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經濟 同治 黃海 春秋戰國 西漢 旭東讀史 2018-11-30

丹東,遼寧省地級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地理座標為東經123°22′至125°42′ ,北緯39°43′至41°0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0公里,海岸線長120公里,總面積15222平方公里,下轄3個市轄區、1個自治縣,2個縣級市。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最近新的作品《盛京動脈》,依然像以前一樣不會起名字最近一個一個月每天都在拍攝,真正的休息只有兩天

丹東是中國海岸線的起北端起點,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黃海經濟圈的重要交匯點,是一個以工業、商貿、物流、旅遊為主體的沿江、沿海、沿邊城市,是國家級邊境合作區、全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海開放城市,擁有港口、鐵路、公路、管道、機場5種類型10處口岸,1處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是中國對朝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國家特許經營赴朝旅遊城市。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

2018年9月,《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發佈,丹東排第95位。

丹東地處祖國邊陲,歷朝都是軍事要塞。唐堯屬青州,虞舜屬營州。

戰國時為燕國東部邊疆。

西漢設西安平縣、武茨縣。

唐朝總章元年置安東都護府。

遼建宣州、開州、穆州和來遠城,金朝屬婆速府路(今振安區九連城鎮)管轄。

元朝時沿襲金制置婆娑府。

明朝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採取定邊政策,在靉河邊門和鳳凰城邊門築柳條邊,禁止在邊牆以外地區農牧、漁獵、採伐、採礦,致使丹東地域成為不毛之地,嚴重破壞經濟、文化的發展。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舊貌(20)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後,清朝政府實行拓邊政策,才逐步得到開發。隨著山東、河北等地墾殖的漢民日益增多。處於內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利用“禁區”富饒的資源“歸化流民”,准許熟地升科,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規定“東邊地帶全部開禁”,於同治十四年(1875年)在鞍子山設置升科納稅。同治十六年(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岫巖州、鳳凰廳。翌年,設置寬甸縣,並以鳳凰廳為首府管轄岫巖、安東、寬甸3個縣。至此,結束了邊陲自然開發的歷史。丹東進入新的開發時期,為丹東市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本軍隊便侵佔安東和鳳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2月15日,日偽改遼寧省為奉天省,安東縣隸屬於奉天省,為甲類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偽滿洲國把東北4省劃為14省,其中新增設的安東省管轄安東、鳳城、賽馬、寬甸等12縣,治所設於安東縣城,安東遂成為安東省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偽滿洲國設置安東市。安東市從安東縣析出,與安東縣同隸屬於安東省,市區劃金湯、元寶、中興、鎮安、浪頭、大和、旭日7個區。

丹東舊貌(20)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後,清朝政府實行拓邊政策,才逐步得到開發。隨著山東、河北等地墾殖的漢民日益增多。處於內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利用“禁區”富饒的資源“歸化流民”,准許熟地升科,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規定“東邊地帶全部開禁”,於同治十四年(1875年)在鞍子山設置升科納稅。同治十六年(1876)年,清政府設置安東縣、岫巖州、鳳凰廳。翌年,設置寬甸縣,並以鳳凰廳為首府管轄岫巖、安東、寬甸3個縣。至此,結束了邊陲自然開發的歷史。丹東進入新的開發時期,為丹東市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本軍隊便侵佔安東和鳳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2月15日,日偽改遼寧省為奉天省,安東縣隸屬於奉天省,為甲類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偽滿洲國把東北4省劃為14省,其中新增設的安東省管轄安東、鳳城、賽馬、寬甸等12縣,治所設於安東縣城,安東遂成為安東省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偽滿洲國設置安東市。安東市從安東縣析出,與安東縣同隸屬於安東省,市區劃金湯、元寶、中興、鎮安、浪頭、大和、旭日7個區。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舊景(10)

民國三十二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進駐安東市。11月初,接收日偽政權,成立安東省和安東市、安東縣、鳳城縣、賽馬縣、寬甸縣政府。安東市區劃為中央、鎮江、中興、元寶、金湯、鎮安、浪頭7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6年)3月、民國三十四年(1947年)11月,安東縣九連城和五龍背區先後劃歸安東市。民國三十三年(1946年)6月,成立遼南省二專署,隸屬於遼南省,管轄安東、孤山兩縣。11月,改屬於安東省。翌年3月,撤銷二專署,安東市、安東縣和孤山縣均直屬於安東省。

