諸侯國征伐不斷,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如果我們把晉國放大一點,它是不是就像那個東周?而他下面的諸卿,不就是天子下的各個諸侯嗎?這充分說明了,晉國的這種架構已經不合時宜了,結局必然是分崩離析。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楚國。在一定程度上,晉國所以為霸主,原因就是抵擋了楚國北上,所以從實力上講,楚國是強於晉國的,國土面積更是超過。但楚國卻沒出現晉國這樣的權臣,原因就是它的架構與晉國截然不同。

1、楚國諸卿設置

《說苑•至公》:(令尹)執一國之柄

楚國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直接受命於楚王,全面參與經濟、軍事、外交等事務,看起來權利很大,但是楚國很少發生令尹專權的事情,比如楚文王死後,他的弟弟子元為楚國令尹,時常夜宿宮中,與文王夫人息媯私通,可謂隻手遮天,最後被楚成王殺死。

在楚國,令尹其實就是楚王的影子,完全聽命於楚王。

令尹之下,在軍職方面,還有莫敖、司馬、左司馬、右司馬、柱國等。所以從領導班子上看,楚王對官員有著絕對的掌控力。

2、楚國大夫無封地

春秋時期楚國最早設縣,從楚武王開始,對滅國後新佔領地區不再實行分封制,而是置縣管理。

也就是說,楚國的封地只佔國土面積的很小比例,那些設縣的地方長官,全部由中央任命,這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的管制力度,應該說,這是後代中央集權制的雛形。這就意味著,楚國大夫沒有做大做強的根據地。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而其他諸侯國,比如晉、齊等,氏族大夫是有一定封地的,本質上就是國中國,與周天子分封天下並沒有多大區別。假以時日,隨著國內大夫勢力的做大,國君就缺少必要的制衡,往往就會發生臣代君事件。比如齊國的田氏,依靠大斗出、小鬥進的策略收買人心,歷經兩代,成功代齊。

楚國的這種組織架構在當時,是優於北方諸侯的,這就決定了它的社會效率非常高,所以有實力屢犯中原,其勢力範圍一度越過黃河流域。

三家分晉真是因為公族力量弱?錯了!秦楚早就不玩晉國那一套了

​從結果來看,北方諸侯基本都處於守勢,唯一的一次主動進攻,也就是齊桓公糾集八國聯軍向楚成王“問禮”,但雙方並沒有開戰,分別派出了代表管仲、屈完脣槍舌劍一番,最終結果也只是楚國每年向周王室進供十車茅草。

結束語

這種組織架構,秦國同樣施行,不同的是,它比楚國更徹底,因此其社會效率更高,這也是秦國能夠兼併天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也同樣證明,晉國的分封制,它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個過時的架構,必定會被時代所拋棄,後世的清朝,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