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門式”服務解民憂

經濟 刑法 民生 時政 人民網 2017-05-30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是基層群眾反映行政審批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三難”。然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卻很少能聽到這種抱怨。原因在於珠三角創新服務模式,把各種政務服務事項集中到一個大廳、一個窗口辦理,規範流程,提高效率,避免群眾辦事來回折騰、四處求人。

作為廣東經濟最發達地區,珠三角各市以“互聯網 ”為平臺,率先開展“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要求“一門集中、標準服務、清單受理”,實行“一號通用、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體運行、一站解決”。

3年前,佛山市禪城區提出“一門式”改革,運用“一主機雙屏幕”操作,將分散於各部門的24個專業信息系統歸到一個界面,打破行政壁壘,信息互通互聯,受理信息和結果信息可在不同事項之間共享。

目前,佛山已經實現簡單事項由綜合窗口人員即時辦理,民生類30%事項可即時辦理,各區即辦事項平均達到208項。全市“市民之窗”自助服務終端1200臺,機動車跨區轉移、抵押和註銷登記等43項交管、車管業務可以同城通辦。

“把簡單交給群眾,把複雜留給政府。”在珠三角各地政務服務中心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去年6月,深圳市寶安區搭建了區、街道、社區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全區共用626個涉及法人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區政務服務大廳,260個涉及自然人事項進駐10個街道政務服務大廳。

“智慧寶安”大數據資源中心全天候提供網上服務,所有申報材料均可全程電子化——電子版上傳、網上驗證、電子簽名、在線審批等。該區新政務服務大廳啟用半年,業務總量達50餘萬件,同比增長99.6%。

“一門式”服務規範透明、受審分離,減少自由裁量權,消除審批“灰色地帶”,有利於建設廉潔政府、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禪城區提出“一門式”陽光服務,以“三單”(“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監管清單”)管理,釐清部門服務的權責和邊界,並清楚地告知部門“哪些事項應該入門”、窗口人員“事情應該怎樣辦”、群眾“可以接受什麼服務”。全區服務窗口雖減少1/3,辦理事項卻增加3倍,群眾投訴下降九成。

佛山市高明區借鑑“一門式”經驗,綜合執法“統一錄入、統一處理、統一移送、統一監督”,改變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暢等問題。全區行政訴訟案件下降40%,移交“兩法銜接”案件平均立案時間縮短90%以上,形成立體化社會治理“管控網”。

為了推動珠三角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廣州、深圳、佛山、江門等地還打破區域限制,試點開展跨城“一門通辦”服務。

廣州市荔灣區與佛山市南海區率先推出85項跨城通辦事項,涵蓋企業登記、經營許可、投資項目核准、施工許可等範疇,實施“窗口收件、快遞送件、兩地互通、限時辦結”模式,極大地方便了兩地群眾和企業辦事,也推動了廣佛經濟共融發展。去年,南海區“市民之窗”業務總量超過53萬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