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將二次騰飛 惠州應如何借力奮起

經濟 投資 金融 韓國 南方都市報 2017-06-05
廣東經濟將二次騰飛 惠州應如何借力奮起廣東經濟將二次騰飛 惠州應如何借力奮起

人物名片

馬光遠,生於1972年,甘肅靜寧人,知名經濟學家,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南方人物週刊評選的“時代驕子青年領袖”,英國《金融時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專欄作家。他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中國經濟界的重磅人物,近些年來在宏觀經濟、產業政策、民間投資以及房地產等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蘊藏著怎樣的價值和前景?城市群大融合背景下,又將為惠州帶來怎樣的機遇?5月23日,在南方都市報聯合惠州鑫月廣場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經濟論壇上,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相較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優勢明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是廣東經濟騰飛的第二次機會。

對於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扮演的角色,部分與會嘉賓認為,惠州要建立起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自信,惠州的城市開發強度以及第三產業的比例低的事實,意味著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還有廣闊的前景。

協同發展很重要

南方都市報常務副總經理鄭勝利在論壇上指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土地和不到全國0 .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3%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全球的第13大經濟體。雖然人均GDP與其他三個著名的大灣區還有距離,但隨著粵港澳城市的加速一體化、創新產業的高度聚集以及一小時經濟圈的完成,這必然將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經濟灣區。

在談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時,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稱,對比京津冀、長三角這兩個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的條件明顯更好。無論是第三產業抑或是金融、旅遊、海運,還是製造業,粵港澳大灣區代表了中國製造業第一競爭發展力。

在當天的論壇上,馬光遠等嘉賓認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放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來思考。在這個大灣區裡面,需要整體協同的發展理念,到最後形成一個真正的整體。

馬光遠稱,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廣東經濟騰飛的第二次機會,也是中國經濟實現真正轉型的重要抓手。

惠州未來可期

一位與會的嘉賓稱,談論粵港澳大灣區,不能光講灣區,還要關注重要的城市群。從世界城市史的發展來講,先有城市,城市規模擴大後形成城市群,城市群之間是互相關聯的,其很多要素是互相流動的、聚積的,再碰撞產生力量。

“要在大灣區的發展規劃下,找準各個城市之間的定位。”當天參會的城市文化學者王世泰說,以粵港澳大灣區對標紐約灣、東京灣,以海灣港口、貿易、創新作為衡量城市群能量的基本要素,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以上三個灣區所有的要素。

王世泰說,惠州要樹立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自信,“惠州有全國最優良的深水港口,吞吐量在1億噸以上,有17個泊位可以達到萬噸的停靠,它的貨運可以直達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和科技創新更不用說了。惠州亙古以來就是粵東的門、客家的都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很多新興企業,為什麼都落戶於惠州?他們就是看中了這一片可以創新、可以創造財富的土壤。

惠州市鑫月廣場商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達榮在受訪時說,惠州要自信,仲愷更要自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中,惠州和仲愷成為前沿陣地,這裡設計的是國家的開發區,聚集了8000多家企業,有50多家上市公司,從業人口達到了31萬。這是區域開發趨勢。

馬光遠說,惠州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只有40%多,這樣的三產結構意味著惠州的現代服務業比重有很大提升空間,也意味著惠州還有無限的可能,“紐約灣區服務業的比重接近100%。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從產業結構以及未來發展還有巨大的空間。”

專訪

馬光遠:惠州未來房價相對處於安全區域

論壇互動環節之後,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接受了南都記者的專訪。馬光遠稱,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灣區,從目前各灣區的增長速度來看,只需6年即可超越東京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

南都記者:大灣區發展前景如何?此前珠三角一體化已經實施多年,對比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它有什麼不同及優勢?

馬光遠:對比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圈,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優勢更明顯,其影響力是全球性的。從海洋經濟本身來講,它比京津冀、長三角本身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第二,粵港澳地區整個觀念應該在中國是最開放的;第三是目前的經濟基礎、產業基礎在中國最雄厚。從目前各灣區的增長速度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只需6年即可超越東京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灣區。

關於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方面,從交通、產業、認同感來講,大灣區的城市本來都是一體的,我們既要發展廣東本土經濟,也要把澳門、香港帶動起來,到整個區域的大圈子發展。

南都記者:你認為在本輪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崛起中,房地產會受到怎樣影響?針對惠州當下的樓市,您有何看法?

馬光遠:我們假設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城市的話,無論是城市規模、總體的城市化水平或者城市軟硬件都是相當不錯的。我們有幾個核心城市,同時形成了周圍的衛星城,就是這種協同的城市群的發展,比整個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均衡狀態更好一些。

我覺得房地產未來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業態裡仍是非常重要。經過2016年上漲以後,惠州目前房價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位,再像2016年出現一個井噴式發展,不可能。第三,從長遠看,我們看中國房地產要看城市群。

我們過去對房價的分類是按一二三四線城市分類的,惠州算三四線城市,但如果按三四線理解惠州房價,你一定會出現誤讀。惠州處在珠三角,又處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區域循環裡,長遠來看,房價應該還是比較穩定的。目前,大家可能感覺房價比較高,但是就安全區域來講,我認為它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

房價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我認為不能這樣講,因為它會受政策影響,每個人在分析房價的時候,應該把影響房價的各個方面因素搞清楚,不要簡單化。政策變了,影響因素變了,房地產市場表現就會變。

南都記者:你此前曾提出,中國房地產調控的具體舉措可以商榷和完善?

