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央行緣何“鴿”聲起

專家圓桌

管 濤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

趙廣彬 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

劉 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付一夫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排名不分先後)

今年以來,降息已成為全球貨幣政策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全球已有14家央行進行了降息。先是印度央行打響降息“第一槍”,接著埃及、格魯吉亞、烏克蘭、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跟進,隨後新西蘭、澳大利亞兩個發達國家也拉開降息序幕。多國央行密集降息的原因是什麼?又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美聯儲離轉向寬鬆貨幣政策還有多遠?本報特邀業內權威專家,分析多國央行“鴿”聲嘹亮的成因與影響。

1

在您看來,多國央行密集降息的原因是什麼?

管濤:多國央行密集降息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急劇放緩。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紛紛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相關國家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此外,美聯儲暫停加息也給他國寬鬆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空間。受其影響,部分發展中國家因勢利導選擇降息。當然,發達經濟體已實現匯率自由浮動,其降息更多地是考慮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會過多地受美聯儲貨幣政策掣肘。

趙廣彬:美國四處挑起貿易摩擦,並對中國企業採取限制措施,此舉不僅直接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由此導致的不確定性也打擊了投資者、消費者、企業家對經濟的預期和信心,從而抑制了企業投資、個人消費等行為。有鑑於此,多個國際組織紛紛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經濟增長被不確定性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多國央行降息在預期之內,尤其是美聯儲的表態影響更大。

劉英:多國央行密集降息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世界經濟增速下行,各主要經濟體的採購經理指數在榮枯線上下徘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不斷下調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為促進本國經濟增長、增加企業投資,多國央行紛紛下調利率。第二,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尤其是面臨保護主義挑戰,美國挑起與多個國家的貿易戰,加徵高額關稅,直接抑制了國際進出口貿易,抬高了企業的進口成本,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減少了其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抑制了消費,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增長。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帶來的負面溢出效應抑制了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導致2018年跨境投資大幅下滑,進而拉低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多國央行紛紛通過降息來刺激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第三,多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處於合理區間,使得該國具備降息條件。

付一夫:多國央行密集降息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第一,全球經濟增速正在進一步承壓,近期所有實施降息政策的國家幾乎都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第二,美國四處挑起貿易摩擦,不僅從關稅層面影響到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劇了各國對於未來經濟走勢不確定性的預期,包括金融市場與商業往來層面等。在經濟增速放緩與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多國央行紛紛採取降息措施來加以應對。

2

您認為美國離轉向寬鬆貨幣政策還有多遠?

管濤:目前,業內對美聯儲降息時間有很多猜測。在我看來,數據是驅動美聯儲降息的關鍵,包括通脹情況、經濟下行情況等,特別是貿易政策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如果影響較大,那麼美國會加快降息步伐。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國9月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趙廣彬:近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於降息的表態有所鬆動。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希望美聯儲實行寬鬆政策,從而刺激經濟增長,為即將來臨的大選營造更好的經濟氛圍。

劉英:我認為美國離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不遠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在發表講話時暗示,現在可能已經到了要跟所謂的“點陣圖”說再見的時候,顯示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轉向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雖然美國經濟數據目前表現尚可,但已是強弩之末,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貿易政策導致企業投資下滑、抑制進出口和降低消費,美國向多個國家發起的貿易戰反過來會進一步限制美國的貿易、投資和消費,影響到經濟增長和就業。二是美國減稅政策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而美國超過22萬億美元的債務也令其財政政策後勁不足。當前,美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走到了收緊和寬鬆的“十字路口”。美聯儲在2008年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從2015年起開始加息,收緊貨幣政策,2018年加息四次,本來還要繼續進行加息和縮表,但是美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為了促進經濟增長、頂住貿易戰的壓力和財政壓力,美國在貨幣政策方面就需要轉向,這只是時間問題。此外,美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支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付一夫:在給世界經濟復甦“添堵”的同時,美國自身同樣受到貿易摩擦的困擾,經濟數據也是好壞參半。而近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有關措辭已與之前有了明顯轉變,這也促使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降息預期的升溫。不過從目前來看,美國現行的貨幣政策還比較適合當前的經濟形勢,但如果接下來美國經濟下行的風險逐漸加劇,那麼美國在年內採取降息措施來應對也不是沒有可能。

3

多國降息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管濤:多國降息會利好中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貨幣政策從穩健中性轉向了穩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與美國貨幣政策週期出現分化,對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了一定的溢出效應。未來如果美國暫緩加息,或者選擇降息,那麼會給中國貨幣政策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間。如果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在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政策方面就會有更大的餘地。

趙廣彬:總的來說對中國經濟是利好。多國降息是為了保證經濟增長,用政策措施對衝不確定性給經濟帶來的衝擊。全球經濟增長速度保持穩定的外部環境對中國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外貿受全球經濟影響較大。“風景這邊獨好”越來越難,世界好,中國才會更好。

劉英:多國降息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多國降息為中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擴大了空間。目前實體經濟的增長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降息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穩投資、穩外資、穩外貿、穩預期的實現。

二是中國具備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空間。其實中國央行今年創設了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而採取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有助於給實體經濟帶來更大的促進作用,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數據良好,寬鬆貨幣政策有助於刺激投資,刺激消費,促進出口,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提供動力。

三是中國通脹水平可控,降息降準有空間。儘管5月份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7%,但是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通脹仍然可控:一方面,水果豬肉季節性漲價給通脹貢獻了0.48和0.38個百分點,物價上漲空間有限;另一方面,半年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始終保持在1%以內,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拉低通脹水平。

付一夫:在多國央行密集降息的背景下,中國央行也不排除跟進降息的可能。不過,綜合考慮,中國目前基準利率仍維持在較低區間,即便是央行對基準利率進行調整,商業銀行也可能基於自身意願和市場環境使利率圍繞基準利率上下浮動,因此短期內看,中國央行應該不會傾向於採用傳統的降息方式。

事實上,央行已經開始運用多項政策工具來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6月以來已連續10個交易日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據統計,截至17日,央行6月份已累計向市場釋放流動性15350億元,回籠資金12330億元,目前仍然實現淨投放3020億元,旨在維護資金面穩定。因此,相比傳統的降息,央行更有可能通過其他更多方式的運用來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下降,間接達到降息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