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開啟數字經濟時代'

"
"
科技金融開啟數字經濟時代

  如果從人類最早開始使用貝殼作為貨幣算起,可以說金融活動伴隨著人類走過了漫長的遠古蠻荒時代、農耕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金融業的興起與發展,貫穿了人類經濟活動的整個歷史。在工業文明時代之前,貨幣資金的融通僅僅作為農耕、商品交換等人類簡單經濟活動的附屬或補充,而並未表現出獨特的價值和運行規律。自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並將人類帶入工業文明時代之後,金融的獨特價值便開始顯現。當然,蒸汽機的大規模推廣本身也是金融業鼎力支持的結果。由於機械化大生產對資本有著極為強烈的需求和依賴,所以,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一方面,貨幣開始資本化,成為資產階級剝削廣大無產者的手段;另一方面,資本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彙集和流轉的特性,極大地適應了工業時代對物質資源的需求。因此,與工業化生產相匹配的間接融資方式和直接融資方式迅速發展,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現代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雛形。

  讓我們想象一下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裡,無府主義者,甚至那些極端的保守分子、宗教原教旨主義者和嬉皮士,他們曾經夢想擁有這樣的一個世界。按照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說法,貨幣僅僅是資本家剝削的工具,取代了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連傳統充滿溫情的家庭關係,也變成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正如馬克思後來在《資本論》-書中所設法證明的那樣,貨幣是商品化的勞動,剩餘價值是僱用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以滿足其對剩餘價值積累的貪得無厭的追求。這種觀念依然在發揮著影響力。在20世紀70年代,歐洲一些人仍然渴望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

  十幾年前,哥倫比亞奴卡克·馬庫原住民民族意外地走出哥倫比亞瓜維亞雷河畔聖何塞的亞馬孫熱帶雨林。他們是一個為時代所遺忘的部落,此前與世隔絕,生活主要靠捕獵和採摘野果。他們沒有貨幣的概念,也沒有未來的概念,在居住於城市附近的那些日子裡,他們依靠國家的救濟品生存。當被問及他們是否懷念叢林時,他們笑了。令這些曾經習慣於在單調乏味的奔波中尋找食物的原住民感到驚訝的是,那些完美的陌生人給他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並未要求他們予以回報。

  然而人類學家的研究表明,與奴卡克·馬庫人相比,許多存活到近代的遊牧狩獵部落並不平靜。例如,居住在厄瓜多爾的希瓦羅人,近60%的男性死於暴力;巴西雅諾馬馬人的死亡數字將近40%。當兩個原始部落群體偶然相遇的時候,他們為爭奪稀缺資源(比如糧食和育齡婦女)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從事商業交換。遊牧狩獵式的社會沒有貿易,他們往往採取突襲。他們也沒有儲存食物的習慣,一旦找到食物他們就會吃掉。因此,他們不需要貨幣。

  事實上,也有比奴卡克·馬庫人更高級的社會沒有貨幣。印加帝國-500年前南美洲存在的先進的社會就沒有貨幣,印加人是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稀有金屬的。他們認為黃金是“太陽的汗水”,白銀是“月亮的眼淚”。在印加帝國,勞動被視為價值單位。此外,印加經濟往往依賴的是嚴酷的中央計劃和強迫勞動。然而,1532年,與哥倫布一樣,一個去尋找新世界和可以貨幣化的貴金屬的男子顛覆了印加帝國

  然而,如果僅僅是機械化大生產的需要,現代金融業也不會演化成今天的模樣。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動員和裹挾最底層的民眾和資源,將其全面納入工業化進程之中。金融業所具有的跨期支付能力轉移這一功能,恰好契合了企業和居民部門對跨期支付轉移的巨大需求,這一點始終是現代金融業蓬勃發展、長盛不衰的最重要原因。

  我們將鏡頭拉近,聚焦到人類經濟發展進程最為迅速,當然也是最為跌宕起伏的20世紀下半葉。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現代金融業的發展逐漸呈現出了其特有的規律,而且從人類的實體經濟世界裡漸漸剝離出來,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特世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加速的金融自由化進程,將原本聯繫並不緊密的各國金融體系逐漸拉近。隨著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速度的不斷擴大與增加,貨幣資本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遊走,甚至可以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金融發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危機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人類的金融危機史畫上了一個大大的驚歎號。

  當然,金融發展史也可以以技術作為劃分標準,正如對歷次產業革命的劃分,就是以技術為標準。蒸汽機、電力和電子計算機分別是目前已有的三次產業革命的標誌性技術。然而,從技術視角看現代金融業的演化和發展,其實並非金融史探討的主流。但這一情況在近年來逐漸發生了變化。一個十分重要的背景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即傳統金融業與一系列新興科技的結合日益緊密,也就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呈現出了十分鮮明的特色,從而誘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和變革是否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臨界狀態?儘管對這一問題的理解目前仍是仁者見仁,甚至眾多傳統金融的堅定支持者對新技術的不斷演化和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仍然嗤之以鼻,但這讓我們回想起了似曾相識的一幕:當年馳騁在原野上的牛仔曾嘲笑剛剛問世不久且行進速度的確讓人不敢恭維的火車。誰敢說歷史不會重演呢?正如今日中國的年輕人,拿著最新型號的手機暢快淋漓地進行網購和移動支付時,面對還在刷信用卡、寫支票和使用現金支付的西方朋友的不解與質疑,將會心一笑。

