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地鐵“通票”誕生 長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經濟 交通 支付寶 民生 社會 上觀新聞 2018-12-02

12月1日,上海、杭州、寧波三市宣佈,地鐵“通票”正式上線,用一個APP就可以在三城地鐵間刷碼穿梭,不用再來回切換。

這看似小小的一步,不僅通過支付寶的技術助力克服了三地閘機硬件的差異,更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三個城市居民的心理距離,開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式。以後,整個長三角地區都將實現地鐵刷碼的互聯互通,形成一個區域 “地鐵圈”。

對於擁有最密集高鐵網絡的長三角,這意味著交通一體化已經從硬件層面上升到軟件層面,從主動脈延續到毛細血管。這種微小但直指人心的變革,打破了城市邊界,為成千上萬的長三角人提供了一種城市間的“無感”體驗。上海人、杭州人、南京人、合肥人,將會在這種一點一滴的“無感”體驗當中,慢慢強化長三角人的概念。

某種意義上,誰贏得了這場“心理戰”,誰就率先從經濟一體化進化到了經濟社會一體化,抓住了區域一體化的牛鼻子。

未來,人們甚至可以展望,醫療、教育等各個民生領域的共融共通。

兩大城市群輪番上演交通大戲

一個是傲視群雄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一個是生氣勃勃的世界第四大灣區,今年以來,長三角和珠三角可謂輪番搶佔C位,且不約而同地在交通領域拔足狂奔。它們都深諳交通是城市血脈的道理。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德國人文地理學家拉採爾的這句話經常被用來證明交通對城市的重要性。在區域經濟時代,可以理解為交通是城市群形成的力。想打破“行政區經濟”,真正向“城市群經濟”轉變,交通是第一個要突破的瓶頸。只有交通這個血脈通暢了,才有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的高效流動和配置。交通一體化是區域一體化的前提。

從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時,一流灣區要有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就成為共識。打造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珠三角人的期盼。今年,這個一小時生活圈的進程明顯加速。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開通,從廣州南站出發,47分鐘即可抵達香港。香港正式融入國家高鐵網絡。

三城地鐵“通票”誕生 長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從香港開車到珠海、澳門只要45分鐘。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迅速拉近了粵港澳三地的距離。一個月內,僅大橋的澳門口岸就有80萬人次出入境。

另外一邊,長三角一體化也在邁向新臺階,交通先行早已深入人心,並且一步步落地了。近幾年,滬杭、申嘉湖、杭寧、杭徽、申蘇浙皖等高速公路貫通,多數城市間實現了兩小時生活圈。隨著滬寧城際、滬杭高鐵、寧杭、杭甬高鐵的開通,長三角已經擁有全國最密集的高鐵網絡,“高鐵都市圈”逐步形成。

依託著高鐵圈,很多長三角人和珠三角人過上了雙城生活。

今年,在條件逐步成熟之際,長三角一體化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要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在更高起點、更深層面推動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成為時代賦予長三角的新使命。

毛細血管打通需要智慧

不過,交通大動脈的疏通僅是其中重要一步,要真正實現一體化,打通區域內的毛細血管或許更考驗智慧。

在這個問題上,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諸多障礙需要克服。僅以推進了很多年的廣佛同城為例,目前兩個城市間的公共服務也尚未實現“同城效應”,甚至有的城市不同行政區之間公交系統都沒有實現互通。城市群的“同城化”需要各個城市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從國家和區域的利益出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融共通。這對存在制度差異的粵港澳地區來說,突破起來並不容易。

對長三角來說,這同樣也是一場博弈。

在杭州上班的王女士經常早上從上海出發,坐高鐵到公司上班,下班時分再返回上海陪伴女兒。儘管高鐵拉近了兩個城市的距離,但回到城市內部的“毛細血管”,還存在一些不暢的地方,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公交系統和地鐵系統,在不同城市間穿梭意味著要攜帶不同的交通卡或者打開不同的APP。

這些看起來很細節的問題,改變起來並不容易。僅以地鐵APP的互聯互通為例,各地地鐵線路眾多、建造時間長短不一,閘機供應商多,光閘機和讀卡器設備廠家可能就有十幾種,改造不僅需要有勇氣,還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

三城地鐵“通票”誕生 長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技術助力城市群一體化

同樣擁有全國發達的交通網絡,同樣是我國最發達的城市群,長三角和珠三角在一體化過程中都選擇了技術助力。2018年11月15日,全球最繁忙的香港地鐵宣佈接入支付寶,兩年後,香港人可以刷碼過地鐵了。並且內地人去香港也有望掃碼過閘。消息一出,不少廣東人感嘆,以後去香港不用帶八達通了。儘管公交系統早就推出了粵港兩地通用的“嶺南通·八達通”聯名卡,但用戶發現聯名卡成本較高,較少為之買單。而“碼”上通行正好可以消除這樣的壁壘。

在成為“碼”上城市群方面,長三角的步伐走得更快。今年6月1日,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審議。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要基本形成世界城市群框架,建成樞紐型、功能型、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次會議並非一個務虛會議,而是實實在在制定了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並簽約了11個重點合作項目。這些合作項目裡既有打通斷頭路這樣的硬件生產項目,也有申寧杭合四城軌道交通掃碼便捷通行這種軟件升級項目,它主要依託螞蟻金服的技術優勢,實現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城乘客軌道交通刷碼便捷通行。

三城地鐵“通票”誕生 長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12月1日,上海、杭州、寧波三市率先實現地鐵刷碼通行。長三角成了全國第一個有地鐵“通票”的城市群。

為什麼地鐵“通票”首先出現在長三角?長三角已經具備了智慧交通互聯互通的硬件基礎和心理基礎長三角人口總數超過2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6,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4。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據上海地鐵數據顯示,上海地鐵掃碼出行的乘客中,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乘客包攬前四,是地鐵掃碼出行的絕對主力。不僅是上海,在其所輻射的長三角地區,也正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在公交出行領域,接入移動支付功能。此外,上海在長三角的帶頭作用也促使長三角各市更有條件達成統一的意向。

“地鐵互聯互通是上海引領長三角共同發展的典型案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數字經濟智庫執行院長黃日涵認為,上海發揮區域經濟的引領作用,逐步將上海的智慧模式輸出,與周邊城市形成多角度互補,才是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在加速模式下要達成的“小目標”。而未來的長三角智慧生活圈,不僅將奠定中國創新創業發展的標杆,更有可能成為世界其他人口大國,在建設城市群時所要學習的“樣板房工程”。

三城地鐵“通票”誕生 長三角智慧生活圈提速

欄目主編:李吉 文字編輯:廖詩琪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專題推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