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表:有小聰明,缺大視野

經濟 木雕 周恩來 景德鎮 劉少奇 歷史文話館 2018-12-03

著名作家、散文家劉上洋所撰《江西老表》被收入《中國文學年鑑》,被認為是近年來國內文壇剖析中國地域文化性格的難得精品。在他筆下,江西老表沒有什麼給人印象深刻的突出特點,溫和守矩而缺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有小聰明,但缺乏大視野。

江西老表:有小聰明,缺大視野

江西老表的溫和守矩,首先表現在做人做事的低調上,他們不善張揚,不善自我標榜,也不善唱高調。有了成績不沾沾自喜,捱了批評也不暴跳如雷;得理時不盛氣凌人,失利時也不怨天尤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保持著一種平靜的心態。

同時,他們也不喜歡挑頭,不輕易越雷池一步。凡是遇到重大的事情,他們會格外謹慎,先是站在遠遠的地方,斜睨著觀察一下動靜,心裡盤算一下利弊,然後再決定是否行動。江西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裡之所以能夠保持社會安定和經濟繁榮,主要得益於江西老表的這種溫和守矩的性格。

江西老表的溫和守矩,還有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服從大局的意識很強。每當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局部支持全局。在那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為了革命的勝利,江西老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上前線打仗殺敵。在五十年前人民共和國處於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總理飛赴南昌,要江西緊急支援一億斤糧食。江西老表二話沒說,寧可自己勒緊褲帶,忍飢挨餓,硬是一斤不少地把糧食交給了國家。

江西老表溫和守矩的性格,在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它的負面和不足,這就是缺乏敢為天下先的闖勁。由於不敢闖不敢冒,江西老表在前行的路途中總是顯得小心翼翼,顧慮重重,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們更是求穩怕亂,畏縮不前,既不敢去英勇地挺立於歷史的潮頭,又不敢去大膽地領導歷史的潮流,而只能跟隨著歷史的潮流走,或者被歷史的潮流夾裹著被動前行。

翻開中國革命史冊,江西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總共約有三十多萬人蔘加紅軍,是人數最多的省份。但是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江西雖然有三百二十五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位列全國第一,但是卻沒有一位元帥,也沒有一位大將。而相鄰的湖南,不僅出了毛澤東這樣叱吒風雲的最高領袖,出了劉少奇、任弼時這樣黨和國家的核心領導人,而且元帥就出了三位。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不排外,但會搞內耗。江西老表的不排外和內耗,看起來似乎很矛盾,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不排外是表象,內耗是根源。因為內部不能平衡,誰也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好,因而相互制約,相互拆臺。在這樣一種心態的驅使下,唯有外面來人,各方都感到自己沒有吃虧,都感到對自己沒有威脅,所以也就一致地擁護和接受。因此,江西老表的不排外,並不表現為一種具有現代意義的真正包容,而只是一種以不損害自身狹隘利益的被動容忍。

江西老表:有小聰明,缺大視野

江西老表性格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有小聰明,但缺乏大視野。

精於各種各樣的智巧技藝,是江西老表的一大特長。景德鎮的瓷器,以其“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而譽滿天下;萍鄉萬載的爆竹煙花,在古老的神州大地綻放著喜慶的聲音和吉祥的圖案;樟樹的藥材,在中國古代中藥加工技術方面獨領風騷;宜春的夏布,在華夏的紡織技術方面獨樹一幟。

在許多村莊,一方方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令人拍案叫絕;在城鄉的每個角落,一個個從事堪輿和星相的江西老表身影充滿著高深和神祕。應該說,諸如此類的工藝技術,雖不要大智慧,但卻離不開心靈手巧的小聰明。江西老表在這方面似乎有獨到的才能。

江西老表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善於經營小生意。“一個包袱一把傘,跑遍全國做老闆。”明清時期的江右商幫,不僅將生意做到了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而且在江浙和北京,他們的生意也很活躍。遍佈在許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萬壽宮和江西會館,就是江右商幫的活動場所。

