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遠程異地物流代表企業TOP50

機器替代人工的物流自動化成為一大發展趨勢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物流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物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的行業,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倉儲地產業、以及物流設備製造業;中游包括提供運輸、倉儲以及物流管理服務的物流企業;下游主要為對倉儲、運輸等服務有需求的行業或個人。

從企業來看,上游涉及到倉儲地產投資運營企業,公路、鐵路、航道投資建設企業,物流硬件和軟件製造企業;在物流行業中,又可以分為主要從事運輸業務的企業和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以及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

與超長產業鏈相匹配的,是巨大的市場規模。

隨著我國工業進程的不斷加快,大宗商品運輸和工業生產原材料及半成品的運輸需求穩步提升。2010—201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不斷提高。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總額257.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同時,信息化、自動化的不斷升級優化,成本大幅下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國家推動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提高整個社會的貨物流通運轉效率,同時新零售的提出對倉儲運輸環節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運輸和配送環節,繼快遞之後,貨運環節的龍頭實力不斷增強,對無人車和無人機的規模化運用正在逐漸加深。以倉儲和工廠為代表的物流環節,成為降本增效的關鍵節點。

巨大市場需要更多優秀的玩家來施展身手,每個環節都需要不斷有人來創新突破才能保證整個產業的連續發展。當然,這也會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但產業的繁榮都是在不斷地競爭合作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有實力的企業會在廝殺中脫穎而出,跟隨繁榮的市場不斷進步。

2019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將突破15萬億元

需求暴漲,物流園區建設勢在必行。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物流訂單總數持續增長,國內的物流總費用也在持續增長。

社會物流總費用是指報告期內國民經濟各方面用於社會物流活動的各項費用支出的總和。2011-201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不斷增長,增速呈先降後升態勢。201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13.3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2%。

在持續上升的需求下,物流效率還需要更大的提升。2018年13萬億元的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為14.4%,是美國的將近2倍,物流成本明顯偏高。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不僅高於美國、日本、德國等經濟發達國家,而且跟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當的金磚國家相比也偏高,例如印度為13.0%,巴西為11.6%。

亟待提升的效率需要建設更多的物流園區。

現代物流地產屬於工業地產的範疇,是投資商投資開發的物流設施。其範疇包括物流園區、物流倉庫、配送中心、分撥中心等物流業務的不動產載體。現代物流設施,不再等同於傳統的“農民倉”——僅是為貨品提供場地與遮蔽,使之不至於幕天席地,物流地產行業所經營的現代物流設施在建造標準、後期運營等方面都遠高於傳統倉儲設施。

在中國物流地產這個市場中,外資家族是佔絕對主導地位的強大勢力。2003年普洛斯進入中國,也將國際物流倉儲標準帶到了全國各地,目前在整個市場份額裡,以普洛斯為首的外資佔據80%以上的比例。

國內物流地產民營企業中也有佼佼者,同位於上海的易商紅木和宇培集團在中國物流地產的巨大潛力下,正雄心勃勃地趕超前頭的外來者。

物流地產是標準產品

資產規模是直接而有效的衡量標準。作為國內物流地產的中堅力量,宇培目前的倉儲物業總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而易商的規模也大概在150萬平方米左右,而且目前雙方都在充足的彈藥輸送下,在全國疾速攻城略地,資產規模和發展速度上不相伯仲。雙方的經營理念都比較接近海外物流地產商,都是以資本的出發點去做物流倉儲產品,最終也都是要對接資本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局面。截至2018年,我國包括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638家,較2015年增長35.57%;其中在營的有1113家,佔68%;在建的有325家,佔20%;規劃的有200家,佔12%。近年來中國物流園區數量增長幅度雖然有所下降,但依舊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物流園區將眾多物流企業聚集在一起,實行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發揮整體優勢,促進物流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共享相關設施,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規模效益,是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方式,並且在經濟開發、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整合、改善城市環境等方面具有明顯作用。

2019遠程異地物流代表企業TOP50

服務到底,是為了解決戰鬥

同城速運是隨著餓了麼、美團等平臺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本地生活服務,面對的是用戶對即時送達的需求。目前,同城配送承接本城市商家的送貨服務,也承擔順豐和圓通、申通等物流企業最後一環的同城配送服務。

同城配送領域已經經歷了諸侯爭霸的階段,閃送、達達、UU跑腿、點我達等玩家,在過去的幾年內激烈競爭,跑馬圈地。順豐、京東物流等傳統快遞企業也前所未有地重視起了同城業務。

今年4月,順豐同城急送與優衣庫合作推出“一小時送達服務”。用戶通過優衣庫小程序,在網店購物,可以選擇同城一小時送達業務。

順豐2017年12月成立同城配送子公司,2018年7月宣佈上線同城急送業務,依靠自身強大的物流體系使同城配送的時間更短。

本地服務的需求崛起,加上承接物流末端的生意以及各大企業的不斷加碼,使同城配送很快成為配送體系中增速最快的一環。2015年起,即時物流行業年增長率皆超過50%,2019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將達到159.2億。

2015年,點我吧轉型成為即時物流配送平臺點我達,採取眾包模式進行配送。

點我達創始人趙劍鋒提到,本地生活服務裡,跟即時物流相關的所有業務產品,點我達已經形成全場景覆蓋,這些場景裡,也包括物流末端的配送。而這個工作,原本由快遞公司在每個城市的站點負責,現在點我達成為站點的配送服務商。

