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談主動控風險 劍指地產融資和政府債務

金融 建設銀行 經濟 基金 手機和訊網 2017-04-25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房地產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中房報記者 許倩 北京報道

“更加主動地防控金融風險。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落實責任、突出重點、排查風險、穩妥有序、強化問責、標本兼治的要求,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4月21日,中國銀監會召開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指出。

在這次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專門提到了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增速,有效防範集中度風險,嚴禁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防範政府性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新預算法。

而在此前的近一個月內,銀監會已經針對銀行、金融業風險防範和監管發佈了7個重要文件。

此次專門提出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增速和防範政府性債務風險,或許意味著,房地產貸款和地方債將成為銀監會又一個重點管控對象。這也說明,近期關於房地產融資鬆綁的傳聞恐怕只能是一廂情願。

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

銀監會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指出,一季度住房按揭貸款增量佔比為26.2%,比2016年全年下降13個百分點。而在去年全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量佔比一直過高,曾引發市場對於房地產金融風險擔憂。

此次會議上,對於備受關注的房地產領域,銀監會要求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加強信用風險管控,切實摸清風險底數,客觀反映不良貸款狀況,堅決糾正掩蓋不良貸款的行為。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增速,有效防範集中度風險,嚴禁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增速,有效防範集中度風險,嚴禁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今年的房地產貸款增量不會超過去年,總體將有所收緊。”建設銀行(601939,股吧)信貸人士對記者表示。

而據央行營業管理部主任周學東透露,就個人房貸在新增貸款的佔比來看,預計今年會下降到30%以內,這相對於去年的45%左右的佔比來說將會明顯下降。

而銀監會對於“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增速”的表述,則說明今年銀行在收縮個人按揭貸的同時,房地產企業融資業務亦將有所收緊。

其實,早在去年10月樓市啟動全面調控後,國內融資大門就明顯對房企提高了門檻。今年一季度,全國房企私募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合計僅649.5億元,同比下降了83.8%,延續了去年四季度(1099.88億元)以來的低迷狀態。而資金價格也出現了明顯上行趨勢。

防範政府性債務風險

在此次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還強調,防範政府性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新預算法。

在4月10日銀監會印發的《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銀行業風險防控的十大重點領域,其中就包括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切實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違規新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嚴禁接受地方政府擔保兜底。不得通過各種方式異化形成違規政府性債務。同時,強化融資平臺風險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緊盯列入預警範圍的潛在高風險地區,推動制定中長期債務風險化解規劃,有效應對局部風險。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地方政府債發行期數為107只,發行金額共計4745.05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金額只有去年的一半。

“中國家庭槓桿率已經升至接近50%,去槓桿進程不應該太快,部分地方政府債已經違約是好事,說明中央政府不會兜底。”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近日表示。

規範交叉金融業務及理財代銷業務

此次會議上,銀監會要求,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將交叉金融業務等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範圍,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合理控制期限錯配水平。規範交叉金融業務,落實穿透原則,根據基礎資產性質足額計提資本和撥備,不得對新開展的同業投資業務實施多層嵌套。

銀監會還要求,規範理財和代銷業務,規範銷售行為,充分披露產品信息和揭示風險,嚴格落實“雙錄”要求,做到“買者自負”,切實打破“剛性兌付”。

對於同業和理財業務,此次公佈的銀行業一季度數據顯示,同業和理財業務增速放緩。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餘額分別為21.7萬億元和30.3萬億元,比年初分別下降1.4萬億元和1.9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餘額29.1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個百分點。理財資金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4.93萬億元,佔全部理財資金的比重為15.4%,比2013年高峰時期大幅下降20.6個百分點。

加強外部衝擊風險防控

銀監會還特別指出,加強外部衝擊風險防控,提升外匯風險管理能力,提高跨境並表風險管理水平,確保國別風險準備金計提充足,有效防控海外合規風險。

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金融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複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在增加,國內經濟運行中還面臨不少困難。銀行業各類風險傳染共生的特徵更加突出,傳統領域信用違約與流動性風險疊加共振,非傳統領域風險可能波及多個市場和環節,部分重點風險涉及面廣、影響大,外部衝擊風險極易向銀行體系傳導,金融亂象與案件風險暴露相互交織,總體風險形勢仍然複雜嚴峻。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房地產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