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金融 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拍拍貸 P2P理財 ???? 蘇寧金融研究院 2019-04-21
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近期,各大上市消費金融平臺陸續發佈2018年年報。蘇寧金融研究院選取了幾家代表性平臺進行全案分析。我們發現,消費金融行業已進入自然增長狀態,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平臺分化現象明顯,尾部平臺風險增大,清盤退場或成常態。以下是具體分析:

個人貸款分佈:

房貸為主,消費貸企穩

根據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國居民個人貸款餘額高達47.9萬億元,同比增長18%。

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從個人貸款的具體類別來看:

(1)住房貸款一枝獨秀。住房貸款仍然是個人貸款的主要形式,佔個人貸款餘額的54%。2018年住房貸款餘額增長3.9萬億元,與2017年的增長持平。

(2)個人消費貸款增速止跌企穩。2018年,消費金融餘額增加2.37萬億元,較2017年餘額增量(2.57萬億元)減少7.8%。四季度個人消費貸款的增速(同比)達25%,相對前三個季度開始呈現企穩的跡象。筆者認為,季節性因素是四季度消費金融止跌企穩的重要原因。根據經驗,四季度為消費需求最旺盛的時點,雙11、雙12、聖誕節等消費高峰都發生在這個季度。

(3)個人經營性貸款保持增長。受到扶持民營和小微企業政策的影響,個人經營性貸款保持增長,但貸款餘額仍然小於住房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表現出較大的增長空間。

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分析個人貸款的第二種形式——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

賽道收窄,競爭加劇

經歷了2017年的高速增長,2018年的消費金融表現出以下特點:

(1)監管趨嚴。在政策層面,各類監管文件陸續出臺,從2017年底的“現金貸新規”;到2018年3月的《催收自律公約》,再到對消費金融機構融資方式進行限制的“資管新規”的出臺,行業行為得到進一步的規範。同時,在執行層面,各地的監管部門也嚴格執法,對於廣大消費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多家機構收到監管部門的罰單。

(2)競爭加劇。一方面賽道收窄——隨著監管趨嚴,大量的業務模式、產品類型和催收方式被限制,消費金融行業的賽道進一步收窄;另一方面,選手增加,由於消費金融業務小額分散、風險可控,使得除了銀行、消金公司、互金平臺等傳統參與者增資擴容以外,還吸引了包括今日頭條、美團在內的互聯網公司,以及中融信託、外貿信託在內的信託公司的入場,選手數量逐步增加。在以上兩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加劇。

(3)分化明顯。在監管趨嚴和競爭加劇的環境下,部分頭部平臺借力股東的優勢資源(場景/流量/客戶/資金),以及之前在細分市場的先發優勢,保持著良好的業績表現和較強的增長潛力。而另一些機構由於資源和優勢有限,或者在經營管理上出現問題,業績出現大幅波動。以下是部分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的業績彙總:

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以上是消費金融行業分析,下面選取宜人貸、拍拍貸、趣店、樂信等幾家代表性上市平臺進行分析:

1、業績表現:主流平臺增長逐漸企穩

營業收入作為企業利潤表的入口,也是受財務操縱影響最小的指標,本文用營收增長率指標來考察各互金平臺的業務增長情況。

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2018年,各個主流平臺增長逐漸企穩回升(參見上圖)。對此,筆者認為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上,經過上半年監管趨嚴以及“去槓桿”“P2P爆雷”所引發的恐慌,下半年主流互金平臺的業績開始觸底回升,逐漸企穩。另外,下半年的消費潮(雙11/雙12/聖誕)也為業務逐步企穩創造了條件。

主觀上,針對監管要求和市場情況,各主流平臺經過調整和適應,業務逐漸呈企穩態勢。

2、風險表現:逾期率波動,風險整體可控

從風控表現來分析,2018年各個平臺的逾期率出現波動,但風險整體可控(參見下表)。

消費金融2018年報解讀:平臺清盤退場或成常態

趨勢與展望:

哪些平臺會清盤退場?

基於前面的數據與分析,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以及各個互金平臺的增長,預測如下:

1、市場日趨成熟,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預見,2019年仍然是消費金融行業持續規範,市場逐漸成熟的一年。

在規範化方面,從對“714”高炮平臺的曝光和整頓,到網貸備案試點方案的推出,消費金融的灰色地帶逐漸被清理,“牌照化、強監管”成為未來消費金融業務的主要形式。

對於缺乏牌照的平臺,只有通過申請牌照,或者與持牌機構合作的方式,維持業務的順利開展;對於持牌機構,不得外包風控等核心流程,不得接受助貸機構的擔保兜底,業務合作,風險自擔,迴歸到消費金融的本質。

另外,消費金融的市場逐漸成熟,無論是現金貸,還是各類場景分期,現有的各機構的產品已經完成了覆蓋,預計後續消費金融行業以自然增長為主,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2、尾部機構風險較大,不排除清盤退場可能

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各消費金融機構也面臨著持續分化轉型的壓力。頭部機構憑藉著先發優勢和股東資源,在市場上形成優勢性的地位和份額,穩定增長;其他機構則需要在資源耗盡之前,持續地轉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細分市場,實現盈利。不過,不是每一個轉型都能取得成功,不排除有機構轉型失敗、清盤退場的可能性。

在筆者看來,如果平臺滿足以下特徵之一,就具有較高的清盤退場的可能性:

  • 在貸餘額有限。如果平臺的在貸餘額在10億以內,清盤退場的概率將非常大。一方面,過小的規模,限制了平臺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在當前環境下,平臺突擊發展,獲得備案的可能性不大,被清盤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在各地的清退政策中,在貸餘額是一個重要指標,如2018年底,杭州對餘額在1億以內的平臺進行清退,不排除清退範圍還會被擴大。
  • 股東資質。平臺發展期,依賴股東資源輸出(資金、流量、客戶、數據、品牌背書)。一個強有力的股東對於平臺的成功至關重要。有時候,即使上市公司作為股東都不一定保證安全,如銀湖網(熊貓金控)、錢包金服(奧馬電器)都是上市公司作為股東,出現兌付困境的平臺。故對於股東資質有限的平臺,應該關注其清盤退場的風險。
  • 高管異動。高管是對平臺情況瞭解最多的人,雖然很難直接從他們口中得到重要的信息,但是他們的去留釋放出相應的信號。如錢包金服爆雷前後,其母公司奧馬電器的高管和董事陸續離職。
  • 利率飆高。平臺將標的利率持續調高,或者債權轉移利率走高都是值得關注的信號。這代表著平臺融資出現壓力,或者債權流動性風險提升。投資人寧可選擇折價轉出債權止損。
  • 提現時間延長。提現時間延長意味著平臺的流動性出現壓力,也是危機的前兆。

對於以上五種特徵,投資人需要引起重視,控制風險。對於後續各個平臺的轉型與發展,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來源:蘇寧財富資訊;首圖來自壹圖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