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版集團改革創新:電子閱讀時代如何留住書香

金融 文學 歌德 小王子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05

電子閱讀時代如何留住書香

——遼寧出版集團改革創新紀實(下)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畢玉才

近年來,國內出版業普遍陷入微利和虧損的困局。面對外部市場競爭加劇和內部體制機制不活、管理效率不高的雙重夾擊,出版企業如何殺出一條血路?遼寧出版集團的做法是:堅守傳統出版行業內容優勢,融合創新數字化傳播手段,以體制機制轉變為保障,搭建新平臺,催生新業態,全方位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2016年,集團全年出版重點圖書477種,較上年增長20%,獲得國家級獎項和重點項目入圍63項,同比增長53%。當年銷售5萬冊以上圖書46種,9個項目入選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獲獎數量創歷年最高水平。

出好書,遼寧出版的“立基之本”

全國每年有40多萬種圖書出版,沒有自己的“拿手好菜”,何以吸引讀者的眼球?推動選題內容精品化、裝幀設計精緻化、編校質量精細化、宣傳營銷精準化是遼寧出版集團2016年推出的四條鐵令。

鐵令要落實,必須激活制度保障體系。在內部,集團優化人才結構,完善激勵機制,選拔、輪崗中層幹部70人,公開引進優秀人才65名,選送十佳編輯到國外培訓交流,設立1000萬元“圖書開發基金”,支持精品出版。在外部,尋找外腦,從北京選聘34位國內一流專家和業界精英,成立專家委員會,為圖書選題出謀劃策。

作者是出版企業最寶貴的資源。集團樹立“經營作者”理念,為楊仁愷、孫幼軍、冰波、馬勇4位知名作者建立了工作室,為秦文君、李國文、段立欣等20餘位作者建立了官方推廣網站。

楊仁愷先生2008年去世,然而,在集團騰出2萬平方米辦公大樓開設的“北方文化新谷”裡,記者仍然見到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系統整理楊老的遺作,完整、立體規劃書畫鑑定圖書產品線,打造文史圖書經典品牌,人民社的編輯對此信心滿滿。

“互聯網+”,傳統產業升級的翅膀

自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小王子》至今,該書已被譯成100多種語言,發行超5億冊。然而,記者在集團新書展櫃見到的《小王子》卻不同以往,它不僅還原了書中描寫的場景,還配上了美妙音樂。讀者只需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可以為小王子的玫瑰澆水,拔掉星球上瘋狂生長的猴麵包樹,甚至還可以和小王子拍照。

“這是我們用AR技術出版的第一本童書。”科技社社長宋純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AR版《小王子》僅僅上市一年,已經出版了法語、意大利語、韓語、葡萄牙語、波蘭語等18個語言版本。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風起雲湧,電子閱讀漸成時尚。遼寧出版集團牢牢把握這一機遇,“電子閱讀不是窒息紙質書的毒藥,而是促進出版業轉型升級的翅膀”。遼寧出版集團加速從單一紙質圖書向全媒體出版轉型,從單一線下銷售向線上、線下立體營銷轉型,從單一傳統選題、編審校對等作業流程向結合市場需求、利用信息化工具生產加工轉型。集團公開招聘一位總工程師和兩位副總工程師,引進了10餘名數字出版專才,成立了數字產業發展部,建立技術中心,促進內外部技術合作,培養自有技術團隊。

“布老虎”是“中國文學圖書第一品牌”,影響了幾代人;2017年,由“布老虎”衍生的“小布老虎”帶著虎嘯重出江湖,數千小時的音頻產品開始搶灘各大在線閱讀平臺;遼海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能力培養》,內有近萬節微視頻課程,讀者掃描二維碼、下載APP或登錄網站,“掌上名師”立刻出現在讀者面前。大耳娃魔法帝國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大耳娃”品牌幼教教材衍生,實現了由傳統圖書,到互動智能教材,最終落地建設數字體驗館的轉型融合,成為集團試水泛娛樂產業的“領頭羊”。

新業態,實體書店的華麗轉身

瀋陽青年公園對面,有幢粉色大樓,6年前曾是瀋陽一個文化地標,服務過近兩億人次讀者。2011年,這個叫做“北方圖書城”的建築因建設需要而被夷為平地。今年1月21日,該圖書城的轉型升級版——“北方新生活”在距原址不遠處的地王國際大廈甫一亮相,即驚豔沈城,被譽為“承載了讀者對文化殿堂的所有想象”。

“北方新生活”地王店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集合了近30萬種圖書、音像、文創百貨、期刊等文化產品,引入了臺創工場、本子一、九口山、悅木等770多個文化品牌,打造了7種不同風格的閱讀區,營造了33處文化風景。

北方傳媒總經理張東平說:“北方新生活”是發揮集團文化產業引領作用、示範作用的重要載體,對於突破實體書店經營困局,創新實體書店經營模式,提高實體書店經營水平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個時期以來,實體書店已被電子閱讀和網上購書逼到了牆角,微利和虧損幾乎成了書店的代名詞。遼寧出版集團圍繞“大出版、大發行、大教育、泛娛樂+文化金融、文創平臺”,建立“4+2”產業立體格局,實體書店作為大發行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翼,邁上了發展快行道。2016年,北方圖書城實現了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文創產品與餐飲等新興業態初見成效,實現銷售收入1146萬元,會員卡收入578萬元,移動圖書館及培訓收入115萬元。

記者採訪結束已近午夜,路過位於和平區中山路廣州街81號的歌德書店,此時沈城已萬籟俱寂,這座歐洲風格的百年建築內依然燈火通明,輕柔的燈光輕輕地灑在大街小巷,整座城市都氤氳著書的芳香。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03日 01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