“整個快遞的體系裡,末端的管控是粗放的,也是最有改善空間的。”趙劍鋒介紹,物流末端一直是快遞公司管理成本最高的一個環節。

第三方配送平臺承接物流末端生意,可以通過點我達平臺實時知道每個配送員的動態,而不再是等待加盟站點彙報。這相當於打破了信息壁壘,信息透明後,調配權和數據都可以在自己手上。

和大多同城配送企業主營B2C業務不同,閃送更加專注於C2C同城配送。

“三公里內的B2C同城配送,美團、餓了麼具有天然的優勢;三公里外的B2C市場會是快遞公司的主陣地;C2C專人直送大概率是一家獨大。”閃送副總裁杜尚驫如此描繪同城速遞領域的市場格局。

即時配送領域,用戶關注的核心是快速和安全。怎麼才能做到最快最安全?一定是從取件到送達,全程由一個人完成,這是閃送首創的專人直送模式。

去年一年,閃送的業務拓展到了222個城市,1.39億用戶,佈局基本已經完成。今年的重點是把已經拓展的城市做精細化運營,包括調度系統的優化、客群的劃分等等。

攻下物流“最後一公里”,高效性尤為重要,但高效之下的成本管理也不容忽視。這就需要企業在保證服務的基礎上,利用不斷積累的用戶數據持續優化運營模式,利用信息技術逐漸實現降本增效,實現企業優質發展和用戶優質體驗的共贏。

2019遠程異地物流代表企業TOP50

“數字化”的目的之一,亦可謂“數智化”

5月28日,由菜鳥網絡主辦,以“數字化再加速”為主題的“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GSLS)在杭州舉行。

數字化是智慧物流的基礎,隨著中國進入數字化時代,如何通過數字化實現行業的再升級,成為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從整個物流產業來講,電子面單將所有的包裹實現了數字化。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未來物流全鏈條的各個物流要素都需要實現數字化。”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現在菜鳥正在做的事情,是從電子面單往外延伸,逐步將把物流倉庫、小件員、物流車輛實現數字化。

“數字再加速”之後是什麼,張勇給出了菜鳥的答案。

“我們看到數字化是物流行業的開始,所有的數字化都是為‘數智化’做準備。未來,隨著IoT的進一步發展,新的物流要素(如新的物流卡車、新的掃碼槍、新的倉庫)會不斷出現。”

峰會上的多項技術都是指明這個趨勢。

菜鳥驛站神祕AI新品種——菜鳥AI空間的初亮相,使得用戶通過刷臉就可以快速取到包裹。

據悉,菜鳥AI空間除獨家的刷臉取件功能外,還通過智能方式實現了“包裹找人”。刷臉後,包裹自動送到面前,改變了“人找包裹”的傳統方式,更體貼方便。特有的AI算法,還提升了儲存容量,一樣大小的空間,可以存放的包裹量是傳統智能櫃的1.6倍。

同時,菜鳥ET物流實驗室的無人直升機和三代無人車同臺亮相,並同步推出基於太陽能、氫能源的新能源無人車,組成“綠色無人物流天團”。

就在5月24日,菜鳥ET物流實驗室成功實現無人直升機跨瓊州海峽飛行,從廣東湛江抵達海南海口秀英港附近,飛行32公里,用時25分鐘,創下全球物流無人機飛躍大型海峽的新紀錄。

“用技術,用數據的手段推動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升級,用社會化協同的方式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菜鳥總裁萬霖在演講中再次強調菜鳥的初心。

當前處於迅猛發展的德邦快遞也通過諸多企業黑科技來展示自身對於智慧物流的探索。

其中,德邦快遞與華為合作開發的“違規操作AI智能識別系統”,能有效降低暴力分揀行為的發生,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及信任;“德邦小D-PLUS”超大號無人車也是展示的亮點。單次里程可達100公里,可24小時全天候園區循環,使配送環節更加靈活,取貨過程更加方便,提高用戶體驗。

作為通達系的骨幹成員,申通快遞對“數字化再加速”的關注點更多在管理的數字化。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指出,數字化管理,讓管理者清晰、準確、實時地掌握企業運營情況,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讓管理更加精細,讓作業更加高效,讓成本更加合理,讓問題及時得到解決。當前,申通快遞已全面進行IT升級,推廣使用“運匠”系統,服務質量指標數據到天,到件,到車,到人。申通的數字化,也正在“加速”中。

從“數字化”到“數智化”,智慧物流時代正在真正到來。龐大的物流系統在智慧網絡的支持下,需要像高速的網絡一樣,穩定快速地運轉,將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進而將這種效應蔓延到物流的各個產業,實現產業鏈共同發展。

2019遠程異地物流代表企業TOP50

結語

遠程異地是野戰軍,大規模兵團作戰,基礎設施。

除卻當前活躍在人們視野中的快遞、即時配送,還有更多奔波在整個物流產業鏈上的各種海運、空運、冷鏈運輸、倉儲租賃等等。正是大多隱藏未露的他們,才讓整個物流系統正常運轉,讓牽掛的包裹最終到達用戶的懷抱。

發展到當下,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讓更多人力從物流中解放出來,但被新技術、新模式圍繞的物流本質不會變,物流企業承擔的使命和為社會繼續創造價值的願景不會變。

其中,企業家的抱負,格局,就是人民大眾的終極體驗,企業本身發展壯大的根源。

(文/射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