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可徐志摩豈會因為老師的一封信就回頭?顯然不會!即便這個老師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師。實際上,此時的徐志摩不僅不肯回頭,反而在收到老師的信後有“鬥志愈發昂揚”的趨勢。

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梁啟超此舉多少是為自己兒子計,而非真的替作為學生的自己著想。畢竟,此刻的自己是老師兒子的情敵。

一代情聖徐志摩怎會在愛情遇到外力,尤其來自情敵一方外力時後退?當然不會。收到信後,徐志摩立馬在一封名為《致梁啟超》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徐志摩這段文采飛揚的回話意思非常明確:我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追尋愛情!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緊接著,徐志摩還向老師表達了他為愛情將把世間一切視為坦然的心境,他說: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聽好啦,我會盡快回國來找我惟一的靈魂伴侶林徽因,得到她,算我幸運;得不到,就是命。我很坦然。”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可徐志摩豈會因為老師的一封信就回頭?顯然不會!即便這個老師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師。實際上,此時的徐志摩不僅不肯回頭,反而在收到老師的信後有“鬥志愈發昂揚”的趨勢。

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梁啟超此舉多少是為自己兒子計,而非真的替作為學生的自己著想。畢竟,此刻的自己是老師兒子的情敵。

一代情聖徐志摩怎會在愛情遇到外力,尤其來自情敵一方外力時後退?當然不會。收到信後,徐志摩立馬在一封名為《致梁啟超》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徐志摩這段文采飛揚的回話意思非常明確:我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追尋愛情!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緊接著,徐志摩還向老師表達了他為愛情將把世間一切視為坦然的心境,他說: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聽好啦,我會盡快回國來找我惟一的靈魂伴侶林徽因,得到她,算我幸運;得不到,就是命。我很坦然。”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回信後不久的1922年3月,原配張幼儀為自己生下幼子彼得後不久,徐志摩就帶著金嶽霖等好友證人前往張幼儀所在的德國,逼迫尚在月子裡的她籤離婚協議。

隨後,徐志摩還登報聲明自己已與原配解除婚約。他還在此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笑解煩惱結》送給前妻做紀念,以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的種種行為和瘋子幾乎沒有兩樣。“瘋子”是誰都畏懼的,即便身為他的老師,梁啟超也有些害怕。

人在害怕時往往會做出相應的舉措緩解恐懼,梁啟超也做了很多。在徐志摩回國前,他開始百般撮合自己兒子和林徽因的感情,他甚至還將自己創辦的圖書館專門給兩個年輕人“學習”用。

有如此神助攻的父親,樑思成的勝算自然多了三分。

於是,當徐志摩火急火燎地從國外趕回時,林徽因和樑思成已經發展到了讓他無法想象的戀愛程度。但他並未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他開始追著這對兩人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徐志摩似乎忘了,他此刻圍追堵截的地方是情敵的地盤。

很快,徐志摩就在圖書館外懸掛的一幅“戀人需要獨處”的牌子前敗下陣來。他意識到:此刻,在這段感情裡,他基本已經沒戲了。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可徐志摩豈會因為老師的一封信就回頭?顯然不會!即便這個老師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師。實際上,此時的徐志摩不僅不肯回頭,反而在收到老師的信後有“鬥志愈發昂揚”的趨勢。

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梁啟超此舉多少是為自己兒子計,而非真的替作為學生的自己著想。畢竟,此刻的自己是老師兒子的情敵。

一代情聖徐志摩怎會在愛情遇到外力,尤其來自情敵一方外力時後退?當然不會。收到信後,徐志摩立馬在一封名為《致梁啟超》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徐志摩這段文采飛揚的回話意思非常明確:我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追尋愛情!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緊接著,徐志摩還向老師表達了他為愛情將把世間一切視為坦然的心境,他說: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聽好啦,我會盡快回國來找我惟一的靈魂伴侶林徽因,得到她,算我幸運;得不到,就是命。我很坦然。”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回信後不久的1922年3月,原配張幼儀為自己生下幼子彼得後不久,徐志摩就帶著金嶽霖等好友證人前往張幼儀所在的德國,逼迫尚在月子裡的她籤離婚協議。

