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洪:讓普惠金融與戶用光伏行業市場互相借力

來源:人民網

普惠金融正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和關心的話題,其目標人群是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所以普惠金融的目標群體覆蓋較廣,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普惠金融更應全面滲透至各行各業,讓大眾享有恰當的金融服務。

“中國戶用光伏市場”主要在廣大的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而這些地方往往是金融配套服務相對落後的區域,更需普惠金融的介入,在國家鼓勵新興產業的號召下、戶用光伏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針對光伏電站業主和中小企業的“光伏貸”業務應運而生。

但在並不成熟的戶用光伏市場中,如何使普惠金融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產業發展、居民消費的助推作用,是行業難題。結合普惠金融在光伏市場業務的應用實際,筆者認為,推動普惠金融在行業進一步發展有四個重要意義:

保證金融需求的真實性。如何使普惠金融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產業發展、居民消費的助推作用,是行業難題。結合普惠金融在光伏市場業務的應用實際,筆者認為,推動普惠金融在行業進一步發展有四個重要意義:

一是促進金融需求的真實性。現實生活中,不少消費類貸款,雖有著明確的消費用途規定,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消費貸不消費、直接流入股市樓市”的情況屢見不鮮,且難以追蹤資金流向。普惠金融產品應基於用戶的真實業務需求,做到專款專用,以保證金融需求的真實性。如以購置光伏電站為貸款用途,並以發電收入為還款來源的貸款,資金流向明確、還款有保證,且可靈活調整貸款比例和期限,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杜絕了騙貸等行為的發生。

二是落實擴大覆蓋面及使用戶低成本享有金融服務要求。傳統銀行信貸基於“抵押擔保”的風控模式,因此在服務對象上往往會出現“挑肥揀瘦”現象,現實結果是資產實力雄厚的企業和個人更易獲得銀行青睞。而農村及三四線城市低收入人群往往因資產等原因使金融機構有放貸顧慮。而這部分人群的借款需求,不得不通過P2P等其他民間融資渠道解決,但民間借貸等的“高利率”也往往使這些人背上更沉重的負擔。

以碳銀與工商銀行合作在浙江開發的“光伏貸”普惠金融產品為例,其跳出了銀行需用戶“抵押擔保”的傳統風控模式,放款基於用戶真實需求和光伏項目質量本身,能夠廣泛地服務於40歲到50歲的農村人群,且年分期費率可低至3.3%,使“用戶資產不多和低成本融資需求” 的兩難矛盾得到較好化解,填補了部分市場服務空白。

三是更簡便的審批放款流程。對於40-50歲的廣大農村用戶來講,傳統金融機構服務手續往往較為繁瑣、審批流程長,這也提高了貸款的“交易成本”,從而影響了其普惠金融功能的發揮。現實的農村普惠金融業務,更應注重運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通過視頻在線實時面籤等方式,讓用戶足不出戶辦理銀行貸款手續,既減輕了銀行現場辦理業務的壓力,又能節省用戶的時間成本,同時可以提升用戶滿意度。

四是使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同時風險可控。無論金融以何種方式出現,風控永遠是其本質,也是普惠金融商業持續性的根本,因此,普惠金融也不能一味強調服務對象的融資滿意度,而忽視了風險的把控。而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能實時監測光伏電站運營狀態、發電數量、發電收益及補貼到位等信息,而且還能對用戶開通還貸智能提醒和還款代扣服務,促進降低銀行風控成本、縮小風險敞口,減少用戶“忘記還貸”的風險,調動銀行和用戶的兩個積極性,從而兼顧 “銀行風險控制”和“用戶貸款成本控制”的雙重需求。(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點金工作室 專稿 作者為浙江碳銀創始人俞兆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