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這五年|荊門,上滿發條的城市

荊門 城市規劃 創業 獵豹汽車 楚天都市報 2017-04-28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周芳 楊富春 通訊員 歐曉平

砥礪奮進這五年|荊門,上滿發條的城市

“震撼!”

在荊門參觀考察,這個詞,來訪者用得最多。因為,諸多“不可能”,在這裡就成為了“可能”。

農業大縣怎能從“種葡萄”到“種機床”?

鍾祥成為全國數控機床保有量最大的縣城。

生態大縣如何保護和發展兩不誤?

京山崛起智能製造產業園,吸引軟通動力等知名企業入駐。

沒有比較優勢怎能做航空夢?

荊門成為全國首批、湖北唯一的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試點城市。

下行壓力下投資怎能逆勢飛揚?

2016年,荊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9%,增幅全省第一;GDP增速8.5%,排名全省第三。今年一季度,荊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2%,繼續排名全省第一;工業增加值增速10%,排名全省第二;財政總收入65.15億元,排名全省第四。

為什麼這座城市像上了發條?

為什麼這裡的幹部精氣神滿滿?

是什麼樣的鞭子,在背後“抽打”著他們?

踏上這片土地,我們找尋答案。

對著“帽子”想什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一位荊門市民說,他曾有“兩不”。

一不願走進城區;二不願帶外地親朋好友到荊門。只因,他居住的城市,實在太陳舊了。

深深的憂患,在荊門人心底揮之不去。

交通優勢不明顯。荊門是全省唯一不通高鐵的市。

資源優勢不突出。環境約束加劇,活得好的磷化工企業沒幾家。

產業優勢不拔尖。荊門主要靠化工、農產品兩大產業打天下,結構單一。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要求,300萬荊門人在自省、在求索。“要在多極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省委、省政府領導對荊門發展寄予厚望。“如果不能在中部崛起,就會在中部塌陷。”荊門市委書記別必雄說,實現在湖北的中部崛起,成為湖北新興增長極,是荊門幹部必須擔當的政治責任。

現實中,“責任”二字沉甸甸。

海慧溝是荊門城區行洪通道,河床上卻佈滿3.7萬平方米的阻水建築,住著368戶居民。屢禁不止的違建,猶如一枚隨時引爆的“炸彈”,威脅著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荊門城區有三條“斷頭路”,路都不長,但10多年不通。每年“兩會”,都有提案議案,甚至曾出現過上訪,但都因極少數所謂的“狠人”阻撓施工而一直拖著沒有解決。“海慧溝必須全部拆違!”“斷頭路必須全部打通!”

圖為世界上最大的全封閉立式娛樂風洞,下月將在荊門對外開放。該風洞直徑達5米、高15米、風速78米/秒。(記者 楊富春 視界網 熊東東 攝)

面對困難和阻力,市委下定決心。

拆違、打通斷頭路,意味著要動一部分人的奶酪。有人質疑難度太大,有人甚至準備看笑話。

是拎著“烏紗帽”為民幹事,還是捂著“烏紗帽”愛惜羽毛?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荊門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荊門幹部沒有退縮,硬是用幾個月時間啃下兩根硬骨頭,沒有人上訪,也沒有發生群體性事件。

困難和阻力,不止於此。

跟企業家打交道,給優惠、給政策,有人擔心遭議論;

推動本地困難企業與外地企業兼併重組,有人擔心背罵名;

處理棘手的問題,有人擔心碰到“小人”“狠人”,盯住自己不放;

批評幹部,有人擔心得罪幹部,影響自己的人緣、仕途……

頂著壓力,荊門出臺《為官不為行為問責辦法》,問責幹部373人,倒逼出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批在招商引資一線打拼並幹出成績的幹部被提拔或重用。其中,直接參與招商工作的20多名後備幹部被提拔為縣級領導幹部,10多人被重用到縣市區領導班子。

“堅持在招商一線考察選拔使用幹部,目的就是要引導幹部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建功立業。”荊門市市長張依濤說。

拎著“帽子”幹什麼: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長豐獵豹汽車落戶荊門,很多人沒想到。

因為,荊門不在湖北汽車產業走廊上,沒有汽車產業基礎。“長豐獵豹有對外擴張的意願,在選點。”一個偶然的機會,福耀玻璃湖北區域負責人給荊門市提供了一條信息。

得知情況,市委主要領導立即率隊到企業總部所在地湖南拜訪。

一次談不妥,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四次、五次。

現場迴應企業投資瓶頸問題,參股企業改制。長豐獵豹最終被荊門招商幹部“動真格”感動了,決定在荊門投資50億元、建設年產15萬輛整車項目。去年9月,該項目開工。

一批汽車零部件企業,追隨而來。一個幾十萬平方米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同步火熱建設中。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無中生有的汽車產業,是荊門幹部敢想敢幹的見證。

