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金融有效供給 銀保監會將下大力氣調整融資結構

金融 經濟 銀行 投資 技術 保險 郭樹清 中國經濟網 2019-07-09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 琪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金融領域的體現就是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多層次的問題。為了配合這種需求,如何提供有效供給,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近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要堅持有扶有控,努力精準提供金融服務,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逐步壓縮退出“殭屍企業”,把無效、低效佔用的信貸資源騰出來,支持需要發展的領域。

同時,對於在加強金融有效供給、不斷優化融資結構方面取得的進展,周亮舉例道,今年上半年,基礎設施行業貸款新增達到了1.32萬億元,科技服務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貸款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

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我國金融供給總量雖然在持續增長,但金融供給的結構性、有效性還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有必要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給質量,減少無效供給或低效供給,更好的滿足需求結構。同時,這也將促使金融行業出清與實體經濟金融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周亮所提到的“精準提供金融服務”,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一直所強調的,要更加註意尊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重點支持。

在融資結構方面,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社會融資總規模200.75萬億元,間接融資比重高達83%,其中銀行貸款136.9萬億元,佔社會融資比例近70%;直接融資佔比17%,其中債券和股票融資比例分別為10%和3.5%,剔除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直接融資不足14%。不難看出,我國社會融資體系仍以間接融資佔主導。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出席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時強調,融資市場體系要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生命週期。目前信貸在金融融資結構中佔比在80%以上,佔比過高。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與企業生命週期和生產週期不能很好匹配,既容易造成大中型銀行過度擠佔信貸資源,又使小微企業和創新缺少必要的孵化資金支持。金融監管部門和行業企業形成了高度共識,一定要齊心協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徹底改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一條腿短一條腿長的不平衡格局。

“下一步,我們還會下大力氣調整融資結構”,周亮表示,在擴大直接融資方面,增加對民營企業債券的投資,拓寬保險資金、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為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