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金融強監管 影子銀行卷土重來?

金融 投資 銀行 經濟 首席評論 2017-05-06

又見金融強監管 影子銀行卷土重來?

10天內一行三會相繼表態加強金融監管

銀監會連發九文 劍指影子銀行

金融槓桿為何快速攀升?

強監管對市場各方有何影響?

首席評論

為您解讀

溫彬——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又見金融強監管 影子銀行卷土重來?

曾任中國銀行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戰略管理主管、《國際金融研究》雜誌常務副主編、《國際金融》雜誌副主編。在核心期刊以及主流財經媒體發表論文多篇,並出版專著《發展中國家貿易自由化》、《個人金融實務》等。

宗良——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

又見金融強監管 影子銀行卷土重來?

先後就讀於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美經濟學培班)、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曾參加中組部和團中央組織的博士服務團,任江西省撫州市市長助理。現任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收聽完整節目,請戳這裡:

完整回顧

  • 本輪金融監管加強的特徵?

主持人:防範金融的風險,一直是金融體系重中之重,從去年底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到了,那麼到今年4月份我們也能看見十天以內一行三會陸續表態要加強金融風險的防控,銀監會也是連續發了九文,所以能看出他們的力度和決心之大,這些監管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這麼大力度的推出,是出於什麼樣的背景呢?

宗良:這裡我們看到在這個期間整個來看,從政府工作報告還有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裡面確定了防範金融風險是高度關注的話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實金融風險仍是我們國家特別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很大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處理好了,守住了風險底線,整個問題就不是太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確實實這個風險的話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比如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了四個風險點,一個是不良資產,一個是剛性兌付,一個是關於互聯網金融,還有影子銀行,在這裡面影子銀行應該說是一個挺特別的,這裡包括類似理財,或者是同業存單,這些業務又通過一些互相傳遞,還有中間通過一些委外業務,向中間形成一個巨大的鏈條,這麼一來的話,相對來講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銀行空轉,風險會傳遞,需要把這塊給處理好,處理好之後的話,通過加強監管來處理好,這樣的話就把整個的風險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之內。

主持人:你剛才提到了風險點,我想問的就是這些風險您認為現在處於什麼樣的水準?什麼樣的階段?

溫彬:應該說我們整個金融體系這幾年發展是比較快,一方面是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另一方面確實在金融創新活動加快,也是加劇了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的壓力,總體來看系統性風險總體是可控的,因為包括我們現在整個金融體系,特別像銀行資本充足率還是非常高的,資本金比較充足,同時還處於盈利,財務還是比較健康。

第三個我們整個不良貸款率也是低於2%,平均的水平,這個是在全球的銀行業來看也是處於偏低的位置,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風險水平是總體可控的。

但是,確實是現在金融風險上升也呈現出跟過去不一樣的幾個特徵,第一個特徵多樣性、複雜性提高了,過去大家比較關注信用風險,銀行不良,債券違約,現在是市場性的風險,比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波動所帶動的金融資產價格的縮水,市場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這些風險也在增加。所以這樣的話使這個風險的多元化是增加的。

第二個交叉性是提高的,過去幾年金融創新加快以後,我們現在總的方向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是因為金融產品創新以後,實際上打通了分業的框架,所以很多產品是跨市場的,所以交叉性增強,正是因為交叉性增強,所以第三個特徵,導致傳染性也會增強,可能是一個債市的波動就會影響到銀行體系,影響到資本市場整個的風險。所以呢,針對當前這樣一個情況,我覺得我們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防範金融風險一個主要的目標。所以針對出現這些新的特徵,在總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及時對這些金融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的特徵加強監管以後,我覺得是有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發生,也避免因為金融風險對實體經濟帶來衝擊和影響。

主持人:那麼從監管時點上來看,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機加大監管的力度呢?

