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

鱷魚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請關注鱷魚看趨勢

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成功的話,可能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

"

鱷魚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請關注鱷魚看趨勢

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成功的話,可能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誕生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根據Libra白皮書所述,Libra是“貨幣”及其相對應的金融基礎設施的結合體。由三個部分構成: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充當內在價值依託的儲備資產;作為獨立治理機構的Libra協會。

將Libra僅僅看作技術和新金融服務治理機制的輸出方還是過於抽象,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寶(境內支付)+SWIFT(跨境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Libra的認知問題。

不過,跨境支付只不過是Libra一個維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需要將Libra放在不同的座標中去理解。

火幣Labs總經理楊錦炎博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有把Libra和法幣(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比特幣和其他穩定幣做比較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看到它的創新以及差異之處。”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 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決跨國支付的問題,這是其用戶構成和用戶結構決定的。”

另外,Libra雖然建立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之上,但它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採用了“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的模式,這應該是它與比特幣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眾所周知,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及其轉賬速度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支付領域作用的發揮。所以,Libra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穩定幣”。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和真實價值支撐,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而這個等值的資產,就是Libra發幣時錨定的一籃子貨幣。Libra白皮書上寫得很明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不會是黃金,“但它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在聽證會上,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則進一步表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有一半會是美元。

在Libra體系中,用戶獲得的是Libra完全意義上的所有權。由於區塊鏈的算法賬本是分佈式的,全網只有一個賬本,通過全網的計算機節點記賬,沒有管理員、沒有後門、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詢。賬本自身就可以證明真實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信用予以背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ibra就是一種新型現金,從經銷商將等值的儲備資產放到指定的銀行信託機構託管之後,這些被髮行的Libra代幣就存在於中心化賬本上不可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設計規則中,用戶雖然不能獲得儲備資產銀行賬戶上的利息,但並沒有限制人們通過對自己擁有的Libra對外借貸而獲得利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ibra的鏈條上可以產生基於Libra的借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品業務,比如代幣的託管、代幣的資產管理、代幣的投融資等,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數字貨幣世界的託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虛擬銀行和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這也就是Libra最終創造的新的金融生態。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這一新金融生態將存在於傳統金融產業鏈之外,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制度產生挑戰,而Libra最終會下沉為新金融的基礎設施,成為新技術和新制度的輸出者。這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及監管層對Libra的擔憂所在。

"

鱷魚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請關注鱷魚看趨勢

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成功的話,可能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誕生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根據Libra白皮書所述,Libra是“貨幣”及其相對應的金融基礎設施的結合體。由三個部分構成: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充當內在價值依託的儲備資產;作為獨立治理機構的Libra協會。

將Libra僅僅看作技術和新金融服務治理機制的輸出方還是過於抽象,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寶(境內支付)+SWIFT(跨境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Libra的認知問題。

不過,跨境支付只不過是Libra一個維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需要將Libra放在不同的座標中去理解。

火幣Labs總經理楊錦炎博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有把Libra和法幣(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比特幣和其他穩定幣做比較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看到它的創新以及差異之處。”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 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決跨國支付的問題,這是其用戶構成和用戶結構決定的。”

另外,Libra雖然建立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之上,但它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採用了“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的模式,這應該是它與比特幣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眾所周知,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及其轉賬速度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支付領域作用的發揮。所以,Libra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穩定幣”。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和真實價值支撐,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而這個等值的資產,就是Libra發幣時錨定的一籃子貨幣。Libra白皮書上寫得很明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不會是黃金,“但它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在聽證會上,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則進一步表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有一半會是美元。

在Libra體系中,用戶獲得的是Libra完全意義上的所有權。由於區塊鏈的算法賬本是分佈式的,全網只有一個賬本,通過全網的計算機節點記賬,沒有管理員、沒有後門、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詢。賬本自身就可以證明真實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信用予以背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ibra就是一種新型現金,從經銷商將等值的儲備資產放到指定的銀行信託機構託管之後,這些被髮行的Libra代幣就存在於中心化賬本上不可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設計規則中,用戶雖然不能獲得儲備資產銀行賬戶上的利息,但並沒有限制人們通過對自己擁有的Libra對外借貸而獲得利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ibra的鏈條上可以產生基於Libra的借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品業務,比如代幣的託管、代幣的資產管理、代幣的投融資等,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數字貨幣世界的託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虛擬銀行和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這也就是Libra最終創造的新的金融生態。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這一新金融生態將存在於傳統金融產業鏈之外,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制度產生挑戰,而Libra最終會下沉為新金融的基礎設施,成為新技術和新制度的輸出者。這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及監管層對Libra的擔憂所在。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創新

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Libra也許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新時代開啟的起點。

楊錦炎博士也認為,“雖然Libra在發行模式上並非原創,但它的規模效應非常大,即使它不成功,將來也一定會有某種加密貨幣在這個方向上取得成功。”

那麼,如何認識Libra所代表的方向呢?它的創新點到底在哪裡?

