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不能將美國經濟發展失敗歸結於中國

【僑報記者粟裕整理報道】近日,2019年哈佛大學中國校友公共政策論壇暨CCG圓桌研討會在全球化智庫(CCG)北京總部成功舉辦。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在會上發表演講,他指出如果將美國經濟發展失敗的首要原因歸結於中國是不準確的。

薩默斯表示,在過去的30個月裡,美國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並且這個改變並非世界各國認為的那樣,只是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才產生的。事實上,如果當時希拉里•克林頓競選總統成功,那麼她上任後的對華政策可能會比特朗普總統的政策更加大膽。

在美國,一直以來最主要的對華友好群體是商人和企業家。然而,在這個群體中一直以來也存在大量的對華不滿的情緒。因為他們感到在對華出口業務上受到了不公待遇,這種不公待遇在他們對華投資和合作時體現得更加明顯。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不能將美國經濟發展失敗歸結於中國

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前財政部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供圖)

他認為,美國在對華政策的制定上要小心謹慎。如果美國對中國的負面認知在幾年前就出現了,那麼就意味著中國對美國的核心利益產生了威脅。現在美國主流的對其經濟失敗的解釋就是美國的對華經濟政策。

他指出,有些針對中國的說法包含了誇張的成分。他不認為如果中國完成了美國提出的每一項要求,那麼美國的GDP將會比現在高出1%。因此,如果僅僅將美國經濟發展失敗的首要原因歸結於中國是不準確的,“中國衝擊”並不能完全解釋美國經濟的緩慢發展。“中國衝擊”的說法考慮到了額外的進口,但是他們沒能考慮額外的出口,也沒有考慮低價進口的好處,更沒有考慮較低的利率和相關的經濟刺激效果……因此,“中國衝擊”並不能完全解釋美國經濟表現不佳。

同時,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不是中國科技迅速進步的根本原因。事實上,數學信息在現代化社會已經普及。而且在冷戰時期,美國在核武器製造方面也僅僅對蘇聯保持了3年的優勢。在核武器需要十分精細的製造技術並且其研究成果沒有進行公開發布的時代,技術都很難保證完全保密,那麼在當今這個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很難想象我們需要怎樣的力量才能不讓別的國家窺知人工智能或者生物科學這類高科技的核心技術。但是中國也應該反思其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欠缺。

如今,美國也需要仔細思考它現在的政策,我們還不能判斷美國這種保守的經濟政策是否能給美國帶來經濟利益。如果美國的經濟政策是為了服務那些不支持經濟改革和政治開放的群體,是為了增強美國內部對中國的牴觸,那麼美國就可能生活在他對自己的預言裡,而離對話交流的道路越來越遠。

中國要非常謹慎地思考它到底想要什麼。這對一個正在崛起的力量來說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中國不應該被限定在某一個既定邊界內,中國也應該在國際機制和其制定中佔有一席之位,更應該參與決定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而不是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成員去適應別人制定的國際秩序。

因為中國經濟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的狀態了,這種寬容的經濟政策也不能夠再繼續下去了。技術徵用、貿易補貼和傾銷為中國帶來的經濟發展不意味著中國能夠繼續遊離於國際規則之外並獲得指定規則的權力。中國希望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與中國想要代替其他大國的位置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