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呼喚新模式,科創板開創新時代

投融資呼喚新模式,科創板開創新時代

文 | 鴻評論

在今天舉行的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證監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儀式。

很多新老股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不過即使你已經滿足了50萬元資本金和24個月證券交易經驗的門檻,也別急著衝進去炒新股,先把科創板的存在意義與底層邏輯理解清楚,相信能幫助你更好地看清股市水面下的潛流。

科創板之於A股主板,就好像美股的納斯達克之於紐交所不僅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有新老之別,更關鍵的是,兩個市場分別代表了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的融資需求,在定位上存在根本區別。

紐交所代表的是工業化社會:強調物質生產,融資要看企業的真實銷售狀況,股票價格取決於公司現金流、每股淨資產、每股淨收益等等。

在這裡上市的企業,核心商業模式強調的是“規模效應”,不斷擴大規模壓低成本取得競爭優勢,它們的增長模式屬於“線性增長”。

而且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和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其業務增長遵循“邊際效應遞減”原理。邊際效應指的是每個單位的收益與每個單位的投入之間的比值,邊際效應遞減,即投入的每個單位的資源,所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少,或者說每產出一個單位的收益,所需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

比如手機市場,在市場未飽和之前,你投入研發、改進工藝、廣告的費用越多,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越大,最終的銷售也越多,且收益與投入的比值是穩定或者上升的。

但當手機市場基本飽和之後,就像現在中國城市人口,基本人手一部手機,那麼銷量只能來自於換新需求,你每多賣出一部,就意味著競爭對手少賣一部。這種情況下,你再增加研發與廣告投入,帶動的銷量很可能與投入得不償失。

我們可以設想一種情況,比如中國每年手機銷售額5000億,生產以外的成本1000億,我們計算這部分的每投入1元的成本可以得到5元的收益,假設現在所有廠家都加大廣告投入,生產外成本漲到了2000億,而因為市場飽和,銷售額還是5000億,那麼每投入1元得到的收益就只有2.5元了,減少了一半。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邊際效應遞減模型,但基本能幫助你理解傳統工業社會中企業的增長瓶頸。

納斯達克代表的是信息化社會:投資人看重的不是眼下的營收與利潤,而是企業的增長前景,加速獲取用戶的能力,是否可以在一個細分市場做到“贏家通吃”。

這裡的企業具有典型的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特徵,增長模式屬於“指數增長”,具有明顯的“網絡效應”,用戶增長顯示出了“邊際效應遞增”。這種模式的核心邏輯是“網絡中節點的聯通性最重要,關係價值大於節點自身價值,節點(用戶)越多價值越大”。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淘寶和微信,最初一點點的先發優勢,使得用戶規模越過了一個臨界值。用戶越多,對商家而言價值就越大,就有更多商家願意來淘寶開店,反過來更多商家提供更多選擇,也就有更多用戶願意來淘寶購物。

微信作為一個聯絡與社交的工具,網絡效應更加直觀。你身邊的朋友使用微信的人數越多,你就越有動力想要加入。因為越多人使用,任意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繫的可能性越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對新人來說,一個人數更多的網絡,潛在的聯繫機會也更多,對他的吸引力也更強。

用戶增長使得網絡本身的價值和吸引力不斷增加,網絡的價值增加,又會吸引來更多的用戶,進一步增強網絡價值。

這是一個正反饋的自我增強過程,最終的勝利者會取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贏家通吃”是這場遊戲最終必然出現的結果。另外除了網絡效應本身帶來的用戶增長,居於頭部的平臺可以獲得更豐厚的利潤投入到產品的升級中去,不斷改進用戶體驗,拉大與身後追趕者的差距,加速用戶向頭部平臺的聚集。

納斯達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它的成功源自其融資模式很好地契合了信息時代科技企業對融資需求的特點。

中國現在也已經走到了從工業化社會進入信息社會的關鍵期,原有的金融服務體系越來越難以服務信息時代企業的融資需求。而科技競爭是一場全方面的競爭,既要比拼一個社會吸引全球人才的開放程度,同時基礎設施的健全程度、金融服務的匹配程度也必不可少,任何一塊都不能成為木桶效應中的那塊短板。

新時代呼喚新模式,在經濟運行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的網絡信息時代,只有與時俱進調整金融體系運行模式,適應新時代的投融資需求特點,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金融體系進化,乃至國家整體的科技戰略才能更好地實現。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