眾所周知,Libra採用的是鏈外資產抵押的模式,採用這一模式的穩定幣已經有不少,比如在美國紐約州發行的GUSD、USDC、PAX等都是採用鏈外資產抵押發行的穩定幣,但區別就在於規模和合規性以及錨定的法幣種類上。

“前面列的幾種穩定幣錨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錨定的則是一籃子貨幣。”楊錦炎告訴記者。

楊錦炎同時指出,“Libra的發幣主體是Libra協會,但協會採取了會員決策制,做到了相對分權。同時它的儲備資產是分散的,採取了分佈式資產抵押的模式,確保了儲備資產的安全性。這應當說是Libra首創的模式。”

的確,此前發佈的白皮書曾這樣描述,“Libra儲備中的資產將由分佈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資級信用評價的託管機構持有,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同時,白皮書稱:“只有 Libra 協會能夠製造 (mint) 和銷燬 (burn) Libra。只有當授權經銷商投入法定資產從協會買入 Libra 幣以完全支持新幣時,Libra 幣才會被製造。只有當授權經銷商向協會賣出 Libra 幣以換取抵押資產時,Libra 幣才會被銷燬。由於授權經銷商始終能夠將 Libra 幣以等於籃子價值的價格賣給儲備,因此 Libra 儲備承擔著‘最後的買家’的角色。”

顯然,這一設計不僅讓Libra比其他穩定幣有了更大的合規可能,在治理架構上也出現了分權。目前,Libra首批共有29個會員,也就是29個節點,按照規劃,Libra會引入100多家會員,同時根據公佈的文件,Facebook在Libra協會的絕對權力將在2019年底結束,之後權力將會移交至Libra協會理事會。結合Libra協會的相關規則,單一會員投票權會顯著小於30%,另外Libra協會還規定同一主體不能通過不同創始人身份加入協會。這將意味著權力的進一步分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一家商業銀行加入Libra協會。而現有的29個節點,基本上都圍繞著Libra的網絡建設而展開,這從一個側面也暗示了在Libra打造的新金融生態中,商業銀行的地位及其即將受到的巨大沖擊。

當然,Libra最重要的創新還要從它的應用場景來說。首先,Libra在實現跨境轉賬應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Facebook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27億用戶,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Messenger和Whatsapp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誰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擁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誰培養的用戶行為習慣更牢固,誰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在這方面,正如馬庫斯所說的,“Facebook平臺上的9000萬家企業。如果Libra成功了,Facebook將首先從其應用程序生態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更多的商業意味著廣告將更加有效,廣告商將購買更多的廣告來發展他們的業務。”

此外,馬庫斯認為,“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用Calibra錢包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之後也將開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併為公司帶來其他收入來源。”

"

鱷魚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請關注鱷魚看趨勢

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成功的話,可能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誕生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根據Libra白皮書所述,Libra是“貨幣”及其相對應的金融基礎設施的結合體。由三個部分構成: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充當內在價值依託的儲備資產;作為獨立治理機構的Libra協會。

將Libra僅僅看作技術和新金融服務治理機制的輸出方還是過於抽象,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寶(境內支付)+SWIFT(跨境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Libra的認知問題。

不過,跨境支付只不過是Libra一個維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需要將Libra放在不同的座標中去理解。

火幣Labs總經理楊錦炎博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有把Libra和法幣(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比特幣和其他穩定幣做比較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看到它的創新以及差異之處。”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 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決跨國支付的問題,這是其用戶構成和用戶結構決定的。”

另外,Libra雖然建立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之上,但它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採用了“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的模式,這應該是它與比特幣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眾所周知,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及其轉賬速度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支付領域作用的發揮。所以,Libra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穩定幣”。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和真實價值支撐,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而這個等值的資產,就是Libra發幣時錨定的一籃子貨幣。Libra白皮書上寫得很明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不會是黃金,“但它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在聽證會上,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則進一步表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有一半會是美元。