溫彬:因為首先就是金融其實它從發展是有一個過程,過去幾年我們整個還是要解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樣一個目的,但是確實在服務實體經濟的目的中出現了個別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監管的套利,不僅是增加了,反而拉長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使系統性金融風險疊加、交叉、傳染性也在增強,所以當前要進行處理這些風險,不僅需要非常及時,也是非常必要的。

  • 影子銀行卷土重來?

主持人:從監管的對象來看我們發現銀行是監管的重點,就像3月份下發的這個文件就提到了打擊三套利,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宗老師剛才您也提到了這次監管可能是針對銀行理財、同業業務、委外業務等等,你剛才也提到這三個業務之間互相是有關聯的,他們是存在什麼樣的聯繫呢?

宗良:這裡面的話怎麼來看呢?怎麼國家整個金融機構可以分為比如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但是從產品來講,比如說理財是各家機構,各類金融機構都可以做,但是相對而言的話比如銀行來講可能做的比較多一些,但是銀行做的這個大概比如30萬億的整個理財規模,但是銀行整個團隊要想支撐這麼多的投資,支撐這麼多資產配置,又需要配置在證券、保險甚至其他領域,這麼一來的話我又不能投到其他地方去,往往這中間就涉及到一些通道,類似於大家看到的委外業務,就是我通過委託外務,來把這個業務給傳遞出去。那麼傳遞出去的話,我們看到這麼一種狀況就會形成一個銀行、證券甚至其他的信託各類的金融機構之間形成一個鏈條,相對來講的話大銀行可能通過的是比如信託,中小銀行的話有可能通過的其他類型的。但是整體上來講這就是形成了一個相對來講複雜的鏈條,而這種鏈條的話就會導致風險形成一種傳遞,甚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種脫實向虛,實際上就是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包括同類業務也存在這種狀況,這種狀況是不利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

主持人:所以風險是很容易就互相傳遞,溫老師您覺得我們現在這些業務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包括同業業務,還有銀行理財,我們也沒有面臨什麼樣的隱患或者風險?

溫彬:應該說我們近年來銀行發展金融資產規模擴張是比較快的,對應的實際上負債這塊也是同步是在擴張,但是這個負債的擴張我們知道現在已經是基本上進入一個利率市場化的後期,在這個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業務,就是大的存單或者同業負債業務發展,這一塊本來是利率市場化以後,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大銀行其實它的企業居民存款增長還是比較平穩的,但是對於中小機構來說,這些存款的增速還是相對是減緩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同業的負債成為中小銀行在擴張資產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負債來源,所以最近幾年,從2013年底推出同業存款以後,實際上從現在過去剛開始幾百億規模到現在超過了14萬億規模,所以在負債擴張的塊。

而這些中小金融機構自身在資產的投向方面,由於客戶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找到對應的投放還是相對有限,所以當它獲得這些同業的存款以後,可能更多是購買了同業的理財產品,或者說自身同業能力有限,就是利用委外,尋找第三方包括私募、公募基金,把這個錢委託他們進行投資收益。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一方面是整個中小金融機構規模擴張這幾年增長最快,我們整個銀行業資產規模近幾年大概增長在15%左右的規模,中小金融機構可能都在20%,個別在30%以上,所以這個快速的增長為了實現增長一定會尋找一個比較高的資產收益,所以就導致了水漲船高,一方面是同業存款負債的成本越來越高,然後就需要更高的收益。

而為了獲得更高收益,能夠委託以後,這些委外接受這些資金的為了實現一個高收益,通常會在投資市場上通過期限錯配和加槓桿的方式不斷的來放大槓桿的規模,所以這也是導致近幾年金融業槓桿擴張其中主要一個原因。

主持人:對於今年這一輪的影子銀行的擴張,讓我們也回憶起了2012年2013年那一輪,溫老師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原因和背景,包括影響是存在什麼樣的不同?