1949年5月,遼東省成立,安東市隸屬於遼東省。安東市是安東省、遼東省省會,為安東省和遼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4年9月,遼東、遼西兩省合併,設置遼寧省,丹東市隸屬遼寧省。

1956年4月,元寶、鎮安兩區合併為元寶區,鎮興、中央兩區合併為鎮興區。7月,又將九連城、五龍背兩區合併為五龍背區,浪頭、湯池兩區合併為浪頭區。

1957年7月,撤銷浪頭、五龍背兩區,設市郊區。

1958年12月,將安東、鳳城、岫巖、寬甸4縣劃歸安東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6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安東市改名丹東市。意為紅色東方之城。安東縣改名東溝縣。2月,鎮興區改名振興區。

1965年12月莊河劃歸丹東市。

1968年12月莊河又劃歸旅大市(今大連市)。

1978年後,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丹東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光輝成就,使丹東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區行政機構也發生變化。首先,恢復元寶區的稱謂。

1980年10月,郊區改名振安區。

1985年後,岫巖、鳳城、寬甸3縣先後改為滿族自治縣。

1992年2月,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鞍山市。

1993年6月、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東溝縣建立東港市、撤銷鳳城滿族自治縣設立鳳城市。至此,丹東市轄振興區、元寶區、振安區和東港市、鳳城市、寬甸滿族自治縣。並設置國家級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

1992年,設立國家級經濟合作區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是當時國家14個國家邊境經濟合作區之一。

2005年5月,邊境合作區改為江灣合作區。

位置境域

丹東市位於東經123°22′至125°42′ ,北緯39°43′至41°09′,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丹東地區東西最大橫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0公里,總面積15222平方公里。[4]

氣候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市風光(11)

丹東位於亞歐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亞溼潤季風型氣候,年平均雨量多在800-1200毫米之間,是中國北方雨量最多的地區,降水2/3集中於夏季。

年平均氣溫南部在8-9℃,北部6-7℃,受季風影響,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溼潤的地方。春秋季節是南、北風交替的季節。春季冷空氣開始衰弱北退,暖空氣北進;秋季則反之。

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丹東降水量較多,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區,佔遼寧省降水量的70%,水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881.3-1087.5毫米,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該區暴雨集中期。[4]

水文

丹東地區江河密佈,主要有鴨綠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全地區2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944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4983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4條,即鴨綠江、渾江、靉河、大洋河。[4]

地形地貌

丹東市風光(11)

丹東位於亞歐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亞溼潤季風型氣候,年平均雨量多在800-1200毫米之間,是中國北方雨量最多的地區,降水2/3集中於夏季。

年平均氣溫南部在8-9℃,北部6-7℃,受季風影響,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溼潤的地方。春秋季節是南、北風交替的季節。春季冷空氣開始衰弱北退,暖空氣北進;秋季則反之。

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丹東降水量較多,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區,佔遼寧省降水量的70%,水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881.3-1087.5毫米,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該區暴雨集中期。[4]

水文

丹東地區江河密佈,主要有鴨綠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全地區2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944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4983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4條,即鴨綠江、渾江、靉河、大洋河。[4]

地形地貌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綠江風景(10)

丹東地區是遼東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屬長白山脈向西南延伸的支脈或餘脈。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徵,可劃分為北部中低山區、南部丘陵區、南緣沿海平原區3類規模較大的地貌單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局部還有階地、盆地、臺地等小型地貌單元。

丹東市屬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佔72.4%,平原谷地面積佔14.6%,水域佔8.7%,其他佔4.3%。自然概貌可概括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寬甸和鳳城北部地勢最高 ,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有千米以上山峰14座,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鳳城中南部以及東港北部平均海拔300米—500米,丹東市城市區和東港中南部地勢最低,海拔多在20米以上,最低處海拔在2米以下。

礦產資源

丹東是遼寧省礦產資源大市,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優越,礦種多,分佈廣,儲量豐富。現發現礦產63種,已開發利用的45種。已基本探明儲量的礦產地712處,其中大型礦床16處,中型礦床27處,小型礦床及礦化點669處。主要金屬礦產有金、鉛、鋅、銅等,主要非金屬礦產有硼、菱鎂、大理石、紅柱石、高嶺土等。其中,硼礦探明儲量達3億多噸,佔中國固體硼礦儲量的80%左右;菱鎂礦遠景儲量和開採量在國內都佔有重要地位;高嶺土、大理石、紅柱石等礦儲量豐富。