在Libra體系中,用戶獲得的是Libra完全意義上的所有權。由於區塊鏈的算法賬本是分佈式的,全網只有一個賬本,通過全網的計算機節點記賬,沒有管理員、沒有後門、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詢。賬本自身就可以證明真實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信用予以背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ibra就是一種新型現金,從經銷商將等值的儲備資產放到指定的銀行信託機構託管之後,這些被髮行的Libra代幣就存在於中心化賬本上不可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設計規則中,用戶雖然不能獲得儲備資產銀行賬戶上的利息,但並沒有限制人們通過對自己擁有的Libra對外借貸而獲得利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ibra的鏈條上可以產生基於Libra的借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品業務,比如代幣的託管、代幣的資產管理、代幣的投融資等,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數字貨幣世界的託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虛擬銀行和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這也就是Libra最終創造的新的金融生態。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這一新金融生態將存在於傳統金融產業鏈之外,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制度產生挑戰,而Libra最終會下沉為新金融的基礎設施,成為新技術和新制度的輸出者。這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及監管層對Libra的擔憂所在。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創新

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Libra也許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新時代開啟的起點。

楊錦炎博士也認為,“雖然Libra在發行模式上並非原創,但它的規模效應非常大,即使它不成功,將來也一定會有某種加密貨幣在這個方向上取得成功。”

那麼,如何認識Libra所代表的方向呢?它的創新點到底在哪裡?

眾所周知,Libra採用的是鏈外資產抵押的模式,採用這一模式的穩定幣已經有不少,比如在美國紐約州發行的GUSD、USDC、PAX等都是採用鏈外資產抵押發行的穩定幣,但區別就在於規模和合規性以及錨定的法幣種類上。

“前面列的幾種穩定幣錨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錨定的則是一籃子貨幣。”楊錦炎告訴記者。

楊錦炎同時指出,“Libra的發幣主體是Libra協會,但協會採取了會員決策制,做到了相對分權。同時它的儲備資產是分散的,採取了分佈式資產抵押的模式,確保了儲備資產的安全性。這應當說是Libra首創的模式。”

的確,此前發佈的白皮書曾這樣描述,“Libra儲備中的資產將由分佈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資級信用評價的託管機構持有,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同時,白皮書稱:“只有 Libra 協會能夠製造 (mint) 和銷燬 (burn) Libra。只有當授權經銷商投入法定資產從協會買入 Libra 幣以完全支持新幣時,Libra 幣才會被製造。只有當授權經銷商向協會賣出 Libra 幣以換取抵押資產時,Libra 幣才會被銷燬。由於授權經銷商始終能夠將 Libra 幣以等於籃子價值的價格賣給儲備,因此 Libra 儲備承擔著‘最後的買家’的角色。”

顯然,這一設計不僅讓Libra比其他穩定幣有了更大的合規可能,在治理架構上也出現了分權。目前,Libra首批共有29個會員,也就是29個節點,按照規劃,Libra會引入100多家會員,同時根據公佈的文件,Facebook在Libra協會的絕對權力將在2019年底結束,之後權力將會移交至Libra協會理事會。結合Libra協會的相關規則,單一會員投票權會顯著小於30%,另外Libra協會還規定同一主體不能通過不同創始人身份加入協會。這將意味著權力的進一步分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一家商業銀行加入Libra協會。而現有的29個節點,基本上都圍繞著Libra的網絡建設而展開,這從一個側面也暗示了在Libra打造的新金融生態中,商業銀行的地位及其即將受到的巨大沖擊。

當然,Libra最重要的創新還要從它的應用場景來說。首先,Libra在實現跨境轉賬應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Facebook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27億用戶,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Messenger和Whatsapp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誰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擁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誰培養的用戶行為習慣更牢固,誰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在這方面,正如馬庫斯所說的,“Facebook平臺上的9000萬家企業。如果Libra成功了,Facebook將首先從其應用程序生態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更多的商業意味著廣告將更加有效,廣告商將購買更多的廣告來發展他們的業務。”

此外,馬庫斯認為,“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用Calibra錢包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之後也將開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併為公司帶來其他收入來源。”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競爭

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

如果把國家間的競爭元素引入進來,就可以看到Libra背後龐大的無形的力量。

楊錦炎博士表示,“當前創新市場的競爭更多是一種體現在制度優勢上的競爭,美國的紐約州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制度,催生了好幾個合法合規的穩定幣。這對全球的資金和創業者就產生了吸引力,制度優勢就展現了出來。”

