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課 | 流動性陷阱'

經濟 中央銀行 銀行 投資 凱恩斯 鑫管家 2019-09-11
"

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按照貨幣—經濟增長(包括負增)原理,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改變利率。

01

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假定貨幣需求不變),資金的價格即利率就必然會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國內投資和消費,由此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如果利率已經降到最低水平,此時中央銀行靠增加貨幣供應量再降低利率,人們也不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那麼單靠貨幣政策就達不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國民總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調的影響。經濟學家把上述狀況稱為“流動性陷阱”。

02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人們對貨幣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組成。在流動性陷阱下,人們在低利率水平時仍願意選擇儲蓄,而不願投資和消費。

此時,僅靠增加貨幣供應量就無法影響利率。如果當利率為零時,即便中央銀行增加多少貨幣供應量,利率也不能降為負數,由此就必然出現流動性陷阱。

另一方面,當利率為零時,貨幣和債券利率都為零時,由於持有貨幣比持有債券更便於交易,人們不願意持有任何債券。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增加多少貨幣數量,也不能把人們手中的貨幣轉換為債券,從而也就無法將債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

因此,靠增加貨幣供應量不再能影響利率或收入,貨幣政策就處於對經濟不起作用狀態。

綜合整理自網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