隨後,徐志摩還登報聲明自己已與原配解除婚約。他還在此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笑解煩惱結》送給前妻做紀念,以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的種種行為和瘋子幾乎沒有兩樣。“瘋子”是誰都畏懼的,即便身為他的老師,梁啟超也有些害怕。

人在害怕時往往會做出相應的舉措緩解恐懼,梁啟超也做了很多。在徐志摩回國前,他開始百般撮合自己兒子和林徽因的感情,他甚至還將自己創辦的圖書館專門給兩個年輕人“學習”用。

有如此神助攻的父親,樑思成的勝算自然多了三分。

於是,當徐志摩火急火燎地從國外趕回時,林徽因和樑思成已經發展到了讓他無法想象的戀愛程度。但他並未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他開始追著這對兩人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徐志摩似乎忘了,他此刻圍追堵截的地方是情敵的地盤。

很快,徐志摩就在圖書館外懸掛的一幅“戀人需要獨處”的牌子前敗下陣來。他意識到:此刻,在這段感情裡,他基本已經沒戲了。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樑思成與林徽因

沮喪的徐志摩只得離開,可嘆此時的徐志摩對國內環境根本不熟,只得在一步步摸索著創業、創作同時等待機會。

兩年後,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感情基本穩定,從梁啟超寫給女兒的信裡可知:雙雙前往美國留學的兩人,已經在準備結婚。這下,身為父親的梁啟超終於鬆了一口氣。

可一年後,梁啟超這口剛剛松下去的氣再次提了起來:學生徐志摩又打起了自己得意門生王賡的主意,他看上了王賡的妻子陸小曼。

王賡與梁啟超是師生關係,他們的感情甚至比他與徐志摩更為深厚。更為讓人意外的是,王賡與徐志摩還是密友關係,正因為是密友,徐志摩才有可乘之機。

在梁啟超眼裡,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高級軍官王賡是世間難得的奇才,他對他有十分的珍愛。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學生被另一心愛學生徐志摩橫刀奪愛,梁啟超心裡那叫一個難受。

對於梁啟超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哪一年都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的梁啟超只能選擇“理”的一方,也就是道德的一方。

在這場三角戀裡,徐志摩自然是違背道德的一方,這點,全天下都知道。可偏偏,最後陸小曼選擇了徐志摩。

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後,梁啟超整個人都不好了。如果此前徐志摩的種種作為是讓他改變對徐志摩的印象的話,那麼這一次離經叛道後,徐志摩在梁啟超眼裡已經成了“師門敗類”一般的存在,讓他心痛不已。

可偏偏,在這種境況下,梁啟超還被邀請為兩人證婚。而另一邊,徐志摩明明知道恩師對自己的所為看不慣,為何還要請他做婚禮證人呢?

原來,這是同樣看不慣徐志摩所為的徐父徐申如提出的:同意陸、徐結婚的條件之一。

徐志摩與陸小曼決定結婚時,徐申如提出:要他同意兩人結婚可以,須做到三點,第一是取得原配張幼儀諒解和同意;第二是婚禮自己解決;第三,婚禮必須請來文化界名人、徐志摩老師梁啟超證婚。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可徐志摩豈會因為老師的一封信就回頭?顯然不會!即便這個老師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師。實際上,此時的徐志摩不僅不肯回頭,反而在收到老師的信後有“鬥志愈發昂揚”的趨勢。

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梁啟超此舉多少是為自己兒子計,而非真的替作為學生的自己著想。畢竟,此刻的自己是老師兒子的情敵。

一代情聖徐志摩怎會在愛情遇到外力,尤其來自情敵一方外力時後退?當然不會。收到信後,徐志摩立馬在一封名為《致梁啟超》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徐志摩這段文采飛揚的回話意思非常明確:我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追尋愛情!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緊接著,徐志摩還向老師表達了他為愛情將把世間一切視為坦然的心境,他說: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聽好啦,我會盡快回國來找我惟一的靈魂伴侶林徽因,得到她,算我幸運;得不到,就是命。我很坦然。”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回信後不久的1922年3月,原配張幼儀為自己生下幼子彼得後不久,徐志摩就帶著金嶽霖等好友證人前往張幼儀所在的德國,逼迫尚在月子裡的她籤離婚協議。

