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我們仍可以窺探一些端倪。從1978年到2018年,過去40年時間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上漲到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1平方米上漲到了47.3平方米。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的標準來計算,目前城鎮戶均面積達到了117平方米,農村戶均則達到了141.9平方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確不缺房子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開發商都還在“拼命”蓋房子呢?內行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我們仍可以窺探一些端倪。從1978年到2018年,過去40年時間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上漲到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1平方米上漲到了47.3平方米。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的標準來計算,目前城鎮戶均面積達到了117平方米,農村戶均則達到了141.9平方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確不缺房子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開發商都還在“拼命”蓋房子呢?內行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一,應對債務壓力。根據Wind數據顯示,到2019年一季度,135家上市房企負債總額突破8.5萬億元,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僅為37.78%。目前,全行業負債率平均水平為75%左右。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高負債行業,雖然理論上開發商自有資金至少需要達到30%,可是實際上,很多開發商都是“舉債”拿地蓋房,業內一直有“空手套白狼”的說法。通過最近幾年的形勢來看,房企盲目舉債拿地的弊端開始顯露:融資渠道收緊,負債率持續走高,現金流步步吃緊。

筆者認為,高負債的開發模式,使得房企的資金鍊變得比較脆弱,隨著融資渠道收緊疊加償債高峰期的來臨,為了解決自身的債務壓力,不少開發商走上了高週轉,快銷售,加快回籠資金的模式。說得通俗一點,除了要加快建房子,加快完成銷售回款,現階段恐怕實在找不出其他方式應該債務壓力。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我們仍可以窺探一些端倪。從1978年到2018年,過去40年時間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上漲到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1平方米上漲到了47.3平方米。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的標準來計算,目前城鎮戶均面積達到了117平方米,農村戶均則達到了141.9平方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確不缺房子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開發商都還在“拼命”蓋房子呢?內行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一,應對債務壓力。根據Wind數據顯示,到2019年一季度,135家上市房企負債總額突破8.5萬億元,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僅為37.78%。目前,全行業負債率平均水平為75%左右。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高負債行業,雖然理論上開發商自有資金至少需要達到30%,可是實際上,很多開發商都是“舉債”拿地蓋房,業內一直有“空手套白狼”的說法。通過最近幾年的形勢來看,房企盲目舉債拿地的弊端開始顯露:融資渠道收緊,負債率持續走高,現金流步步吃緊。

筆者認為,高負債的開發模式,使得房企的資金鍊變得比較脆弱,隨著融資渠道收緊疊加償債高峰期的來臨,為了解決自身的債務壓力,不少開發商走上了高週轉,快銷售,加快回籠資金的模式。說得通俗一點,除了要加快建房子,加快完成銷售回款,現階段恐怕實在找不出其他方式應該債務壓力。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二,押寶樓市心態。從2003年開始,房地產業被確立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更成為不少二三四線城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房產早已構成了居民家庭財富的70%以上,一旦樓市行情急轉而下,那麼賬面財富必然大幅縮水,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行業牽涉上下游眾多行業產業,包括建築業、鋼鐵業、家電行業等等,所以一直被看作是實體經濟的總裝車間。

不難看出,房地產業不僅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更與老百姓的家庭財富直接關聯,所以業內普遍認為,這麼重要的地位一時半會估計撼動不了。對於開發商而言,自然也願意押寶一把。但是,過去3年時間,從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到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樓市的角色也發生轉變,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目前已經有近300家開發商破產,與全國97938家房企相比,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釋放的信號值得關注。因此,面對目前的樓市形勢,盲目押寶顯然也並不可取。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我們仍可以窺探一些端倪。從1978年到2018年,過去40年時間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上漲到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1平方米上漲到了47.3平方米。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的標準來計算,目前城鎮戶均面積達到了117平方米,農村戶均則達到了141.9平方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確不缺房子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開發商都還在“拼命”蓋房子呢?內行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一,應對債務壓力。根據Wind數據顯示,到2019年一季度,135家上市房企負債總額突破8.5萬億元,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僅為37.78%。目前,全行業負債率平均水平為75%左右。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高負債行業,雖然理論上開發商自有資金至少需要達到30%,可是實際上,很多開發商都是“舉債”拿地蓋房,業內一直有“空手套白狼”的說法。通過最近幾年的形勢來看,房企盲目舉債拿地的弊端開始顯露:融資渠道收緊,負債率持續走高,現金流步步吃緊。