同樣的,新加坡則更加典型。眾所周知,美國在法律上將虛擬貨幣分為兩類,一類是證券型代幣,需要根據證券法的規定發行;另一類是實用型代幣,發行的法律限制較少,但不可以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而在新加坡對於實用型代幣的界定更為寬泛,明確可以通過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

“政策差異的背後,體現的是兩個國家在爭奪區塊鏈和新金融中心的過程中競爭很激烈。” 楊錦炎表示。

代幣業內人士李明(化名)也告訴記者,“原來的外匯管制等法律屏障可以把一個外國法幣擋在國門之外,但對Libra這樣的穩定幣來說,技術上是封不住的,它勢必將在全球流通。”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是非常國際化的行業,考慮到Facebook的全球化定位,這也將是Libra與其俱來的最大優勢,當然,這也將是美國在數字貨幣時代構築競爭優勢的一次重要機會。

對於Libra的兩次聽證會,各方相互博弈的焦點問題是Libra是否納入美國的監管體系,是否要遵守傳統的金融秩序。而監管方最大的擔憂則是Libra是否會引起美元中心地位的旁落。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之間的問題。

在楊錦炎看來,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雖然全球的政策並不是很明朗,但是Libra一旦投入市場,發展會非常迅速。在Libra的底層區塊鏈上開發相關金融應用程序的難度並不大。也就是說,可能只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Libra鏈條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就會十分豐富,會給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Libra正在引發的全球性影響中,中國也無法置身事外,無論是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部門,還是券商,抑或是宏觀經濟研究部門,或是加密貨幣的市場從業者,都對Libra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

鱷魚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請關注鱷魚看趨勢

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成功的話,可能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誕生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根據Libra白皮書所述,Libra是“貨幣”及其相對應的金融基礎設施的結合體。由三個部分構成: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充當內在價值依託的儲備資產;作為獨立治理機構的Libra協會。

將Libra僅僅看作技術和新金融服務治理機制的輸出方還是過於抽象,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寶(境內支付)+SWIFT(跨境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Libra的認知問題。

不過,跨境支付只不過是Libra一個維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需要將Libra放在不同的座標中去理解。

火幣Labs總經理楊錦炎博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有把Libra和法幣(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比特幣和其他穩定幣做比較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看到它的創新以及差異之處。”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 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決跨國支付的問題,這是其用戶構成和用戶結構決定的。”

另外,Libra雖然建立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之上,但它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採用了“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的模式,這應該是它與比特幣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眾所周知,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及其轉賬速度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支付領域作用的發揮。所以,Libra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穩定幣”。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和真實價值支撐,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而這個等值的資產,就是Libra發幣時錨定的一籃子貨幣。Libra白皮書上寫得很明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不會是黃金,“但它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在聽證會上,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則進一步表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有一半會是美元。

在Libra體系中,用戶獲得的是Libra完全意義上的所有權。由於區塊鏈的算法賬本是分佈式的,全網只有一個賬本,通過全網的計算機節點記賬,沒有管理員、沒有後門、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詢。賬本自身就可以證明真實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信用予以背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ibra就是一種新型現金,從經銷商將等值的儲備資產放到指定的銀行信託機構託管之後,這些被髮行的Libra代幣就存在於中心化賬本上不可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設計規則中,用戶雖然不能獲得儲備資產銀行賬戶上的利息,但並沒有限制人們通過對自己擁有的Libra對外借貸而獲得利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ibra的鏈條上可以產生基於Libra的借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品業務,比如代幣的託管、代幣的資產管理、代幣的投融資等,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數字貨幣世界的託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虛擬銀行和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這也就是Libra最終創造的新的金融生態。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這一新金融生態將存在於傳統金融產業鏈之外,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制度產生挑戰,而Libra最終會下沉為新金融的基礎設施,成為新技術和新制度的輸出者。這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及監管層對Libra的擔憂所在。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創新

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Libra也許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新時代開啟的起點。

楊錦炎博士也認為,“雖然Libra在發行模式上並非原創,但它的規模效應非常大,即使它不成功,將來也一定會有某種加密貨幣在這個方向上取得成功。”

那麼,如何認識Libra所代表的方向呢?它的創新點到底在哪裡?