隨後,徐志摩還登報聲明自己已與原配解除婚約。他還在此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笑解煩惱結》送給前妻做紀念,以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的種種行為和瘋子幾乎沒有兩樣。“瘋子”是誰都畏懼的,即便身為他的老師,梁啟超也有些害怕。

人在害怕時往往會做出相應的舉措緩解恐懼,梁啟超也做了很多。在徐志摩回國前,他開始百般撮合自己兒子和林徽因的感情,他甚至還將自己創辦的圖書館專門給兩個年輕人“學習”用。

有如此神助攻的父親,樑思成的勝算自然多了三分。

於是,當徐志摩火急火燎地從國外趕回時,林徽因和樑思成已經發展到了讓他無法想象的戀愛程度。但他並未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他開始追著這對兩人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徐志摩似乎忘了,他此刻圍追堵截的地方是情敵的地盤。

很快,徐志摩就在圖書館外懸掛的一幅“戀人需要獨處”的牌子前敗下陣來。他意識到:此刻,在這段感情裡,他基本已經沒戲了。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樑思成與林徽因

沮喪的徐志摩只得離開,可嘆此時的徐志摩對國內環境根本不熟,只得在一步步摸索著創業、創作同時等待機會。

兩年後,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感情基本穩定,從梁啟超寫給女兒的信裡可知:雙雙前往美國留學的兩人,已經在準備結婚。這下,身為父親的梁啟超終於鬆了一口氣。

可一年後,梁啟超這口剛剛松下去的氣再次提了起來:學生徐志摩又打起了自己得意門生王賡的主意,他看上了王賡的妻子陸小曼。

王賡與梁啟超是師生關係,他們的感情甚至比他與徐志摩更為深厚。更為讓人意外的是,王賡與徐志摩還是密友關係,正因為是密友,徐志摩才有可乘之機。

在梁啟超眼裡,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高級軍官王賡是世間難得的奇才,他對他有十分的珍愛。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學生被另一心愛學生徐志摩橫刀奪愛,梁啟超心裡那叫一個難受。

對於梁啟超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哪一年都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的梁啟超只能選擇“理”的一方,也就是道德的一方。

在這場三角戀裡,徐志摩自然是違背道德的一方,這點,全天下都知道。可偏偏,最後陸小曼選擇了徐志摩。

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後,梁啟超整個人都不好了。如果此前徐志摩的種種作為是讓他改變對徐志摩的印象的話,那麼這一次離經叛道後,徐志摩在梁啟超眼裡已經成了“師門敗類”一般的存在,讓他心痛不已。

可偏偏,在這種境況下,梁啟超還被邀請為兩人證婚。而另一邊,徐志摩明明知道恩師對自己的所為看不慣,為何還要請他做婚禮證人呢?

原來,這是同樣看不慣徐志摩所為的徐父徐申如提出的:同意陸、徐結婚的條件之一。

徐志摩與陸小曼決定結婚時,徐申如提出:要他同意兩人結婚可以,須做到三點,第一是取得原配張幼儀諒解和同意;第二是婚禮自己解決;第三,婚禮必須請來文化界名人、徐志摩老師梁啟超證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照

按照徐申如的意思,若這三點不能滿足,他便不會同意兩人的婚事。

在徐父的要求下,徐志摩和陸小曼只得找來胡適等幫腔。最終,梁啟超礙不過眾人的說情, 只得答應前往為徐志摩、陸小曼婚禮證婚。

通常,證婚人在婚禮上多是要盛讚新人,他們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見證新人婚禮的同時,送上最好的祝福。

對於一場婚禮而言,最尊貴的除了新人、雙方父母外,便是證婚人了。

可徐志摩、陸小曼婚禮當日,作為最尊貴客人的證婚人梁啟超卻不僅沒送上對新人的祝福,還在兩人婚禮上將新人罵了個狗血臨頭。

這一切細節,梁啟超在《給孩子們的信》裡都有闡述,他甚至還將他在婚禮上的訓詞全部貼到了該信的末尾。

那場曾引發整個民國側目的特殊婚禮上,梁啟超上臺的第一句便是: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梁啟超這第一句一開口,滿座譁然,這哪是證婚詞,這分明是來砸場子的。可這話,僅僅是梁啟超為接下來要講的“不中聽”的鋪墊罷了。