從明至清,全國各地的萬壽宮共有一千多座,而在北京的江西會館則從明初的十四所增加至清光緒年間的五十一所,五百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的榜首。江右商幫以其獨特的經營方式創造了小農和自然經濟時代商業的輝煌,被稱為與徽商、晉商齊名的全國三大商幫之一。

然而,使人遺憾的是,江右商幫的生意無論怎樣也難以做大,既沒有出現像徽商那樣坐擁巨資、堪與王侯相比的富商大賈,也沒有形成像晉商那樣經營票號行業的壟斷巨頭。這不能不是江西老表的一個悲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本的原因在於江西老表的視野不寬。缺乏大的視野,眼光就看不遠,生意就做不大,往往會小富即安、小進即止,這樣不僅會導致已有的東西漸漸喪失掉,而更為嚴重的是會因看不清發展前景而坐失壯大自己的良機。

有一則故事令人啼笑皆非:1970年,國家決定在江西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這本來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呀!但江西卻婉拒了,理由是有了這麼一個幾十萬人的廠子每天要供給大量的糧食蔬菜而抬高物價。這個“小算盤”打得也太精明瞭。於是,該廠改在湖北的襄樊落戶了。江西老表就這樣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而失去了一個關係全省長遠發展的大企業。

江西老表的視野不寬還和江西的地形有著某種關聯。打開江西地圖,人們就會發現其形狀就像一個大盆地,四周幾乎都被高山包圍著。東面的武夷山隔斷了通往閩浙的商道,南面的大庾嶺阻擋了廣東吹來的海風,西面的羅霄山擋住了三湘的英武之氣,東北面的懷玉山和西北面的幕阜山則像兩隻鉗腳一樣夾峙著,僅給江西的北部留下了一個小小的豁口。

人首先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也許正是這種盆地地形,使江西老表不知不覺地產生了“盆地意識”。由於被四圍高山遮住了視線,江西老表也就陶醉在盆地生活之中。

江西老表:有小聰明,缺大視野

江西老表會讀書,但缺乏創造力。

有一組數字足以說明江西老表具有超乎尋常的讀書天賦。自從隋朝創辦科舉制度直至清代末期的一千三百多年間,全國共考錄進士約十萬人,其中江西就達一萬人。在江西吉安、臨川等地,曾經出現“一門三進士,五里十狀元”的盛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一門五人同登進士科,祖孫六代有三十八人考中進士。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書院誕生在江西,這就是唐代德安陳氏宗族創辦的東佳書院;第一個在全國最具規模最具影響的書院也在江西,這就是廬山白鹿洞書院。遙想當年的贛鄱大地,在數以萬計的私塾裡,在遍佈各地的書院裡,多少學子正襟危坐,誦讀著四書五經。為了中榜,多少人從青絲熬成了白髮。

近三十多年來,儘管江西的經濟仍欠發達,但是在歷屆高考中,江西的錄取分數線都是比較高的。每年都有許多優秀的學子源源不斷地走向北大、清華等一流的高等學府。

江西老表會讀書,關鍵在於有一個代代相沿重視讀書的傳統。無論是在偏僻山區的土屋裡,還是在江湖平原的農舍裡,不管什麼人家,哪怕窮得鍋裡沒有一粒米,也要想方設法養上一頭豬,以供養孩子上學讀書。很多人對此深有感觸地說:“江西老表,一會養豬,二會讀書。”

江西老表會讀書,但他們缺少創造力。從古至今,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那些極需要創造力的領域,江西老表常常顯得力不從心,無所作為。在長達幾千年的古代,江西幾乎沒有出過什麼有影響的發明家,也幾乎沒有出過什麼革故鼎新的思想家。

江西老表創造力的缺乏,是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結出的惡果。長期在八股科舉制中形成的與書本知識趨同的思維定式,一切順著書本思考,一切照著八股作文。江西老表的這種順向思維定式通常所產生的就是缺乏創造力的“高分低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