筆者認為,高負債的開發模式,使得房企的資金鍊變得比較脆弱,隨著融資渠道收緊疊加償債高峰期的來臨,為了解決自身的債務壓力,不少開發商走上了高週轉,快銷售,加快回籠資金的模式。說得通俗一點,除了要加快建房子,加快完成銷售回款,現階段恐怕實在找不出其他方式應該債務壓力。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二,押寶樓市心態。從2003年開始,房地產業被確立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更成為不少二三四線城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房產早已構成了居民家庭財富的70%以上,一旦樓市行情急轉而下,那麼賬面財富必然大幅縮水,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行業牽涉上下游眾多行業產業,包括建築業、鋼鐵業、家電行業等等,所以一直被看作是實體經濟的總裝車間。

不難看出,房地產業不僅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更與老百姓的家庭財富直接關聯,所以業內普遍認為,這麼重要的地位一時半會估計撼動不了。對於開發商而言,自然也願意押寶一把。但是,過去3年時間,從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到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樓市的角色也發生轉變,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目前已經有近300家開發商破產,與全國97938家房企相比,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釋放的信號值得關注。因此,面對目前的樓市形勢,盲目押寶顯然也並不可取。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三,房價預期良好。雖然樓市整體不缺房子,但是住房資源存在分佈不均衡的現象:從地理空間上看,大城市人多房少,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則面臨人少房多的問題。具體到個人來看,目前房屋空置率在22%-24%左右,所以有些人手裡有多套房,既不出租也不賣,而有些人一套房都買不起。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當中仍舊還有三大住房需求,包括遷移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投資性購房需求。換言之,根深蒂固的買房觀念和房子作為投資品的穩定性,使得不少購房者依然把房子看作是抵禦通脹的最好工具。

除此之外,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不到60%,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曾表示,預計2030年將達到70%,這對於樓市而言將是一個重要拐點。此外,房地產稅和空置稅的最終落實出臺可能也需要5-10年時間,因此筆者認為,未來5-10年既是開發商最後的一個喘息機會,也將是開發商轉型過渡,謀取多元化發展的階段。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我們仍可以窺探一些端倪。從1978年到2018年,過去40年時間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上漲到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1平方米上漲到了47.3平方米。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的標準來計算,目前城鎮戶均面積達到了117平方米,農村戶均則達到了141.9平方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確不缺房子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開發商都還在“拼命”蓋房子呢?內行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一,應對債務壓力。根據Wind數據顯示,到2019年一季度,135家上市房企負債總額突破8.5萬億元,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僅為37.78%。目前,全行業負債率平均水平為75%左右。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高負債行業,雖然理論上開發商自有資金至少需要達到30%,可是實際上,很多開發商都是“舉債”拿地蓋房,業內一直有“空手套白狼”的說法。通過最近幾年的形勢來看,房企盲目舉債拿地的弊端開始顯露:融資渠道收緊,負債率持續走高,現金流步步吃緊。

筆者認為,高負債的開發模式,使得房企的資金鍊變得比較脆弱,隨著融資渠道收緊疊加償債高峰期的來臨,為了解決自身的債務壓力,不少開發商走上了高週轉,快銷售,加快回籠資金的模式。說得通俗一點,除了要加快建房子,加快完成銷售回款,現階段恐怕實在找不出其他方式應該債務壓力。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二,押寶樓市心態。從2003年開始,房地產業被確立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更成為不少二三四線城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房產早已構成了居民家庭財富的70%以上,一旦樓市行情急轉而下,那麼賬面財富必然大幅縮水,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行業牽涉上下游眾多行業產業,包括建築業、鋼鐵業、家電行業等等,所以一直被看作是實體經濟的總裝車間。