講完這句後,梁啟超環視了一下眾賓客後,正眼看向徐志摩厲聲道: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可徐志摩豈會因為老師的一封信就回頭?顯然不會!即便這個老師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師。實際上,此時的徐志摩不僅不肯回頭,反而在收到老師的信後有“鬥志愈發昂揚”的趨勢。

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梁啟超此舉多少是為自己兒子計,而非真的替作為學生的自己著想。畢竟,此刻的自己是老師兒子的情敵。

一代情聖徐志摩怎會在愛情遇到外力,尤其來自情敵一方外力時後退?當然不會。收到信後,徐志摩立馬在一封名為《致梁啟超》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徐志摩這段文采飛揚的回話意思非常明確:我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追尋愛情!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緊接著,徐志摩還向老師表達了他為愛情將把世間一切視為坦然的心境,他說: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聽好啦,我會盡快回國來找我惟一的靈魂伴侶林徽因,得到她,算我幸運;得不到,就是命。我很坦然。”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回信後不久的1922年3月,原配張幼儀為自己生下幼子彼得後不久,徐志摩就帶著金嶽霖等好友證人前往張幼儀所在的德國,逼迫尚在月子裡的她籤離婚協議。

隨後,徐志摩還登報聲明自己已與原配解除婚約。他還在此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笑解煩惱結》送給前妻做紀念,以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的種種行為和瘋子幾乎沒有兩樣。“瘋子”是誰都畏懼的,即便身為他的老師,梁啟超也有些害怕。

人在害怕時往往會做出相應的舉措緩解恐懼,梁啟超也做了很多。在徐志摩回國前,他開始百般撮合自己兒子和林徽因的感情,他甚至還將自己創辦的圖書館專門給兩個年輕人“學習”用。

有如此神助攻的父親,樑思成的勝算自然多了三分。

於是,當徐志摩火急火燎地從國外趕回時,林徽因和樑思成已經發展到了讓他無法想象的戀愛程度。但他並未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他開始追著這對兩人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徐志摩似乎忘了,他此刻圍追堵截的地方是情敵的地盤。

很快,徐志摩就在圖書館外懸掛的一幅“戀人需要獨處”的牌子前敗下陣來。他意識到:此刻,在這段感情裡,他基本已經沒戲了。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樑思成與林徽因

沮喪的徐志摩只得離開,可嘆此時的徐志摩對國內環境根本不熟,只得在一步步摸索著創業、創作同時等待機會。

兩年後,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感情基本穩定,從梁啟超寫給女兒的信裡可知:雙雙前往美國留學的兩人,已經在準備結婚。這下,身為父親的梁啟超終於鬆了一口氣。

可一年後,梁啟超這口剛剛松下去的氣再次提了起來:學生徐志摩又打起了自己得意門生王賡的主意,他看上了王賡的妻子陸小曼。

王賡與梁啟超是師生關係,他們的感情甚至比他與徐志摩更為深厚。更為讓人意外的是,王賡與徐志摩還是密友關係,正因為是密友,徐志摩才有可乘之機。

在梁啟超眼裡,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高級軍官王賡是世間難得的奇才,他對他有十分的珍愛。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學生被另一心愛學生徐志摩橫刀奪愛,梁啟超心裡那叫一個難受。

對於梁啟超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哪一年都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的梁啟超只能選擇“理”的一方,也就是道德的一方。

在這場三角戀裡,徐志摩自然是違背道德的一方,這點,全天下都知道。可偏偏,最後陸小曼選擇了徐志摩。

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後,梁啟超整個人都不好了。如果此前徐志摩的種種作為是讓他改變對徐志摩的印象的話,那麼這一次離經叛道後,徐志摩在梁啟超眼裡已經成了“師門敗類”一般的存在,讓他心痛不已。

可偏偏,在這種境況下,梁啟超還被邀請為兩人證婚。而另一邊,徐志摩明明知道恩師對自己的所為看不慣,為何還要請他做婚禮證人呢?

