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資管變局:需要更有效的融合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述紅 一大波灣區發展的政策紅利正相繼釋放,而數萬億級的資管市場無疑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的重要佈局與突破方向。

在這樣一個有著兩種制度、三種法律和貨幣的特殊區域裡,差異讓那些尋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資管機構們激發出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融則通,通則達”。他們努力抓住一切可以融合發展的機會,以各自的獨特優勢與融匯之道正書寫屬於自己的“灣區故事”。

走,到大灣區!

前海,位於深圳火車西站背後,西至前海灣,與深汕特別合作區一道被列為“特區中的特區”。2018年,這一地區企業數量達14.9萬家,企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

而位於該地的前海深港基金小鎮,正在成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金融的“新名片”,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建銀國際(深圳)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外資/港資機構已落戶於此。

東亞聯豐投資(深圳)於2017年10月25日獲深圳市市場監管委發出營業執照,成為深圳首家投資管理外商獨資企業(WFOE),並獲得前海管理局等同意,作為區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的試點企業。該公司為香港資管機構——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後者是東亞銀行和德國聯豐投資在香港的合營機構。“兩年半前,我國出臺了允許外資機構在中國獨資成立私募基金公司的政策。外資機構大部分都去了上海,我們也去過上海金融辦考察,但最終決定來到深圳,成為‘試點’。”該公司執行董事盧穗欣告訴記者。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盧穗欣逐漸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融合方面的措施已經在逐步推進,考慮到深圳離香港較近、東亞銀行在華南的業務佈局規劃,以及前海深港基金小鎮配套服務較為完善等因素,公司最終在2018年年底遷入此地。

目前,該公司還處於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階段,如果順利,預計今年三季度成功備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發行產品,然後逐步籌備和申請投顧業務資質。而為了迎接成功備案後的產品發行,公司的6名同事每週都會前往香港,與總部的投資團隊溝通、學習。“產品沒成立,不代表沒事做。現在前海的團隊已經融入了總部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而由於WFOE不能利用境外的風控和交易系統,在與香港團隊對接後,前海的團隊也在搭建自己的風控和交易系統。”

作為灣區發展的先行者,深圳前海自貿片區金融產業的發展格外引人矚目,珠海橫琴自貿片區同樣如此。

此時,在距離前海深港基金小鎮不到200公里的珠海橫琴智慧金融產業園裡,以谷科智能科技、安賜資本、宇信科技為代表的企業也在各自忙碌著。在開園的半年時間裡,更多資管機構開始入駐此地。

谷科智能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的創始團隊是一群從美國回來不久的金融高科技人才,他們期待在粵港澳大灣區大展拳腳,並立志成為“中國的貝萊德和MSCI的合體”。2018年08月20日,谷科智能科技在境內註冊。2019年2月份,公司正式開業。

谷科智能科技是谷科集團旗下的一家金融高科技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其核心業務為持續研發和更新一個將策略研發、資產配置、風險控制、自動化交易、再到頂層資產管理,以及未來的專業智能金融投資平臺運營等結合在一起的智能指數平臺(GMB-PAI-I)。

該公司總經理李捷強表示,此次選擇珠海橫琴作為大中華區總部,是因為公司希望在大灣區找一個突破口,成為大灣區乃至中國大資管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橫琴是一個好的突破口,它作為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擁有連通港澳的獨特區位優勢,以及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疊加政策優勢和完善的產業配套措施。再加上橫琴金融局非常重視人才,曾與我們董事長進行了一場會談,說了很多關於橫琴金融未來的構想,我們當時被打動了,希望能參與到橫琴的高速發展中,並用自身的技術和產品打破大灣區各個區域之間的一些壁壘,實現大灣區在資產管理的大發展。”

此外,谷科智能科技還打算利用香港和澳門的通道,在大灣區內部實現全面融合發展。“我們在香港已經設了點,澳門的公司已經在籌備中。”不過,李捷強強調,公司的主要技術和業務還是在珠海。

帶來了什麼

作為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跨越“十三五”,乃至遠期展望至2035年。很多資管機構在翹首期盼同時也不禁疑惑,這一人口與佔地面積超越傳統世界三大灣區的未來第一大灣區建設,究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機會。”深圳前海管理局產業促進處處長周耀榮這樣說。

周耀榮坦言,由於《綱要》第十章第一節有近800字專門講了前海,其中第一句話便是“強化前海現代服務業引擎作用”,很多大型金融機構看到了這些內容,很快就決定搬到了這裡。“我們現在還有一個幾千億投資做的大項目,就是拿出1平方公里做國際科技金融城,這是非常大的手筆,也是很可觀的機會。我們還將努力將前海建設成為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增加此地的生活功能、配套功能、公共服務功能,博物館、體育公園等也在規劃建設中。”

雖然目前前海仍有大片工地,但周耀榮相信,3-5年之內,前海一定會生機勃勃。

珠海橫琴新區金融服務局局長池騰輝同樣篤信橫琴新區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過去40年,珠江口東岸的機遇比西岸多,大量的財富、產業、人才在珠江口的東岸,西岸相對比較薄弱。但是在未來的30年、40年,西岸的機會也同樣充滿了機遇,橫琴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它是探索粵港澳金融深度合作最理想的區域之一,也是粵澳金融合作的橋頭堡。”

池騰輝解釋,與前海自貿片區一樣,橫琴新區也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涵蓋金融科技、私募投資基金、保險、融資租賃等眾多領域。“我們有針對企業落戶的獎勵、針對企業經營的獎勵。除了給企業的獎勵之外,還有給企業員工、個人、團隊的獎勵。金融類企業在2018年獎勵發放金額已經超過8億,這是非常大的獎勵力度。”