硼礦是全國的優勢礦產,保有B2O3儲量佔全省的97.3%,佔全國的56.4%。金、銀、鉛鋅、水鎂石、飾面石材等五種礦產是遼寧省的優勢礦產,金和水鎂石的儲量和開採量佔遼寧省首位。[5]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遼寧丹東風光

植物資源

丹東地區林業資源豐富,是遼寧省重要林業基地之一。森林主要分佈在該區北部。丹東的森林處於長白山和華北兩大植物群落的過度帶上,兩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長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種有紅松、沙鬆、紫杉、蒙古柞,華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種有赤松、油松、麻櫟、遼東櫟、板栗、臭椿等。

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下,逐漸由紅松柞木林逆演變為柞木雜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類型多為純柞林或與樺、山楊、色樹、榆樹、花曲柳等混生闊葉雜木林型。全境森林覆蓋率達61%,木材蓄積量3500萬立米,居遼寧省首位,是遼寧東南部的天然屏障,丹東市的野生植物種類眾多,分佈很廣,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商品。

據統計,丹東市有林地面積1397萬畝,其中用材林818萬畝,經濟林421萬畝,防護林102萬畝,薪炭林47萬畝。在有林面積中,人工林面積166萬畝,天然林面積810萬畝。按權屬分,國有林64萬畝,集體林855萬畝,個人林52萬畝。丹東市活立木蓄積量為351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1.6%。[6]

水資源

丹東市河流眾多,總經流量93.6億立方米,丹東市水資源總是達90.3億立米,取水量8.6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水的總硬度,PH值,生物原生質和透明度都優於國際標準;人均佔有水量3968立方米,是遼寧省人均佔有水量的4倍,人均水量是全國人均水量的1.5倍,為發展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丹東地區水資源充沛,水質優良,位居遼寧省之首。該地區不僅有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還有豐富的地熱溫泉和礦泉水資源。

丹東地區的主要水源為鴨綠江與瑗河,不僅水量充沛,且天然水質優良,屬於重碳酸鹽及碳酸鹽的中性水,PH值為7.5左右,水質硬度低,年平均總硬度小於50毫克/升,氯化物含量一般在50毫克/升以下。除鴨綠江接近入海口處由於受海潮頂託影響。氯化物含量達300-400毫克/升,年平均氯離子總量為100-200毫克/升。

此外,生物原生質含量、透明度等指標適中,是發展造紙、食品、紡織等工業及生活用水的理想水源。全地區地下水除東港市丹大(丹東至大連)公路以南沿海一帶受海水倒灌影響,礦化度大於1克/升外,其他地區的地下水均屬於重碳酸鈣鈉型,為優質淡水。[7]

海洋資源

丹東市江海岸線長328.9公里,其中海岸線長93.3公里,(不含島嶼線長32.5公里)。海洋國土面積3,500平方公里(525萬畝),1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180萬畝,潮間帶灘塗面積36.3萬畝,潮間帶以上可供養蝦12萬畝,種植蘆葦面積27萬畝。丹東市江岸線長235.6公里,境內大小河流1,600多條。[8]

動物資源

1、海洋生物資源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夜景(9)

丹東沿海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可分為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三大類。沿海的游泳生物主要有脊椎動物魚類82種,甲殼動物蝦類19種,軟體動物貝類41種和藻類2種。已發現近海魚類有黃花魚、鮁魚、臺巴魚、同樂魚、帶魚、牙片魚;甲殼類有中國對蝦、脊尾白蝦、鷹爪糙蝦、中國毛蝦;底棲軟體動物有託氏昌螺、扁玉螺、寬玉螺、脈紅螺、香螺、李氏筍螺、泥螺、毛蚶、魁蚶、泥蚶、紫貽貝、密鱗牡蠣、長牡蠣、近江牡蠣、褶牡蠣、日本鏡蛤、文蛤、青蛤、蛤仔、四角蛤蜊、中國蛤蜊、大竹蟶、長竹蟶、短蛸、長蛸、金烏賊、日本槍馬賊。這些水產品是丹東沿海常見的枉息範圍廣、生長較快、品質上乘的海水生物資源。

