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改變的財富分配機制'

""Libra:改變的財富分配機制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國會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舉行聽證會,美國社交媒體公司臉書副主席、加密數字貨幣Libra項目負責人大衛.馬庫斯出席。眾多來自兩黨的議員對臉書計劃推出的Libra表示“不信任”。

"Libra:改變的財富分配機制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國會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舉行聽證會,美國社交媒體公司臉書副主席、加密數字貨幣Libra項目負責人大衛.馬庫斯出席。眾多來自兩黨的議員對臉書計劃推出的Libra表示“不信任”。

Libra:改變的財富分配機制

編者按/Libra的誕生,正受到來自“傳統”世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締造者Facebook坐擁27億用戶,9000萬家企業。這樣的體量,足以讓Facebook具有“摧毀世界”的力量。正如業界評論所說,“讓追捧者歡欣鼓舞、讓批評者如芒在背、讓傳統金融機構如坐鍼氈。”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在其官網公佈,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Libra正在努力打造一個新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一種低波動性加密貨幣和一個智能合約平臺的計劃,為金融服務創新開創新的機遇。

Libra白皮書的公佈,直接引發了7月份美國參眾兩院的聽證會,美國國會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發。而所有爭論和質疑的背後,基本上都圍繞著美國的貨幣政策和美元的國際地位展開。這讓人們看到了無國界的Libra和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貨幣體系之間存在的難以協調的矛盾。

從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類向全球統一貨幣形態演進的一次嘗試。如果Libra成功,那麼Libra協會將成為數字世界的中央銀行,這將顛覆現有的全球貨幣體系。而即使不成功,Libra的嘗試也將為一個真正的全球統一數字貨幣的成功積累經驗。所以,Libra將註定成為全球數字貨幣發展歷史上一次標誌性的事件。

1.誕生

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

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根據Libra白皮書所述,Libra是“貨幣”及其相對應的金融基礎設施的結合體。由三個部分構成: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充當內在價值依託的儲備資產;作為獨立治理機構的Li-bra協會。

儘管白皮書宣稱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但很顯然,將Libra僅僅看作技術和新金融服務治理機制的輸出方還是過於抽象。於是,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寶(境內支付)+SWIFT(跨境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Libra的認知問題。

不過,跨境支付只不過是Libra一個維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需要將Libra放在不同的座標中去理解。

火幣Labs總經理楊錦炎博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有把Libra和法幣(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比特幣和其他穩定幣做比較的時候才會更好地看到它的創新以及差異之處。”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Libra發幣是基於自身的需要,Facebook面臨的支付問題不同於支付寶、微信,後者的社交、網絡主要由單一國家用戶組成,而Facebook面對的則是全球用戶,它在做支付時就不會像微信、支付寶那麼簡單,需要跨越不同國家的不同銀行體系,這有著極高的成本與壁壘。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決跨國支付的問題,這是其用戶構成和用戶結構決定的。”

另外,Libra雖然建立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之上,但它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採用了“發幣環節中心化,流通環節去中心化”的模式,這應該是它與比特幣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眾所周知,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及其轉賬速度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支付領域作用的發揮。所以,Li-bra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穩定幣”。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和真實價值支撐,Libra在發行方式上採用了“抵押發行”,即每發行一個Libra代幣都會在相關託管機構裡存入與該代幣等值的資產作為價值支撐。

而這個等值的資產,就是Libra發幣時錨定的一籃子貨幣。Libra白皮書上寫得很明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不會是黃金,“但它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在聽證會上,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則進一步表示,這些被錨定的資產有一半會是美元。

“所以,如果放在一個座標上來看,Libra沒有比特幣那麼去中心化,比特幣的發幣環節通過算法的隨機性保證去中心化,任何人下載比特幣程序就可以挖礦,沒有人知道誰會挖到下一個比特幣,而比特幣出來之後就可以全網流通。同時,Li-bra又沒有法幣那麼封閉,它介於兩者之間。”楊錦炎表示。

在Libra體系中,用戶獲得的是Libra完全意義上的所有權。由於區塊鏈的算法賬本是分佈式的,全網只有一個賬本,通過全網的計算機節點記賬,沒有管理員、沒有後門、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詢。賬本自身就可以證明真實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信用予以背書。

