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一年跑路192家” 普惠金融也應紮緊監管的“籠子”

金融 普惠公司 法律 信息安全 迅視財經 2017-06-09

“網貸平臺一年跑路192家” 普惠金融也應紮緊監管的“籠子”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

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於6月3日-4日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與金融業規範”。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數字普惠金融應有邊界》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概要: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普惠金融服務與數字技術加速融合創新,“數字普惠金融”正成為新的發展趨勢。數字普惠金融依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為過去無法獲得或缺乏金融服務的群體提供一系列正規的、負責任的、成本可負擔的、商業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相對於傳統普惠金融面臨成本高、效率低、“最後一公里”難以打通等諸多困難,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數字普惠金融突破了傳統金融服務的地域限制,大幅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覆蓋面、降低了服務成本。同時,數字普惠金融也擁有更加多元化的服務主體與產品,其中不僅包含了傳統金融機構對其傳統普惠金融業務的數字化創新,如網銀、手機銀行等,也包含了一些新興非金融機構提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P2P網貸、第三方支付、互聯網保險、股權眾籌等。

數字普惠金融在過去幾年裡發展迅速,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2016年9月,G20領導人杭州峰會核准了全球範圍內第一份關於數字普惠金融的國際性高級別原則《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這標誌著全球數字普惠金融領域有了共同遵循的行動指南。然而,就在數字普惠金融獲得的空前的發展同時,不少問題與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 近來市場上甚至出現了許多打著“數字普惠金融”的旗號,藉助互聯網從事非法集資等的違法行為。一方面,由於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與傳統金融行業間邊界十分模糊,相關法律與監管措施不完善,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根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4月,網貸行業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3676家;僅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間,就有192家網貸平臺跑路。而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野蠻生長也催生了一批“大而不能倒”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其產品覆蓋面廣、產品風險普遍較高,十分容易引發金融風險。此外,數字普惠金融野蠻生長所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也日益突出,用戶信息洩露、丟失、被篡改等案件時有發生,消費者個人隱私、資金安全易受侵犯。加之面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目前相關法律與監管體系也往往顯得比較滯後,現有分業監管體制與金融業混業經營格局存在錯配,導致監管主體間職責不明確,容易出現監管真空。

“網貸平臺一年跑路192家” 普惠金融也應紮緊監管的“籠子”

網貸行業跑路潮引發憂慮

因此,監管部門必須對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加以適當的引導與規範,使其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真正成為“普及大眾、惠及民生”的事業。首先,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應繼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思路,監管部門應明晰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邊界,從制度層面明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範圍及各監管主客體的權責義務,防範金融風險的發生。其次,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管當局都逐漸認識到行為監管缺失、金融消費者保護不足是導致危機發生的根源之一。因此,監管部門應從傳統牌照制度下的機構監管向行為監管轉變,並進一步加強消費者教育,保護消費者權益。此外,各監管機構間應加強政策協調,並充分參考G20和國際標準制定機構的相關標準和指引,結合我國實際,構建恰當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監管框架。同時,監管部門還需大力發展監管科技(RegTech), 利用數字技術提升金融監管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