眾所周知,Libra採用的是鏈外資產抵押的模式,採用這一模式的穩定幣已經有不少,比如在美國紐約州發行的GUSD、USDC、PAX等都是採用鏈外資產抵押發行的穩定幣,但區別就在於規模和合規性以及錨定的法幣種類上。

“前面列的幾種穩定幣錨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錨定的則是一籃子貨幣。”楊錦炎告訴記者。

楊錦炎同時指出,“Libra的發幣主體是Libra協會,但協會採取了會員決策制,做到了相對分權。同時它的儲備資產是分散的,採取了分佈式資產抵押的模式,確保了儲備資產的安全性。這應當說是Libra首創的模式。”

的確,此前發佈的白皮書曾這樣描述,“Libra儲備中的資產將由分佈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資級信用評價的託管機構持有,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同時,白皮書稱:“只有 Libra 協會能夠製造 (mint) 和銷燬 (burn) Libra。只有當授權經銷商投入法定資產從協會買入 Libra 幣以完全支持新幣時,Libra 幣才會被製造。只有當授權經銷商向協會賣出 Libra 幣以換取抵押資產時,Libra 幣才會被銷燬。由於授權經銷商始終能夠將 Libra 幣以等於籃子價值的價格賣給儲備,因此 Libra 儲備承擔著‘最後的買家’的角色。”

顯然,這一設計不僅讓Libra比其他穩定幣有了更大的合規可能,在治理架構上也出現了分權。目前,Libra首批共有29個會員,也就是29個節點,按照規劃,Libra會引入100多家會員,同時根據公佈的文件,Facebook在Libra協會的絕對權力將在2019年底結束,之後權力將會移交至Libra協會理事會。結合Libra協會的相關規則,單一會員投票權會顯著小於30%,另外Libra協會還規定同一主體不能通過不同創始人身份加入協會。這將意味著權力的進一步分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一家商業銀行加入Libra協會。而現有的29個節點,基本上都圍繞著Libra的網絡建設而展開,這從一個側面也暗示了在Libra打造的新金融生態中,商業銀行的地位及其即將受到的巨大沖擊。

當然,Libra最重要的創新還要從它的應用場景來說。首先,Libra在實現跨境轉賬應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Facebook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27億用戶,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Messenger和Whatsapp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誰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擁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誰培養的用戶行為習慣更牢固,誰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在這方面,正如馬庫斯所說的,“Facebook平臺上的9000萬家企業。如果Libra成功了,Facebook將首先從其應用程序生態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更多的商業意味著廣告將更加有效,廣告商將購買更多的廣告來發展他們的業務。”

此外,馬庫斯認為,“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用Calibra錢包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之後也將開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併為公司帶來其他收入來源。”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競爭

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

如果把國家間的競爭元素引入進來,就可以看到Libra背後龐大的無形的力量。

楊錦炎博士表示,“當前創新市場的競爭更多是一種體現在制度優勢上的競爭,美國的紐約州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制度,催生了好幾個合法合規的穩定幣。這對全球的資金和創業者就產生了吸引力,制度優勢就展現了出來。”

同樣的,新加坡則更加典型。眾所周知,美國在法律上將虛擬貨幣分為兩類,一類是證券型代幣,需要根據證券法的規定發行;另一類是實用型代幣,發行的法律限制較少,但不可以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而在新加坡對於實用型代幣的界定更為寬泛,明確可以通過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

“政策差異的背後,體現的是兩個國家在爭奪區塊鏈和新金融中心的過程中競爭很激烈。” 楊錦炎表示。

代幣業內人士李明(化名)也告訴記者,“原來的外匯管制等法律屏障可以把一個外國法幣擋在國門之外,但對Libra這樣的穩定幣來說,技術上是封不住的,它勢必將在全球流通。”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是非常國際化的行業,考慮到Facebook的全球化定位,這也將是Libra與其俱來的最大優勢,當然,這也將是美國在數字貨幣時代構築競爭優勢的一次重要機會。

對於Libra的兩次聽證會,各方相互博弈的焦點問題是Libra是否納入美國的監管體系,是否要遵守傳統的金融秩序。而監管方最大的擔憂則是Libra是否會引起美元中心地位的旁落。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之間的問題。

在楊錦炎看來,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雖然全球的政策並不是很明朗,但是Libra一旦投入市場,發展會非常迅速。在Libra的底層區塊鏈上開發相關金融應用程序的難度並不大。也就是說,可能只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Libra鏈條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就會十分豐富,會給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Libra正在引發的全球性影響中,中國也無法置身事外,無論是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部門,還是券商,抑或是宏觀經濟研究部門,或是加密貨幣的市場從業者,都對Libra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觀察

