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金融 雲計算 大數據 人工智能 券商中國 2017-07-17
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幫助深圳機場識別罪犯面孔、幫助地方政府建立資產負債管理雲平臺、接入地方社保局幫助實現社保控費、接入房管局提高業務自助化水平……這些本該是科技公司最擅長的事情,運營方竟然都來自中國平安。

7月14日,平安科技首次對外揭開面紗。這個原本服務於內部的科技公司,正在轉變成為向外部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放能力平臺,讓有關“平安3.0”時代的想象變得更加豐富。

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平安科技CEO陳立明

事實上,平安的野心還遠不止於此。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BAT提供的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服務,平安都已在自己所擅長的金融領域進行佈局。

不過,技術的應用是否會面臨監管挑戰?儘管目前還不明顯,但過去的經驗表明,金融科技確實拓寬了監管的內涵和外延。

平安3.0要“開放”

用不了多久,我們給銀行打電話的時候,可能不再需要靠輸入密碼來驗證身份了。

7月14日,平安科技在香港舉行的投資者開放日上公佈了一款試用成熟的聲紋識別技術,該項技術可以從十幾億人的聲音中辨識出你的聲音,大大提高目前生物識別的精準度。

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這是平安科技下一個將重點推廣的技術,既面向平安體系內,也提供給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經常忘記手機銀行密碼的人,可以鬆一口氣了。

平安科技成立於2008年,早期是一個服務於內部技術開發平臺,對外神祕而低調。

據說,平安科技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平安自己的問題。平安在做技術改造的時候,發現外部的供應商無法滿足要求,對接不順暢,於是決定自己做。隨著技術經驗的積累,平安科技逐漸變成集團發展的核心驅動之一。

如今,平安科技由一個原本服務內部的科技公司,轉變成向外部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放能力平臺,讓馬明哲此前提出的“平安3.0”時代的想象變得更加豐富。

平安的發展,陸續經歷了從傳統保險業務發展成為綜合金融集團的1.0時代和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科技手段武裝傳統金融服務的2.0時代。

進入3.0時代,馬明哲要求平安不再侷限於內部的綜合金融,而是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向全行業開放,攜手金融同業,共同利用新科技,打造更加強大的、開放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在這個背景下,先有陸金所的開放和擴容,後有平安科技的能力共享平臺,不知不覺,外界發現平安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重金打造平安科技

平安3.0模樣的塑造,離不開平安科技這家公司。

對於平安科技的描述,可參見一段知乎回答:

提供合規、高可用的基礎架構服務於產品。技術流派。不知道別的部門什麼情況,我們部門做雲平臺開發的,周圍都是一群從IBM,騰訊,百度,華為挖來的大牛。在金融行業不重視IT是個梗,不過平安的文化在於創新,平安3.0的提出就是要大力發展科技實力,更好為未來金融服務,所以牛人真的很多,只是感覺都比較低調。

一位從平安產險離開的保險IT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保險同業,平安的技術系統和響應速度比同行早了5-10年。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集團每年要將業務收入的1%用作科技研發支持。去年,平安集團業務收入7700億元,投入於科技研發和創新的資金超過70億元,重金打造科技實力。

7月14日,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互聯網業務首席運營官和首席信息官陳心穎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2013年馬明哲提出科技引領金融的時候,曾表示希望平安科技在10年內實現盈利。目前平安科技還處於成本投入期。

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平安科技的利潤表和集團是分開的,集團要求必須盈利才能繼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成為業內最頂尖的公司。”陳心穎表示,實現盈利有兩個方式:

一是提升對內服務的價值,通過運用科技手段,保持集團子公司低成本和利潤的持續性。比如平安科技幫助40%的車險實現查勘員5分鐘到達現場,還可以預測哪些地區容易發生車禍。又如普惠業務,平安科技支撐了國內最大的消費金融公司,這些技術都能夠為集團內部帶來很大價值。

二是向外技術輸出技術給其他金融機構。平安科技CEO陳立明表示,對外輸出平安的科技能力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公司力爭在未來3-5年實現40%的業務收入來自外部。

在金融場景裡對撼BAT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經在受訪中表示,BAT做金融沒有大成績,馬雲也尚未改變銀行。

如果這是互聯網金融第一階段的結束語,隨著BAT均構建起金融全牌照,傳統金融機紛紛建立起龐大的金融科技團隊,互聯網金融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各方展示出了不同的打法。

仔細比對平安和BAT的業務模式不難發現,BAT提供的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服務,平安已在自己所擅長的金融領域進行佈局。比如,平安通過金融一賬通、銀行一賬通、互聯網金融等業務場景,擁有合作銀行超過200家,合作的非銀機構超過2000家。

又如,在阿里、騰訊、百度不斷搶佔線下場景之際,平安從大健康醫療出發,與2000多家醫院合作,幫助200多個地方政府實現社保控費、還在探索城市資產負債管理智能雲平臺。

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雖然平安號稱自己是國內最大的金融雲平臺,但一家誕生於金融機構內部的科技公司,要與BAT這些巨無霸的競爭底氣何在?

顯然,平安的優勢和短板並存。從短板上來看,互聯網公司線上客戶和線上流量極大,互聯網公司有8-9億,而平安只有4億互聯網用戶。另外,互聯網公司的社交等數據頻次更高,平安所掌握的金融數據並不具備高頻的特點。

陳心穎認為,平安雲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安全級別高。平安雲達到了金融行業的使用標準,滿足包括一行三會在內所有不同監管部門的要求,對金融行業的安全和合規有著深刻的理解。

其次是金融業務經驗豐富。對於金融機構,外部雲端存在很多兼容性問題。但在這些問題上,平安的處理經驗豐富。5年前,平安開始打造雲端,當時內部有700多個防火牆,平安花了4年半的時間將基礎設施和防火牆放到了雲端。

再次是平安雲的數據價值更高。平安的數據主要是基於交易的金融數據,並且數據的廣度和深度、歷史沉澱較好。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更多是消費數據,在生活服務方面的應用居多。

監管轉向影響深遠

剛剛閉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未來5年金融行業發展的走向,其中對互聯網金融的提法明確:加強監管。從過去的支持鼓勵,但如今的加強監管,態度轉變不言自明。

陳心穎認為,過去很多公司做的金融服務,只是把傳統金融服務線上化,這類業務確實應該受到監管。“但科技服務公司提供的是技術服務,不做具體的金融業務,金融業務交給有持牌的機構來做。”

技術的應用是否會面臨監管挑戰?儘管目前還不明顯,但過去的經驗表明,金融科技確實拓寬了監管的內涵和外延。

近年恆生系統事件、僑興私募債事件的出現,讓BAT對金融系統的複雜性更加明瞭。金融起家的中國平安,更是對監管的邊界在哪裡具有敏感度。

面對金融監管,BAT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和平崛起”的狀態。日前,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在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表示,“面對新金融,沒有競爭者,都是同路人。”井賢棟倡議不同的機構攜手共建新金融生態,代表未來和過去競爭。隨著平安向科技轉身,共建生態也將變成其內在需求。

百萬用戶都在看

剛剛又做新佈局,金融起家的平安集團,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