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經濟 農村 推拿 農民 泉州新聞網 2017-05-24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今年5月21日是第二十七個“全國助殘日”,市領導、殘聯等相關部門和各界愛心人士紛紛行動起來,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從走訪慰問、義診宣傳、就業援助、公益募捐、作品義賣等一系列關愛活動和志願服務方面,讓殘疾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社會的關愛。

其實,在泉州,每一天都是助殘日,如今殘疾人事業發展更有了政策上的強力支撐。2016年5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扶殘助殘工作 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作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重點任務,促進殘疾人權益保障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完善,致力推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切實增強全市廣大殘疾人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一年來,我市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扶殘助殘政策基礎上,立足泉州實際,在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康復救助、就業增收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擴大受益人群,提高享受標準,讓全市殘疾人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嚴。□記者 蘇勇 通訊員 傅理惠 文/圖

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徐福坤用雕藝為自己也為其他殘疾人改變了命運

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永春殘疾小女孩小冬在各界的幫助下終於站起來

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泉州市每年常態化舉辦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

基本民生保障提標擴面

安居工程助殘疾人住新房

泉州首次將“一戶多殘”家庭中的殘疾人增列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享受每人每月50元生活補貼,市縣兩級財政每年投入2400多萬元為符合“一戶多殘”條件的殘疾人提供生活救助。我市還規定各地應適當增加納入醫保的醫療康復項目,並逐步提高報銷比例,將需長期門診治療的兒童病種列入門診特殊病種費用支付範圍,使得殘疾人可享受更優惠的基本醫保。在全國率先爭取價格調節基金255萬元,向全市8500名60週歲以下特困重度殘疾人發放一次性臨時價格補貼,我市已連續兩年開展該項工作。在改善提升殘疾人住房條件上,我市部分縣(市、區)繼續實施困難殘疾人“安居工程”,進一步加大殘疾人家庭住房改善的支持力度。2016年,全市共投入465萬元實施困難殘疾人“安居工程”119座、修繕貧困殘疾人危房86座。

今年春節前夕,安溪縣城廂鎮石鼓村的謝瓊蘭一家搬進了新房子,雖然新房只有一層,房子還顯簡陋,但貼上了春聯,掛起了燈籠,一家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年已五旬的謝瓊蘭是一名智力殘疾人, 20多年前丈夫就已去世,家裡除了3個女兒外,還有1名年過八旬的婆婆,經濟十分困難,是村裡的低保戶。以前的老房子是一棟破舊且到處開裂的土平房,被鑑定為危房,下雨天屋內汪洋一片。每當颱風或暴雨將至,村裡都要通知該家及時轉移。隨著女兒逐漸長大,一家人住上新房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但經濟窘迫,想籌錢重建卻力不從心。去年,政策的陽光照進了被貧困困擾的謝家,受益於造福工程及安居工程,得到政策補助15萬元,在村幹部和親戚的幫助下,謝家拆了老房,建起了框架結構的新房。如今,全家住進新房,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房屋漏水不安全了。

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謝瓊蘭家的舊房

康復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還患兒一個快樂多彩童年

在殘疾兒童的康復補助方面,泉州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將全省0-6歲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補貼對象擴大至7-14歲,使全市0—14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現全覆蓋,每人每年可申請康復補助1.2萬元。二是制定扶持民辦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發展辦法,鼓勵社會力量開辦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提出加強對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情況的監督指導、定期評級,符合標準的,殘聯、財稅和金融部門在專項補助、落實政策、申請貸款方面給予支持;2016年組織對全市14家民辦兒童康復機構進行評估定級,發放扶持資金89萬元;同時,支持以社區為平臺創辦康復服務機構,進一步提升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水平。三是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對接的總體思路,2016年10月,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與泉州市第一醫院聯合成立市級腦癱兒童康復基地,不斷增強康復機構專業化水準。

命運和永春小女孩小冬開了個玩笑,父親早逝,母親殘疾,家庭異常貧困,她因肢體殘疾無法走路更無法讀書。半年前,經本報報道後,在市殘聯提供手術康復費用補助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小冬從山區來到了泉州市區醫院救治,經過足部矯形手術和康復訓練後,現在小冬已能自己站立,開心的笑容經常掛在她臉上。如今小冬的命運已經改寫,距離行走的夢想越來越近,她也在追逐一個快樂多彩的童年。

今年11歲的小凱是一名自閉症孩子,2012年進入愛星兒童啟能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每年都享受到省市康復項目1.2萬元補助,為小凱的父母解了經濟之憂,要知道為了照顧小凱,母親辭職在家,家庭的經濟負擔非常重。康復機構對小凱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測試,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康復訓練課程,定期做康復效果分析,小凱各方面提高很快。讓父母感到欣慰的是,康復進步明顯的小凱2015年就讀普通小學的夢想終於實現,現在學習成績都能保持在90分以上。