原來,這是同樣看不慣徐志摩所為的徐父徐申如提出的:同意陸、徐結婚的條件之一。

徐志摩與陸小曼決定結婚時,徐申如提出:要他同意兩人結婚可以,須做到三點,第一是取得原配張幼儀諒解和同意;第二是婚禮自己解決;第三,婚禮必須請來文化界名人、徐志摩老師梁啟超證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照

按照徐申如的意思,若這三點不能滿足,他便不會同意兩人的婚事。

在徐父的要求下,徐志摩和陸小曼只得找來胡適等幫腔。最終,梁啟超礙不過眾人的說情, 只得答應前往為徐志摩、陸小曼婚禮證婚。

通常,證婚人在婚禮上多是要盛讚新人,他們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見證新人婚禮的同時,送上最好的祝福。

對於一場婚禮而言,最尊貴的除了新人、雙方父母外,便是證婚人了。

可徐志摩、陸小曼婚禮當日,作為最尊貴客人的證婚人梁啟超卻不僅沒送上對新人的祝福,還在兩人婚禮上將新人罵了個狗血臨頭。

這一切細節,梁啟超在《給孩子們的信》裡都有闡述,他甚至還將他在婚禮上的訓詞全部貼到了該信的末尾。

那場曾引發整個民國側目的特殊婚禮上,梁啟超上臺的第一句便是: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梁啟超這第一句一開口,滿座譁然,這哪是證婚詞,這分明是來砸場子的。可這話,僅僅是梁啟超為接下來要講的“不中聽”的鋪墊罷了。

講完這句後,梁啟超環視了一下眾賓客後,正眼看向徐志摩厲聲道: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婚禮上提離婚?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提完這壺沒開的水後,梁啟超便不慌不忙地提起了第二壺沒開的水,他看向那日打扮隆重、美豔的陸小曼道:

“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陸小曼聽完梁啟超的“證婚詞”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可這畢竟是她的婚禮,證婚人又是文化界地位最高的尊長,她豈敢造次。說來,此時的陸小曼與徐志摩真真是鬱悶到了極點。

接下來,梁啟超的證婚詞依舊延續著“不中聽”,一旁的徐志摩小聲地哀求道:“差不多行了,差不多行了!”梁啟超卻並不理會,只自顧自地繼續“訓話”。

最後,在新人和滿堂賓客均失色後,梁啟超終於收了尾,可即便到了尾聲,該送上祝福時,梁啟超的祝福聽起來依舊不那麼“中聽”,他說:

“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

梁啟超說完後,眾賓客一時竟不知作何反應,鼓掌吧,似乎對不起新人,不鼓掌吧,又似乎對不起證婚人。良久,還是司儀的話緩解了這尷尬場面。

之後,婚禮繼續舉行,可新人和眾賓客的心思卻都有些“不在焉”了。

人說,婚禮都講究一個“好兆頭”,梁啟超此舉顯然是釋放了“凶兆”,這是婚禮的大忌。梁啟超這樣做,是為發洩自己的私憤還是別有用心?

答案是:梁啟超此舉,真真並不全為私,而很有“從一個老師角度為學生計”的意味。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並不是個安分人,而婚內出軌並與丈夫好友結婚的陸小曼顯然也並不安分。這樣的兩個不安分加在一起,即便是眾賓客,有幾人能是真心送祝福,而非抱著“看好戲”心思的?

眾賓客的心思,過來人梁啟超又怎會不知。即便是徐志摩、陸小曼的父母,他們在心裡也是想狠狠告誡年輕人的。

而其他賓客和社會民眾,則多少出於道德想狠狠罵罵這對“離經叛道”的新夫妻。畢竟,他們的結合是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之上,人心本善,哪個善良人能對這樣的婚禮打心眼裡全是祝福。

那日,若梁啟超真真全是祝福,那他勢必違心,也勢必更會引發眾賓客的情緒,覺得他們師徒不顧世間黑白、沆瀣一氣。

如此一來,婚禮上婚禮後,徐志摩與陸小曼要面對的罵聲就會更多了。

可經梁啟超以師尊身份這一通罵,罵他人品不好、學問不好後,徐志摩反而安全了,畢竟該罵的都罵完了。更為緊要的是,婚禮上給他們棒子,這便已經算是懲罰,既然罵也罵了,懲罰了懲罰了,這下,眾賓客和世人該消消氣了吧。

