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疲弱到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數據見證經濟結構持續升級

經濟 投資 農村 技術 農業 金融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7-12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昨天發佈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之二,詳實的數據深刻闡釋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升級,城鎮化穩步推進,東中西協調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經濟社會發展快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發展成果。

從需求疲弱到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數據見證經濟結構持續升級

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52.2%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產業基礎十分薄弱。據統計,1952年,農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0.5%,農業吸納了83.5%的就業人口。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生產力迅速解放和發展,產業結構深刻調整。2011年,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提高到35.7%,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成為就業最多的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三次產業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2018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7.2%、40.7%、52.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1952年上升23.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前,服務業主要是一般生活服務業,批發零售和交通運輸業比重較高。”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子商務、數據消費、現代供應鏈、互聯網金融等新技術新模式日新月異,服務業成為創新創業的熱點。2018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70198億元,比上年增長25.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升至18.4%。

每百戶家庭擁有33輛汽車

新中國成立初期,居民消費受限,投資資金匱乏,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一般消費拉動。改革開放前,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主要用於解決溫飽。197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高達57.5%和67.7%。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投資、消費和出口需求均快速增長。我國消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201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下降至27.7%和30.1%。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3輛,比2013年增長95.3%;每百戶移動電話擁有量為249.1部,增長22.6%;每百戶空調擁有量為109.3臺,增長55.3%。

由於資金和物資匱乏等原因,改革開放前,有限的投資主要用於重點建設工程和重工業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投資關鍵性作用持續顯現,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產生積極影響。數據顯示,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全部製造業投資比重為17.5%,比2014年提高6.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62%,比2012年提高0.6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取得積極成效,自貿區建設從無到有,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往來更為緊密。2018年,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達12個,貿易伙伴達200多個,對東盟國家貨物進出口佔全部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2.7%,比2012年提高2.4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居民收入平均化特徵十分明顯,“吃大鍋飯”現象普遍存在。改革開放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我國收入分配製度進行了大幅調整,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兼顧了效率與公平,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從居民收入來源看,改革開放前,城鎮居民依靠工資,農村居民依靠工分。隨著多種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居民收入來源發生顯著變化,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佔比下降,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上升。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財產淨收入佔比為10.3%,比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佔比為60.6%,下降2.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41%,比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經營淨收入4.4個百分點。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推動居民收入大幅增長。2013年至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3%,快於人均GDP實際增速0.8個百分點。

70年來致力於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政策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報告提出,下一步要按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加快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陳雪檸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