不難看出,房地產業不僅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更與老百姓的家庭財富直接關聯,所以業內普遍認為,這麼重要的地位一時半會估計撼動不了。對於開發商而言,自然也願意押寶一把。但是,過去3年時間,從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到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樓市的角色也發生轉變,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目前已經有近300家開發商破產,與全國97938家房企相比,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釋放的信號值得關注。因此,面對目前的樓市形勢,盲目押寶顯然也並不可取。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三,房價預期良好。雖然樓市整體不缺房子,但是住房資源存在分佈不均衡的現象:從地理空間上看,大城市人多房少,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則面臨人少房多的問題。具體到個人來看,目前房屋空置率在22%-24%左右,所以有些人手裡有多套房,既不出租也不賣,而有些人一套房都買不起。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當中仍舊還有三大住房需求,包括遷移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投資性購房需求。換言之,根深蒂固的買房觀念和房子作為投資品的穩定性,使得不少購房者依然把房子看作是抵禦通脹的最好工具。

除此之外,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不到60%,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曾表示,預計2030年將達到70%,這對於樓市而言將是一個重要拐點。此外,房地產稅和空置稅的最終落實出臺可能也需要5-10年時間,因此筆者認為,未來5-10年既是開發商最後的一個喘息機會,也將是開發商轉型過渡,謀取多元化發展的階段。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四,貪慾心理作怪。針對房地產市場,業內大腕潘石屹的一些表態經常讓人回味。對於住房問題,他曾表示,經過了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們已經不缺房子了,開發商之所以拼命建房,主要是目前的房子還沒有滿足大家的貪慾,如果有人不停的買房子,自然就得有人拼命建房子。也許,正是基於這種論斷,對於房價走向,他一直都持看空的態度。除此之外,馬雲也曾表示,二三十年後,一對年輕人可能要管理5套房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貪慾”呢?

在筆者看來,在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最近這10多年,房價不斷上漲使得人們嚐到了升值的甜頭。以濟南為例,在房價剛剛抬頭的2016年,由於供不應求,某些樓盤一天就多次提價,很可能上午買了,下午就能多賺幾十萬。因此,房價一度經歷了越調越漲,越漲越買,越買越貴的怪圈子。房子的金融屬性一度衝昏了大家的頭腦,但常在樓市的河邊走,不懂得量力而行和看好就收,哪有不溼鞋的可能。如今,國家明確表態短期不會依靠房地產刺激經濟,因此,下一階段,我們應該擔心或許不是買不起房子,而是手裡的房子賣不掉。

"

如今,房地產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左右的發展過程,在最近這兩年時間裡,關於房子夠不夠住的問題開始慢慢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樓市中也逐漸形成了兩大主流“派別”。一派認為未來住房需求依然強勁。比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就表示,未來還有2億居民要進城,這依然會產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派認為房子已經夠住了。比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就直言,現在房子已經蓋得夠多了,現在買房就相當於高位接盤。不過,至於到底多到什麼程度,最近一段時間業內不少聲音表示,目前建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住房總量並沒有權威統計,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基本上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我們仍可以窺探一些端倪。從1978年到2018年,過去40年時間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6.7平方米上漲到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1平方米上漲到了47.3平方米。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的標準來計算,目前城鎮戶均面積達到了117平方米,農村戶均則達到了141.9平方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確不缺房子了。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開發商都還在“拼命”蓋房子呢?內行人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一,應對債務壓力。根據Wind數據顯示,到2019年一季度,135家上市房企負債總額突破8.5萬億元,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僅為37.78%。目前,全行業負債率平均水平為75%左右。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高負債行業,雖然理論上開發商自有資金至少需要達到30%,可是實際上,很多開發商都是“舉債”拿地蓋房,業內一直有“空手套白狼”的說法。通過最近幾年的形勢來看,房企盲目舉債拿地的弊端開始顯露:融資渠道收緊,負債率持續走高,現金流步步吃緊。