溫彬:應該說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其實整個金融市場面臨著從2013年我們知道的就是錢荒,那個時候是資金緊張,到2014年2015年之後出現資產荒,大家找不到高收益的資產,最近又出現了資金的緊張局面,實際上也是經過了這個週期。這個週期對應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2013年之前我們知道,由於銀行受貸存比的約束,現在規模的控制,所以很多融資項目在銀行表內得不到滿足,這樣的話就發展了大量的通道業務,利用信託,利用資金、基金和證券公司的理財方式,來滿足融資的需要。

所以那個時候由於大家資產規模擴張當時需要資金,而央行那時候總體還是資金面處於緊縮的態勢,所以就導致了當時出現了一個錢荒,很多金融機構在進行短期負債,然後進行長期投資進行錯配,這樣的話也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所以呢那個時候出現了一個錢荒的局面。

後來由於我們經濟下行壓力是不斷加大的,所以這個時候央行包括降息降準,連續數次的降息降準,整個金融市場資金的流動性還是富裕的,也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融資需要,特別是對於企業融資存款也是切實有效的降低。那個時候由於資金的富裕,所以金融機構為了增加投資收益和盈利,就開始更多利用同業資金,包括進行委外,投資債券市場、加槓桿、期限錯配,獲得更高收益,所以導致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不斷下降,所以出現了資產荒,找不到高收益的資產。

其實從去年開始,去年下半年,我們隨著宏觀經濟基本面的企穩回升,央行從貨幣政策也從穩健走向了穩健中性,這個基調的變化實際上包括去槓桿的監管加強,那個時候我們面臨著資金的緊張壓力,所以這個發生的環境變化也是跟宏觀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金融槓桿偏高原因何在?

宗良:高槓杆的話,就是從整體上來講,我們確實現在存在一個明顯的槓桿,我們看得到,比如說中間我們的經濟增長,比如說是一個速度,但是我們M2增長比較快。同時我們另外看到金融資產增加的速度比M2還快,這中間自然而然就會說明這個槓桿還是加快的。這種情況下的話,我們就需要把這個槓桿適度給降下來,不能讓金融有一定的過度化,就是這樣的話怎麼辦呢?我們覺得目前採取的措施還是比較有限的,這樣對發展比較快的,類似於理財、理財存單,加快了市場之間的傳遞和擴張,同時導致了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脫實相虛,這樣的話相對來講規範產品,讓產品統一監管,類似理財無論你在哪個市場讓標準統一化,這麼一來的話將來走向大的資管,這樣問題就不大了。

同時對同業也一樣,這麼一來的話,我們就可以實現整個市場之間監管標準的統一,這個統一的前提下可以慢慢不採取加槓桿了。

  • 強監管防風險與創金融新如何平衡?

主持人:那麼我們回顧一下4月份市場的表象,因為我們發現4月份股市、債市、商品市場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此時監管又在不斷加強,我們怎麼既做到穩定金融市場,同時又能夠更好加強去槓桿,加強監管來規範呢?

宗良:這裡面的話我們得看整個的癥結在哪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一方面需要去槓桿,然後整體上來講要適當收緊流動性,就是說貨幣政策在穩健中性的情況下略微偏緊,但是我們又不能太緊,這就是要保持一個合理適度,你一方面要緊,一方面要不緊,這會帶來很大的問題,繼續加槓桿這個問題很大。但是如果我們要過於緊了之後就可能導致整個偏向,如果市場利率提高了,債市投資變得很難,中間又可能改變銀行貸款多了,但是總量算起來整個社會融資的話又少了,所以整個來講可能金融支持體系又弱了,所以這裡面一定要處理好這個力度。這是宏觀上來講。

主持人:什麼才是適當的力度呢?

宗良:一方面就是要保持中性,但是又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要根據市場的情況靈活做出調整。同時要加強金融監管,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要使各個市場之間能夠達到平衡,監管標準統一,加強監管協調,這麼一來的話使資金不至於盲目加槓桿,保持金融資產平穩增長。

主持人:溫老師您怎麼預測接下來的貨幣政策?