楊錦炎表示,“舉例來說,騰訊的Q幣只能在QQ系統的賬戶中相互轉賬,而支付寶的錢也不能直接打到微信上,與銀行之間的轉賬需要轉賬行之間建立合作關係。而Libra穩定幣一旦被髮行出來,就可以在區塊鏈上流通,不需藉助任何中心化系統。Facebook可以在其APP系統裡使用Libra支付,用戶也可以把Libra從Facebook系統裡提出來,放到自己獨立的數字錢包裡,或者轉到別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去。當然,有技術能力的用戶也可以自己開發一個新的錢包進行轉賬。”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Libra就是一種新型現金,從經銷商將等值的儲備資產放到指定的銀行信託機構託管之後,這些被髮行的Libra代幣就存在於中心化賬本上不可更改,除非有一天你把儲備的等值資產交回Libra協會,Libra代幣才會被銷燬。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設計規則中,用戶雖然不能獲得儲備資產銀行賬戶上的利息,但並沒有限制人們通過對自己擁有的Libra對外借貸而獲得利息的機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Libra的鏈條上可以產生基於Libra的借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衍生品業務,比如代幣的託管、代幣的資產管理、代幣的投融資等,而這些業務又會催生出數字貨幣世界的託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虛擬銀行和投融資機構,這些機構通過網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可以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這也就是Libra最終創造的新的金融生態。

在楊錦炎博士看來,這一新金融生態將存在於傳統金融產業鏈之外,對傳統的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制度產生挑戰,而Libra最終會下沉為新金融的基礎設施,成為新技術和新制度的輸出者。這也正是傳統金融機構及監管層對Libra的擔憂所在。

2.創新

Libra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

“前面列的幾種穩定幣錨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錨定的則是一籃子貨幣。”楊錦炎告訴記者。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Libra也許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新時代開啟的起點。儘管目前部分國家的監管機構對Libra不是很支持,但從貨幣歷史來看,每一次貨幣創新都是經濟基本面推動的必然結果,隨著虛擬經濟的不斷擴張,必然孕育著一種可以橫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貨幣結算單位,Libra也許未必是最終的結果,但代表了一個方向。

楊錦炎博士也認為,“雖然Li-bra在發行模式上並非原創,但它的規模效應非常大,即使它不成功,將來也一定會有某種加密貨幣在這個方向上取得成功。”

那麼,如何認識Libra所代表的方向呢?它的創新點到底在哪裡?

眾所周知,Libra採用的是鏈外資產抵押的模式,採用這一模式的穩定幣已經有不少,比如在美國紐約州發行的GUSD、USDC、PAX等都是採用鏈外資產抵押發行的穩定幣,但區別就在於規模和合規性以及錨定的法幣種類上。

“前面列的幾種穩定幣錨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錨定的則是一籃子貨幣。”楊錦炎告訴記者。

楊錦炎同時指出,“Libra的發幣主體是Libra協會,但協會採取了會員決策制,做到了相對分權。同時它的儲備資產是分散的,採取了分佈式資產抵押的模式,確保了儲備資產的安全性。這應當說是Li-bra首創的模式。”

的確,此前發佈的白皮書曾這樣描述,“Libra儲備中的資產將由分佈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資級信用評價的託管機構持有,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同時,白皮書稱:“只有Libra協會能夠製造(mint)和銷燬(burn)Libra。只有當授權經銷商投入法定資產從協會買入Libra幣以完全支持新幣時,Libra幣才會被製造。只有當授權經銷商向協會賣出Libra幣以換取抵押資產時,Libra幣才會被銷燬。由於授權經銷商始終能夠將Libra幣以等於籃子價值的價格賣給儲備,因此Libra儲備承擔著‘最後的買家’的角色。Libra協會的這些活動受儲備管理政策的監管和約束,該政策只能在絕對多數協會成員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更改。”

顯然,這一設計不僅讓Libra比其他穩定幣有了更大的合規可能,在治理架構上也出現了分權。目前,Libra首批共有29個會員,也就是29個節點,按照規劃,Libra會引入100多家會員,同時根據公佈的文件,Facebook在Libra協會的絕對權力將在2019年底結束,之後權力將會移交至Libra協會理事會。結合Libra協會的相關規則,單一會員投票權會顯著小於30%,另外Libra協會還規定同一主體不能通過不同創始人身份加入協會。這將意味著權力的進一步分散。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一家商業銀行加入Libra協會。而現有的29個節點,基本上都圍繞著Libra的網絡建設而展開,比如有的擅長支付、有的具有使用場景、有的負責交易、有的提供技術。這從一個側面也暗示了在Libra打造的新金融生態中,商業銀行的地位及其即將受到的巨大沖擊。