不止汽車。

荊門的愛飛客小鎮、鍾祥的數控機床、柴湖的光電子信息……一批無中生有的產業,正在改寫荊門產業格局。

“市委、市政府領導都這麼拼了,大夥哪好意思不動起來?”荊門市招商局長姜雲說,一線幹部普遍感受到了坐不住的壓力信號。

最大的壓力,來自招商結硬賬。

“在‘零效果’席上坐著,不是滋味。”

“電視臺還攝像,面子上掛不住。”

談起每次雷打不動的項目通氣會,荊門幹部說,最怕“零效果”席。

“會議室設置招商引資‘完成席’‘簽約席’‘零效果席’,參會人員按任務完成情況,對號入座。”鍾祥市委書記林長洲坦言,公開晾晒,若沒有成果,如坐鍼氈。

對此,荊門市農機局局長李士丁深有體會。

2015年底,因農機局未完成招商任務,上任不到半個月的李士丁坐到“零效果席”上。

“如芒在背。”當年,農機局不僅丟了評先評優資格,職工的綜合考評獎金也沒了。“過去也有招商任務,打聲招呼,搭個車,也就應付過去了。沒想到現在來真的!”

如此近乎苛刻的嚴,幹部們能接受嗎?

“一開始,確實帶著牴觸情緒,不情不願;後來,揹著壓力,不得不幹;再後來,自覺自願,搶前爭先。”荊門市發改委主任邵祖江說,幹部們思想深處,大多經歷了這“三部曲”。

如今,他的時間,1/3抓招商,1/3抓扶貧或服務項目,1/3抓業務。“同學朋友碰面,幾句話就開始聊招商,我前幾天就聊出一個項目信息。”“63個市直部門一把手,個個如此。”荊門市委組織部幹部二科科長蘭剛介紹。

搶拼嚴實的勁頭,讓荊門幹部“搶晴天戰雨天、電燈底下是白天”。

鍾祥錦琳機械從簽約到建設投產,僅用40天;

京山軟通動力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大樓從建設到投入使用,僅僅兩個多月;

荊門長豐獵豹汽車項目從正式洽談到簽約、選址,僅用了36天,被嘆為“荊門速度”。

誰也無法保證招來的項目個個都能成功,萬一招來的項目有失誤,追起責來怎麼辦?

荊門在全省率先出臺“十個區別開來”,為招商幹部撐腰壯膽。

把由於缺乏經驗造成的失誤與不負責任、失職瀆職區別開來;把招商引資、爭取項目的正當開支與違規消費、鋪張浪費區別開來;把服務項目建設、支持企業發展與和老闆勾肩搭背、搞利益輸送區別開來……“全面從嚴治黨並不是說什麼都不能做了,恰恰是為想作為、敢作為、能作為的幹部創造環境。我們要不怕遭議論、不怕背罵名、不怕坐冷板凳、不怕失誤。”市金融辦主任陳新民深有感觸地說。

似一縷春風,“十個區別開來”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清掃障礙。

荊門1000多名幹部,湧上招商一線,比能力、比作為。

戴著“帽子”圖什麼: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

“上海協企聯盟的牌子,是剛做好的。”

“右邊是旭錦電子、世崢科技,左邊是三富機電、諾維森,都是數控機床配套企業。”

帶記者參觀鍾祥數控機床產業園,林長洲如數家珍。對園區的每一條路,他比司機還熟。

“天天泡在項目裡,能不熟嗎?”他說。

無獨有偶。

時任荊門東寶區工信局局長的楊小勇,負責東寶區電路板產業招商引資時,他帶領招商專班在深圳市寶安區電子一條街開展“掃街行動”,一家一家企業上門拜訪,人稱“拼命三郞”。

年近六旬的荊門市政協幹部徐捷,在招商引資一線打拼多年,依舊幹勁十足。他促成了不少“良緣”,卻很少在功勞簿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如今,他緊盯若干年的一個大項目即將簽約。

從年輕幹部到快退休的幹部,都如此拼命,圖什麼呢?

圖權力、圖待遇,還是圖名譽?

“地裡種機床,空調房裡輕鬆可掙五六萬元。”一位產業園區附近的農民說。

“以前有啥吃啥,後來吃啥有啥,現在是不知道吃啥。”一位大柴湖移民說。

“城建變化翻天覆地,期望更美。”一位城區市民說。

“荊門在省內的影響力,發生了深刻變化。幹部思想狀態和作風,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位市直部門幹部說。

“為民利民,惠民富民,就是最大價值。”林長洲如是回答。

“迴歸人民對幹部定位的原點。”徐捷很淡然。

“烏紗帽更是作為的象徵。”楊小勇說。

“不竭澤而漁,不急功近利,不急於求成。”荊門市住建委主任王俊介紹,該市將啟動編制2049城市規劃。有些規劃不一定能在自己的任期內實現,但必須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

今日荊門,項目建設熱氣騰騰。“四基地三城”格局初步顯現,一批項目將在兩三年後,投產、見效、發力。

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幹部作風,敗也在幹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幹部作風,衰也在幹部作風。

荊門震撼,給人思考,給人鞭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