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如何打破傳統大國博弈的侷限,這篇文章講得很清楚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面向未來,我們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這為我們指明瞭“一帶一路”向哪裡去,描畫了美好發展前景。

“一帶一路”如何打破傳統大國博弈的侷限,這篇文章講得很清楚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 資料圖,饒強 攝

通過中國高水平開放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推進並改革多邊主義、全球化、全球治理

將自己發展好,進而造福世界,這是中國人民通過“一帶一路”展現出的美好願望。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國人民立足本國國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方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眾多參與國對“一帶一路”的信心,實際上源於對中國的信心,對各自發展的期盼,對美好未來的信念。第一屆高峰論壇講“一帶一路”從哪裡來,第二屆講“一帶一路”向哪裡去。第一屆強調發展導向: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第二屆強調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推動“一帶一路”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綠色、廉潔、數字“一帶一路”。第一屆講問題導向——和平、發展、治理三大赤字,第二屆講目標驅動:通過中國高水平開放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推進並改革多邊主義、全球化、全球治理。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看點:

第一,通過中國國內的高水平的開放,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打的比方,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最大的看點就是實現“一帶一路”高質量的發展。這也是中國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國內的發展建設已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變,“一帶一路”自然也應走上這條路。二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參與,合作標準也會水漲船高,就像當年英國加入亞投行一樣。如今,“一帶一路”不僅僅是橫貫歐亞大陸的古絲綢之路的復興,不僅是雙邊合作的疊加,同時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合作新平臺。向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好“軟聯通”問題:會計準則、稅收、法律、仲裁、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標準對接都是可以開拓的方向。其次要解決好“信任”問題:不是不信任中國,而是可能不信任第三方。比如非洲曾是法國的殖民地,中國想在那裡與法國進行第三方合作,就要想辦法說服非洲朋友,增強信任。

“一帶一路”如何打破傳統大國博弈的侷限,這篇文章講得很清楚

“一帶一路”主題花壇 資料圖,鄧偉 攝

第二,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帶給世界的最大改變是,用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理念,讓零散分佈的國家、各區域的一體化聯動起來,有利於解決世界發展的“碎片化”問題。正如中國脫貧致富的經驗那樣,要致富,先修路。世界發展需要新的動力、新的方向。動力在於互聯互通,而不是保護主義;方向就是聚焦實體,讓世界經濟脫“虛”向“實”,讓幾十萬億美元投到存在資金缺口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幹“正經事”,造福廣大民眾。各國應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中國是推動互聯互通的關鍵橋樑,將通過自身更高水平的開放,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宣佈,中國將採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好比是一件雕塑,中國與各國一道搭好骨架,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填進來,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景描繪起來,漸成藝術傑作。“一帶一路”相當於一個品牌,它源於中國,但它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它首先主張各國命運自主,實現自己的工業化;同時又強調各國命運與共,通過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分享成果;最後,它的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平等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治理。

“一帶一路”如何打破傳統大國博弈的侷限,這篇文章講得很清楚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址 資料圖,程功 攝

第三,隨著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越來越多邊化、機制化,體現在綠色“一帶一路”、廉潔“一帶一路”、數字“一帶一路”建設,跨境經貿合作園區分論壇設計,更多強調國內外私人資本的參與,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上。中國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倡導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同時尊重各國法律法規。中國明確提出,歡迎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鼓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通過多方參與實現共同受益的目標。

第四,現在相對於第一屆峰會來講,國際社會面臨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壓力,“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推動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一帶一路”的建章立制,推動了WTO的改革和全球化的深入、可持續發展,顯示中國對多邊主義、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堅定支持和改革設想,有助於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網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什麼要提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鍵重在夥伴,夥伴是強調平等的、獨立的。希望每個國家都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每個國家都要成為自己。原來像美國的聯盟體系是依附型的,殖民體系更是如此。那麼怎麼樣讓他們成為互聯互通的夥伴呢?需要解決三大問題。一是解決被聯通的問題,很多國家和地區是通過別人聯通在一起的。比如兩個接壤的非洲國家首都不能實現直航,而要繞道法國巴黎。二是聯而不通的問題,物理上相聯繫但彼此之間有心理距離。三是通而不聯的問題,心理上相通但物理上沒有聯繫。早在張騫通西域時就到達烏茲別克斯坦,但是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崇山峻嶺,交通非常不便,所以我們修了卡姆奇克隧道,天塹變通途。解決這三個問題,有助於實現全球互聯互通,實現橫向的全球化、包容性的全球化,解放生產力。就像孔子說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各個國家都要成為自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首先做到命運自主。其次做到命運與共,本來就是相互連在一起的。最後是命運共同體。這些都是通過全球互聯互通夥伴網絡來實現的,解決碎片化、保護主義的問題,改變體系上的不包容、觀念上的不開放等現象,共同創造人類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文化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共同探索的想象,未來共識的凝練。

一句話,各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世界的期盼,寄託於“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出的互聯互通新行動方案,為推動“一帶一路”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瞭路徑,規劃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藍圖。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

生活觀察給我們很多啟示。某一品牌的相機不行了,打敗它的不是其他相機,而是智能手機;某一方便麵也不行了,打敗它的不是另外的方便麵或其他同行競爭,而是新的業態——網購。“一帶一路”正在催生中美歐大三角的文明創新。

有人誤將“一帶一路”當作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或TPP的戰略,其實這是冷戰思維作怪。“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並不侷限於沿線國家,也包括相關國家。項目也許在沿線國家,但標準、規則、資金、技術、人才是全球性的,美國企業、美國人和美元已經大量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比如馬六甲皇京港建設,美國公司投了百億而中國公司投了三百億馬幣,亞投行用的也是美元。因此,美國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事實上的參與國家。美國是世界所有國家的鄰國。

“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前期工作中國多擔當了點,因為國有企業在基建領域具有優勢,西方企業參與不多,這可以理解。中國建設開發區,築巢引鳳,西方私人資本和私企紛至沓來,共同開發“一帶一路”大市場。

“一帶一路”是人類的大創新,克服了傳統創新陷阱:美式節省勞動力型創新、歐式節省資源型創新,摧毀了南方國家的比較優勢,形成創新陷阱;同時超越創新悖論,即以創新名義圈錢,導致富者更富,窮者更窮,有增長無就業,人工智能駕馭不好的話可能加劇這一趨勢。民粹主義興起充分揭示了政治-經濟悖論:政治是地方性的,經濟是全球性的;政治是週期性的,經濟是長週期的。“一帶一路”試圖消除之,著眼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利於引導有關國家投資實體經濟而不再繼續製造金融泡沫。“一帶一路”推行包容性創新,超越傳統大國博弈,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新文明。

中國是一種文明型國家。“一帶一路”絕非重複西方列強近代的權力政治,而是開放包容的,主張共商共建共享,開創國際合作新模式。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成為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原標題:

“一帶一路”推行包容性創新,超越傳統大國博弈,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新文明——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指明路徑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王義桅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