Libra首先要應對監管的挑戰

Libra的出現,在引發人們對數字貨幣全球化趨勢思考的同時,也正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創業金融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主任田軒教授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世界上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Libra以銀行存款或短期政府債券抵押作為比價支持,所以還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像美元、人民幣這樣的信用貨幣。Libra想成為信用貨幣,必須取得市場信任,進而具有價值儲藏功能,最終用作信貸,這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

在田軒教授看來,“當下Libra的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來自監管的抵制。對於這種新的業態,誰來監管、監管哪些領域,目前尚存在很多爭議。只要上述風險點的監管沒有明確,有關Libra安全性的爭議也將會持續,市場也無法給予Libra充分信任。”

楊錦炎博士雖然對Libra保持樂觀,但他也提到了Libra必須直面的三大挑戰,“首先是監管方面的挑戰,穩定幣本身需要在反洗錢、反恐融資規則方面以及對賬戶的監管方面做出規範,同時,如果賬戶實行實名制,又會涉及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其次是技術安全的挑戰,雖然區塊鏈技術相對安全,但同樣不得不防範更高級別黑客的攻擊。第三則是商業模式的建構,這會涉及對互聯網經濟格局的顛覆及調整。”

不過,業內的技術派人士則認為,“考慮到Libra網絡的可編程性,如果用戶上鍊實行實名制,那麼反洗錢、反恐融資規則可以寫到鏈上去,同時通過對代幣標註染色,對資金的流動就可以做到可追溯,如此所有的監管要求都可以寫到鏈上去,這就是監管上鍊。”

對此,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也表示,“與監管機構的合作,就是要確保Libra能夠幫助解決現有金融體系一直在對抗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洗錢、恐怖主義融資等。從根本上來說,我們相信網絡可以幫助將更多現金交易——一個發生著大量非法活動的領域——轉移到一個數字網絡,這將是提高金融犯罪監測和執法效率的重要機遇。”

但是,由於Libra對商業銀行不可避免地削弱和打擊,尤其是對各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使其不得不面對來自各國監管層面的抵制、反對或者謹慎對待。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等表示,“面對Libra的出現,(我們)在吸收新技術的同時,更應該對新技術如何影響貨幣發行、貨幣流通、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等問題深入研究,審慎思考其潛在影響,也應尤其關注技術和制度的互相作用。”

在盛鬆成等研究者看來,“雖然Libra掛鉤一籃子法幣,似乎解決了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但是仍無法改變其不是貨幣的本質。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Libra目前仍然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中央調節機制,其幣值如何得到穩定值得懷疑。”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業人士開始關注到Libra對商業銀行,對一國主權貨幣及其貨幣政策、經濟週期調整帶來的影響問題,包括Libra在發行機制及其新金融業態上有可能衍生的贖回風險。

比如Libra一旦用於抵押,引發的貨幣供應量(Libra+Libra存款)與儲備資產規模的差異以及由此大量贖回有可能面臨的擠兌和破產。

"

鱷魚只做行情預報,不做事後諸葛!以防失聯,請關注鱷魚看趨勢

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成功的話,可能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誕生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根據Libra白皮書所述,Libra是“貨幣”及其相對應的金融基礎設施的結合體。由三個部分構成: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充當內在價值依託的儲備資產;作為獨立治理機構的Libra協會。

將Libra僅僅看作技術和新金融服務治理機制的輸出方還是過於抽象,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寶(境內支付)+SWIFT(跨境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Libra的認知問題。

不過,跨境支付只不過是Libra一個維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需要將Libra放在不同的座標中去理解。

火幣Labs總經理楊錦炎博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有把Libra和法幣(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比特幣和其他穩定幣做比較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看到它的創新以及差異之處。”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 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決跨國支付的問題,這是其用戶構成和用戶結構決定的。”

另外,Libra雖然建立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之上,但它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採用了“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的模式,這應該是它與比特幣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眾所周知,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及其轉賬速度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支付領域作用的發揮。所以,Libra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穩定幣”。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和真實價值支撐,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而這個等值的資產,就是Libra發幣時錨定的一籃子貨幣。Libra白皮書上寫得很明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不會是黃金,“但它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在聽證會上,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則進一步表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有一半會是美元。

