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會與美國真正構成經濟競爭仍然是未知數,改革才是關鍵

中美關係是複雜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一對雙邊關係。中國與美國是否會進行戰略脫鉤一直以來是爭議的焦點。有文章認為,中國與美國將由於產業結構趨於重合而產生競爭。這樣的觀點假設了中國的持續進步,這會導致中國能夠生產越來越多的、可以與美國產品進行競爭的產品。但並不一定可靠。

中國是否會與美國真正構成經濟競爭仍然是未知數,改革才是關鍵

華為是為數不多可以與美國企業競爭的中國公司

中國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的生產性經濟體,這一定位意味著中國擁有全體系的從初級到高級的製造業能力,並且擁有與之相配套的整個基礎設施、社會教育系統。這種地位是中國經歷幾十年發展,付出大量血汗換來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通過“偷”來實現這樣的地位。但是,生產性經濟體也意味著,中國的資本總量並不如歐美高度金融化所能動員的資本能力,生產性投資仍然是大部分,而還有很多資源並沒有被金融化。當然,這一模式有好有壞,最好的一面就是我們的貧富差距沒有被進一步拉開,而壞的一面就是,企業進行融資存在著不少困難。

中國是否會與美國真正構成經濟競爭仍然是未知數,改革才是關鍵

中國製造業

而歐美在80年代以來奉行的新自由主義與中國現在的模式並不相同,其通過全球市場體系佔據全球的經濟剩餘,而又通過內部的自由化、資本化、金融化進行了再度整合,從而釋放了極為可觀的能量,當然也伴生了現在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矛盾。不論是硅谷裡的高科技公司、獨角獸公司,還是類似SpaceX這樣的企業,為何總能在美國出現?原因除了美國龐大的技術積累外,非常方便的大規模融資和穩定的營商環境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新自由主義是把雙刃劍,其引發了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進而引發金融海嘯,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硅谷、納斯達克的奇蹟。這也造就了美國在尖端製造業上的強大能量,鞏固了其對全世界的控制能力。

中國是否會與美國真正構成經濟競爭仍然是未知數,改革才是關鍵

美國尖端製造業

整體來看,中國要實現美國這樣規模的金融化不太可能,國內條件尚且不成熟,同時我們也無法承擔這個模式帶來的代價。而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同樣遭到了挑戰,出現了問題,但目前也沒有替代方案出現。如此一來,未來的變數其實還有很多,也許我們可以預計到特定總統選舉結果帶來的臨時變化,但對於長期的、宏觀方面的變化,現在下結論可能還比較早,中國如何進一步改革,釋放活力和效率仍然是未來的重要內容。

中國是否會與美國真正構成經濟競爭仍然是未知數,改革才是關鍵

中國智造還有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