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總產值佔全球1/3強,但離製造業強國美日德差距尚遠

中國製造業總產值佔全球1/3強,但離製造業強國美日德差距尚遠

關於世界各國製造業的統計數據五花八門,但無論哪家的統計數據,中國都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在聯合國全部19大類製造業行業中,中國有18個大類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如今,中國製造業總產值(2017年數據)全球佔比達到35%,是美國的2.58倍。當然,有人會看到不同的數據,比如製造業增加值,這與製造業總產值存在不同。製造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製造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製造業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總和。製造業總產值減去相應投入後就是製造業增加值(計入GDP)。

中國製造業總產值佔全球1/3強,但離製造業強國美日德差距尚遠

從製造大國到科技強國

當然,如果談到規模數量之時,很多朋友會表示對此不屑一顧,原因就是我們是製造業大國,但卻並非世界製造業強國——在很多世界尖端科技製造業領域,我們仍然不及美國、日本和德國,如航空航天、汽車、醫藥、芯片設計與製造等領域,我們的差距還非常明顯。這也是我們在標題當中強調的,由製造業大國步入到科技強國已經刻不容緩。

不過,顯然中國經濟決策者已經意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中國實體制造業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乃重中之重。

不過,品牌100分也要強調一點,量變和質變的先後順序。100年前的美國,也是先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然後再逐漸由量變到質變,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

目前,在世界經濟格局當中,中國製造業之所以建立起巨大的優勢,就是我們的製造業規模優勢,不可想象,世界各國離開中國製造還能豐衣足食、正常生活?因此,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規模就是核心競爭力。正是擁有巨大的製造業體量,也使得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覆蓋了全世界所有產業門類,是世界工業體系最齊全的國家。

另外一個發展製造業的最強大因素便是人的因素,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優質、勤勞、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體系,尤其是工程師隊伍和產業工人隊伍,都是世界製造業頂級製造業人才隊伍。人力資源不但可以創造生產力,同樣還可以產生巨大的消費力,14億人口所擁有的消費能力,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企及。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製造業大國地位,一定會逐漸過渡到科技強國地位。

中國製造業總產值佔全球1/3強,但離製造業強國美日德差距尚遠

科技強國不意味著丟掉製造規模

與歐美日韓等國家不同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也不會相同。幾個基本事實,決定了中國科技強國路線的不同:一是世界第一規模的製造業;二是世界第一規模的勞動力人口和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三是尚有5億農民需要城鎮化。

由於我們人口基數達到14億,任何一項經濟成果平均下來,在世界範圍內各國進行比較就顯得微不足道。而提升中國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的關鍵恰恰是這些平均數據,只有這些人均數據上升到世界前列,我們才能真正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首先,從中短期來看,我們的製造業規模尚不可輕易撼動,更不能走歐美國家實體制造業空心化或向外國轉移的路線。恰恰是中低端普通製造業成為解決中國龐大人口就業的關鍵,也是農村人口城鎮化就業的重要路徑。

其次,認識到不足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國高科技製造業並非一無是處。世界上幾乎絕大多數高端製造工業品都能夠在中國製造。這裡必須糾正一個錯誤認知,不是隻有中資企業才是中國製造,代表中國製造業水平。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來自世界任何角落的製造業企業,只要在中國製造產品,就代表著中國製造業水平。在評價製造業水平時,只要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經營,就是中國企業,就代表著中國製造業的水平。

再次,容易受制於人的短板,必須補齊。儘管有第二條提到的評價標準,但我們也要考慮到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以及世界各國經濟競爭帶來的威脅。尤其是在一些特殊領域,比如芯片設計與製造、人工智能、網絡安全、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生物醫藥等領域,我們也需要儘快補齊科技短板,以免在國際競爭當中受制於人。這方面就要強化本土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和創新實力。

最後,在製造業產業佈局上,要充分考慮14億人口不同層次的需求以及他們的支付能力。高質量發展必然帶來消費升級,意味著人們收入提高的同時,必然會帶來生活成本的增加。不能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消費升級,而使得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或無法實現基本消費。

中國製造業總產值佔全球1/3強,但離製造業強國美日德差距尚遠

結束語

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不能簡單地與世界各國進行對比,要充分考慮到中國當下的國情。儘管我們的製造業總產值已經達到美國的2.58倍,亦不要盲目樂觀,更不能妄自菲薄。憑藉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我們國家的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