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受益於安居工程,謝瓊蘭一家住上新房(下圖)。

就業增收力度持續加大

助力殘疾人就業脫貧致富

就業對於殘疾人加快脫貧致富、實現自強自立意義重大。扶持殘疾人多方式、多渠道就業增收始終是泉州各級殘聯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一是出臺扶持盲人保健按摩機構發展政策,加大盲人就業扶持力度,增加市級財政對盲人保健按摩店的扶持力度,對安置5名(含)以上盲人就業的盲人按摩機構,給予5萬元資金扶持。2016年10月,我市舉辦全省地級市規模最大的盲人保健按摩技能單項競賽,50名盲人按摩師參賽,3名選手獲一等獎並被市人社局授予“泉州市技術能手”稱號。2016年,共為3家符合要求的盲按機構發放補助15萬元。二是聯合市財政部門制定市級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發展扶持措施,加大農村殘疾人扶貧力度,提出創建20個市級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給予每個基地10萬元資金扶持。2016年共投入315.9萬元扶持633名農村貧困殘疾人開展種植、養殖、生產經營,為驗收確認的4個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發放補助40萬元。三是加大殘疾人蔘加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的扶持力度,在全市培育創建18個殘疾人就業創業示範點,通過舉辦殘疾人網絡創業、電商培訓、種植養殖技術等培訓94期2898人次,切實提升殘疾人的生存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強扶持殘疾人“愛心小店”、“愛心報亭”及居家就業等工作力度,明確對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全省性等職業技能競賽獲獎的殘疾人,給予一定獎勵,為殘疾人就業增收和融合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造福盲人,貢獻社會”,作為“助殘先進集體”,南安市盲人按摩中心現已成了不少盲人按摩師的“溫馨之家”和“培訓搖籃”,在這裡就業的盲人有10多人。在積極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之餘,中心負責人經常到盲人職工的家中走訪慰問,儘量幫助他們解決家庭困難,讓盲人員工切實感受到“家”的溫暖;從這裡培養走出的30多名盲人按摩師在廈門、泉州南安各地開辦了數十家的盲人按摩店,同時這些按摩店又吸收了不少盲人自力更生工作就業,走上脫貧致富、抱團發展之路。

創辦德化非凡陶瓷有限公司的徐福坤,從小遭遇意外左腿殘疾,但他“天塌志不塌”,有著“非凡”的創業抱負。17歲時,因家庭貧困輟學的他參加了陶藝培訓,經過10年磨礪,他創辦了屬於自己的陶瓷公司,取名“非凡”,寓意“殘缺的身體要創造非凡的成就”。如今,公司已設立兩個廠區,主要生產手拉坯茶壺和佛像工藝品,年產值百萬元以上。在他的帶動下,已有200多名殘疾人實現培訓就業。殘聯等相關部門也給予很大扶持,讓凝聚殘疾人創業就業的“非凡”精神繼續發光發熱。

政府購買助殘服務不斷推進

輔助器具適配社會反響良好

全市各級殘聯積極推行政府購買助殘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助殘資金使用績效,推動全市在殘疾人康復、輔具適配、養護照料、就業創業培訓、家庭無障礙改造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探索實踐。2016年,全市各級殘聯投入政府購買助殘服務項目專項資金1377萬元,率先實現中央、省制定5大類試點項目全覆蓋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政府購買助殘服務內涵,在意外傷害保險、“互聯網+”助殘服務等領域進行大膽嘗試。

為了讓更多的肢體殘疾人適配假肢、矯形器,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增強自信心與自立能力,最大限度參與社會生活, 2016年全市投入360萬元,將貧困肢體殘疾人輔具適配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政府採購確定適配技術好、服務質量高的專業服務方,共完成適配334例,受助對象滿意率達95%,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泉州助殘扶貧助力殘疾人奔小康 增強全市殘疾人幸福感

殘疾人聯絡員王麗鳳熱情服務轄區殘疾群眾

服務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殘疾人聯絡員“助人也自助”

在助殘扶殘的日常工作中,泉州市殘聯高度重視基層殘疾人工作隊伍建設,2017年4月聯合市財政局、人社局等部門修訂出臺《泉州市鄉鎮(街道)殘疾人聯絡員管理規定》,著重對素質能力等方面提出更加嚴格的選聘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動態管理機制,順暢進出通道,不斷提升基層殘疾人聯絡員隊伍的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落實待遇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長原則,要求鄉鎮(街道)殘疾人聯絡員每月崗位津貼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從今年開始,市對鄉鎮(街道)殘疾人聯絡員補助從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

今年5月上旬,泉州市縣兩級殘聯共同舉辦全市鄉鎮(街道)殘疾人聯絡員培訓班,全市200多名鄉鎮(街道)殘疾人聯絡員參加培訓。市殘聯理事長白碧英介紹,殘疾人事業的基礎在基層,殘疾人聯絡員最貼近殘疾群眾,最瞭解殘疾群眾的生存狀況和所需所求,是黨和政府聯繫殘疾群眾最直接的橋樑和紐帶。

在全市2600多名基層殘疾人聯絡員中,湧現出了不少自身殘疾卻為殘疾群眾盡心盡力服務和提供幫助的感人事蹟和先進典型,王麗鳳就是其中之一。“助人,也是自助”,晉江市西園街道殘疾人聯絡員王麗鳳自豪地認為聯絡員工作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始終心繫殘疾人、幫助殘疾人。一次因女兒發燒,王麗鳳正在趕回家的路上,砌田社區民政員打來電話說智力殘疾的陳秀霞走丟了,她顧不得病中的女兒,立刻前往砌田幫忙尋找。陳秀霞生活不能自理,兒女不在身邊,和老伴相依為命。找了整整一天,王麗鳳在一個山頭找到了光著腳丫、一身泥巴的陳秀霞,而陳秀霞也像找到親人般對她一直笑。車厝社區的殘疾人王鵠腿部感染需要截肢,看到這個家徒四壁的家庭,王麗鳳二話不說,將剛領的1000元工資全部捐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