溫彬:我們接下來的貨幣政策從去年叫穩健,今年叫穩健中性,怎麼理解這個變化呢?首先我覺得一個從基本的觀點,要保持量要適度,價要合理,實際上貨幣政策體現在金融市場,一個到底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包括金融體系派生貨幣這個規模到底多大合適?既滿足實體經濟需要,又不導致過度資產的泡沫,這是一個量的規模。同時還有一個價的合理,這個價格既要考慮到通貨膨脹水平,同時又要考慮到我們匯率保持一個穩健所需要的潛在利率的價格水平,我們知道從今年年初定的這個目標M2和社會融資總量都是雙12的增速,去年是雙13,所以從去年的雙13到今年雙12,這個本身就體現出了一個向穩健中性,從數量上的一個指標的體現。

所以那麼在未來來說,我們貨幣政策具體體現來說,從量來看,美聯儲現在準備討論縮表,我們中國央行過去幾年資產負債表增長相對來說還是有限的,但是過程中需要結構性的調整,也就是我們基礎貨幣投放,過去主要是靠外匯佔款,現在隨著外匯佔款的快速回落,現在央行創造了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老百姓通常所說的麻辣粉、酸辣粉來補充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來保證金融體系資金的需要,就是量要合理滿足需要。

另外從價格來說,我們知道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了,所以這樣的話中美無風險收益利差也是在進一步收債,從而對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我們看到今年央行在春節前連續兩次對部分市場操作利率進行了先後的上調,所以通過貨幣市場價格的調整來引導我們金融機構去槓桿,引導我們的利率水平保持一個合理。

主持人:這是您對貨幣政策走勢的預判,我們也看見其實很多的監管往往是在金融創新發生之後,然後才開始下一些文進行管理,那麼宗老師您覺得金融監管和創新之間又該怎麼平衡呢?

宗良: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關係,一方面監管一定要防止金融過度創新,讓它創新又不能過度,讓它成長到一定程度再創新。但是另一個角度也要注意,監管一定要能夠有效的鼓勵金融創新,我們不能說讓一個事還沒有起來,就剛剛開始我們就開始加強金融監管,然後把它摁下去了,這樣也不行,就是說一定讓監管先有利於發展,鼓勵創新,然後到了一定程度又能夠讓它有效防止過度創新,這樣的話才是一個妥善處理監管與創新關係的思路。

溫彬:我補充一下,其實創新是一個雙刃劍,如果適度的創新可以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但是如果過度創新的話,就有可能不僅對金融體系自身帶來傷害,同時也會導致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實際上國際類似的金融危機都是由於監管之後導致過度創新引起的,所以我覺得就像宗總所講的監管要及時對創新進行規範、發展,這樣的話使創新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 強監管去槓桿將產生哪些影響?

主持人:這是我們對這一輪監管的原因還有背景,還有以及它的一些現狀進行了梳理。那麼隨之產生的一些影響,我們先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對銀行的盈利模式還有這個資產負債表,它的接下來是怎麼一個收縮還是怎麼樣?帶來這個影響會是什麼樣的呢?

溫彬:應該說近幾年銀行資產規模擴張是比較快的,那麼這主要有一個原因就是跟我們在資本監管中還是存在著監管真空,特別是近幾年增長比較快的主要是銀行的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因為在資本充足率方面,比如說我們對於銀行的企業信貸,可能我們在資本的消耗風險承受是百分之百,但是同業業務大概就是25%,對於資本的消耗比較少。所以就導致了為了盈利的增加,所以很多的金融機構進行了監管的套利,比如本來是一個信貸的項目,包裝成一個同業的投資,所以這樣的話同樣是一個資金的信用投放,但是對資本的消耗只是原有項目的1/4,所以這樣的話就導致金融機構在資本既定的情況下快速擴張,但是我們知道同業業務自身有一個缺陷,就是同業的負債相對並不穩定,而且它容易受貨幣政策金融市場波動影響,而它的資產對應信貸的項目這些,它的資產週期比較長,所以一旦金融市場發生波動以後,就容易由於期限錯配導致金融機構流動性的問題,所以可能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我覺得現在正在走向一個更加規範、科學的道路,比如我們現在除了加強資本充足率以外,從央行來說由原來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的機制已經升級到MP1考核,就是宏觀審慎,這個不僅把銀行的信貸,包括銀行表內的投資,以及表外的理財都納入到銀行的廣義信貸這個範疇,同時未來也可能還把現在增長比較快的同類的存單也納入同業負債管理,監管部門已經規定同業負債佔總負債規模不能超過1/3,所以這樣的話從資產、廣義信貸,從負債和對同業負債的規模約束,這樣的話可以使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本框架、宏觀審慎框架下有序發展,避免銀行單個機構出現風險以後波及到整個體系的風險。