具體到個體企業,盧穗欣表示,他們能做的就是將自身穩健的投研風格、成熟的產品管理經驗,以及獨具特色的風控體系引入內地。由於東亞銀行的強制性公積金(簡稱“強積金”,香港的一項退休儲蓄計劃)由東亞聯豐投資管理,公司在風控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眾所周知,強積金對風控要求非常高,因為投資人需要穩定的回報,不能有太大波動,特別是下行的波動不能太大,這讓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較為突出,我們也希望能將這一風格延續下來,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影響大灣區的其他資管機構。”

“同時,過去十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也很快,他們在境外發債,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情況特別多,這些也都是我們一直有覆蓋的投資領域,我們可以把對美股和港股的投資經驗帶到過國內。”盧穗欣說。

李捷強則希望谷科智能科技能與同行一道,將金融科技的技術和理念在大灣區乃至全中國推廣開來。他表示,在服務於來自內地和港澳的投資者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定製化提供全球和中國大類資產配置解決方案,利用產品和技術,打通制度與法律的監管壁壘。

如今,該公司技術授權服務業務已經陸續展開,並和其他機構合作發行了私募產品,並在正在著手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進行備案。同時,谷科智能科技與橫琴金融局合作發行的橫琴金融指數(灣區西岸上市公司綜合指數)也已經發布,“該定製化指數明晰了珠江西岸和橫琴上市公司整體水平,為區域和行業設定可量化的標準,便於投資者進一步跟蹤珠江西岸與橫琴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指數化投資,共享發展紅利。”李捷強表示。

在他看來,金融科技將深入參與到大灣區金融融合中。“舉例來說,互聯互通第一方面要有頂層設計,要把大灣區在金融融合方面的平臺利用數字技術建立起來。比如資金的清算系統、個人徵信的共享系統、反洗錢的共享系統完全可以用金融科技去打造。兩地間對於金融科技日益增長的需求正是金融科技和我們快速發展的絕佳契機。我們在金融科技系統開發經驗,在資產管理、風險控制、投顧系統、數據中心、交易平臺等領域均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可服務於兩地間對金融科技有需求的政府機關、公司企業、金融機構、民間團體等。”

除了希望將金融科技的技術和理念在大灣區乃推廣開來,李捷強還計劃在公司強大後,做更多的智能化的專業化產品,走出國門,與海外機構共同金競爭,迎接海外投資,吸引他們投資中國。

更有效率的融合

“金融融合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更有效率的融合。”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沐指出。

在境內成立WFOE,是一件工程量非常大的事情。對此,盧穗欣深有體會。以較為關鍵的人才引進為例,該公司不僅吸收了總部派來的員工,還要在深圳本地招聘人才。“真正行動起來,才知道這個工作的複雜程度超出我的預期。”

盧穗欣介紹,作為WFOE,有制度規定他們招聘的人才的戶口必須要掛在深圳,而深圳資管方面的人才相對於北京上海來說較為稀缺,這讓我們在招聘上遇到了一些難題。再加上我們此前對內地地區的社保制度、稅務、休假制度、津貼等方便比較陌生,如何平衡深圳前海的員工與香港的員工的福利待遇,要花費很多的功夫研究。”

他表示,在制定內地員工的待遇標準上,除了會和香港總部比,公司也會與內地同行比較,要讓他們的待遇和國內同行比起來算是不錯的。“同時,客觀條件使得有一些方面香港員工待遇好一點,還有一些方面內地員工待遇好一點,我們需要多方平衡,最終才會保證整體差異不太大。”

雖然大灣區已經陸續出臺財稅、交通等方面的融合措施,但盧穗欣建議這其中還有繼續深化的可能,現在的融合效率還沒有達到最優。“國內金融業很多人繳稅超過30%,相對應的香港的稅率才在15%左右,這其中有沒有一些好的解決方案?此前財政部發了通知,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這是好事,但具體的實施細則我還沒看到,所以不知道這個通知能不能很好地解決我們的問題,讓香港的人才更願意到大灣區內陸城市來發展。”

而在大灣區內,港澳的企業在申請境內相關金融牌照的流程能否得以簡化,都是盧穗欣關注的。“因為在深圳申請WFOE時還沒有先例,摸索的時間比較長。未來如果大灣區能優化類似公司申請,對往後要進來的外資或金融機構是一個利好。同時,如果港澳資管機構在香港業務已經拿到牌照,能不能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備案後就獲准運作同樣的業務,也是可以討論的,這可以吸引很多香港澳門的企業來這裡發展。如果手續繁瑣,與內地其他地區業務申請模式一模一樣,沒有凸顯大灣區優勢。因此,我認為大灣區內的企業的審批政策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

珠海金融科技人才較少的現狀,也讓李捷強遇到了人才引入困境。“我們還在繼續招聘,希望能實現‘以一帶三’,即每一個從美國歸來的員工培養三個當地的員工,實現對當地金融人才的培養;我們還會和橫琴金融局、橫琴金融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做一些人才培訓項目;同時通過實習生項目對澳門和珠海的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進行培養。此外,我們也希望橫琴的配套設施、歸國員工的激勵制度和政策落地,業務推廣和拓展中,政府能提供橋樑作用。希望橫琴能向香港、深圳等地看齊,能快速配合企業解決有障礙的地方。”“由此,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協同發展機制,內地和港澳金融法制需要進一步對接和協調,部分政策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提升,跨境資本流動的價格調節機制尚未理順,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創新力度有待提升,較為複雜的銀行賬戶體系影響金融運行的效率,滿足港澳居民在內陸的金融需求存在一定政策障礙等。”楊沐表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