  從近些年金融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技術性因素將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帶來根本性的變革。一方面,金融業的效率將會得到極大提升。中國迅速發展的移動支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正如汽車和飛機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一樣,信息技術的出現將重構現代金融業。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信息技術與現代金融業的結合,對金融業最為核心和重要的一個功能——匹配信息和解決相互信任問題產生了重大沖擊。以貨幣為例,貨幣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表明,貨幣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解決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之間互不信任的問題,即企業部門難以通過直接支付其自身發行的債務憑證的方式購買家庭部門的勞動進行生產。因為這會令家庭部門承受巨大的債務違約風險,而且家庭部門缺乏必要的能力和時間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而難以確認企業發行的債務憑證的風險定價是否合理。而銀行的出現,本質上就是因為銀行能夠解決風險定價和信任問題,即銀行能夠通過現場調查掌握數量龐大的企業內部信息,從而能夠給出合理的風險定價。因此,家庭部門更願意相信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即貨幣。企業只能從銀行申請貸款,獲得貨幣後再支付給家庭部門。與此同時,家庭部門也可以利用獲得的貨幣,進行支付能力的跨期轉移。然而,完全基於數字加密技術的、不基於信用的、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有可能改變這一邏輯,這是其在全球範圍內引起軒然大波的重要原因。同樣,如果新的技術能夠徹底解決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雙方直接建立信任和連接,開展包括金融業務在內的更多活動便成為可能。金融科技創新是一個全球性的旨在革新金融服務產業的現象。這一創新的特別之處在於通過不同的商業模式對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去中介化,使傳統金融機構脫媒。傳統金融機構需要積極面對這一挑戰。

  金融科技創業企業依賴創新,特別是利用新技術手段,通過在線和移動渠道提供服務。大數據分析、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科技企業發展方興未艾。

  一輪科技革命潮流已至,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及監管科技等,均屬於現階段金融科技領域的主流和熱點技術應用,也屬於未來五年內,有望重塑金融業模式和流程的核心技術。無論是中國式的互聯網金融,還是歐美科技含量更高的金融科技,都是建立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

  中國在金融業的轉型更為深入,無論是在規範化發展,還是在技術、體制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隨著這些技術創新更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等諸多領域。科技對於金融的促進不再侷限於渠道等淺層次的方面,而是開啟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層次融合。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正在古老的金融行業全面展開!

  金融科技不僅加劇顛覆傳統金融行業,風起雲湧的技術變革更為金融行業帶來新的風口和投資熱潮。金融行業可以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進行金融監管和打假,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儲存,提高投資信息的安全度,而且以區塊鏈為核心技術的數字貨幣將顛覆傳統紙幣的地位,進一步衝擊銀行業,變革迭代移動支付方式。

  最早出現互聯網金融業態的中國,目前互聯網金融正進行整頓、規範。披著互聯網金融 “馬甲 ”的 P2P被整頓、規範後,網絡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理財、數字貨幣等領域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

  順應新經濟發展大勢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是一個大趨勢,儘管其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今,現實已經做出了最好的迴應。目前,小額、短期、普惠的金融業態蜂擁而至,關於智能投資顧問、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等的研究如火如荼,從中可以看出,互聯網新技術、新科技帶來的商業金融模式變化是革命性的,金融服務可以伸展到任何一個死角,這預示著,科技正在使得金融走向真正的普惠,使得長尾金融服務成為潛力最大的市場。

  美國消費信貸極度發達,負債性消費群體非常龐大,但金融工具是銀行信用卡。花旗銀行在銀行信用卡崛起時緊緊抓住了機會 ———就像福特在美國汽車業崛起時抓住機會一樣 ———不僅促進了美國消費的大發展,也使得花旗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賺得盆滿缽滿。

  花旗銀行信用卡刷卡消費興起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三次工業革命之間。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來臨之際,花旗等傳統銀行的信用卡透支消費模式似乎已經落伍了。在工業4.0核心技術之一的互聯網帶動下,金融業出現了革命性的發展與變革,消費金融大有取代傳統信用卡之勢。比如,一般民眾急需的小額短期消費貸款需求,在一部手機上就可以輕鬆搞定。

  新金融對傳統金融的衝擊不僅是革命性的,而且越來越猛烈。第一,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為特徵的新經濟引發的淺層次的互聯網金融業態的出現對傳統金融的衝擊。比如,移動支付手段,互聯網理財產品,消費貸、現金貸等網貸模式,互聯網平臺代理金融產品銷售等。

  第二,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業的滲透與應用,傳統金融的一大塊地盤將會被侵蝕掉。當然,傳統金融也正在積極轉型,擁抱新技術,伴隨而來的是傳統金融裁員、部門調整,未來金融分析師、股票分析師、理財師等一部分崗位將被智能機器人代替。這些衝擊一方面來自互聯網,更多的是來自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

  第三,衝擊最為猛烈與徹底,即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無論是中國最早的貝殼貨幣,還是英國金匠鋪奠定的金融銀行雛形,金融從誕生那天起就是中介化、中心化的東西。在中介化、中心化這個主軸上逐步出現了貨幣、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外匯、期貨、貴金屬市場等中介化、中心化的金融業態,這種中介化、中心化的金融產物幾百年、上千年都沒有動搖過,包括目前的互聯網金融業態也是在這一模式下產生的。

  如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正在徹底顛覆傳統金融,包括互聯網金融。一旦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全面滲透應用,前述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態,以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業態都將被顛覆。

  現代科技的衝擊是無情的,而且是勢不可擋的。

  人類正經歷繼農耕和工業時代之後,進入數字地球和數字經濟的時代,數字貨幣指日可待。縱觀貨幣演進史,其沿循信用擴展和載體虛化兩大主線,而數字貨幣基於數字身份系統、數字賬戶系統和貨幣數字化三重架構,借力A(AI,人工智能)、B(Block Chains,區塊鏈)、C(Clouds,雲計算)、D(Big Data,大數據)等金融科技發展的不同路徑,推動人類貨幣載體數字化和全球清算體系高效而又緊密的互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