宗良:我覺得這個中間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看,這裡面的話短期來看銀行肯定會覺得有一些不適應,原來有些業務現在不能做了,甚至原來的業務要調整了,這是短期的,感覺到有些不適應,但是從長遠來講我覺得還是對銀行比較有利。第一個有利於推進銀行的轉型,因為你長遠來講的話銀行整個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能慢慢推動轉型,然後逐步讓資產負債結構更加優化,盈利模式更加合理,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我們確實在目前情況下存在一定的脫實向虛的行為,或者這種現狀。未來的情況下,通過這種監管的話引導金融機構的資源,能夠更多投向實體經濟,這中間的話對長遠來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本身就是支持銀行自身的發展。

主持人:但是現在對這個市場流動性影響會是多大呢?

宗良:對市場流動性的話,確確實實能夠感受到這種影響,從量的角度上來講到感覺還是有一定的緊張,感覺價格有一定的上升。這本身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由於這個價格的變化,中間也會帶來由於短期內找不到更高收益的資產,但是我的負債成本增加了,這中間可能會對我的銀行盈利帶來一定的影響個。但是我們覺得應該說這個影響總體還不是太大,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主持人:那對於我們投資者或者實體經濟來說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溫彬:現在確實出現了由於貨幣市場利率的走升也間接傳導到債券市場利率上升,特別是對於信用債的發行,目前個別信用債的發行已經超過了7%以上,所以出現了比較多的企業放棄發行債券,因為同樣一個企業在銀行的融資成本現在已經低於發行債券的融資成本,所以這個可能會下一個階段對企業降低槓桿率,降低融資成本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但是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來看,去槓桿,防範系統性風險仍然是我們當前的中心工作之一。所以我覺得可能會短期對個別的市場投資,個別機構,會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從大局來說,從長遠來說,還是有助於我們金融的穩定,進而也是使我們經濟未來發展更加平穩健康。

新聞背景

剛剛過去的4月,金融領域迎來了一輪強力監管風暴,短短10天之內,一行三會相繼表態要“加強金融監管”,銀監會更是在10個工作日內發出9份文件。事實上,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等影子銀行活動的監管就在逐漸加強,2017年開始實施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更是將表外理財、同業負債等都納入了監管範圍。與此同時,銀行主體在強監管環境下,業務結構已經開始發生變化。4月25日,中信銀行公佈的一季報顯示,集團總資產5.75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02%;總負債5.36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39%,成為今年第一家資產負債表收縮的銀行。本輪強監管會對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產生哪些影響,是否會產生信用緊縮效果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

播出時間

《首席評論》是第一財經全力打造的一檔財經新聞評論節目。從當日和近期發生的新聞事件出發,立足於事實,通過多方面的評論和解讀,以全新的維度解讀最新發生的財經熱點和重大新聞。

首播

週一至週五每晚

23:15 @第一財經、香港NOWTV、新加坡星河有線 同步播出

21:40 @東方財經-浦東頻道

重播

次日12:35 @第一財經@東方財經-浦東頻道

電視收看

全國觀眾:東方財經·浦東頻道

北京地區觀眾:歌華有線136頻道

長三角地區觀眾:第一財經頻道

網絡收看

直播流:www.yicai.com(第一財經官網)

主流視頻網站(騰訊、愛奇藝、優酷、樂視等)可在次日觀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