2、淡水生物資源

丹東全地區淡水魚類有70餘種,其中鯉魚、鰱魚、草魚、鱅魚四大家魚是主要養殖品種。搭配品種有鯽魚、重脣魚、池沼公魚、團頭魴等。

綜述

丹東具有沿江、沿海、沿邊“三沿”優勢,與朝鮮半島有300公里的邊境線。鐵路方面,丹東距平壤220公里,距首爾420公里,是連接日本下關、韓國首爾、朝鮮平壤、中國北京和俄羅斯莫斯科的歐亞鐵路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丹東港距韓國的仁川港僅245海里,是聯結韓國、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17]

2017年,全年公路貨運量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4%;鐵路貨運量1147.1萬噸,增長10.7%;水運貨運量338萬噸,增長2%;民航貨運量0.12萬噸,下降25%。全年公路客運量3783萬人,下降3.2%;鐵路丹東站客運量553.7萬人,增長1%;水運客運量88萬人,下降5%;民航客運量19.8萬人,下降6.2%。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4億噸,下降10%。其中,集裝箱186.3萬標箱,下降2.9%。[9]

鐵路

丹東境內有鐵路線260公里,主要有沈丹鐵路、丹大快鐵、鳳上鐵路、丹通鐵路和灌賽線五條鐵路,丹東站是沈丹鐵路的終點站,經鴨綠江大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鐵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國際聯運列車,經丹東出入國境。

沈丹客運專線於2015年8月31日正式通車,正線全長207.3公里,設計運行時長53分鐘,加上經停6個站點的時間,從瀋陽到丹東大約1小時20分鐘左右。

丹大快速鐵路於2015年12月17日正式通車,全線總長292公里,是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快速鐵路幹線。設計時速200km/h,運行時長1小時30分鐘。[17]

公路

2007年,丹東被正式確定為國家區域性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國家二類公路主樞紐城市。以丹東客運站為中心,下設鳳城、寬甸、東港、孤山、通遠堡、灌水等24個客運站。客運站全部達到交通部頒佈的二級以上客運站標準,其中丹東、東港、鳳城達到一級站標準。市區兩市一縣70多個鄉鎮85%的鄉村通了客車,丹東客運站還有直達大連、營口、鞍山、桓仁、通化、北京、哈爾濱、錦州等20多個城市的長途客運班車。丹東現擁有沈丹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丹錫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丹東夜景(9)

丹東沿海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可分為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三大類。沿海的游泳生物主要有脊椎動物魚類82種,甲殼動物蝦類19種,軟體動物貝類41種和藻類2種。已發現近海魚類有黃花魚、鮁魚、臺巴魚、同樂魚、帶魚、牙片魚;甲殼類有中國對蝦、脊尾白蝦、鷹爪糙蝦、中國毛蝦;底棲軟體動物有託氏昌螺、扁玉螺、寬玉螺、脈紅螺、香螺、李氏筍螺、泥螺、毛蚶、魁蚶、泥蚶、紫貽貝、密鱗牡蠣、長牡蠣、近江牡蠣、褶牡蠣、日本鏡蛤、文蛤、青蛤、蛤仔、四角蛤蜊、中國蛤蜊、大竹蟶、長竹蟶、短蛸、長蛸、金烏賊、日本槍馬賊。這些水產品是丹東沿海常見的枉息範圍廣、生長較快、品質上乘的海水生物資源。

2、淡水生物資源

丹東全地區淡水魚類有70餘種,其中鯉魚、鰱魚、草魚、鱅魚四大家魚是主要養殖品種。搭配品種有鯽魚、重脣魚、池沼公魚、團頭魴等。

綜述

丹東具有沿江、沿海、沿邊“三沿”優勢,與朝鮮半島有300公里的邊境線。鐵路方面,丹東距平壤220公里,距首爾420公里,是連接日本下關、韓國首爾、朝鮮平壤、中國北京和俄羅斯莫斯科的歐亞鐵路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丹東港距韓國的仁川港僅245海里,是聯結韓國、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17]