筆者認為,高負債的開發模式,使得房企的資金鍊變得比較脆弱,隨著融資渠道收緊疊加償債高峰期的來臨,為了解決自身的債務壓力,不少開發商走上了高週轉,快銷售,加快回籠資金的模式。說得通俗一點,除了要加快建房子,加快完成銷售回款,現階段恐怕實在找不出其他方式應該債務壓力。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二,押寶樓市心態。從2003年開始,房地產業被確立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更成為不少二三四線城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房產早已構成了居民家庭財富的70%以上,一旦樓市行情急轉而下,那麼賬面財富必然大幅縮水,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行業牽涉上下游眾多行業產業,包括建築業、鋼鐵業、家電行業等等,所以一直被看作是實體經濟的總裝車間。

不難看出,房地產業不僅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更與老百姓的家庭財富直接關聯,所以業內普遍認為,這麼重要的地位一時半會估計撼動不了。對於開發商而言,自然也願意押寶一把。但是,過去3年時間,從防止房價大起大落到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樓市的角色也發生轉變,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目前已經有近300家開發商破產,與全國97938家房企相比,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釋放的信號值得關注。因此,面對目前的樓市形勢,盲目押寶顯然也並不可取。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三,房價預期良好。雖然樓市整體不缺房子,但是住房資源存在分佈不均衡的現象:從地理空間上看,大城市人多房少,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則面臨人少房多的問題。具體到個人來看,目前房屋空置率在22%-24%左右,所以有些人手裡有多套房,既不出租也不賣,而有些人一套房都買不起。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當中仍舊還有三大住房需求,包括遷移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投資性購房需求。換言之,根深蒂固的買房觀念和房子作為投資品的穩定性,使得不少購房者依然把房子看作是抵禦通脹的最好工具。

除此之外,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不到60%,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曾表示,預計2030年將達到70%,這對於樓市而言將是一個重要拐點。此外,房地產稅和空置稅的最終落實出臺可能也需要5-10年時間,因此筆者認為,未來5-10年既是開發商最後的一個喘息機會,也將是開發商轉型過渡,謀取多元化發展的階段。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第四,貪慾心理作怪。針對房地產市場,業內大腕潘石屹的一些表態經常讓人回味。對於住房問題,他曾表示,經過了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們已經不缺房子了,開發商之所以拼命建房,主要是目前的房子還沒有滿足大家的貪慾,如果有人不停的買房子,自然就得有人拼命建房子。也許,正是基於這種論斷,對於房價走向,他一直都持看空的態度。除此之外,馬雲也曾表示,二三十年後,一對年輕人可能要管理5套房子。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貪慾”呢?

在筆者看來,在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最近這10多年,房價不斷上漲使得人們嚐到了升值的甜頭。以濟南為例,在房價剛剛抬頭的2016年,由於供不應求,某些樓盤一天就多次提價,很可能上午買了,下午就能多賺幾十萬。因此,房價一度經歷了越調越漲,越漲越買,越買越貴的怪圈子。房子的金融屬性一度衝昏了大家的頭腦,但常在樓市的河邊走,不懂得量力而行和看好就收,哪有不溼鞋的可能。如今,國家明確表態短期不會依靠房地產刺激經濟,因此,下一階段,我們應該擔心或許不是買不起房子,而是手裡的房子賣不掉。

房子夠30億人住,為何開發商還在大量建房?業內人士透露4個原因

​總而言之,當前的住房總量基本能夠滿足大家的住房需求了,所以再像以前一樣大規模發展房地產業的概率開始降低。隨著樓市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度,特別是當前舊改接棒棚改,以及未來幾年房地產稅、空置稅的逐步出臺,都意味著下一階段房地產的重心或許不在於大拆大建,而是激活存量房,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平衡住房資源的分佈。面對這些樓市變化,筆者認為,對於開發商而言,從長期來看,傳統的拿地建房模式也會慢慢難以為繼,謀求多元化轉型或是最終出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