在Libra體系中,用戶獲得的是Libra完全意義上的所有權。由於區塊鏈的算法賬本是分佈式的,全網只有一個賬本,通過全網的計算機節點記賬,沒有管理員、沒有後門、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詢。賬本自身就可以證明真實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信用予以背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ibra就是一種新型現金,從經銷商將等值的儲備資產放到指定的銀行信託機構託管之後,這些被髮行的Libra代幣就存在於中心化賬本上不可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設計規則中,用戶雖然不能獲得儲備資產銀行賬戶上的利息,但並沒有限制人們通過對自己擁有的Libra對外借貸而獲得利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ibra的鏈條上可以產生基於Libra的借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品業務,比如代幣的託管、代幣的資產管理、代幣的投融資等,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數字貨幣世界的託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虛擬銀行和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這也就是Libra最終創造的新的金融生態。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這一新金融生態將存在於傳統金融產業鏈之外,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制度產生挑戰,而Libra最終會下沉為新金融的基礎設施,成為新技術和新制度的輸出者。這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及監管層對Libra的擔憂所在。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創新

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Libra也許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新時代開啟的起點。

楊錦炎博士也認為,“雖然Libra在發行模式上並非原創,但它的規模效應非常大,即使它不成功,將來也一定會有某種加密貨幣在這個方向上取得成功。”

那麼,如何認識Libra所代表的方向呢?它的創新點到底在哪裡?

眾所周知,Libra採用的是鏈外資產抵押的模式,採用這一模式的穩定幣已經有不少,比如在美國紐約州發行的GUSD、USDC、PAX等都是採用鏈外資產抵押發行的穩定幣,但區別就在於規模和合規性以及錨定的法幣種類上。

“前面列的幾種穩定幣錨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錨定的則是一籃子貨幣。”楊錦炎告訴記者。

楊錦炎同時指出,“Libra的發幣主體是Libra協會,但協會採取了會員決策制,做到了相對分權。同時它的儲備資產是分散的,採取了分佈式資產抵押的模式,確保了儲備資產的安全性。這應當說是Libra首創的模式。”

的確,此前發佈的白皮書曾這樣描述,“Libra儲備中的資產將由分佈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資級信用評價的託管機構持有,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同時,白皮書稱:“只有 Libra 協會能夠製造 (mint) 和銷燬 (burn) Libra。只有當授權經銷商投入法定資產從協會買入 Libra 幣以完全支持新幣時,Libra 幣才會被製造。只有當授權經銷商向協會賣出 Libra 幣以換取抵押資產時,Libra 幣才會被銷燬。由於授權經銷商始終能夠將 Libra 幣以等於籃子價值的價格賣給儲備,因此 Libra 儲備承擔著‘最後的買家’的角色。”

顯然,這一設計不僅讓Libra比其他穩定幣有了更大的合規可能,在治理架構上也出現了分權。目前,Libra首批共有29個會員,也就是29個節點,按照規劃,Libra會引入100多家會員,同時根據公佈的文件,Facebook在Libra協會的絕對權力將在2019年底結束,之後權力將會移交至Libra協會理事會。結合Libra協會的相關規則,單一會員投票權會顯著小於30%,另外Libra協會還規定同一主體不能通過不同創始人身份加入協會。這將意味著權力的進一步分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一家商業銀行加入Libra協會。而現有的29個節點,基本上都圍繞著Libra的網絡建設而展開,這從一個側面也暗示了在Libra打造的新金融生態中,商業銀行的地位及其即將受到的巨大沖擊。

當然,Libra最重要的創新還要從它的應用場景來說。首先,Libra在實現跨境轉賬應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Facebook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27億用戶,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Messenger和Whatsapp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誰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擁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誰培養的用戶行為習慣更牢固,誰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在這方面,正如馬庫斯所說的,“Facebook平臺上的9000萬家企業。如果Libra成功了,Facebook將首先從其應用程序生態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更多的商業意味著廣告將更加有效,廣告商將購買更多的廣告來發展他們的業務。”

此外,馬庫斯認為,“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用Calibra錢包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之後也將開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併為公司帶來其他收入來源。”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競爭

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

如果把國家間的競爭元素引入進來,就可以看到Libra背後龐大的無形的力量。

楊錦炎博士表示,“當前創新市場的競爭更多是一種體現在制度優勢上的競爭,美國的紐約州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制度,催生了好幾個合法合規的穩定幣。這對全球的資金和創業者就產生了吸引力,制度優勢就展現了出來。”

同樣的,新加坡則更加典型。眾所周知,美國在法律上將虛擬貨幣分為兩類,一類是證券型代幣,需要根據證券法的規定發行;另一類是實用型代幣,發行的法律限制較少,但不可以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而在新加坡對於實用型代幣的界定更為寬泛,明確可以通過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