梁啟超此番,既為王賡出了氣,為天下看不慣此舉的人出了氣,也間接護了徐志摩:我的學生,我自己罵,我都罵完了,你們就少罵點吧。

"

“我昨天做了一件極不願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證婚。”

這是1925年10月4日,梁啟超在一封名為《寫給孩子們的信》裡寫下的第一句話,這裡的“孩子們”特別被指出:包括他的準兒媳林徽因。

這天之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

梁啟超之所以會參加併成為這場他口中“極不情願”婚禮的證婚人,與文豪胡適和張彭春的苦苦說情有關,這點,梁啟超自己在信中進行了說明。

徐志摩本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可他在1921年為追求才女林徽因欲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後,他在梁啟超眼裡的形象就有了明顯變化。

梁啟超素來提倡一夫一妻制,即便後來與原配李蕙仙侍女王桂荃生下了子女,他也依舊與原配保持了原有的夫妻關係。

在那個由舊封建時代走向新時代的過渡年月,“離婚”二字依舊非常新奇,所以,當徐志摩提出想與尚在孕期的張幼儀解除婚約時,梁啟超相當“震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張幼儀

梁啟超對弟子徐志摩這種開創性的舉動懷著各種複雜情緒,這情緒裡除了鄙夷、不解、憤怒外,還有一絲絲的擔憂。因為徐志摩準備離婚之時,他自己的親生兒子樑思成正與徐志摩要追的才女林徽因熱戀。

梁啟超非常看重長子樑思成的未來,所以他也非常看重兒子的婚姻,林徽因是他為兒子長遠考慮選定的最佳兒媳。

雖然徐志摩準備離婚時,樑思成與林徽因已經陷入了熱戀,可畢竟兩人尚未結婚。在不知此前徐志摩與林徽因在歐洲感情發展到何種程度的情況下, 梁啟超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梁啟超以過來人的身份看過去,深覺徐志摩會是樑思成感情裡的一大坎。畢竟,相比徐志摩,樑思成不僅還未有太多戀愛經歷還相對更年輕。

為了阻止徐志摩“破壞”兒子的好姻緣,梁啟超第一時間以老師的名義給學生徐志摩去了一封長信。這封長信,自然是勸導徐志摩打消離婚念頭、好好過日子。他寫到:

“萬不容以他人苦痛,易自己之快樂。”

梁啟超還在信裡闡述了任性而為的可能後果,在信的末尾他嘆到:

“死猶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你這樣做很可能會就此墮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總之,梁啟超此信就是一封站在老師角度的勸導信,勸弟子“回頭是岸”。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可徐志摩豈會因為老師的一封信就回頭?顯然不會!即便這個老師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師。實際上,此時的徐志摩不僅不肯回頭,反而在收到老師的信後有“鬥志愈發昂揚”的趨勢。

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梁啟超此舉多少是為自己兒子計,而非真的替作為學生的自己著想。畢竟,此刻的自己是老師兒子的情敵。

一代情聖徐志摩怎會在愛情遇到外力,尤其來自情敵一方外力時後退?當然不會。收到信後,徐志摩立馬在一封名為《致梁啟超》的信裡這樣寫道: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徐志摩這段文采飛揚的回話意思非常明確:我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追尋愛情!這是我靈魂的選擇。

緊接著,徐志摩還向老師表達了他為愛情將把世間一切視為坦然的心境,他說: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徐志摩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聽好啦,我會盡快回國來找我惟一的靈魂伴侶林徽因,得到她,算我幸運;得不到,就是命。我很坦然。”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回信後不久的1922年3月,原配張幼儀為自己生下幼子彼得後不久,徐志摩就帶著金嶽霖等好友證人前往張幼儀所在的德國,逼迫尚在月子裡的她籤離婚協議。

隨後,徐志摩還登報聲明自己已與原配解除婚約。他還在此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笑解煩惱結》送給前妻做紀念,以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的種種行為和瘋子幾乎沒有兩樣。“瘋子”是誰都畏懼的,即便身為他的老師,梁啟超也有些害怕。