馬光遠:中國房地產過去20年很難講是健康發展,但是你也不能不承認過去20年這種發展其實基本解決了老百姓住房問題。第二,多年來,房地產的發展制度建設遠沒跟上房地產自身的發展。第三,房子是住的。圍繞房子是住的我們需要構造一整套制度體系,這種制度體系還是比較殘缺的,現有的調控政策本身它是降溫的,但是不治弊。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僅僅是讓房地產從一個較熱的狀態冷卻下來、清醒下來,而不能說靠調控就解決中國房地產的一系列問題。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可以“因城施策”,即每個城市根據自身房地產特點制定相應政策。這樣的思路,跟過去一竿子打全國進行調控進步了很多,很多政策需要不斷完善、探討。

聲音

利用好區位、宜居優勢 惠州大有作為

吳達榮:惠州鑫月廣場商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給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毫無疑問,粵港澳大灣區的的戰略會讓很多的企業進駐惠州。他們帶過來先進的生產技術、人才,這些怎樣為惠州所用,是很重要的。

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區位優勢突出。翻開地圖可見,整個惠州是被深圳、廣州、東莞三個城市包圍的城市,惠州往返這些城市都在一個小時生活圈內部,我們規劃的高速、高鐵形成了一個非常通暢的路網。這些路網能夠非常便捷地到達這些區域,這是很重要的核心優勢,區位優勢能夠保證惠州可以很快地承接起外溢的深圳、廣州、東莞產業,能夠讓區域間的人口相互流動,技術和資本的輸出變得更加方便。

另外,惠州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居住優勢也非常突出,惠州是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深圳人在惠州居住生活,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我們的第三產業還比較薄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還不快,我們要利用惠州的宜居優勢,讓更多的深圳人來惠州居住、生活、休閒,而不是在惠州工作,在深圳居住。

惠州應借大灣區概念清晰城市定位

王德平:深圳市匯誠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GDP總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雖然比東京灣區差一點,但比舊金山灣區高,粵港澳大灣區G D P年增長7%至8%,再過五六年,粵港澳大灣區超過其他 灣 區不是沒有可能。

大灣區中的 惠 州處於臨深片區,有著承接深圳產業外溢的優勢。在城市開發強度方面,一般達到30%就是極限了,但深圳卻超過了50%,東莞也達到了43%,而惠州只有11%,因此,只要惠州做好準備,來自深莞等地產業落地惠州也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深圳第二機場也將建在惠州,區域交通也將大為改善,惠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要。

惠州將如何融入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中來?惠州應該可以更為進取主動些,借力灣區概念,提出更為清晰的城市定位來主動推動相關工作進行。

惠州有文化、創新、生態三高優勢

鄭勝利:南都報系常務副總經理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有明顯的三高特色優勢,第一是生態高地。惠州土地有一萬平方公里,綠地面積非常多,且山河湖海無一不有,醞釀很多的商 機 。生態 的 高地在未來,如何能夠保持 下去 ?第二是文化高地,未來無論城市群如何發展,經濟如何發展,社會如何發展,人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第三是創新高地,惠州具有非常強烈的創新型企業和創新的精神。創新是面向未來,惠州有這樣的空間,也有這樣的底蘊實現創新。

惠州也有“三低”,如果這方面的短板能補上,經濟上會更加有活力。一是土地供應成本相對偏低,在城市群裡面就顯得特別有價值。二是人員成本。如果在用工成本角度,能夠維持一定的穩步合理增長,相信能夠吸引更多企業過來投資、運營。三是運營管理成本,如果整個城市的管理者能夠創造一個優良環境,能減輕企業賦稅,或是改善企業運營的生存條件,能為城市帶來很多好處和利益。

焦點

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經濟論壇直播26萬點擊量刷屏朋友圈

“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廣東經濟騰飛的第二次機會。”5月23日下午,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被大咖馬光遠的高見刷屏了?5月23日下午,南方都市報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經濟論壇隆重亮相。南都攜手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城市三棲新商業鑫月廣場,在仲愷體育館為惠州小夥伴解構商機。此次論壇受到也引起了各方的熱切關注,本報推出的現場直播報道更獲得了超過26萬的點擊量。

“規劃為王,贏定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板塊活躍走強,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灣區經濟吹響了深度城市化的號角,當所有人都在談論粵港澳大灣區的時候,你應該去關注什麼?在全面對標深圳的同城化發展浪潮中,藉助綠色化發展的生態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區位優勢,惠州的未來仍擁有巨大潛力。

“緊跟世界變革,把握時代的脈搏”,南方都市報早已密切關注這一新機遇。自4月18日起,南方都市報在A1及珠三角各城市讀本開啟“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政經觀察報道。惠州讀本每週也至少推出一期重磅觀察,或剖析具體產業在灣區時代的機遇和短板,或問計頂級智庫人士灣區時代惠州的未來和方向,或組織大咖走到線下與惠州產業行業精英政界人士坐而論道。

5月23日下午,南方都市報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經濟論壇如期亮相。這場粵港澳大灣區惠州高峰論壇,是南方都市報在惠州組織的首場線下論壇。南都相關負責人稱,參與舉辦這樣一場高端論壇體現了南都高度的傳媒責任感和行動力。

統籌:南都記者 蔣奇政

採寫:南都記者 蔣奇政 黃海林 黎秀敏 楊振華 實習生 魏秋樺

攝影:南都記者 田飛

實習生 林安迪 王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