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論文:高度重視非銀金融機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週二發佈的工作論文指出,在國內金融市場的金融衝擊傳遞網絡中,相較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且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金融體系已顯示出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論文指出,應進一步研究對系統重要金融機構的識別策略,部分股份制銀行可能也應被考慮識別為國內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SIFIs),並高度重視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論文說,相較於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尤其是華夏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在金融衝擊傳遞網絡中對其他機構的影響與淨影響值較高。

“這一結果並不意味著四大國有銀行不再重要,而是反映出了中國金融體系的最新發展。四大國有銀行可能由於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或被市場認為它們是所謂的‘大而不倒’機構,從而使得它們在金融體系中的溢出效應較低。”

論文說,雖然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仍占主導地位,但非銀行金融機構已開始表現出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根據計算,證券業金融機構受到銀行業的平均影響程度約38%,保險業金融機構受銀行業的平均影響程度約52%;而銀行機構受到信託、證券、保險業的平均影響程度分別約為2.5%、17%和11%。總體上,銀行機構受到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平均影響程度超過30%。

論文表示,金融機構在金融衝擊傳遞網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而非一成不變。金融機構在金融衝擊傳遞網絡中受到其他機構(部門)的影響程度,主要由宏觀經濟因素所決定,尤其是貨幣相關因素。

“貨幣政策等宏觀因素決定了金融機構在衝擊傳遞網絡中受其他機構的影響程度,而槓桿率等機構特定因素則決定了金融機構對其他機構的影響。”

論文還指出,要進一步認識金融市場政策干預的外溢效應和國際協作的必要性。中國金融部門對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日本的金融部門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影響力。

從國際範圍看,中國金融部門對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金融部門的淨影響分別為1.2%、10.6%、24.9%和11%。這可能主要歸因於中國近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加之對資本賬戶的嚴格監管,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逐漸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