人在害怕時往往會做出相應的舉措緩解恐懼,梁啟超也做了很多。在徐志摩回國前,他開始百般撮合自己兒子和林徽因的感情,他甚至還將自己創辦的圖書館專門給兩個年輕人“學習”用。

有如此神助攻的父親,樑思成的勝算自然多了三分。

於是,當徐志摩火急火燎地從國外趕回時,林徽因和樑思成已經發展到了讓他無法想象的戀愛程度。但他並未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他開始追著這對兩人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徐志摩似乎忘了,他此刻圍追堵截的地方是情敵的地盤。

很快,徐志摩就在圖書館外懸掛的一幅“戀人需要獨處”的牌子前敗下陣來。他意識到:此刻,在這段感情裡,他基本已經沒戲了。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樑思成與林徽因

沮喪的徐志摩只得離開,可嘆此時的徐志摩對國內環境根本不熟,只得在一步步摸索著創業、創作同時等待機會。

兩年後,林徽因與樑思成的感情基本穩定,從梁啟超寫給女兒的信裡可知:雙雙前往美國留學的兩人,已經在準備結婚。這下,身為父親的梁啟超終於鬆了一口氣。

可一年後,梁啟超這口剛剛松下去的氣再次提了起來:學生徐志摩又打起了自己得意門生王賡的主意,他看上了王賡的妻子陸小曼。

王賡與梁啟超是師生關係,他們的感情甚至比他與徐志摩更為深厚。更為讓人意外的是,王賡與徐志摩還是密友關係,正因為是密友,徐志摩才有可乘之機。

在梁啟超眼裡,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高級軍官王賡是世間難得的奇才,他對他有十分的珍愛。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學生被另一心愛學生徐志摩橫刀奪愛,梁啟超心裡那叫一個難受。

對於梁啟超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哪一年都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的梁啟超只能選擇“理”的一方,也就是道德的一方。

在這場三角戀裡,徐志摩自然是違背道德的一方,這點,全天下都知道。可偏偏,最後陸小曼選擇了徐志摩。

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後,梁啟超整個人都不好了。如果此前徐志摩的種種作為是讓他改變對徐志摩的印象的話,那麼這一次離經叛道後,徐志摩在梁啟超眼裡已經成了“師門敗類”一般的存在,讓他心痛不已。

可偏偏,在這種境況下,梁啟超還被邀請為兩人證婚。而另一邊,徐志摩明明知道恩師對自己的所為看不慣,為何還要請他做婚禮證人呢?

原來,這是同樣看不慣徐志摩所為的徐父徐申如提出的:同意陸、徐結婚的條件之一。

徐志摩與陸小曼決定結婚時,徐申如提出:要他同意兩人結婚可以,須做到三點,第一是取得原配張幼儀諒解和同意;第二是婚禮自己解決;第三,婚禮必須請來文化界名人、徐志摩老師梁啟超證婚。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照

按照徐申如的意思,若這三點不能滿足,他便不會同意兩人的婚事。

在徐父的要求下,徐志摩和陸小曼只得找來胡適等幫腔。最終,梁啟超礙不過眾人的說情, 只得答應前往為徐志摩、陸小曼婚禮證婚。

通常,證婚人在婚禮上多是要盛讚新人,他們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見證新人婚禮的同時,送上最好的祝福。

對於一場婚禮而言,最尊貴的除了新人、雙方父母外,便是證婚人了。

可徐志摩、陸小曼婚禮當日,作為最尊貴客人的證婚人梁啟超卻不僅沒送上對新人的祝福,還在兩人婚禮上將新人罵了個狗血臨頭。

這一切細節,梁啟超在《給孩子們的信》裡都有闡述,他甚至還將他在婚禮上的訓詞全部貼到了該信的末尾。

那場曾引發整個民國側目的特殊婚禮上,梁啟超上臺的第一句便是: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梁啟超這第一句一開口,滿座譁然,這哪是證婚詞,這分明是來砸場子的。可這話,僅僅是梁啟超為接下來要講的“不中聽”的鋪墊罷了。

講完這句後,梁啟超環視了一下眾賓客後,正眼看向徐志摩厲聲道: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婚禮上提離婚?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提完這壺沒開的水後,梁啟超便不慌不忙地提起了第二壺沒開的水,他看向那日打扮隆重、美豔的陸小曼道:

“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陸小曼聽完梁啟超的“證婚詞”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可這畢竟是她的婚禮,證婚人又是文化界地位最高的尊長,她豈敢造次。說來,此時的陸小曼與徐志摩真真是鬱悶到了極點。

接下來,梁啟超的證婚詞依舊延續著“不中聽”,一旁的徐志摩小聲地哀求道:“差不多行了,差不多行了!”梁啟超卻並不理會,只自顧自地繼續“訓話”。

最後,在新人和滿堂賓客均失色後,梁啟超終於收了尾,可即便到了尾聲,該送上祝福時,梁啟超的祝福聽起來依舊不那麼“中聽”,他說:

“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

梁啟超說完後,眾賓客一時竟不知作何反應,鼓掌吧,似乎對不起新人,不鼓掌吧,又似乎對不起證婚人。良久,還是司儀的話緩解了這尷尬場面。

之後,婚禮繼續舉行,可新人和眾賓客的心思卻都有些“不在焉”了。

人說,婚禮都講究一個“好兆頭”,梁啟超此舉顯然是釋放了“凶兆”,這是婚禮的大忌。梁啟超這樣做,是為發洩自己的私憤還是別有用心?

答案是:梁啟超此舉,真真並不全為私,而很有“從一個老師角度為學生計”的意味。

在梁啟超眼裡,徐志摩並不是個安分人,而婚內出軌並與丈夫好友結婚的陸小曼顯然也並不安分。這樣的兩個不安分加在一起,即便是眾賓客,有幾人能是真心送祝福,而非抱著“看好戲”心思的?

眾賓客的心思,過來人梁啟超又怎會不知。即便是徐志摩、陸小曼的父母,他們在心裡也是想狠狠告誡年輕人的。

而其他賓客和社會民眾,則多少出於道德想狠狠罵罵這對“離經叛道”的新夫妻。畢竟,他們的結合是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之上,人心本善,哪個善良人能對這樣的婚禮打心眼裡全是祝福。

那日,若梁啟超真真全是祝福,那他勢必違心,也勢必更會引發眾賓客的情緒,覺得他們師徒不顧世間黑白、沆瀣一氣。

如此一來,婚禮上婚禮後,徐志摩與陸小曼要面對的罵聲就會更多了。

可經梁啟超以師尊身份這一通罵,罵他人品不好、學問不好後,徐志摩反而安全了,畢竟該罵的都罵完了。更為緊要的是,婚禮上給他們棒子,這便已經算是懲罰,既然罵也罵了,懲罰了懲罰了,這下,眾賓客和世人該消消氣了吧。

梁啟超此番,既為王賡出了氣,為天下看不慣此舉的人出了氣,也間接護了徐志摩:我的學生,我自己罵,我都罵完了,你們就少罵點吧。

梁啟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另類證婚詞,竟起到了這三個作用,絕了

除開這些,梁啟超這番另類“訓詞”也還有更深的意義,這層意義除了正社會風氣外,還有出於他私心的部分:希望以此警告兒媳林徽因,以徐志摩為鑑,不可做出違背道德讓世人笑話的事情來。

這個“事情”自然是與徐志摩或者別的男子有婚外情一類。

果然,在《給孩子們的信》的末尾,梁啟超補充到:

“品性上不曾經過嚴格的訓練,真是可怕,我因昨日的感觸,專寫這一封信給思成、徽音、思忠們看看。”

不得不說,大人物做事果然不一樣。一個簡短的婚禮訓詞,不僅能訓新人、訓天下人還能順帶警告兒媳,真真大手筆。

說到底,這也是梁啟超為人的智慧處,在面臨這樣的難題時:他既保全了本心,又未駁了求請自己作證人之人的面子。凡塵裡,能這般“既不負如來又不負卿”的事還真真少有。

這一切,唯一的可能不圓滿是:畢竟,梁啟超在婚禮上的“訓話”多少不吉利,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終究沒有圓滿。

這場婚禮僅僅5年多後,徐志摩就遭遇飛機失事身亡,兩人在婚內未留下任何子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