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專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就在這七條'

""新中國70年專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就在這七條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奮進,書寫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壯麗史詩。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積貧積弱到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現從貧窮落後到闊步走向繁榮富強的跨越,不僅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且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與中國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歷史總是以超出人們想象的大跨越和大步伐,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的中國道路作出了最生動的詮釋。新中國70年取得的發展成就,帶給世界的卻是歷史座標的大翻轉。正是有了新中國70年特別是40年來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帶入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又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長遠發展,立足時代和全局高度,現在我國鄭重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確立為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領航中國的繁榮發展,也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世界對中國走向“強起來”的關注,不僅是因為中國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不僅是因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更是因為中國不斷增強的“真理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其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以其獨特魅力和巨大優越性,生動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這個重大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在新中國7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國家強盛, 人民富裕, 關鍵在於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才富裕,社會才安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反覆驗證的一條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就是體現在加快中國的發展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從根本上講就是抓住了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我國對發展的主題從未動搖,並以不斷創新的中國偉大實踐主動迴應世界性的發展難題和普遍性的發展困境。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破解發展難題、突圍發展困境、厚植髮展優勢再次找到突破口,也為中國特色現代化找到了一條新路,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特色現代化的現實路徑。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體,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0%以上,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正是有了這些發展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從而為我國發展培育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有力推動了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方向前進,也標誌著中國經濟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十九大提出,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在牢牢把握“五位一體”總佈局,不斷開闢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問題意識前瞻性謀劃未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抓住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進一步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頂層設計、戰略方向,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步步“合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進程,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再次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在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功,其中重要的就在於四十年來中國始終堅持高舉改革開放大旗,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把改革開放作為大踏步趕上時代步伐的重要法寶。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通過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全面推進體制改革,加快破除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領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不斷解放思想,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轉變,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同時,中國的改革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保持戰略定力,在改革中不斷完善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偉大實踐中不斷超越西方理論的認知,始終堅持“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有機結合,做到既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有效克服市場失敗的風險,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從而使中國經濟走出一條行穩致遠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深改小組會議38次,審議通過重點改革文件360多個,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改革領域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十九大報告中,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表述,取代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個標點之變,進一步宣示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決心和立場。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在始終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幸福所繫。”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取得輝煌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這個堅強領導核心。正是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夠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凝聚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我國,黨的堅強有力領導是政府發揮作用的根本保障,正是有了這一保障,才能成功駕馭我國經濟發展大局,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因此,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經過長期實踐證明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政治優勢。黨的領導作用體現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體現為總攬全局、同向發力的效率,體現為高度的組織、動員能力,體現為長遠的規劃、統籌協調、決策和執行能力。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大量基礎設施如高鐵、高速公路建設、西氣東輸、南水北調、新能源的推廣、數字化的生態互聯網建設等等,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重大科技成果能夠上天入地下海,中國的國家力量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國經濟奇蹟的背後,本質上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及對西方的超越。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性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中國共產黨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然要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必然需求,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應有之義;也只有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才能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才能贏得民心。鄧小平說,“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擺脫貧困問題”、“一旦拋棄社會主義,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問題也沒有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發展要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黨的十九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新中國70年來,中華民族一直以自己的獨特智慧謀求發展、戰勝貧困。從1978年到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貧困問題得到了根本性、歷史性的解決,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7.4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多時間裡,農村貧困人口年均減少1040萬人,累計脫貧520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下降7.1個百分點,僅僅5年時間中國減貧人數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改革開放40年,中國減貧人數相當於整個非洲或者歐洲人口總數,這是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們黨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頭,把改革發展責任扛在肩上,著力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時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既通過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群眾前進,又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獲得前進動力;既強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強調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磅礴偉力不斷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日益彰顯。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在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

現代化對於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一種竭盡全力、永無止境追求而又必須正視的歷史潮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努力探尋適合自己的現代化發展道路。20世紀20—30年代形成的風靡世界的新自由主義理論,就是西方為發展中國家開出的現代化“萬能藥方”,該理論的基本主張是“市場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基於新自由主義理論的“華盛頓共識”,雖然給拉美國家帶來了一時的經濟繁榮,創造了“拉美模式”,但作為一種現代化模式,拉美模式更多地暴露了不足,已經被拉美、俄羅斯和亞洲的實踐證明其後果是災難性的。因為深受其害,一些接受“華盛頓共識”的國家,稱“華盛頓共識”是來自華盛頓的“持續性攻擊”,拖垮了各國經濟。歷史事實已經證明:西方模式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起了誤導作用,早期很多發展中國家由於深受西方理論影響,簡單化地照搬和複製西方模式,非但沒有讓這些國家成功走向現代化,反而飽嘗西方模式帶來的苦果,導致發展不斷退化甚至落入發展“陷阱”,一些國家甚至出現黨爭紛起、戰禍不斷、社會動盪。正是中國現代化道路所確立的榜樣,不但讓一度流行世界的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失去市場,更讓來自西方的各種偏見和教條現出原形,給了更多發展中國家自主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勇氣和信心。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受到廣泛質疑,越來越多的國家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發展模式和民主政治制度開始動搖,西方標榜的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性黯然失色。今天的西方世界,由於沉迷於自己的理念而無法自拔,並把這種理念當成衡量現實和實踐的標準,從而喪失了了解決問題和推進國家發展的能力,決策效率低下,治理績效越來越難看。特別是一些西方個別大國奉行自身“優先”戰略,重新擁抱保護主義和閉關主義,打起反全球化的大旗,“任性”撕毀許多國際社會達成的共識,使冷戰後的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走向不確定。西方世界不能再陶醉在自己過去的輝煌歷史中,應該是警醒的時候了,否則只能繼續迷失下去。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成功既可以使西方反思自己的問題,也有助於推動西方國家自身的改革。