“政策差異的背後,體現的是兩個國家在爭奪區塊鏈和新金融中心的過程中競爭很激烈。” 楊錦炎表示。

代幣業內人士李明(化名)也告訴記者,“原來的外匯管制等法律屏障可以把一個外國法幣擋在國門之外,但對Libra這樣的穩定幣來說,技術上是封不住的,它勢必將在全球流通。”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是非常國際化的行業,考慮到Facebook的全球化定位,這也將是Libra與其俱來的最大優勢,當然,這也將是美國在數字貨幣時代構築競爭優勢的一次重要機會。

對於Libra的兩次聽證會,各方相互博弈的焦點問題是Libra是否納入美國的監管體系,是否要遵守傳統的金融秩序。而監管方最大的擔憂則是Libra是否會引起美元中心地位的旁落。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之間的問題。

在楊錦炎看來,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雖然全球的政策並不是很明朗,但是Libra一旦投入市場,發展會非常迅速。在Libra的底層區塊鏈上開發相關金融應用程序的難度並不大。也就是說,可能只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Libra鏈條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就會十分豐富,會給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Libra正在引發的全球性影響中,中國也無法置身事外,無論是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部門,還是券商,抑或是宏觀經濟研究部門,或是加密貨幣的市場從業者,都對Libra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觀察

Libra首先要應對監管的挑戰

Libra的出現,在引發人們對數字貨幣全球化趨勢思考的同時,也正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創業金融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主任田軒教授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世界上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Libra以銀行存款或短期政府債券抵押作為比價支持,所以還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像美元、人民幣這樣的信用貨幣。Libra想成為信用貨幣,必須取得市場信任,進而具有價值儲藏功能,最終用作信貸,這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

在田軒教授看來,“當下Libra的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來自監管的抵制。對於這種新的業態,誰來監管、監管哪些領域,目前尚存在很多爭議。只要上述風險點的監管沒有明確,有關Libra安全性的爭議也將會持續,市場也無法給予Libra充分信任。”

楊錦炎博士雖然對Libra保持樂觀,但他也提到了Libra必須直面的三大挑戰,“首先是監管方面的挑戰,穩定幣本身需要在反洗錢、反恐融資規則方面以及對賬戶的監管方面做出規範,同時,如果賬戶實行實名制,又會涉及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其次是技術安全的挑戰,雖然區塊鏈技術相對安全,但同樣不得不防範更高級別黑客的攻擊。第三則是商業模式的建構,這會涉及對互聯網經濟格局的顛覆及調整。”

不過,業內的技術派人士則認為,“考慮到Libra網絡的可編程性,如果用戶上鍊實行實名制,那麼反洗錢、反恐融資規則可以寫到鏈上去,同時通過對代幣標註染色,對資金的流動就可以做到可追溯,如此所有的監管要求都可以寫到鏈上去,這就是監管上鍊。”

對此,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也表示,“與監管機構的合作,就是要確保Libra能夠幫助解決現有金融體系一直在對抗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洗錢、恐怖主義融資等。從根本上來說,我們相信網絡可以幫助將更多現金交易——一個發生著大量非法活動的領域——轉移到一個數字網絡,這將是提高金融犯罪監測和執法效率的重要機遇。”

但是,由於Libra對商業銀行不可避免地削弱和打擊,尤其是對各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使其不得不面對來自各國監管層面的抵制、反對或者謹慎對待。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等表示,“面對Libra的出現,(我們)在吸收新技術的同時,更應該對新技術如何影響貨幣發行、貨幣流通、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等問題深入研究,審慎思考其潛在影響,也應尤其關注技術和制度的互相作用。”

在盛鬆成等研究者看來,“雖然Libra掛鉤一籃子法幣,似乎解決了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但是仍無法改變其不是貨幣的本質。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Libra目前仍然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中央調節機制,其幣值如何得到穩定值得懷疑。”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業人士開始關注到Libra對商業銀行,對一國主權貨幣及其貨幣政策、經濟週期調整帶來的影響問題,包括Libra在發行機制及其新金融業態上有可能衍生的贖回風險。

比如Libra一旦用於抵押,引發的貨幣供應量(Libra+Libra存款)與儲備資產規模的差異以及由此大量贖回有可能面臨的擠兌和破產。

Libra改變財富分配機制,挑戰美元等傳統貨幣地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