2017年,全年公路貨運量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4%;鐵路貨運量1147.1萬噸,增長10.7%;水運貨運量338萬噸,增長2%;民航貨運量0.12萬噸,下降25%。全年公路客運量3783萬人,下降3.2%;鐵路丹東站客運量553.7萬人,增長1%;水運客運量88萬人,下降5%;民航客運量19.8萬人,下降6.2%。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4億噸,下降10%。其中,集裝箱186.3萬標箱,下降2.9%。[9]

鐵路

丹東境內有鐵路線260公里,主要有沈丹鐵路、丹大快鐵、鳳上鐵路、丹通鐵路和灌賽線五條鐵路,丹東站是沈丹鐵路的終點站,經鴨綠江大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鐵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國際聯運列車,經丹東出入國境。

沈丹客運專線於2015年8月31日正式通車,正線全長207.3公里,設計運行時長53分鐘,加上經停6個站點的時間,從瀋陽到丹東大約1小時20分鐘左右。

丹大快速鐵路於2015年12月17日正式通車,全線總長292公里,是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快速鐵路幹線。設計時速200km/h,運行時長1小時30分鐘。[17]

公路

2007年,丹東被正式確定為國家區域性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國家二類公路主樞紐城市。以丹東客運站為中心,下設鳳城、寬甸、東港、孤山、通遠堡、灌水等24個客運站。客運站全部達到交通部頒佈的二級以上客運站標準,其中丹東、東港、鳳城達到一級站標準。市區兩市一縣70多個鄉鎮85%的鄉村通了客車,丹東客運站還有直達大連、營口、鞍山、桓仁、通化、北京、哈爾濱、錦州等20多個城市的長途客運班車。丹東現擁有沈丹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丹錫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公路局養護公路里程為3851公里。其中國級公路392公里;省級公路376公里,縣級公路1048公里;鄉級公路2019公里;專用公路19公里。瀋陽至丹高速公路於2002年8月26日全線開通。丹東至大連高速公路於2005年9月28日全線開通。丹東至通化的高速公路也在計劃修建中。丹東是丹拉高速公路起始點。

2017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9800.6公里,比上年增長0.9%。其中,高速公路342.8公里;高級次高級公路6494.7公里,增長2.6%。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8.14萬輛,比上年增長12.1%。其中,載客汽車22.78萬輛,載貨汽車4.99萬輛,其它汽車0.36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汽車總量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4.24萬輛,比上年增長14.1%。年末摩托車12.27萬輛,其中普通摩托車12.15萬輛,輕便摩托車0.11萬輛。年末汽車駕駛員58.52萬人,比上年增長6.6%。

海運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港

丹東港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的深水不凍港,與東北東部鐵路相連,輻射13個城市、40多個縣的3000多萬人口,糧食、煤炭、礦石、鋼材等大宗商品在此下海轉運,推動了東北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丹東港目前有三個港區,分別為大東港區、浪頭港區和海洋紅港區(備用港區)。現有生產性泊位50餘個,擁有糧食、礦石、煤炭、油品、集裝箱、客滾、散雜、通用等專用泊位和配套的專業化、自動化裝卸系統及貨物存放庫場等現代化設施,泊位最大接卸能力30萬噸,港口年綜合吞吐能力達2億噸。目前已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巴西、印度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多個港口開通了散雜貨、集裝箱、客運航線。[17]

民航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位於丹東市西南郊浪頭鎮,為4E級機場。始建於1985年,隸屬於遼寧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管理。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57、波音767、麥道90、空客A320、TU154等大中型客機。

遼寧省丹東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先後開通了丹東至北京、上海、深圳、三亞、瀋陽、廣州、大連、哈爾濱、長春、延吉、成都、秦皇島、青島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線。

2017年,丹東機場全年共有在飛航線6條,分別為丹東-北京航線、丹東-上海(浦東)-深圳航線、丹東-青島-上海(虹橋)航線、丹東-煙臺-上海(虹橋)、丹東-天津航線及丹東-平壤國際臨時客運包機航線,共5條國內航線、1條國際航線。機場全年航班起降架次為1872架次,比上年下降15.8 %。

快速公交

2015年,丹東市啟動新老城區之間BRT一號線項目。該項目起于丹東新區客運站,止於遼東學院,線路全長22.1公里。

全線設置始發站一個,位於新區客運站內;中心樞紐站一個,位於老城區火車站廣場,錦山大街與十緯路交匯處,該站的建成屆時將為城市中心區提供快捷便利的公共交通轉乘的樞紐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