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相反,現在西方世界不僅僅是在經歷困境,而且更是進入了一個“系統性失調”時期。正是西方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一片低迷,讓世界更多向“東”看,從而更願傾聽中國聲音、期待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僅著眼於中國自身的發展,更將中國發展放到全球視野中,就世界和平發展的諸多議題提出了一系列的“中國方案”。“中國方案”在國際社會上的正式提出,凸顯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和時代價值,體現了中國的定力、智慧、責任與擔當。現在基於中國自身發展道路的成功,中國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設立亞投行,將自己在現代化發展中獲得的寶貴資金、發展成果、先進技術和脫貧經驗,分享和回饋給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用中國智慧破解現代化發展的“世界命題”,使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可以更好搭上駛向現代化發展繁榮的“中國高鐵”。中國道路所蘊涵的新國際合作觀和合作模式更加突出了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重要性和發達國家的分利性,避免了傳統現代化發展中的地緣競爭陷阱,可以從根本上扭轉了現代化進程中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的格局。這既是對世界未來發展的遠見卓識,也是中國道路的世界映象。伴隨著發展進程,中國有著更多的發展經驗,中國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願意對世界發展貢獻中國價值和中國方案,願意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同其他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和發展理念。

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行就行在中國共產黨人總是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麵臨的重大問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中國現代化道路可資借鑑。中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共贏方式取得發展成功的國家。中國的發展完全是通過自我積累發展起來,既沒有對外掠奪和殖民,也沒有對外轉嫁矛盾和危機,完全是一種和平的、多方受益的發展模式。這和資本主義國家崛起必對外擴張和殖民給世界造成巨大浩劫的方式完全不同。因此,中國道路成功的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文明的力量。

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求現代化相比,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一脈相承、從未中斷,中華文明具有獨特的強大內聚力、延續性、包容性和開放性,有著更為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文化資源,這些內在的內聚力、延續性基因一旦與世界其他文化相互學習、借鑑、交流、融合,就會成為中國加速現代化、創新中國特色現代化的巨大資源和文化優勢。近年來,西方社會的一些人總擔心中國強大了會對世界構成威脅,這樣的疑慮是源於他們在傳統西方文明範式下認識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的範式,源於西方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完全沒有顧及和觀察到中國道路成功的路徑。中國發展既借鑑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又堅持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並取得巨大成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展示了新的可選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參照。中國道路的成功在人類發展史上開創了現代化的新紀元,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現今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具實力的國家,今天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比二戰後主導國際秩序的美國模式,更為完備,更可借鑑,甚至更可持續。中國現代化的實踐表明,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是可能的,中國的成功給佔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三的發展中國家開闢了一條新路,必將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產生一定的示範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平等相待,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牽頭搭建多邊合作平臺,推動世界同步發展,加快全球減貧進程,更加有效地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交流分享中國的減貧經驗。中國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這些舉措就是支持更多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最近世界銀行發佈報告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加快數十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減少貧困。因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目標與合作領域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中亞和南亞將中國與歐洲連接起來,內容涉及到港口、鐵路、公路和橋樑建設,以及其它投資。按照世界銀行估算,一帶一路倡議如果得到全面落實實施,可使3200萬人擺脫貧困。

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偉大復興只會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當前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過去西方發展的歷史邏輯炒作“修昔底德陷阱”,國強必霸,大國崛起必然意味著掠奪與戰爭,強國即為“強權”與“霸權”,這只是西方興起的歷史映象。首先,中國崛起的路徑不同於西方發展路徑;其次是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決定了中國人民的夢想與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偉大復興只會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十九大報告鄭重提出,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這既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承諾,更體現了中國面對世界不確定性展示出的中國力量和大國擔當。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國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但重構了大國關係的理念,而且更顛覆了傳統大國關係的理念。這為全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指引了方向,中國不僅以自身發展直接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而且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為推動人類社會共同進步貢獻出中國智慧。

發展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主題。但是今天世界發展正面臨著許多全球性挑戰,特別是當前逆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世界經濟發展形成重大威脅和巨大破壞。自由貿易是促進全球繁榮的基礎,現在美國挑起貿易爭端是典型的貿易霸凌主義,不但破壞了一系列國際貿易規則,更可能遲滯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是世界發展的“逆潮流”。中美經貿摩擦不但傷人,也更損害自己,必將對美國經濟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成為拖累美國經濟的沉重負擔。

未來15-20年,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美國政府推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堅定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無論形勢如何發展變化,中國都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為全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為推動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國秉承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正在致力於努力實現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我們堅信,更加開放的中國,必將更加繁榮,中國與世界也必將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給中國和世界帶來更加進步和更加繁榮。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作者為復旦大學教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