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社會,我們該怎樣學習與創新

經濟 新聞 美文 e學院 2019-03-15

最近幾年,手機幾乎成為我們的新“器官”,每天都為我們呈現太多資訊。我總想把它扔掉,但是無意中又把它撿起來看一眼。

無邊界社會,我們該怎樣學習與創新

大腦每天被無數的資訊充斥和干擾的時候,我在想,我們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個社會究竟成了什麼樣?背後到底有什麼被我們忽視的邏輯?

我想我們進入了一個“無邊界社會”,很多事物之間的邊界正在逐步地被打破。比如汽車出行,原來很多公司會養一些司機,現在不用自己操心了,司機們會自己管好自己,因為所有汽車都既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

房子也是這樣,因為有了各種共享平臺,你可以把任何一間別人家閒置的臥室,變成你玩浪漫的地方。你可以用別人閒置的物品,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們之前買房子時,最看重的就是獨立的產權屬性,現在發現,其實這個屬性也沒那麼重要了。

再看一下我們自身,年齡的邊界正在被打破。原來說70歲是人生的一個邊界,活到70歲就算撿著了;現在,活到80歲、90歲的人都覺得沒有活夠,有人還想永生。永生是什麼?就是沒有邊界的壽命。

那麼,我們的無邊界社會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一個特徵,個人財產權的私有屬性越來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共有與共享。這裡的“共有”是模糊的共有,並不是法律意義上“清楚的共有”。比如,共享經濟讓汽車和房子在使用層面上變成共有之物。

無邊界社會,我們該怎樣學習與創新

人們正在逐漸放棄“一定要變成自己的”這種傳統思維。把這件事情變成大家的,這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個人所有的東西越來越少,而共同虛擬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

第二個特徵,所有要素的流動頻率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這樣帶來的創新就越來越隨機,同時創新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拿“錢”這個要素舉例子。錢存入銀行叫作儲蓄,而現在用錢來做眾籌,錢就變成了資本。因為流動和轉化的速度變快了,錢在儲蓄和資本之間的邊界也就慢慢消失了。當各種要素的流動越來越快的時候,它的屬性就越來越容易發生變化,隨之就會帶動很多意外的組合產生,引發很多新的機會和創新點。

人這個要素的流動也很快。三四十年前人口的流動非常困難,1977年我參加高考的時候,要是沒有熟人的話,都不敢來北京,而且沒有介紹信也不能來北京,即便到了北京,那時候都不知道去哪兒住。今天,任何一個人想去北京,掏出手機訂張高鐵票,訂個外賣,然後再訂個電影票或房間,整個過程不用求任何人,也不用他爹托熟人寫封介紹信再來北京。每個人一生中打交道的人成千上萬,每個人的創造力都可能激發出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無邊界社會,我們該怎樣學習與創新

第三個特徵,無邊界社會中的組織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有彈性。現在有很多眾創空間,裡面的人娛樂和工作沒有邊界,上班可以坐著、躺著,姿勢自選,做起事情來也很自由,甚至看起來像是什麼也沒幹,不像傳統觀念裡的按部就班。所有這些都使得組織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有彈性,越來越有溫度,越來越多樣化,這是無邊界社會帶給我們的組織特點。

最後一個特徵,無邊界社會使我們的價值觀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是達成共識的速度變快了,因為信息流動的速度在加快,所以意見交換的速度也在加快;另一方面,極端和小眾的認知、觀念也迅速集合,並逐步形成社會中的獨特力量。過去我們經常忽略小眾的、不那麼主流的觀念,但無邊界社會的信息流成本降低,人的認知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起小眾人群,形成一股創新的社會力量。

那麼,在無邊界社會中,我們又該怎麼學習、怎麼創新呢?哪些是可以不學的,哪些是不得不學的?

在信息爆炸、知識獲取成本較低的今天,我認為有三件事不得不學習。首先,我們可以將知識類產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即時性的,比如新聞,天天都有,可以作為背景知識瀏覽;第二類是工具類的,比如《新華字典》,幾乎每家都有一本,購買時很積極,但是使用頻率並不高;第三類就是有態度的內容,持久性較好。

我每天學什麼內容呢?簡而言之,即時性的知識簡單看看,工具類的知識偶爾聽聽,有態度的內容是我的偏好,我願意好好學。

如果只掌握了很多工具性的內容,那麼你和別人還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上名校的人最後都是學技能的人,或是打工的人,而那些看似不正經的人最後卻變成了老闆。因為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最終令其分出了高低。

無邊界社會,我們該怎樣學習與創新

所以,在不得不學習的三件事中,第一件就是學習有助於價值觀養成的內容。任何時候,價值觀的養成都很重要,無邊界社會中尤其重要。這件事情決定你能跟誰在一起,也決定你能走多遠。

第二件事情就是學習經典作品,這決定了一個人的文化基因。中國人一生當中要反覆讀經典,如四大名著。

第三件事情是要鍛鍊我們的創造性。凡是有助於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提升的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它驅使你成為不一樣的人。

所以,在無邊界社會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學習力與創造力,這樣才有實現創新的機會和能力。無邊界社會中,真正的創新點和爆發點,往往在那些邊界被打破的地方,如果你能把過去封閉的組織形式、業務範圍和思維模式打破,打破得越快、越有力,就越有機會成為創新的引領者。

現在流行的共享單車,緊隨著“滴滴”打破了交通出行封閉的循環狀態,不到兩年就把這種交通工具普及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創造了共享單車的奇蹟。共享經濟的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就在於打破邊界,創造出更大的要素流動空間,以及創造性發展的舞臺。

在未來,我們也將獲得更多的自由——出行的自由、居住的自由、思想交流的自由、人與人在一起相處的自由。這些自由都是我們創造力的源泉,也是未來新經濟發展的持久驅動力,更是無邊界社會最為寶貴和最吸引人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