當然,Libra最重要的創新還要從它的應用場景來說。首先,Libra在實現跨境轉賬應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Facebook在全世界範圍內具有27億用戶,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Messenger和Whatsapp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當法律上的隔離屏障不足以抵擋時,不同穩定幣之間的競爭將演變為應用場景的競爭。誰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擁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誰培養的用戶行為習慣更牢固,誰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在這方面,正如馬庫斯所說的,“Facebook平臺上的9000萬家企業。如果Libra成功了,Facebook將首先從其應用程序生態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更多的商業意味著廣告將更加有效,廣告商將購買更多的廣告來發展他們的業務。”

此外,馬庫斯認為,“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用Calibra錢包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之後也將開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併為公司帶來其他收入來源。”

3.競爭

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

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是非常國際化的行業,考慮到Face-book的全球化定位,這也將是Libra與其俱來的最大優勢,當然,這也將是美國在數字貨幣時代構築競爭優勢的一次重要機會。

如果把國家間的競爭元素引入進來,就可以看到Libra背後龐大的無形的力量。

楊錦炎博士表示,“當前創新市場的競爭更多是一種體現在制度優勢上的競爭,比如在俄羅斯、越南,你要想發一個合法的穩定幣是不可能的,因為法律制度上不完善。但美國的紐約州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制度,催生了好幾個合法合規的穩定幣。這對全球的資金和創業者就產生了吸引力,制度優勢就展現了出來。”

同樣的,新加坡則更加典型。眾所周知,美國在法律上將虛擬貨幣分為兩類,一類是證券型代幣,需要根據證券法的規定發行;另一類是實用型代幣,發行的法律限制較少,但不可以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而在新加坡對於實用型代幣的界定更為寬泛,明確可以通過發行實用型代幣進行融資。

“政策差異的背後,體現的是兩個國家在爭奪區塊鏈和新金融中心的過程中競爭很激烈。”楊錦炎表示。

代幣業內人士李明(化名)也告訴記者,“原來的外匯管制等法律屏障可以把一個外國法幣擋在國門之外,但對Libra這樣的穩定幣來說,技術上是封不住的,它勢必將在全球流通。未來加密貨幣與法幣之間的競爭,不是競爭誰封堵的厲害,而是競爭誰的應用產品多、使用更方便、幣值更穩定、使用更好,那些在制度上準備更充分、更有優勢的國家,由於給創業者提供了更好的制度支撐,將先人一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吸引到更多的全球資金和創業者。”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是非常國際化的行業,考慮到Facebook的全球化定位,這也將是Libra與其俱來的最大優勢,當然,這也將是美國在數字貨幣時代構築競爭優勢的一次重要機會。

“儘管兩次聽證會對Libra給出了各種挑戰和不同意見,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恰恰為Libra帶來了全球影響力和走向世界的機會。而這些不同的意見背後,不過是美國政策出臺模式中再正常不過的程序,即當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政策或立法推動的時候,都需要走議會的聽證,然後在多方面力量的參與下進行決策,最終目的是打造其在創新市場的制度優勢。”李明表示。

的確,對於Libra的兩次聽證會,各方相互博弈的焦點問題是Libra是否納入美國的監管體系,是否要遵守傳統的金融秩序。而監管方最大的擔憂則是Libra是否會引起美元中心地位的旁落。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市場創新與國家競爭之間的問題。

在楊錦炎看來,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雖然全球的政策並不是很明朗,但是Libra一旦投入市場,發展會非常迅速。在Libra的底層區塊鏈上開發相關金融應用程序的難度並不大,例如借貸、資金募集等應用程序的開發與應用將是很迅速的。也就是說,可能只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Libra鏈條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就會十分豐富,會給競爭對手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Libra正在引發的全球性影響中,中國也無法置身事外,無論是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部門,還是券商,抑或是宏觀經濟研究部門,或是加密貨幣的市場從業者,都對Libra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來源: 中國經營報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