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上海智庫

金融 三農 大學 經濟 新民網 2017-05-14

歷史上,中國在通過“絲綢之路”向西方輸出商品的同時,也傳播著技術。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與西方技術流入的聯繫更為緊密。“一帶一路”倡議下,需藉助“五通”的載體和路徑,通過技術交流推動上海國際科創中心與“一帶一路”沿線形成更緊密的互動。上海之於沿線國家,在經濟、技術和文化領域更具“符號”意義。上海的“符號”意義和“軟實力”影響力可成為匯聚沿線創新生產要素的“磁石”。

■ 上海國際科創中心與“一帶一路”沿線政策互動

國際經驗表明,科創中心的形成依靠創新人才和企業家以及創新產品的保護機制和市場轉化平臺等配套要素組成的創新要素的集聚。上海可利用自身作為中國經濟和創新等領域的“符號”作用和影響力,通過政策配套吸引和匯聚創新要素的流入。在創新產業發展中,上海可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創新要素集聚中心,類似於互聯網革命背景下,美國硅谷之於世界的角色。上海在科創相關的配套政策體系建設方面也具有深厚基礎,擁有比較健全的科創產業發展配套,遍佈上海的各科研院所的高端實驗室、超級計算中心等輔助設施,可為沿線國家科技研發產業所用。上海擁有較為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符合國際化人才生活和工作的便利環境。因此,上海應以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為契機,增強與沿線國家的產業政策互動,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不可替代的全局性作用。目前,上海在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能、幹細胞與組織功能修復等高精尖領域已初具競爭力。相關技術產業可為“一帶一路”國家所用,同時上海也需要借鑑沿線國家在特定領域的競爭優勢,比如中東歐國家在製造業領域的優勢。

■ 以金融資源為依託增強科技對創新的促進作用

上海可探索創新導向的金融體系改革,鼓勵創新研發相關的金融機構設立,吸引沿線地區有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在滬建立研發總部,建立與創新產業相適應的金融生態。目前上海在知識產權市場交易方面已進行充分探索,可通過現有交易平臺和機制完善,增強上海知識產權和科創成果的輻射效應。未來也可結合“一帶一路”沿線發展需求,增強對現存“沉睡專利”和“失效專利”資源的使用挖掘。

上海可藉助新開發銀行落戶的便利,利用其投融資方式和領域的創新制度優勢,進一步探索投資科技創新領域。通過投資高科技、戰略新興產業、綠色融資、農業生產等科技領域,為金磚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科技公共產品支持。

■ 以高等教育資源為抓手推動沿線智力資源匯聚

經驗表明,國際科創中心首先應是國際教育中心,硅谷在發展初期及後來很長時期主要依託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智力支撐;具有世界“第二硅谷”之稱的以色列科創中心則獲得特拉維夫大學等知名高校支持。因此,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需充分利用優等高教資源,推動“一帶一路”沿線腦力集聚。

上海在高等教育資源和國際化生活環境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國際競爭力。上海的優質教育和科技資源可為沿線地區培養高端本土化人才;吸引沿線地區高端科技人才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貢獻智慧;通過國際化人才引進和再孵化,推動形成國際化的創新和創業氛圍;而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和相對低廉的生活費用,也較適合沿線發展中國家的教育需求。

上海可通過對現有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降低教育成本支出,進一步增強對現有教育設施的利用,吸引“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入駐。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王玉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